2022年第四期

更多»

大灵山

  • 1

    《少林寺旅游手册》序

  • 2

    少林寺与大数据

心安是福

  • 1

    《心安是福》连载

面壁石

  • 1

    对话蔡志忠:珍惜光阴,禅意人生

  • 2

    《增广贤文》里的佛教思想

锤谱堂

  • 1

    禅宗转型视域下的“少林学”

  • 2

    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建设途径

  • 3

    少林学传统的继承及其对社会的意义

禅悦篇

  • 1

    漫步少林寺

  • 2

    做自己的摆渡人

  • 3

    茶道深,书香远

  • 4

    那一片久违的清凉

  • 5

    禅心观棋悟修行

  • 6

    赤心向美,禅花盛开

  • 7

    岁月如莲花开放

  • 8

    晨钟暮鼓声中的心灵信仰

  • 9

    禅里的苏轼

佛教常识

  • 1

    出坡

少林故事

  • 1

    文载买盐

新禅诗

  • 1

    禅寺的树

  • 2

    捧读荷花

  • 3

    禅诗三首

  • 4

    山中禅寺

今日少林

  • 1

    少林寺《禅露》2022年第4期大事记

  • 2

    媒体报道

  • 3

    读者来信

《少林寺旅游手册》序

◎释永信

 

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少林为胜。少林寺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术胜地”之称。

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地处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与当时的都城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跋陀门下两位高僧,其一为慧光,为律学巨匠;另一为僧稠,被誉为“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永平元年(508),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场。慧光和他的弟子弘扬《四分律》,开风气之先,成果累累。唐长安四年(704),义净自印度取经回国,至少林寺结戒坛,尽源于少林寺悠久的律学传统。

隋文帝崇佛,于开皇年间(581—600)诏赐少林寺土地一百顷。隋大业十四年(618),朝廷失政,群雄蜂起,天下大乱。拥有庞大寺产的少林寺,成为山贼攻击的目标,“僧徒拒之,塔院被焚”。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僧人组织起来与山贼对抗,少林僧众作为少林寺的武装力量初步形成。唐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所守的辕州城,地形险要,是扼守十八盘的战略要地。李世民攻打辕州城久攻不下,少林寺和尚昙宗、志操、惠瑒等十三人,里应外合,擒拿了王仁则。为表彰少林僧众的战功,李世民“嘉其义烈,频降玺书宜慰。赐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少林寺碑》),同时,对十三位立功的和尚各有嘉奖,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僧。唐郑之战给少林寺武僧以显武的机会,大唐皇帝的颁赏宣慰和封赐,也使少林寺从此声名日隆。

在唐代,少林寺已是当时禅学重镇。唐弘道元年(683),达摩禅派重要领袖法如禅师驻锡少林寺,六年后圆寂于少林寺。当时著名禅师如慧安、元珪、灵运、同光等,皆先后驻锡于少林寺,一代名僧玄奘法师(600—664)曾先后两次上表,请求入少林寺修禅译经,却未获准。新罗国僧慧昭(774—850)于元和五年(810)入少林寺修禅多年,公元830年回国建玉泉寺,圆寂后谥号“真鉴国师”。随着达摩开创的禅宗教派兴盛,并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派后,特别是进入宋朝(960—1279)以后,少林寺开始成为禅宗教派的朝圣地。为了纪念达摩,朝廷在少林寺后山达摩曾经坐禅传法的地方,修建初祖庵,并建造“面壁之塔”。

元朝(1206—1368),少林寺名僧辈出,是少林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曹洞宗法脉回归祖庭,人才济济,高僧辈出,由此开启了少林寺一个最辉煌的时代,为该时期中国禅宗教派之轴心。元代中期,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到少林寺求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雪庭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期间,还创立了寺院宗法门头制度,使少林寺僧人皆视少林寺为家,成为明朝(1368—1644)少林功夫武术水平崛起和体系及门派形成的重要基础。

明朝近三百年间,是少林武术水平大发展时期。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参与官方的战争活动,屡建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在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少林功夫也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也因此确立了少林功夫在全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

满清入关建立政权以后,受战乱影响,此时少林寺的僧人规模逐渐缩小。当时清廷对少林寺非常重视,在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了山门,并重修了千佛殿。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撰写匾额。少林寺僧人白天照常经课坐禅,夜间坚持在少林寺最隐蔽的后殿——千佛殿,习武不辍,以致大殿地面因长期练功发力形成陷坑,至今遗迹仍存。从清朝白衣殿壁画和文献记载,少林功夫在清朝以来,仍维持着很高的水平。

民国期间(1911—1949),少林寺遭受了一场人为的重大火灾。民国十七年(1928),军阀混战,殃及少林寺,大雄宝殿、藏经阁等重要建筑及典藏,皆被烧毁,损失惨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政府颁布新的宗教政策,随着国家的开放政策和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少林寺继承和发扬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在政府的支持下,先后修复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楼、鼓楼等建筑。近年又修复了禅堂,每年举行精进禅七,来自天南海北的禅者来此参禅悟道。少林寺特别重视文化传承,注重收集整理古籍善本,2013年,少林寺藏经阁被国家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陆续整理《少林武功医宗秘笈》《中国武术大典》《禅宗大典》等多部大型文献集成著作。少林寺还面向全球广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少林文化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民族认同,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友谊的纽带。在世界各地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心目中,少林文化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为了尽可能再现少林寺一千五百余年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和少林书局的同仁们多次深入探讨,对碑刻、建筑进行逐一考察,最终编成此书。此书堪称少林寺目前最为丰富、最为精彩、最有文化内涵和时效性的一本旅游手册,是广大游客参访少林古刹、了解少林文化的必备书。

(本文为《少林寺旅游手册》一书序言。该手册由释永信法师主编,于2015年5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

 


少林寺与大数据

【北京】黄夏年

 

“档案”这个词在佛教里面是没有的,这是在清代以后才出现的名词。若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佛教里面则是保存最多的,也是最全的。从狭义上说,一份寺院的茶单就是份档案;从广义上说,佛教上万卷的《大藏经》则是集中的档案。但是在佛教里面,类似于档案之各种原始或非原始的记录,通称“典箱”。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28载佛说:“汝等苾刍于善知识应当亲近,然由智识聪敏通明一切,内外典籍终能成就如是盛德,汝当修学。”其实“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普遍的名词,若是细究起来,佛教的“档案”还是应该用“释典”或“藏经”等比较合适,因为这些名词佛教身份明显,一看上去就知道是指佛教原始记录。

现在人们习惯于将“档案”与“数据”联系在一起使用,许多档案不只是文字记录,也存在很多数据。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与云计算出现,算法被强调了。进入现代社会,改遍了人们认知,数据成为信息基础,档案只是数据一种,大数据则是档案集合体。利用算法来计算大数据中信息,分析大数据对某一事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常用手段,例如敦煌研究院已将洞窟壁画全部予以数字化,供学者研究。特别是在商业活动中,大数据变成了决定销售与生产的基本条件。

佛教从不拒绝对科学技术的采用,从来都是积极应用各种新出现的科技成果,例如音响出现以后,许多寺院都购买用于弘法,现在更多的智能技术被寺院引进,寺院成为利用当代科技的重要场所。大数据对寺院来说非常有用,佛教大藏经大概有两亿多字,如果再加上藏外流传的资料,有四亿多字,这么多藏经文字,加上各种图像与摄影以及图画等等,佛教数据已经不可计算,真正成为“大数据”。面对这么多数据,充分利用现在的计算机与智能技术予以整理与利用,是未来佛教必须要走的唯一之路。

几年前,佛教界就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2017年中国佛教界首次出现大数据资料库,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在南京成立。2018年3月,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举行了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由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出任理事长,还聘请国际文献保护基金会执行董事长杰夫·沃尔曼(Jeff Wallman)及杭州佛学院院长、灵隐寺住持光泉法师等七人担任副理事长,哈佛大学佛学与藏学教授、国际文献保护基金会董事会主席范德康(Leonard Van de Kuijp)出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家集佛教资源的保存整合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梵文、巴利文、汉文、藏文为主的多语种佛教经典译释、佛教数字资源鉴合开发、佛教思想文化传播及其与当代社会关系等。

2021年5月,杭州灵隐寺成立佛教数字赋能研究中心,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寺院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探索宗教界数字赋能先试先行的新途径,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加快推进佛教中国化方向的进程。

总之,数字化、大数据、赋能、信息化等等代表当前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必将在不远的将来被佛教界掌握,作为一种生存技术而进行研究与使用。大数据和信息化代表佛教未来发展,谁掌握这方面知识,就能走在佛教界前面,开拓中国佛教新局面。

(本文为《少林学辑刊第一辑(全七册)》序言。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心安是福》连载

编者按

心是什么?是一切业的根本。心乱则业恶,心净则业善。每个人的修行,说到底就是心的修行,心安是福。

为尽量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心安是福》一书中的每一章节,特设禅话、开示、参悟“三段式”文体。

该书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编著,2013年9月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心安是福》一书中,不只有佛理,亦有众生之理,世间之理。

 

(七)

随喜:成本低廉,功德无量

每次随喜的叠加,就是随喜功德。随喜之心悠悠,开怀之心常驻,必得福报。

 

永信禅话——

 

佛法当中有四无量心,分别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本题主要讲“喜无量心”,也就是随喜功德无量。

先说什么是随喜。《法华玄论》云:“若见、若闻、若觉、若知他所作福,皆随而欢喜。”《三藏法数》的解释则是:“随他人修习善因,喜他人得成善果,是为随喜。”而《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引申了随喜的含义,指出凡是见到别人取得成绩,或做了好事,我们都要心生欢喜。每次随喜的叠加,就是随喜功德。随喜之心悠悠,开怀之心常驻,必得福报。

我们常见僧人或居士给积善积德者作合掌状,道:“随喜,随喜。”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成本低廉的简单口头禅,因为“随喜”二字由心而生,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传达,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必须强调的是,随喜必须用心,如果不用心,真把它当作口头禅,结果就不一样了。不论你的学识有多深,本领有多高,做人有多圆滑,心里没有随喜他人的意识,那么你就是个孤单的人。例如你先干了害人的勾当,或者害人未遂而回过来又假惺惺地对成功者说“随喜”,这让人听起来会毛骨悚然,自觉别扭,所以佛界才把随喜称为“喜无量心”,或称为“随喜心”。

随喜心缘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随喜的胸怀,二是积善积德的随喜度。有了随喜的胸怀,你在包容与忌妒二者之间就有了正性的选择;有了积善积德的随喜度,你就会时常为别人的善举产生愉悦感,而不致因为挑剔别人而给自己惹来无穷的烦恼。

我在前面讲过,佛教的大智慧在于“自利利人,自度度他”,这种大智慧,在由随喜心连带出来的各种回向与发愿中就能得到因果体现。从众生的角度讲,发随喜心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既肯定了他人所造的善业,又有利于历练自己开朗的性格;既为他人再接再厉加油鼓劲,也有利于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随喜他人的善、德,你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到与他人的差距。你会说,哦,人家做得就是比我好,我得好好向他学习。这样,我也能获得进步。你再细斟酌一下,这不就是佛教说的“自利利人”么?

但同样在众生中,也不乏以“我”为中心的自负之人,这些人生性傲慢,对他人的善德或者获得的佳绩非但不抱随喜心,而是麻木不仁,心生嫉妒,背后使坏,冷嘲热讽,嗔怒炽盛,甚至给对方发恶愿,以毁损他人而后快,这种人内心当中所有的“利”都只是为自己考虑的,对他人是不会有善念的,所以他不可能获得功德圆满。

看似简单的随喜,我们却很难办到。生活中,当你听到身边某某获得某种善德功名的消息时,你的心里是替对方高兴,还是会油然地产生嫉妒?如果是替对方高兴,那说明你的心至少已在修行的路上;如果你生嫉妒,那说明你的随喜心非常微弱,严重者甚至会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窘境。

《普贤行愿品》云:“十方一切诸众生,所有功德皆随喜。”作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把随喜与功德放在等同的地位看待,他指出,随喜他人的功德,则与他人所做正功德量等同!这就是启发人们,随喜本身不仅是积善积德,也是获得福报的活水。既然他人修善、修德,我们投之以随喜,果报等同,没有差别,自利利他,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

当然,随喜并非仅针对他人已修得的善果,它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三藏法数》中说的“随他人修习善因”。意思是说,当你知道他人正在行善的路上时,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成全他,而不是说风凉话,等着看人家失败的笑话。

“随他人修善因”不在于修大修小,而在于你是否有一颗真诚随喜的心。只要心诚,你都会鼎力成就他人的任何善举。例如有人经过多番努力,离成功就差一步,却遇到瓶颈,你会自觉地拉他一把;或者在上微博时看到一段很励志的话,你会自觉地帮他转发一下;或者有人正要坐一把脏椅子,你会自觉地提醒一下;或者有人初次登台作慈善演讲,你会自觉地用掌声给他鼓励一下……这其中,“善因”是你“随修”的关键。假如一个企图作恶的人在你的帮助下得逞了,那么你的行为就不叫随喜功德,而该叫恶人的帮凶了。

 

高僧同题开示——

梦参老和尚

 

众生赞叹随喜的业不大成熟,人家一说谁好,他总要挑点毛病,就连出家人也一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第五大愿“随喜功德”,乃至于做一点小事,看见什么都随喜一下,这个世界虽然说怎么坏,我看好事还是很多。你一天当中所收进来的随喜功德不可思议,功德无量,乃至一点小事,法会也好,做佛事也好,帮助人也好,随便一点,要随喜人家功德,说:“我很高兴!我赞叹随喜!”这功德不可思议,都成了你自己的,所有一切功德都成了你自己的,你不是不缺功德吗?他做即我做,但是要毁谤,他非即我非。

看人家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永远成就不了,在你的思想意识中,尽是坏东西,还清净得了吗?你的心就污染了,同时要遭果报,没有舌头,说不出话。现在口里总长疮,舌头总是烂的,有时是火大,知道了自己要注意一下。随喜功德占的便宜最大,特别是随喜十方法界、一切诸佛菩萨时,都在度众生,你用不着看见,你发愿就好了。随喜功德,照着《普贤菩萨行愿品》,观想现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正在说法,你怎么不随喜一下?弥勒菩萨在兜率天说法,你常随喜一下。十方法界一切诸佛都在说法,为什么不随喜,反而一天到晚睁着眼睛看众生的过恶?所以要注意,不要毁谤别人,要称赞别人。一个人能生存必定有他的好处,你就随顺他这一点,他有一点好就可以,你就会积福了。

 

远尘法师

 

佛陀规定佛弟子一不随喜妄语,二不随喜邪染,三不随喜盗,四不随喜杀生。

随喜妄语就是看到别人妄语,非但不去加以指责,反而生起欢喜之心。要知道,以妄语欺人,不仅会使人遭受财物的损失,还会使人遭到精神的损害。见到他人妄语,我们不应随喜,而应以善巧的方式纠正其错误,把他们改造成诚实守信之人。

佛陀在不邪染戒条中,将不邪染戒条分为三个方面:不自邪染、不教他邪染、不随喜邪染……因为,对邪染行为生起随喜心的人,已经染上了邪染的思想。对于遇到的邪染行为,你没有憎恶之心,相反还会称赞他们的邪染行为,其结果会使这些人认为自己的邪染行为是正确的,从而会使他们以此为荣,变本加厉地做邪染之事。随喜邪染是一种犯戒的行为,因而佛陀在制戒之时,还特别提出不随喜邪染的戒条。

不随喜偷盗就是见到他人正在偷盗时,不仅不前去制止,反而生起欢喜之心,有的甚至还对其行为大加赞赏。见人偷盗生起欢喜心,会助长他人偷盗的行为和数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危害。

不随杀生喜就是见到别人杀生或自杀的行为和场面,不生欢喜心,不幸灾乐祸,更不能怀有杀生的恶念。如果见其他众生自杀或被杀,自己生起欢喜之心,就与自己杀生同样对待。

 

参悟——

邹相

 

“随喜”就是指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对他人的善事善行,我们一定要随喜赞叹,如果有机缘还要协助他做好的事情,做有功德的事情。而且对好的行为要赞叹,要随喜,不能去阻碍和谩骂。所以说,随喜也是帮助别人、肯定别人,同时也让自己的思想言行变得善良,心里随时都能生出善念。

有随喜之心,我们才能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保留一份纯真。看到别人欢喜,我们也欢喜;看到别人有高兴事,我们也欣喜不已;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赢得了鲜花和掌声,我们也为其欢欣鼓舞;看到别人在事业上、生活上一帆风顺,我们也打从心眼里为其喝彩……这种油然而生的欢喜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而这,正是随喜使然。

有随喜之心,我们才能“随他修习善因,喜他得成善果”,也能助力于自己的修行。试想,我们不仅能随喜布施、持戒、忍辱、放生、持咒、闻思修的善业,还能随喜冤家仇人、亲朋好友或是非亲非故的陌生人,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开阔。随喜他人的善业能生起新的福德,随喜自己的善业则能培植自己的福德,广集资粮。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修行啊!

有随喜之心,我们才能时时反躬自省,不执著于“贪、嗔、痴、慢、疑”的念头,只把心念放在随喜一念之上,念念不忘,善护自心。当我们对他人心生嫉妒或怨恨时,就随喜他的正直与自信;当我们对他人心生曲解与敌意时,就随喜他的诚实与忠厚;当我们对他人心生迷恋与崇信时,就随喜他的善良与优秀等等。这样一来,我们的贪婪心、嗔恨心、愚痴心、傲慢心、狐疑心就能及时转变过来,而非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一旦我们时时随喜、处处随喜,快乐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

所以说,快乐源于随喜之心!


对话蔡志忠:珍惜光阴,禅意人生

【河南】邹相

 

前言

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命中注定,自2010年以后,我多次与蔡志忠先生相见。特别是2022年8月2日,我们再次相遇在少林寺,一起聆听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谈禅论道,言语之间,机锋迭出,禅趣横生。释永信大和尚提议我跟蔡先生好好畅谈,写一篇深度文章,因为他感觉网上很多关于蔡先生的报道和文章,都流于表面,没有深究,缺少内蕴。对大和尚的这个建议,我欣然接受。于是,在跟蔡先生进行近两个小时的畅谈之后,我写下了这篇对话性文章。当然,也结合了此前我多次与蔡先生交谈和探讨的内容。

 

我经常品读蔡志忠先生的漫画作品,特别是以佛教为题材的漫画作品,更是契理契机,集禅趣、禅意于一体,让人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实际上,蔡志忠先生不仅在漫画创作上成绩斐然,在物理学研究上也颇有建树。更让人叹服的,是他自在洒脱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人生选择——珍惜光阴,禅意人生。

 

“漫画的生命力在于思想”

当得知蔡志忠先生先后读过两万本书,单是漫画书就有八千本时,我不禁为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折服。

应该说,漫画创作是蔡志忠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风光、最有力的部分。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里,蔡志忠讲述了他与漫画的奇缘:四岁半时,他便立志以画画为生,九岁时立志成为漫画家。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甚至有“过分炒作”之嫌。然而,画画最重要的不是吹嘘和“炒作”,而是坚持,一笔一笔地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让人敬佩的是,蔡志忠坚持下来了!

蔡志忠说:“漫画最重要的是故事,故事才是王道。”故事来源于对生活的认知,来源于个人的经历,一个有故事的人,往往能讲出好的故事、创作出好的故事。从初中开始,他便通读各类故事书、传统经典、世界文学名著等,而且能很快自己编故事、讲故事。当然,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所以他的故事都渗入了他自己的思想,这也正是他保持创作激情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们能在市场上看到蔡志忠出版的各类以佛教为题材的漫画,因其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及艺术表现方式而深得读者青睐。

我问他为何关注于佛教题材的漫画创作,他说:“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思想体系丰富,能让人透彻人生。特别是佛教禅宗,更是让人明心见性,身心合一,能让我有更多的想法,激发我的创作热情。”原来如此!创作需要灵感,漫画的生命力在于思想,还需要心静,而佛教能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功用,对漫画创作大有裨益。

 

“用心若镜”“作品源于真诚、真心、真情”

蔡先生谈到,他一直尊崇“用心若镜”这个理念,其根本就是没有分别心,对谁都一样,就像是佛性一样,人人皆有,只要用心参悟,皆能成佛。正是有了“用心若镜”的理念,才使得蔡先生放下一切执着与偏见,永葆创作的热情和动力,并不断创作出一幅幅老幼咸宜、妇孺皆爱的漫画作品。

蔡先生强调,不管是漫画作品还是其他艺术作品,皆离不开三个“真”,即真诚、真心、真情。只有真诚,才能一门深入;只有真心,才能渐入佳境;只有真情,才能动人心弦。在三“真”的指引下,蔡志忠的漫画作品极具生命力。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读国学,可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人的心里。”如果能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里,一定对他一生都有益处。蔡志忠的漫画诸子等传统经典作品,就是通过刻画生动形象的人物、细腻简洁的线条、生动有趣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让孩子们乃至成年人看后都能过目不忘,心有所忆。同时,蔡志忠的漫画作品,还具有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性趣味性强、画面浓淡相宜、重点突出等特点。他的这些与众不同的漫画作品特点,受到各类群体的热情与青睐,因此他的“粉丝群”数量庞大,且相对稳定。

在交流过程中,蔡先生拿出笔记本电脑,让我看了他主导拍摄的一些动漫电影。他将佛教禅宗思想融入其中,通过穿插禅宗公案及一幅幅颇具新意的漫画作品,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蔡先生说:“现在的动漫产业大多朝向技巧发展,而缺少真正很好的编导人才,动漫产业要走向世界,最重要的是内容与故事题材。”

为了创作有少林、少林寺元素在内的作品,他多次抵达少林寺,到少林寺常住院、到塔林,到初祖庵、二祖庵等地方感知少林文化传承的不可思议,并拜会释永信大和尚、与少林僧人深入交谈,了解更多的少林文化。为了深入佛教、深入禅宗,他于少林寺释永信方丈座下剃度,得法名“延一”,潜心研习佛教经典、禅宗著作,不断地创作出新的内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包括《庄子说》《老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漫画儒家思想》《漫画佛学思想》《漫画道家思想》《少室六门集》等在内,蔡志忠先后出版过300多部作品,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语种版本出版,各类书籍的销量近一亿册。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收集佛像完全是一种乐趣,不是追求利益”

在外人眼里,蔡先生是一位功成名就的漫画家,实际上,他还是一位收藏家,收藏有自南北朝到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佛像。蔡志忠有收藏的爱好,却只收藏中国铜佛,至今总共收藏了5000余尊不同时期、不同艺术特点的铜佛像。为何只对铜佛像偏爱呢?蔡志忠说:“我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只收一种,把一件事做到止于至善是我一向的原则。”最近,他在整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各大拍卖行的佛像资料,下载图片后进行分类、归纳、研究后,集结成册,将每一尊佛像的出产地、材质、名称、年代、拍卖行情等弄清楚。这些信息成为他购买佛像的依据之一。

在参观少林寺常住院时,蔡志忠对那些形态各异的佛教建筑、碑刻、雕塑、壁画等非常感兴趣,因为他喜欢那种佛教气息。他收集佛像是因为对佛教的崇敬,也是一种乐趣。

“我收集佛像,不是看它会不会升值,会不会赚更多的钱,仅仅是自己的兴趣所致。”蔡先生让我看了他的部分收藏品图片,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得不叹服他的收藏能力。然而,当蔡先生说他“能用一百多种方法证明爱因斯坦的时间论是错误的”时,我再一次惊呆了。

 

“物理学就像追女孩儿,关键在于转换思维”“生命是时间的微积分”

在与蔡志忠先生的交谈中,他对物理学研究上的独到见解,也让我这个工科男听得津津有味。他说,他可以用100多种方法证明爱因斯坦的时间理论是错误的,他已经发现适用于全宇宙所有外星人们的正确时间方程式,并曾在北京王府井涵芬楼书店与加拿大大使馆,面向中外媒体公布,这是他闭关十年又四十天的研究所得!此前,他还先后出版了《东方宇宙》《时间之歌》《物理天问》《宇宙公式》四本书。

蔡先生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也有所研究,能根据一个人的生日(阳历)准确地算出那天是周几。于是,我便试了一下,结果只有一个字:准!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相当准!原来,这其中也有规律,蔡先生根据这个规律,专门推算出一个方程式。这个怪才,果然不一般!

我调侃性地问他,在漫画和物理两个领域,觉得自己在哪个领域取得的成绩更大,他竟然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物理喽!”他表示,以后会出版一些关于微积分、代数和几何方面的漫画书。这应该很有意思,拭目以待吧!

能在物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绩,蔡志忠的“法宝”是转换思维,要准确地找出一套正确的研究方法。蔡先生举了一个例子:“我二十三岁时,一起租屋的室友说,他上班的公司新来了一位漂亮又有气质的小姐,我说让我来追吧!于是交给他100块台币,让他请花店每天送十二朵玫瑰给那位新来的小姐,并在那束花附上一张‘黑色郁金香’名片。连送三天后,我的朋友被发现了,只好老实招出‘黑色郁金香’的身份。那位女生经过这三天的神奇经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从未现身的神秘人物,要求他在当天中午开车载她到我们的租屋处,看我的书房,以满足她的好奇心。”

“一群男生中有一位想追一群女生的其中一位,通常是这个男生会表现出自己是这男生中最特出的一个。其实这方法错啦!正确方法是使那位女生成为那群女生中的焦点!即使追求者始终都没出现,长相如何都不是重点。对任何问题都用心思考,以求得最终的真正实相。”这正是他在漫画、物理学上屡出佳绩的“法宝”——转换思维。正所谓“心开,路就开”,一旦思维转变过来了,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蔡先生还谈到,“生命是时间的微积分”,我们要安住当下、活在当下,过好每一个当下,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唯有如此,每一天才有价值,才不会虚度光阴,才不会有所后悔。蔡先生,果然有一套!

 

“我至少能活到76岁”“归零思想很重要”

“据政府部门统计,台湾男性的平均寿命是76.8岁,我至少能活到76岁!”蔡先生突然的一句话,让我为之一振。蔡先生出生于1948年,现年74岁。生命对每一个人而言,何其珍贵,何其厚重,而他为何能如此坦然地面对生命呢?

原来,在蔡先生36岁的那一年,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是,具体有什么样的变化,他没有多说,我们也不便去问。他这样总结:“在我36岁的那一年,我已经视生命为一份旅程,我要活下去,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作品受益。”

在我们的交谈即将结束之际,我对蔡先生说:“您的人生丰富多彩,这与您珍惜光阴,追求禅意生活密不可分。是什么能让您有如此心态、如此境界呢?可否总结一下。”蔡先生毫不犹豫地说:“归零思想,这个思想很重要。别看我现在已经74岁了,但我的心态只有四岁半。我经常会把一切都放下来、归零,然后再重新开始,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与突破。”这个“归零思想”,确实法力无穷啊!

正如蔡先生所说:“成功并不是地位多高,或是多有名,或是赚到多少钱;成功是让多少人,在多长的时间,获益良多。”蔡先生活着,不管是能活76岁,还是86岁、106岁,他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人,从他身上获益更多。他对时光的珍惜、对人生的看破与放下,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

 

后记

在与蔡志忠先生一路同行的过程中,他一直背着一只沉甸甸的背包。我几次伸手要替他背,却被他拦下。

我说:“先生背着个沉重的包儿,舒服吗?”

他笑着说:“你知道轻功是怎么练成的吗?”

我说:“先往两腿上包沙袋,在一个坑里向上跳跃。然后,重量不断增加,坑深不断增加。总有一天,解开沙袋,自能腾空而起。”

他笑道:“哈哈,道理相同。我背这个包,就是在练轻功。有一天不背了,我就能飞起来了。”

我们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一阵风吹过来……天凉好个秋!

(作者系少林寺官网主编、少林寺《禅露》执行主编、少林文化学者。先后出版《禅心乡韵》《且听风吟》《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

 


《增广贤文》里的佛教思想

【湖南】李向阳


《增广贤文》起源于明代,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不断增补,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阐述为人处世、人格素养的一本格言录。它是一本古人从小就阅读的书籍,也是我们每年都值得一读的书籍。每当读到这本书,里面涵盖的人世哲理和哲学思想会令我受益匪浅,能真实地品读出人生的真谛。“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随着一次次阅读《增广贤文》,我发现里面还有许多佛教思想的内容,如警言慎行,勿论人非;因必有果,果皆有因;乐天知命,莫要强求;孝心无价,爱日承欢等方方面面。

一、警言慎行  勿论人非

在许多佛教场所,都有这么一副楹联: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细读这副楹联,相信每个人都会品出其中之意,这是督促一个出家人在成就道业和修身慧命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德行和口风。《增广贤文》云:“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人世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对许多人和事物均持有不同的看法。当无法以体谅包容的心去看待时,便容易产生磨擦、互相批评,互相指责,于是种种是非不经意间产生,渐渐演化成烦恼,困扰身心。古人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佛法也强调身、口、意三业清净,方得建立圆满的人格——可见慎守口业之重要。《诗经》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墨子有言:“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聪明人心如明镜,不会多言语;能干实事的人,不邀功争赏。做人切勿恃才傲物,可以有傲骨,不可有傲气。切勿信口开河,警惕祸从口出。而《增广贤文》也给了谨言慎行的启示:“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所谓口业的清净,便是要去除四种不好的语言习惯:一、恶口——粗恶、诽谤、令人烦恼的话;例如脏话或尖酸刻薄的言语;二、两舌——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等破坏他人和合的话;例如用不当言语,挑起双方的仇恨、猜忌;三、妄语——虚妄、欺骗、不实在的话;例如不肖商人将劣货谎称为上等商品卖出;四、绮语——华而不实,令人心生邪想的话;例如黄色笑话或言不及义、卖弄口才的话。说这四种不清净的语言的人,未来必定招感恶报。  

因此,我们应当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断除口业的根源。一句话、一个行为,其实都是心念的呈现。当念头充满贪、嗔、痴时,所说的语言便不清净。所以在生活中,要时时刻刻保持觉性,经常思索、检讨自己的言语是否恰当。避免说明事情时,妄加感受或情绪,而引起不必要的伤害,或破坏了和谐的关系。  

二、因必有果  果皆有因

何谓“因果”?因者果之因,即现果之前缘;果者因之果,即现因之结果。此两者密切相关,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所谓“命由心作,福自我求”,大千世间,大至一个朝代的兴衰,小至一个家庭的祸福,皆出自因果。而《增广贤文》里就有许多因果方面的警言格句,林林总总地阐述了这世上的因果关系,来警示众生的行为。

时常,许多人认为做一点点恶事没有关系,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更不会招到什么报应。殊不知这样一点点放纵自已,罪恶就慢慢累积起来,直到最后覆水难收,铸成大恶,之后开始为自己的罪恶付出代价。有时当面对一件小小的善事,总是不屑一顾,甚至一味地认为,做了也不会给人家改变什么,更不给自己带来什么。但有时候就是因为做的这一点点善事,却能给人家的心里带来温暖,能点亮人家心里的希望,点燃人家在困境中生活下去的勇气。《增广贤文》里的“一毫之恶,劝人莫做;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就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

《增广贤文》里又云:“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速远。”即是说,当欺侮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给你本人今后的人生际遇埋下了祸患。只有宅心仁厚,慈悲为怀,那么你就给自己的人生植下了福田,日后会得到福祉和法喜。诚如《增广贤文》里云:“善恶随人做,祸福自己遭。”又如佛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其实,《增广贤文》里对于因果报应还有一种说法:“忠厚自有忠厚报,豪强一定受官刑。”人在世间,许多人都想拥有更多的利益和财富,但是为了这一些,有些人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甚至有些人巧取豪夺、尔虞我诈、不择手段,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误了卿卿性命,而忠厚的人却有好的归宿和回报。

三、乐天知命  莫要强求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万物本是生灭法,没有一件事物会永恒存在,有形有相和无形无相的事物,到最后皆不免无常。《增广贤文》里有许多这方面的佛教思想,奉劝众生要知足常乐,不要一味苛求身外之物,以免妨害一个修行者的道业。

“争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是《增广贤文》里奉劝众生不要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损害别人利益时,同时也就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最终得不偿失。

其实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利益,而是安乐。《增广贤文》里有云:“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佛教认为,世俗的乐天知命,往往是为了财色名利等烦恼和欲望而想方设法去拼搏,直到最后身心憔悴,苦不堪言,甚至一败涂地的时候,然后反过头来望望来时路,才会懂得安乐的真正意义。

四、孝心无价  爱日承欢  

《增广贤文》里有云:“堂上有二老,何往灵山拜世尊。”可见,父母就是我们心里的一尊佛。一个人若有向佛之心,首先得有孝道,假如连自己的父母都孝敬不了,那么拜再多的佛和问再多的禅有什么意义?《四十二章经》:“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古往今来,孝行天下的故事不胜枚举,每个故事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种深深的启示,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洗礼和升华。《菩萨睒子经》云:“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学。济神离苦,后得无为,皆由慈孝道所致。”由此可见,慈孝于学道,是成佛的基础。

《增广贤文》云:“富厚福泽,不过厚吾之生;贫贱忧戚,乃时玉汝于成。”我们现在每个人生活的安好其实是父母的一种功劳,如果父母不好好养育和教育我们,指引我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就过不上今天幸福的生活,就像地里的庄稼,如果不好好培育,则秋后就没有好的收成一样。

父母一年年老去,留给他们的光阴日渐减少。父母在,我们还有来路,父母不在了,我们没有了归途,因此对于父母的孝敬,我们要“孝当竭力,非徒养身。”时刻记住《增广贤文》里所说的:爱日以承欢,莫待子兰刻木杞;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亲存。

其实,出家人与在家人还有另一种父母也要孝敬,他们就是教社会知识的老师和出家修行的师父。佛教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报四重恩,而师长恩就在这四重恩里面,这师长不管是让我们通过文字认识世界的老师,还是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的佛教师父,我们都要以报恩之心来尊重和孝敬他们,就像孝敬你的生身父母一样。

 

 


禅宗转型视域下的“少林学”

【北京】释圣凯

 

“少林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医学、武学乃至建筑学等,它们都是从实践的层面而呈现出来的学问。而且,“少林学”的灵魂在于禅学,更是一个实践性的学问。而少林禅学应该怎样走出现代的转型之路,这可能需要在禅宗现代转型的视域下考察。

当今汉传佛教界已经对禅宗的现代转型做出许多努力,而且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尽管其中仍然有许多争议与不确定的地方,但是为现代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与资源,值得我们去反思与总结。我们对当今汉传佛教所流传的禅法,以及其转型的内在原因等进行一系列探讨,从中我们希望对禅宗现代转型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一些不成熟想法,希望引起共鸣与回应。

一、整理、研究有关禅法的经论典籍

传统佛教中的禅法各有优劣,因此整理、研究各种禅法成为当前佛教界的重大任务,不但需要研究其思想、演变历史,更需要注重禅修方法的“技巧”与“次第”。当前,禅宗的研究多从思想、历史、社会层面契入,这是学术研究的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博采众长,必须从《阿含经》开始,对照南传佛教的经论,挖掘原始佛教的禅法;认真研究部派佛教及大乘佛教的各种有关禅法的论书,如《安般守意经》《思惟略要法》《瑜伽师地论》及南传的《清净道论》等。然后,整理、研究中国佛教的各种禅法,如天台止观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禅宗的“坐禅仪”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整理近现代禅修大师的经验、思想,为现代禅修提供典范与资粮。

整理、研究禅法,可以借助学术研究的客观描述,但是必须全身心地深入其中,最好能够依文献的记载,研究者能够试验一翻。而且,再次强调不可忽略禅法的“技巧”与“次第”。对于每种禅法,首先进行清楚、明白的叙述;其次,对比不同文献中同一禅法的记载同异之处,整理出一种禅法的发展形态。最后,可以对同一文献中的不同禅法进行比较,探讨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这样,从纵、横两方面对禅法进行深入的整理、研究,为构建新禅法提供资源。

二、重视禅修对社会生活的实用性

虽然所有禅法都强调重视现代人的需求,处理现代人遭遇的问题,强调禅法的现代实用性,但是我们仍然感到非常不足。禅宗的“化生活”从本质上说,是用佛法的智慧来点化现实生活,改造生活,超越生活,圆满生活,将生活佛法化,变众生痴迷、污染、沦坠的生活为正觉、清净、向上的生活。其实,“化生活”应该是禅宗如何以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来指导现代人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应该是一种技术的层面,应该要体现“生活禅”的具体应用方面。这些内容是需要禅修者通过自身的修行体验,同时能够利用现代学科如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通过心理分析、心灵辅导、减压、情绪管理等禅修治疗手段,从而获得真实、有用的效果。生活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学禅者不但要求佛法能够提供正见,即在思想与理性方面的引导;同时更需要在具体的日常生活提供具体、细致、可操作性的指导与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西方社会,禅修深入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虽然不是信仰性的禅修,而是应用型、技术型、辅导型,而且具有临床效果。法国一行禅师的成功,足可以说明禅修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如禅修可以应用在有关个人发展及潜能发展方面,如个人发展、自我观念、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导向、控制信念、超感知觉、经验集中能力、活在当下的导向、人类潜力、感情敏感度、自我尊重等;禅修应用到团体精神的训练,如组织动力、感受训练团体、个人成长团体;禅修运用到智力方面的培养,如非语文智力、数字——字母记忆力、口语及图形记忆力、形式思维、智力成长、创造力等;禅修运用到学习障碍、行为管理、阅读、学科选择等;禅修运用到心理治疗更是十分普遍,如戒烟、改变抽烟习惯、青少年犯罪治疗、焦虑、解除降低压力、自我宽容、神经质、紧张;运用到生理及疾病方面,如对压力的生理反应、血压、肌肉紧张、糖尿病、长期病患及严重残障者之压力解除等;运用到体育训练,如登山者的心理训练、现代舞、运动选手的过度焦虑、心理状态、心律恢复等。

三、禅修次第的建设

不同系统的佛教禅法各有优劣,中国禅宗的人文理性与超脱精神,南传佛教禅法的细腻、朴实,藏传佛教清晰的思辨逻辑、次第分明的修学体系,都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因此,在禅法的施设方面,便必须综合不同系统禅法的优点,“道次第”的概念,应该是受藏传佛教“菩提道次第”的影响。而“菩提道次第”是宗喀巴大师总摄三藏十二部经的要义,循着龙树、无著二大论师的轨道,按“三士道”由浅入深的进程而编成的。“三士道”,是任何一种根机的人,从初发心乃至证得无上菩提,中间修学佛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菩提道次第论》的内容,就是对这些过程的次第、体性和思惟修学的方法,加以如理阐述。“菩提”,指所求的佛果;“道”指趣证佛果所必须经历的修学过程;“次第”就是说明修学的过程必须经历这些阶段,自下而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可缺略、紊乱等,故名“菩提道次第”。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如《安般守意经》《修行道地经》等小乘禅法,非常重视禅法的修习次第;隋唐佛教中,天台止观的修习也是非常有次第。但是,慧能南宗禅流行后,强调利根顿悟,次第修习的传统受到破坏。对于钝根众生来说,次第修习是非常必要的。传统佛教的坐禅、念佛、诵经等,对于有些修行者来说,修到一定的时间与程度,将会出现什么情形?以后应该如何继续?总是缺乏一定具体、明确的指示。

禅法的建立,绝不是凭空而构想,将历史上或其他系统的禅法不加选择地拼凑在一起,而是通过对每一种禅法的实践,从体验中对每种禅法的入手、定境、定体、心性、转进、归趣参照圣教量进行详细的说明,让后来者有径可寻。并且对每一种禅法的实践与说明,考察当今社会众生的根机,而相应地制定出一套或几套具有对治性的禅法,使现代人不至于面对众多禅法而无下手处。

从传统禅宗来说,禅堂的详细规矩便蕴涵着一种“道次第”,值得所有禅修者重视。因此,保持禅宗的古老传统,即使是那些繁琐的规矩,如禅堂的日常运作、禅七时的行仪等,也是燃眉之急的事情。

但是,佛法本来是应机说法,应病施药,“道次第”的施设非常不容易,但是融摄大小乘及中国禅宗的禅法精髓已经成为禅法发展的方向。“佛光禅”的道次第虽然已经非常完整,但是其中的可操作性因素则会制约着禅法本身的发展。如何在应机与“道次第”之间,找到一种契入点,则是禅法发展的矛盾。

四、禅修人才的养成

无论是禅修教化,还是禅法的发展,整个现代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养成与建设,培养训练禅师专业人才成为禅法发展的最重要瓶颈。而且,从目前的禅法来看,随着耕云先生、李元松先生的去世,安祥禅、现代禅的发展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如果后继者未能赶上提倡者的道德、影响力,则有可能导致这种禅法的衰微与消失。因此,一个或几个好的接班人至少能够延续此禅法的发展。

从人才培养来说,一个大师的养成有待于时节因缘,那么多元化的人才则是可以努力的。如有些人用来从事禅法的研究,有些人专门从事禅法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着禅法理论。当然,作为实践法门来说,禅修人才要求既有禅修经验与体会,又能通经通教,同时还能通达社会各种学科,善于教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禅门宗风不堕、古道重光!

少林寺以武术闻名天下,如何以武术作为入禅的方便,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无论我们用“少林禅”或“武术禅”,怎样以简单的武术招数作为修禅的方便,这是极有吸引力和创新性的事情。

汉传佛教的修行面临着巨大资源的缺失,其原因在于我们面对高峻的修法,无法入门。所以,修习者仿佛除了念佛之外,都不知从何下手。汉传佛教要转型成功,必须首先是禅宗得到成功转型。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所以我们汉传佛教的未来仍然取决于禅宗。

所以,“少林禅学”必须有自己的修行特色,武术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方便资源。因此,希望“少林禅学”真正能够完成“从武入禅”,为弘扬汉传佛教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为节选。作者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建设途径

◎王会粉 王晓霞 王烁

 

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建设应以建立少林寺文化大数据中心为目标,以国内外少林寺隶属机构、其他文化机构为收集来源,对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进行最大范围的征集、系统整理和科学保管,推进少林寺档案文献数字资源建设,构建完整的少林记忆。

一、建立专业化档案馆,加强现有档案保护

针对位于山林,专门库房、专业设备和必要保护技术缺少的现状,建立专业化、现代化的少林寺档案馆是必然所需。建设少林寺档案馆,一要按照专业的档案馆建设要求,配备现代化专业库房设备,改善现有档案文献保存硬件环境;二要根据不同类型档案文献老化、残缺、破损情况,有计划分批进行及时保护修复。

二、构建收集机制,实现收集渠道多元化

做好档案文献资源建设,收集是关键。针对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多元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应建立规范化收集制度,明确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的数量、分布范围、载体类型,实现收集渠道多元化,在收集工作中坚持全面收集原则,宁多勿漏。

(一)制定收集方案,明确收集重心

首先,应明确少林寺档案文献收集重心,制定合理的收集方案,明确收集方法。在档案文献相关资源收集工作中,少林寺档案部门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档案师生召开了多次沟通会议,对寺院现有馆藏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以掌握最真实的情况,然后制定收集方案,设计了统一的信息收集著录表格,明确了针对其他机构保存少林寺档案文献数量和搜集的侧重点,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分组别进行实地查阅和收集,收集效果显著。如,仅从郑州市档案馆查阅并著录的直接相关少林寺档案文献收藏索引卡就多达五百余张,涉及了文件、照片、音视频、光盘等内容和载体。此外,还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方案中明确了需要重点复制的档案文献范围和复制要求,保证收集质量。

(二)建立合作机制,拓宽收集渠道

实践证明,少林寺档案文献收集工作应建立合作机制,面向国内外同步进行,拓宽收集渠道。一方面,少林寺可以通过与政府、新闻媒体等多方进行合作宣传,向社会公开征集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鼓励社会各界和公众进行档案捐赠或寄存。另一方面,建立多种合作机制,加强海外少林文化中心相关档案文献的收集。目前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已拓展至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城市。作为少林寺的外设机构,应成为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海外收集的主力。此外,少林寺还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发布征集信息,吸引海外少林文化、少林功夫或禅宗佛教爱好者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到档案文献征集工作中;或通过国际文献互借,实现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少林寺档案文献系统整理

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丰富、数量庞大、载体多样。为有效管理与保护,应在收集的基础上,寻找档案内部的历史联系,对现有档案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充分发挥档案文献的作用,为资源建设的后续工作做准备。

(一)细化分类,规范类目

只有对少林寺档案文献进行科学的、有层次的分类,才能保证档案查阅利用的精准度。少林寺档案文献的整理,应全面考虑其多元性和特殊性特点,在尊重少林寺档案原有分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细化档案分类、规范类目设置。如,将与少林寺相关的新闻舆情设为一级类目,集中保管相关舆情监测、报刊、网评等材料;少林寺下设机构单独设为一类,避免档案保管时出现类目交叉的现象。

(二)依据标准进行归档编目

按照少林寺档案文献分类方案分类完毕后,应根据《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15)进行规范序化,依次排列、编号,并逐件编制少林寺归档文件目录;同时,归档文件编目还要做好备份工作,应至少实现电子目录云设备或者异电脑备份,便于档案文献的检索和后续资源建设工作。

(三)装订、装盒和排架

针对分类、编目完毕的档案材料,还需要按照规范制度进行装订和编页。装订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原件的影响,做到装订牢固、不倒页、不压字,然后将档案依次装盒,根据分类方案,结合便于管理和利用的实际需要,上架排列。

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丰富数字资源类型

加强少林寺档案文献数字资源建设,不仅能够节约存储空间和成本,还有利于推动开发工作发展,维护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的安全和再生性保护、利用。

(一)纸质档案数字化

对现有少林寺纸质档案文献进行数字化,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数字化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要确保数字化场所、人员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和安全,在数字化业务外包时,应依据《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维护档案文献资源安全,保证档案数字化质量。

(二)特殊载体档案数字化

特殊载体档案的结构相较于纸质档案更复杂,对保存条件和环境的要求更高。因此特殊载体档案的数字化有一定难度,它的数字化质量与整个数字化成果质量息息相关,对数字化设备和方法的要求也相应较高。如,图像档案和胶片档案对色彩饱和度要求较高,应选择专业的照片、胶片扫描仪,必要时候应对色彩、扫描数据进行纠偏和修改,防止档案文献数字资源失真。

(三)实物档案数字化

少林寺实物档案类型丰富,包括建筑、碑刻、塔林、壁画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因自然或人为原因极易受到损害,因此,对其数字化实现再生保护势在必行。首先,应对少林寺实物档案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档案信息原始资料,必要时应先对有损毁的实物进行修复后再进行数据采集,如拍照、三维扫描等。因少林寺实物档案多具有文物价值,因此在资源数字化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切勿盲目进行数据采集;数据信息采集后,应注意保护数据安全,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如脱机备份或异地备份等。

五、构建少林寺文化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时代到来,大数据中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建设与呈现载体,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了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交互共享。随着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应用发展,构建少林寺文化大数据中心将成为少林寺档案文献数字资源建设、开发利用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特色数据库

构建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特色数据库是推动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方式。少林寺大数据中心以金石材料、文本材料、实物材料、活态材料、口传材料五大类少林文化资源为基础,汇集少林寺影视档案材料,以及少林文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门别类后,将有重点、分步骤着力开展特殊载体档案数据和专题数据库建设。

1.特殊载体档案数据库。这类数据库的构建包括三大类:一是少林寺照片档案数据库的构建,就是将少林寺在举办法会、庆典,接待国家领导人或国外来宾等各类大型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照片档案进行逐一核查、筛选、分类并编写文字说明,形成丰富的照片档案资源;二是少林寺影视档案数据库的构建,主要是随着少林寺知名度不断提高,许多关于少林寺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通过对这些少林寺相关的影视资源、纪录片等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少林寺影视档案文献数据资源;三是其他特殊载体档案数据库的构建,就是将少林寺光盘档案、音视频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光盘档案、音视频档案数据资源。

2.专题数据库。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丰富多样,在禅宗、武术、医学、艺术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领域,少林寺文化大数据中心将打造四大少林寺档案文献专题数据库:一是少林禅宗数据库。少林禅宗分为五家七宗,即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杨岐派、黄龙派,其中杨岐派、黄龙派为临济宗的支派,各宗派家风各有不同。少林禅宗专题数据库就是以禅宗为专题,根据少林寺宗派分类完善宗派数据信息,为利用可视化技术挖掘少林禅宗文化、展现宗派风采奠定了资源基础。二是少林功夫数据库。以少林功夫历史等类目构建少林功夫专题数据库,对于弘扬少林武术文化,满足少林功夫爱好者或学者的知识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少林禅医数据库。少林医学是结合中印医学,经多次实践融合后形成的特殊医学流派。以少林禅医为主题,构建少林禅医数据库,能够有效实现禅医源流、行医方法、禅医典籍、少林伤科、养生保健等知识数据的社会共享,以及少林禅医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四是少林艺术数据库。少林寺拥有碑刻、塔林、壁画、雕刻、书画等大量的佛教艺术资源,少林艺术数据库的构建能够集聚各个艺术领域的档案文献数据,并通过网络共享,向用户提供大量研究素材,实现少林艺术文化的创新、传播,从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二)创新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数字化成果

合理利用少林寺档案文献数字资源,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加以创新,将数字化技术和少林文化充分融合,给观众带来全新艺术体验。

根据少林寺建筑及寺院布局,结合VR技术,制作少林寺全景虚拟漫游。将少林寺以三维形式全视角呈现在大众面前,配合播放佛乐禅音,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将少林寺档案、文献、图像、影音以不同格式搭建在系统之中,构建出完整的少林寺综合数据平台。

少林寺内雕塑、碑刻、塔林以及壁画等实物资源分别使用三维或二维技术等比复制,并进行精细处理,达到惟妙惟肖的视觉效果。这样一来,少林寺实物资源真实呈现在大众面前,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深刻体会少林文化。

少林寺档案文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档案文献资源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是以少林寺为中心,建立全世界的少林文化大数据中心、少林文化研究中心和少林文化的传播中心。

同时,少林寺档案部门应与社会各界积极协作,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少林寺档案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共同推动少林寺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守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献策出力。

(本文为节选。原文收录于《少林学辑刊第一辑(全七册)》,释永信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发行。)

 


少林学传统的继承及其对社会的意义

◎赵翠翠

 

少林学传统的当代继承,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以少林寺为神圣信仰空间载体的“少林学”信仰及其文化实践,建构与推动“少林学”之于当代中国发展建设的社会意义。其实,少林学传统就是自古至今以来的佛教革新精神及其修持方式,尤其是在心性论方面的佛教革新,亦是抓住了佛教进入中国社会以来的融合相通性,可谓佛教历史上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之重要开端。同时,佛教禅宗之顿悟不二法门,讲究回归体悟佛法之最高境界的修持理念与信仰实践方式,对宋明理学心性论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菩提达摩所传播的佛教禅法,在推动中国佛教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佛教的转型,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

某种程度上,禅宗之佛教教派的形成,亦是一种佛教中国化的深刻体现。至当代,关于佛教中国化,著名学者黄夏年教授曾经指出,坚持宗教中国化包含佛教中国化命题,涉及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佛教在政教关系方面要有自觉的政治认同,与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发挥正能量;二是佛教在文化上要去自觉融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三是佛教在社会发展中要自觉适应社会,跟上社会发展,为社会成长做出应有贡献。有了这三个根本认识,佛教才能在中国得到发展,才能完成自觉的身份转换。在此,中国佛教禅宗尤其是当代“少林学”之信仰文化体系建设、“少林学”历史传统的当代继承同样需要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构建“少林学”在现代中国转型中的社会意义。

一、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强“少林学”对外文化交流能力

千余年来,佛教对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据资料记载,菩提达摩禅师最后不知所踪,但他初来中国时的道路是海路,最终而在广州登陆。因此,禅宗进入中国社会,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回国时又选择陆上丝绸之路,这就是从海上到陆地的佛教传播与丝绸之路的紧密关联。达摩所创立的禅宗及其丝调之路上的禅音,正是中国佛教文化宝贵的神圣资源。而少林寺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菩提达摩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启航者,这些宝贵的资源与跨越丝绸之路的佛教信仰传播符号与象征意义,都对今天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发展进步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从理论层面考察,如果宗教信仰市场决定佛教民间外交必须走出去,文化输出作为佛教民间外交的一个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中国佛教民间外交而今有了机遇,应抓住此机遇充分利用佛教民间外交传统,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追溯历史,无论是东晋法显,还是唐代玄奘大师、鉴真大师,他们都曾让佛教进入中国社会,亦将中国文化带入印度、日本。因此,佛教自进入中国社会以后,一直就在扮演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越南禅宗亦是盛唐时期由中国僧人无言通所创立,无言通乃百丈怀海禅师弟子,他在交州北宁建初寺就传授禅学,推行面壁禅观,最终建立壁观派,成为越南历史上有影响的佛教派别。

因此,佛教自古以来就具有承担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契机下,“少林学”之丰富的禅哲理、医学、武术、建筑、艺术、壁画等如何重新被得以挖掘激活,构建对于广大信众乃至社会大众之心灵层面的意义,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诸国的文化交流及其活动开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之中的“民心相通”,无形中就强调了佛教及其方式在其中的地位与功能,强调了佛教文明要素的共享乃是其中政治、社会、文化合作的基本条件,这些都是当代“少林学”进一步走出去、佛教不断促进社会建设、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以“少林寺”为载体,推动“少林学”文化信仰体系建设

少林寺最大的优势是祖师们所创立的禅宗及其少林文化信仰体系。当代中国,“少林学”之丰富资源已经走向世界,正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影力。对少林寺而言,就是要充分运用“一带一路”的时代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少林祖庭之禅宗历史地位,开展各种民间佛教的外交交流活动,将具有影响的少林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将各国家各地区的社会文化带回中国社会,促进中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历史上的禅宗中国化,就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表现。少林寺与菩提达摩不只是中国佛教的,它也应该是世界佛教的。少林寺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达摩祖师也要走向海外。而今,少林寺特别需要做的,就是要以少林寺为神圣空间载体,不断整理、挖掘和丰富少林文化及其信仰体系,让少林寺不单成为中国人的少林寺,更要成为世界大众的少林寺;让少林寺成为少林学传统之当代继承的神圣空间,更要促进少林学信仰文化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构建少林学在信仰文化及佛教理论创新层面的社会意义。

特别是禅宗的缘起式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有助于形成多元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与宗教的关系。众所周知,明中叶之后,佛教禅宗与阳明心学相互发展,使人的主观能力、心的悟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极大扩张;尤其是主张禅净合流的佛教思想,提出一个“心”的概念,成为当时乃至中国佛教宗派之间能够融通的基本范畴;中国佛教禅宗的缘起式思维方式,提出一切事物都是带着与一切事物的关联性形成的,因此事物无中心地、超越中心地形成于横竖无尽的相互关系网络之中。这种缘起式思维及对人之“心”的重视,无疑是个人与社会关系构建的神圣思维及其神圣心灵,它在提高广大社会大众之觉悟能力过程中,促进人与佛、佛教与社会的和谐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少林寺被习近平主席誉为“享誉世界的少林寺”。这一定位凸显了少林寺之当代传承的重要意义,也是对少林寺僧团弘法利生事业所做努力和成就的极大肯定,亦是践行佛教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成果。当前,以少林文化为代表的禅宗已经流向全世界,在五大洲地区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借此重要影响力,继续推动“少林学”文化信仰体系建设,不断细化与研讨少林学之中值得不断挖掘和激活的各类资源,丰富与拓展少林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机制。特别是在少林寺达摩祖师影响中国的一千五百余年,海内外佛教界呼唤达摩祖师,少林寺更需要重塑达摩祖师之社会影响力,使其继续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人与佛、佛教与社会之神圣关系的神圣中介。

三、以“少林禅”为核心,构建自我神圣与社会神圣

在佛教的信仰体系中,“佛”即是“觉者”的意思,即觉悟了真理的智者。“禅”之宗教,即就是要实现这种境界。关于禅宗,有人曾问禅师:“禅是什么?”禅师回答是:“平常心。”的确,所谓“禅”,其最高境界无不是一种圆融与智慧,一种豁达通透之后的禅定,实乃平常心看待一切。这些都乃禅宗之“觉悟”,也是少林文化之最为核心之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盛赞:“少林文化能为我们提供心灵空间,也有助于我们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禅宗强调修心,更强调当下觉悟,见性成佛。佛教智慧中最为重要的,其实就是教会人们如何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身与心,从主观能动性及其心性自证角度提高个人觉悟能力,缓解个人压力及其焦虑,构建与周围人与社会的开放而健康的思维。因此。无论是理论建构层面,还是社会实践层面,以少林禅之觉悟为根本的佛教信仰体系,能够为社会提供一种解释和得以激活的价值体系与社会伦理,在佛教与社会之间的各种社会机制中实现自我神圣与社会神圣,构建自我与社会的不同关联及神圣体验。

从任何一种宗教发展的基础来看,只有真正面对自身及其社会问题,不断做出调整与适应,才能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心态失衡、全民焦虑症的背景下,少林学之禅的“觉悟”,少林学在历史上的禅宗中国化、少林寺作为宗教组织发展的制度化创新及其运作模式、少林功夫、少林艺术、少林建筑碑刻等,都将是少林寺与周边社区居民、广大社会信众超越自我、稳定其心的神圣文化资源。同时,可以不断挖掘途径与方法,使修行者、活动参与者、信众乃至非佛教信仰者能从中既修身修心,又基于这种信仰,构建其对生命、财产、职业、自由、法律等神圣认同,这就不单能够构建佛教信仰的社会性与公共性,更能在群体信仰及认同的共享实践中,构建佛教信仰的神圣价值及其理念。

四、以“回归佛陀本怀”为根本,构建积极健康而开放的心态文明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然而,经济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过程中,中国人的社会心态也不断被物化、异化,以至出现“老人倒了无人扶”“小悦悦事件”等道德底线不断被挑战,明星崇拜、金钱崇拜、权力崇拜、锦鲤崇拜过程中的各类压力、欲望、焦虑痛苦等现象逐步突出,这些都是当前中国人社会心态所呈现的各种面相与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禅宗所致力于推动的当下证得菩提、禅之自证觉悟等,就能够让每个人把握与珍惜当下之人或事,以更好地看待物质生活与精神信仰生活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身心灵。

但需指出的是,佛教教导人们看透一切,并意识到万事万物之缘起缘灭,却并非是让人们清心寡欲、无所作为,而是希望大众能够在看清人与人直接的关联及其社会运行本质之后,依然能够体悟与把握更大的智慧与力量,把握更好的自己与未来,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及其细节之处展现自我的谦卑与智慧,在保持自身的清净与欢喜中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就此而言,所谓“无”即是一种真实存在、一种欢喜的自在,能真正放下获得解脱,此“无”便是“有”了。

(本文为节选。原文收录于《少林学辑刊第一辑(全七册)》,释永信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发行。)

 


漫步少林寺

【河南】马昂


走在前往少林寺的路上,周围是层峦叠嶂的山峰,山峰被无尽的绿意覆盖;路旁边是一条小溪,潺潺的溪水缓缓流过。这不禁让人感叹:“好一个‘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胜景啊!”

这时,路旁的喇叭里突然传来歌声,“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少林寺威镇四方……”,听着歌声,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回到童年。犹记得那时每每从电视上、武侠小说中和大人们的故事里,听到或看到武艺精湛的少林寺僧人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的英勇事迹,我都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现在想来,这其中有对穷苦百姓的同情,也有对扶困济危的英雄的崇拜。

继续往前走,来到少林寺山门前。山门并不富丽堂皇,但看上去也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山门两侧的八字形砖墙上分别书写着“大乘圣地”和“禅宗祖庭”。从山门进入少林寺,脚下是一条青石铺就的莲花甬道,让这座寺院更显古老和幽静;周围的建筑鳞次栉比、红墙绿瓦,瓦缝间顽强地生长着一株株瓦松,那瓦松就像是一座座浮屠宝塔一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给人一种安定、祥和的感觉。

沿着莲花甬道往前走,两边的古木下是一排石碑,石碑上面刻着形形色色的人物留下来的文字。穿越千年的时光,那每一个在石碑上留下文字的或高僧、或文人、或游客都好似站立在那里,向我讲述着他们的故事。那故事或感人、或悲伤,但最终,他们在佛的指引下,立于少林寺中,所有的情绪都被留在了山门外,内心只剩下平静,就像那石碑一样,风吹在上面,掀不起一丝波澜……

碑林的尽头,一眼便看到少林寺的千年古银杏树。银杏树的枝干盘虬卧龙,树干呈灰白色,树表开裂成鱼鳞状的纹路,表现出一种磐石般坚硬的质感。可就是这样,也可以看到银杏树干一侧一米多高的地方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圆孔,相传这些是少林武僧练习一指禅、二指禅时留下的。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武僧们为了修炼功夫,忍受着孤独、痛苦,一遍又一遍地用肉体凡胎的手指,去冲撞磐石般的大树;在日月轮转、寒暑交替中,银杏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渐渐地,练武的僧人不仅拥有了高超的武艺,同时磨炼出了一颗禅心。这颗禅心不会为孤独、痛苦所折磨,也不会被世俗的欲望而诱惑,银杏树见证了武僧禅心的觉醒。

上了台阶便是天王殿。阳光透过窗格,被划分成一个个小方块,落在殿内塑像上,就像是给塑像披上了袈裟。天王殿内有“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的塑像,塑像或怒目、或握拳、或手持法器,形态各异,但都神态威严,望之凛然,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守护一方安宁。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护法神”,他们可能看起来一脸凶相,甚至有些狰狞,但他们却有着一颗慈悲的心,时常做一些舍己为人的事。这可能也是佛在有意告诫我们:外在的表象可能并不真实,只有拥有一颗慈悲的心,才是真正的美。

穿过天王殿,左右两侧是钟楼、鼓楼,正前方便是大雄宝殿。钟楼、鼓楼造型优美,古朴大气,飞檐翘角。角端悬挂铜铃,一阵风吹过,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那声音清脆、响亮,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此时,一群白鸽从楼旁拍打着翅膀飞过,那展翅飞翔的白鸽和古朴的钟楼、鼓楼,叮当作响的铜铃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图画。

大雄宝殿大气巍峨,画栋飞甍。殿前的香炉烟雾缭绕,善男信女在虔诚地跪拜;殿内僧人念诵着佛经,表情庄严。诵经声和着木鱼声、引磬声、铃声、钹声,让人疑入佛境,直欲沉浸在这空灵的声音里不复醒来。

绕过大雄宝殿,顺着两侧的台阶往前走,前面便是赫赫有名的少林寺藏经阁。在民间,藏经阁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传说里面存放着高深的武功秘籍且隐藏着拥有绝世武功的高僧。

过了藏经阁,便是方丈室;方丈室后面,就是立雪亭,立雪亭里面供奉着禅宗初祖达摩的圣像。我拾级而上,来到立雪亭前,静静地站在一旁,轻轻闭上眼睛。这时,我好像回到了一千多年前,回到了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看到了当时的慧可跪在雪地里,欲向达摩求取诸佛无上妙道。可是佛法难得啊,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诚意和决心,慧可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慧可最终打动了达摩,大乘禅法也得以在中国落地生根。

怀着敬仰的心情,我来到了少林寺最后一座殿宇——千佛殿。千佛殿内供奉着明代铜铸毗卢佛坐像,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有明代时绘制的巨幅“五百罗汉朝毗卢”彩色壁画,画工精美,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大殿的地面却有着醒目的48个凹坑,相传为寺僧在此习武时留下的脚坑。现在,留下脚坑的武僧已经不在,但他们的禅武精神却像歌词里唱的那样“万古流芳”。

漫步少林寺,心中感慨万分。千年银杏树上的孔洞,千佛殿的脚窝和慧可断臂求法……这当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是那么的一致,佛设下八万四千法门,每个人因为根器不同、因缘不同,因此所要走的路也不同。但殊途同归,众生通过这不同的法门,上下求索,艰难困苦,终于找到了本心,找到了那颗无有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心!


做自己的摆渡人

【辽宁】杨晔

 

小时候看《西游记》,以为就是师徒四人历尽千难万险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着实不容易。妖怪总是那么厉害,而令人欣慰的是,孙悟空更厉害。

长大后逐渐明白,原来《西游记》纵有天宫地府的殿宇恢弘,龙王众仙的法力无边,却不只是神话故事那么简单。西天取经遭遇的苦难,原来就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曲折坎坷。我们在现实中的困难都如妖怪般有强大的靠山,而我们却没有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观音菩萨的指点迷津。那么,在生活中的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诸多困难,该如何渡过无边苦海呢?

佛语:佛不渡人,人自渡。意思就是佛救不了你,人是未来佛,佛是未来人,人只可自救,自救即可成佛。

也许,古人早就悟透了做自己摆渡人的真谛。他们很早就知道没有谁能保佑自己总是平步青云甚至飞黄腾达,也没有谁能保证自己一生平安,岁月静好,唯有自己的心态才是最好的依靠。

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方式归隐,以“心远地自偏”和“复得返自然”的心态渡自己,所以即使“结庐在人境”,也能达到“而无车马喧”的境界。面对两次官场被贬,苏东坡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处世,以“一衰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渡自己,从而达到“人生有味是清欢”的境界。

鸡蛋从外打破是被人食之的命运,从内打破是生命的突破。别人的踏步踩不出你的足迹,别人的桨也渡不了你的船。若要实现生命突破,就要勇敢地撞破困难之墙;若要抵达成功彼岸,只能自己摆渡、启程。

人生这条路,没人能替你走,人生这大海,你只能做自己的摆渡人。能拯救灵魂的不是世界,是你自己,能让你发光的不是太阳,是源自你内心的能量。

做自己的摆渡人吧:先去渡心,抛弃繁杂,在心底世界种植蘅芜香草,方可不让杂草丛生;再去渡念,放弃杂念,安于一隅品茶悟禅,远离攀比争斗;渡身,拒绝逐流,保持自己洁身自爱。学会面对,人生就是一杯茶,拿得起放得下;学会独处,静享时光的美好,练就默默前行的坚韧;学会放弃,背负太多会导致前行不易;学会成长,每一个坎坷都是历练,每一次挫折都是锻炼。漫漫人生路,岂止“八十一难”,虽不是步步惊心,但也是处处有坎。

如果我们的一生是去西天取经的过程,我们只能做自己的孙悟空,无畏困难捉妖,不惧挫折耍怪。如果我们的一生目标就是驶向美好的彼岸,我们也只能做自己的摆渡人,信念为帆,坚守为舟。

(作者系多家期刊撰稿人,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作品千余篇,并多次获奖。)

 


茶道深,书香远

【云南】杨太国

 

一窗夏秋交替的夜景,带着一缕月光和星光,穿过了窗台上的一抹夏菊淡香,落入了我的书房。一杯香喷喷的普洱茶,从书桌旁的茶床上升起了袅袅的烟波,让人心旷神怡,尽显了书房之地的人杰地灵。

在这样的境域,抒情一首诗,抒情一篇小散文,真的很美。书架上的唐诗宋词、《诗经》,诉说着千年的沉韵,那千年诗意的绚烂,通明千年仍照亮着我的心堂。李白、杜甫……染刻了汉字的传奇,那传世的诗文,绽放在所有的南北与西东。

品一口茶来,饮一丝书香,这是我近来养成的阅读习惯。一杯茶里有一个世界,一本书有一人生。书桌的另一半摆了个小小的茶床,在玲珑的茶具里、在袅袅茶香之中流连一番,一颗心就由浮躁转至沉静,此刻的我也收获了一份超然。亦如茶人洗茶,恬适安静之余,也洗去了心灵的浮尘,而暂时放下了俗尘烦扰。在茶世里,每一道、每一泡,皆为不同的味觉冲击,甚至能在其间体会五感交融的人生。

人在茶中,茶就在人中。茶即人生,人即茶事。浓淡相宜,人茶相宜,茶香越浓厚。茶,亦如感情,不合适的人,只有苦涩,难以入喉。合适的人,就像耐泡的茶,需要更深的接触和了解,泡得越久,茶香越浓厚,涌入喉咙就越甘甜,是满口馥郁,是欢乐的味道。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执着于色、香、味,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茶有了万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与情感。饮一杯清茶,细细吟读一首小诗或读一本书。心灵在这美妙的诗情画意间舒展,犹如菩提树下的一次虔诚的修行。

喝一杯慢茶,好像看一本书,慢慢品味才有滋味。生活是一杯茶,也是一本书,一杯杯地喝,会喝出很多感悟,一页页地读,会读出由衷欢喜。用一颗出离红尘的心来静静地品茶,便可以从容地享受到清水芙蓉之静美。

在一盏一盏的茶语里,翻阅一页一页的书香。正如钱起在《与赵莒茶宴》中所说的:“竹下忘言对紫茶,胜过羽客醉流霞。一杯茶,能洗净你的心!”茶道与参禅很相似,饮茶如参禅,一念不生,才能真正品出茶的滋味。

茶道与书道也是相通的,读透了就能让感觉自己化身书中人物,执笔为剑,普爱众生并审视众生,陶醉于先天下之忧而忧,迷茫于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人说,人其实也是一本书。一生所历,一生所感,而这一个个的故事就汇集成了一本书。只不过有的人变成一本创业书,有的人是一本耕耘书,有的人是一本旅行书……但不管是哪种书,都各有其滋味,各有其风骨,其脉络,其轨迹,其情节,一样精彩无限。有人说,书其实也是一种人。我常想,碰见一个和“书”相似的人便好,他真实、简单。伫立在时光里,满腹经纶又内敛沉默,不显眼,不照耀,在漫长的岁月陪伴着我们,不言不语不弃。就这样,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缕月光。

岁月静好时,和好友一起品茗。让生活中的烦琐,在一盏茶的时光里慢下来。在滚滚红尘里坚守那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静穆、淡雅。是的,看那几片小小的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开放,将清澈的水渐渐晕染,轻呷一口,唇齿留香!真是一盏茶事悟不完的禅意,一丝书香参不完的道。

就这样,你把心事说给书听,他帮你舒缓心中的积郁;就这样,你把心事说给月听,他帮你捎给梦中的那个佳人;就这样,不经意的流年,任谁也扰不了这份清净,且安心享受便是。这就是一个人的美好时光,是一盏茶事,一丝书香绽放的时光。

(作者先后在《中国水运报》《春城晚报》《精神文明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作品。)

 


那一片久违的清凉

——读丰子恺散文

【湖北】匡芳

 

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有点宽泛了,不过还是想试着思考。记得曾经读过一本丰子恺先生的书,名叫《佛无灵》,有一篇是写人生追求的,说在人生追求上有三层楼,一楼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而活着,大部分人生活在这层;二楼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而活着,这部分人比前者少;三楼是为了灵魂生活而活着,这部分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又读丰先生的《豁然开朗》:“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顿觉周身舒泰,虽处入秋后的烧烤模式中,但却可渐感到一片清凉。

丰子恺在描述人的成长时,认为婴儿才是最完美的,而成长只是一个逐渐残废的过程。诚然,成人的世界是残缺的,他们被各种世俗绑架,已经完全失去自我,已经由婴幼儿那“自由的英雄”,沦落为“囚牢的残废”。可是,每个人都会成长,所以很多人就会渐渐成为契诃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了。

向佛之人,总是把苦尝了个遍,品了个透,且这苦并不是生的状态,而是心的状态。这是读此书最大的感受。看《佛无灵》,深感这是佛性与艺术的完美糅合,是修养与人性无缝对接的具体体现,感叹这才是中国失传了多年的贵族气质。

初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是我尚未读书的幼年,那时在家里的书堆里乱翻,就翻到一本似小人书的画书,那就是“丰子恺漫画册”了。记得那漫画都是用毛笔画的,很清楚也很耐看,人物生动、活泛,细细地揣摩,每一幅画,都能演绎出一个小故事,好玩儿得很。于是,我便天天翻着去看那些画,画的都是我这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也没见过的人物及活动,真的是趣味盎然。由此,我认识了未曾见过的斗笠、蓑衣,未曾见过的乌篷船、船上的渔夫、捕鱼的鱼鹰和未曾见过的推车、挑担、牛耕、放风筝。那些画都简单生动而有趣,从此,那毛笔漫画和丰子恺的名字,一直深埋进我的脑海,这就是我对于绘画的启迪。

再后来慢慢长大,各种各样的漫画风格涌现,一度被华丽流绕花了眼,于是看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小品觉得简陋。这几年逐渐腻烦了精致华丽的东西,再把以前看过的丰先生的漫画小品拿出来看,那里面流溢出的安生平淡、雍容恬静让人心驰神往。

年岁渐长,就越能体会丰先生画中的那种诗画意境和人文情怀。特别喜欢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疏朗简洁之极的笔触勾勒出房舍廊前的景致,廊上是卷上的竹廉,廊下有木桌茶具,画面大片留白,一弯浅浅的月芽高挂。聊聊数笔,就刻画出一幅无比幽静简致而富于诗意的画面,丝毫不显哀伤与寥落。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有着温润灵动的格调,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

那些漫画,看似天真与稚拙,却总会从中细品出一种烟火人间的啼笑。

而今,再读再看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和漫画,会有一种老友重逢的会心微笑,这是一个岁月积淀心情的过程,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心灵回归。

很庆幸,在这个纷繁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邂逅经典,在淡淡书香中感受一种诗意盎然、谐趣非凡和禅意十足的意境和情怀。

世事人生都有缘,画亦有缘。暑天重读丰子恺先生的书与画,身虽热心却迅速静了下来,而后若感有凉风。作为爱书者,还有什么能比置身这样的情境更为清凉呢? 

 

 


禅心观棋悟修行

【山西】倪佳

 

下班路上,听到围观下棋人的呼喊声而停下了脚步。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厮杀中,两位下棋老者那“铺满沧桑,写满春秋”的脸颊,以及虽有些浑浊但依然坚定的目光中闪烁着太多的智慧,就像谚语中所讲的那样,“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虽“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试问世间人谁不想赢?“胜不骄,败不馁”,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平常心。

我下棋有个特点,就是喜欢输。因为只有跟能赢了自己的人下棋,自己的棋艺才会有长进。而与“臭棋篓子”下棋,岂不是越下越臭了吗?我刚开始下棋的时候喜欢走“头炮屏风马巡河车”,但总能被老者的“担子炮连环马”挡在“将军”门外。象棋和人生一样,急于做成什么事,往往是做不成的。要学会“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才能更灵活。

而边上看棋的人就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了。有的是叫唤得厉害,好像他的水平很高似地,可是让给他下,则“走为上”了。可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学佛也是一样的。一些人认为学佛很容易,听听讲课,看看佛经就算修行了。但能够践行佛的理念才是真修行,而不是在那里喊口号。

在下棋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极强的对手,短短几步棋,便逼得我们险象环生、丢盔卸甲。当己方的攻势被频频化解、可用的棋子越来越少时,你是否能始终保持平静,不被外相所支配,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逢凶化吉呢?

生活中也是这样,面对生活中的“坏事”,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地对待和解决,往往就转成了好事。但并不是成了好事之后才是顺境,而是在逆境中就平心静气地解决,当下就能转逆境成顺境。

同样,在日常的修行中,烦恼、妄想、执着等境界,是自己的这颗心变现出来的,罗汉境界、菩萨境界、佛境界也是自己的这颗心变现出来的,正所谓:“烦恼即菩提。”这并不是说烦恼就是菩提,而是说开悟的当下就可转烦恼成菩提、转地狱成佛国,即“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了真我之心,显现真我本性,当下成佛。既然任何境界都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遇到坏境界不可抱怨,遇到好境界也不可执着。

象棋里有“宁丢一子,不失一先”,也就是不被眼前的一点小的得失而输掉整盘棋。学佛也是一样,不可“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我们每个人都是佛,但是被无量劫以来的烦恼、妄想、执着,贪、嗔、痴等蒙蔽,内心之“真我”显现不出来,所以是凡夫。一念放下,当下成佛,世间有太多的纷争,有太多不和,不就是放不下、看不开吗?修行就是将这些蒙蔽我们的烦恼习气转成菩提,就是让我们看得开、放得下。

修禅让我们放下贪嗔痴慢疑,让心静下来,从而得以在尘世中得到宁静;下棋教我们放下一时一地的得失、输赢,明白了舍的殊胜之处,有舍方有得,从而借此生发了长远心、智慧心。下棋如修禅,既有放下后的担当、静心后的睿智,又有舍得的妙义,这小小棋盘中透露出的哲理,可以帮助我们从容战胜人生路上的坎坷与曲折!

(作者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作品多篇。作品《学会给生活留白》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千里共良宵”栏目播出。)

 


赤心向美,禅花盛开

【湖北】程应峰

 

禅是什么?在许多人看来,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其实不然,禅不是不可言说,关键是看你怎么述说。在我看来,禅是一份追求的心境,一种真善美的境界,禅是有着清晰的心灵指向和明确的思维导向的。

博学,未必能入禅。但可以肯定的是:无知即无禅。能禅定的修禅之人,大抵都不是平庸之人,必须内心强大,知识广博,思路开阔,不落俗套。只有这样,才能身在尘世,又能置身于纷扰的尘世之外,安住内心,有节制、有定力地生活。入禅入定需要专注于某一对象,不离神,不散乱。一如在历经“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之后,回归“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一样。

禅是懂得舍弃、历尽磨砺后的大成之美。菩提之于佛祖的追寻就是如此:传说菩提有一天被一个从家门口路过的人吸引,追出门,却不见人影。从此,他一心想见到那人,寻遍天下,却怎么也找不到。为了见到那人,菩提甘愿舍弃这一世的人身,投生做一棵大树。500年后的一天,有个人远远地走过来了,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那个人。可是,那个人经过他身边,瞧都没瞧一眼。他失望、委屈,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在河边又站了500年。终于有一天,那个人又走了过来,这一回他很淡定,静静地站在那里。为着这么一天,他舍弃了做人的机会,痴做了1000年大树,吃尽了苦,伤透了心,他已经能够以平静的心态等待那个人的出现了。只见那个人向他走来,走到他的树荫下,安然坐了下来。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天。这个人就是佛祖,这棵树被唤作菩提树,菩提树跟佛祖成就了前缘,修成了禅心,终成正果。

人类历史是美的变迁史。时代背景不同,美的内涵也各不相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美如盛夏的水果,最容易腐烂而难于保持。”其实,红尘中人,都有一定的缺陷。谁不想追寻美丽?谁不想追回属于自己的缺失的一角?但重要的不是找到那一角,而在于寻找的过程,寻找的过程就是禅意所在。

美是一种潜在的感动,追寻美的过程是能够带来快感的过程。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颗发现美的心。拥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就找到了入禅入定的入口。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追求美的过程中有所截获,进而进入某一境界的。以书画为例,正是有了点、线、面千变万化的造型,才有了各不相同的审美情境。张旭狂草的笔飞墨舞,化育出吴道子人物画的衣带当风;李邑碑铭的雄强刚劲,导源出以金石入画的铁骨铮铮;陈淳草书的笔意入画,开创了大写意花卉的飒爽淋漓;而龚贤书法积墨而为,积健为雄,苍茫浑厚,美不胜收……

惟有赤心向美,方有禅花盛开。一程一程的风景在盛放,一环一环的涟漪在绽开。掸去心灵的尘埃,远离尘世的纷扰,在追寻美的过程中,有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心态,又怎会没有快乐、美丽的心境。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等杂志签约作家,湖北省文联首批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

 


岁月如莲花开放

【湖南】徐辉

 

小时候,我经常和弟弟如同泥鳅般在池塘中游来游去。要么把鼻子钻到刚开放的莲花花瓣中,一个劲地猛嗅花的幽香;要么一猛子钻在水里,在荷杆荷叶间像鱼一样地游戏;要么折一枝荷叶当伞打,遮挡毒辣的阳光;再要么就把荷叶折成一个尖杆小帽子戴在头上,冒充一下“艺术家”。那时毕竟还小,只知道莲的白、莲的香、莲的好看,如此而已。

长大后,读到了汉代乐府古辞《江南》,读到了李商隐的《赠荷花》、王昌龄的《采莲曲》、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读到了一些关于莲花的诗文和书画作品后,对莲花才有新的认识。莲花那临水照花的万种风情,她那芬芳高洁的可贵品质,每每都让我神往。

去年夏天,我陪朋友到君山团湖公园去看野生荷花。我们登上一渔舟,随着艄公一声号子,船驶入莲之深处。莲花们或临水照人,花面相映;或一枝独秀,婷婷玉立;或匍匐水面,依水而息;或半遮花面,情趣盎然。这些个或粉红或洁白或水红的花朵,将一段不长的岁月开成一首清新明快的诗词,或一段婉转悠扬的歌。

下舟后,沿着公园湖边小径前行,我们惊讶地发现,湖中竟有着数个略高于水面的、石刻的莲花台。因了这些莲花台,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佛祖坐的莲花台,此台与彼台有何关联?朋友见我疑惑,笑着说:“这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你就有所不知了吧?”朋友说完,边摇头边摆手,故作深沉地吟咏起来:“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我们都知道,荷花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花卉,她虽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那样的孤傲清高,但她那‘出污泥而不染’与迎酷夏骄阳盛开的特性让她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你知道么,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往通西方佛国净土,据说他成佛时正值莲花盛开的时节,于是佛与莲就有了不解之缘;而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怀着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苦难,到达荷花盛开的幸福彼岸。阿弥陀佛!”朋友左掌竖起,对着一枝莲默默鞠了一躬。“想不到你这家伙对佛教还挺有研究嘛!”我调侃道。“非也,我们虽说没有皈依佛门,但还是可以学习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之心嘛!”朋友打趣说。“这样说来,是不是只要心中有佛,人人皆可成佛了。看样子,你还有些慧根呢!”我揶揄道。说实话,我不在意朋友的打趣,但他的一席话却让我的心豁然开朗。原来,一花一世界,一莲一佛性,果不其然也!

在回来的路上,眼前浮现、晃动的是一大片一大片团湖野生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绰约风姿。我的心里却一直在想,一朵莲花与一个人的关系。佛经上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生活是梦幻,生命在知觉。我想,莲本具佛性,人亦有佛心。佛从知到离再到觉,既是一朵莲花的心路,也是一段人生的历程。野生莲花在时间之处的荒野,相伴晚风、笑对明月,默默开放,不在意有无人欣赏,也不与他花争短长,只是在属于她的季节散发脉脉清香,留下如诗绝唱。

其实,我们的岁月,甚至是我们心,不就是一朵盛开的莲花吗?

(作者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淌过诗人的河流》,著有长篇小说《冷城》等。)

 

 


晨钟暮鼓声中的心灵信仰

【湖北】肖艳

 

在湖北省京山市东北之郊坐落着一座滴水寺,这座千年古寺、荆楚名刹自古以来就是城郊游览胜地,古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多有来赏,官员钱侍郎、经学家郝敬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赞誉滴水寺。清光绪八年版《京山县志》中,记载了诸多描写滴水寺的五言诗和七言诗。郝敬写有一诗《滴水岩赠道士章晦叔》刻在寺门上方,形象地描绘了滴水寺的幽静风光。郝敬的老师李维桢是晚明著名文学家,文坛领军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多次莅临滴水寺。

仰望滴水寺,这里青山巍峨,树木葱郁,汩汩的清泉流经寺下岩壁溶洞,如珠帘一般不断往下滴,故岩壁名“泌水岩”。滴水寺始建于唐朝,依山麓而筑,风格古朴,静谧幽寂,明朝寺名“滴水岩”,住道人。明末清初住和尚,改寺名为“滴水寺”。后来多有扩建。

每天晨光微熹的黎明时分,滴水寺的钟声便悠扬响起,一声声洪亮悦耳,响在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到暮色苍茫的黄昏光景,鼓声又阵阵传来,一声声轰轰隆隆,传入心灵深处另外的角落。于是,晨钟暮鼓声满满地充溢着心灵,不知不觉中,柔软的心灵变得庄严、肃穆、清静、纯正起来,也许这是信仰的力量赋予心灵的高尚品质,是信仰的方式赋予心灵的独特风采。

举头三尺有神明,心灵信仰莫远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心灵信仰;在佛教文化中,慈悲与智慧也是心灵信仰,这些都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融进中国人的血脉与骨髓中,在文化发展的漫漫历程中生生不息地传承着。

慈悲能够拔苦予乐,如果人的内心充满了慈悲,看到众生陷入痛苦的情绪时,就会产生同情心和同理心,帮助众生解除痛苦,达到快乐的境地;如果看到众生本来就很快乐,那么自己也会受到快乐情绪的感染,变得非常快乐起来。

智慧可以摆脱愚痴,获得开悟。在佛教思想中,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只有智慧是统摄前五种的,有了智慧,就有可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达到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

有了心灵信仰,孩童时期会乖巧懂事,活泼可爱;青少年时期会勤奋学习,追求真理;中壮年时期会胸怀大局,奉献社会;垂暮年时期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眼睛很小,装得了整个世界;眼睛很大,容不下一粒沙子。心胸很小,只有这一寸空间;心胸很大,包容着万事万物。你我很小,从一个细胞而来;你我很大,创惊天动地事业。那么,心灵信仰是小还是大呢?也许很小,只存在于一个人的意识中;也许很大,可以主宰所有众生!

心灵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愿望与抱负、理想与追求,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与升华,是实践的指导,是行动的指南,给人以正能量。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京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禅里的苏轼

【山东】金明春

 

苏轼一生坎坎坷坷,但他的人生依然旷达且充满禅悦。

如果你心中有一轮太阳,那么不光你自己温暖,也能温暖别人。阳光不管在哪里,都是光明和温暖的。

大爱有大乐。爱山山水水、爱植物动物、爱日月风雨、爱劳苦大众、爱亲朋好友、甚至爱敌视他的人。那你就是一个有大爱的人,那你就是一个饱满的人。

是意志和智慧,帮助苏轼度过一次次的困苦。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苏轼:由尘世的标准来说,苏轼的一生相当坎坷不平,但他的生命是豁达的,心灵是自由的。他的一生对世人的贡献远远超过他从世上所取的一切。他总能在没有生机的地方创造生机,这样的生命真的每一时刻都灿烂。他正直、善良、潇洒,热爱生命的每一刻。

苏轼超脱旷达并充满禅悦的原因,离不开他的出世精神。他知道,现实政治的是是非非、恩宠荣辱,不必记挂于怀,这得益于他与佛教结下的不解之缘。他的诗词是那么的飘逸和豪放,生活也是如此的豁达和潇洒。他看到了人生如梦的一面,更体会到人间的美好与温馨。他被贬惠州时,尚能“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再贬儋州,他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海南万里真吾乡”;后来渡海北归时竟叹“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在临终之际,竟然悟出了“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的禅悟境界。

不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于是便有很多人活得很痛苦;选择错了道路的人,于是便活得很累。苏轼,是一个很会选择的人。学习、禅悟、经历,苏轼行走在“安住当下”之路上。这条路是“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生活中,我们能看到一些条件艰难的人,却活得有滋有味;我们也能看到经济很富裕的人,生活得却很痛苦。究其原因,是我们是否执着于个人的得失。如果汲汲于名利,陷入贪嗔痴的深渊,那么,即使我们拥有再多也不会满足;相反,如果我们安住当下,不被一时的困难、挫折扰乱心绪,用一颗宁静、祥和的心去应对苦难,活在当下,我们就可以把荆棘化为坦途。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活在当下的人。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苏轼从京城外调杭州,虽然不能在庙堂之上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在杭州却并没有失魂落魄、消极应对。当他看到西湖“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的现状后,便调动20余万的人力疏浚西湖,从而发展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他虽身处逆境,却不执着于此,以一颗禅心,从容对待经历的一切。他放下个人得失,笑对人生,宠辱不惊,既活出了真我,也活出了禅意人生。

苏轼是一个人生中充满禅悦的人,源于他宽阔的思维和饱满的智慧。生命是一次旅行,让禅悦与生命同行。选择禅悦,其实就是选择了智慧。

 


出坡

出坡是农作或清扫在丛林中的专门术语,旧制也叫作“普请”。当时禅宗的寺院是在山间,每天是到山上耕作,所以叫作“出坡”。每一个人都应该出坡,上从一寺之主的方丈和尚,下及所有的常住大众乃至沙弥、行者,全体出动,没有例外,故称为“普请”。丛林出坡,自百丈禅师以来,便被列为每日的功课,代代相传不息。

出坡,住持和尚,须躬先领头,为人表率。如百丈语录云:“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众皆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云:吾无德,争合劳于人,师即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食,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言。”百丈怀海禅师一生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八个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直到八十多岁时还和僧众一起劳动。有一天,大师身体不好,在准备出坡时,寺主把他平日用的镰刀和锄具藏起来,好让他找不着农具,就在家休息调养。大师遍寻工具不着,只好歇息,但却什么都不吃,而兀自进入坐禅三昧。百丈禅师能被崇为一代巨匠,破原始僧伽不务生产,而立下自力更生的风范。由此,可见他伟大人格的感召力了。丛林每有劳动,便由僧值师宣布,无论上下,都须一起参加劳动。

于禅林从事作务劳役时,普请大众,上下合力,称为普请。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载,此制于唐代即行于各地:当收获蔓菁萝卜时,院中上座等尽出拣叶;如库房无柴时,院中僧等尽出担柴。盖此制原系倡导农禅,凡耕作摘茶等作务皆以普请为之。后世普请仅限于轻微劳动,如四月佛诞摘花、六月晒藏、晒荐,平时园中摘菜、溪边搬柴及节前寺舍扫除等,皆偶一为之而已。又建造房屋,亦称普请,以需多数人之协力劳作之故。

佛教中还有一则公案是描述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第四代传人赵州禅师关于出坡的开示——

一位青年僧侣请教赵州禅师:“弟子刚入佛门,恳请禅师慈悲教导,引领契悟禅道。”赵州禅师问:“吃过饭了没有?”青年僧侣回答:“用过了!”“既然吃过饭,那去洗碗吧!”赵州禅师说。过了一会儿,青年僧回来说:“碗已洗净了。”赵州禅师又道:“去扫一扫地吧!”青年僧侣忍不住了,问道:“难道参禅学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就没有别的了吗?”赵州禅师回答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还有什么叫作禅法?”

 

出坡的意义

出坡,具多重意义。概括有二——

一者,从利他中完成自利。藉由各种事务,服务利益大众,扩大心量,培养慈悲与智慧,亦能学习各项技能,所谓“菩萨从五明处学”;亦体会禅定心性之理,于动静之间磨炼,如六祖大师说:“不离自性,即是福田。”诸多禅宗开悟的祖师,皆是在挑柴运水中保任心性,累积福德资粮,待时节因缘至,出而大化众生。因此,出坡不仅是修福,更是成就道业的契机。

二者,维系佛法,普利群生。大众上下合力、分工合作,团结一心,共同为弘扬佛法而贡献心力,因和合而力量大,使来道场的善信一见到庄严清净的环境就心生欢喜。此即度众之法,使众生对佛法起信,更种下清净善种子于八识田,将来必有果熟之时。

 


文载买盐

隋文帝开皇年间,少林寺有个和尚,法名文载,外号“大鞋僧”。也不知他人有多高,反正他的鞋里能放下个七斤重的猪娃。文载的手脚比起师兄师弟们笨一些,因此,寺院住持分配他到厨房干饭头事务。饭头,即是现在的炊事班长。文载不但自己亲身作炊,还要安排一班人的炊事活儿,一天到晚忙于饮食工作。

习拳练武是少林寺的传统,寺中不拘老和尚、小沙弥,或多或少都会几套。文载见师兄弟们武艺高强,十分羡慕,自己也想学些武艺,只是饮食工作太忙,腾不出手来。

厨房门前放着一个破钟,钟是南北朝光启年间铸造的,上面铸有一行字:“重八百斤。”北周武帝时,钟鼻摔掉了,还掉了两个钟角。文载每逢开饭前后,就要抱一抱这个破钟。起初,钟连动都不动。可是,三年以后,文载不但能把钟抱起来,还能抱在怀里在寺院里转三圈,气不大喘、心不乱跳。后来,在一年一次的全寺比武大会上,文载的抱钟功夫被众僧评为“金箍架”之功。

有一年伏天,雨水过多,各处的道路被水冲坏,行商缺少,少林寺一时买不到食盐。典座和尚即吩咐文载,赶一头骡子驮三百斤小麦,到黑石头码头去换盐。

文载赶着骡子下了轩辕关的十八道弯,迎面过来七八个商人,他们衣帽不整,赤脚露蹄,狼狈不堪。这帮人见了文载,浑身颤抖着说:“师傅,前边有‘闸大堰’的(即小股土匪断道截路抢劫财物),去不得呀!”边说边挥手制止文载。

“有多少人?”文载问。

一个年老的行商抖着手说:“真毒狠啊!杀人不眨眼,我们险些性命难保啊!你问贼人吗?少说也有20个,他们个个手拿铁器,厉害得很哪!”

文载边听边走,说道:“这帮盗贼,是活够了吧!”

老客商见他仍向前走,苦心劝告说:“师傅,你赶头大骡子,是……”他见文载不停地走着,摇头叹气地说:“是往虎口里送啊!”

文载过了小相村没多远,看见前边小沟边有几个人在探头探脑地张望。他连甩了几声响鞭,骡子走得更快了。当走到沟边时,骡子突然站住了。他一瞧,原来沟上边的木桥被洪水冲塌一多半,空人勉强过去。一头大骡子,驮着三百斤麦子,怎么也难过去啊!文载往四周一看,桥左边是几丈高的土崖头,右边是几丈深的白土沟,别无他路可走。这时候,他想喊几个人帮帮忙,可四周连一个人也没有,那几个探头探脑的人也不见了。文载一急,将腰一紧,袖子一卷,双手一抱,连骡子带粮食一齐抱起来,背靠着土崖头,脸朝着深土沟,横着身子慢慢挪过桥去。他将骡子放下以后,发现地上脚印杂乱,洒有鲜血,断定这是土匪劫路害人的血迹。那帮土匪本想劫走文载的骡子和粮食,但他们看到文载的行动,知道这人力大无比,早吓得浑身像筛糠,一个个溜之大吉了。

文载赶着骡子来到黑石关码头,见许多买盐的老百姓,围着盐行大门,有的唉声叹气,有的唾骂不休,还有几个人捶着门板叫嚷。一个身穿黑缎长衫、外罩提花马褂的人,手中端着水烟袋,坐在盐行门口,搭蒙着眼大模大样地说:“只能怨天,不能尤人。下这么大雨,河水暴涨,盐运不上来,你说咋办?只有涨价钱了。”说着还眯缝着眼冷笑。

一群穷顾客求他开恩,还照原价卖盐,那人晃着脑袋说:“这是杨掌柜吩咐的,涨水期间,一斤盐二斤盐钱。嫌贵吗?那没办法。”说罢又搭蒙着眼,抽起水烟来。

文载卸下粮食,把骡子拴在一旁的槐树上,正要上前和拿水烟袋的人说理,人们忽然一阵骚动,“杨掌柜下船了!杨掌柜下船了!”围店门的人们霎时散开。

文载一看,这个下船的掌柜,约四十岁年纪,穿一件白夏布大衫,戴一顶细篾透风公字帽,掂着一根黑漆拐杖,大摇大摆地朝盐行走来。他见了买盐的人们,冷笑一声说:“盐不提价,叫杨老爷喝西北风呀!嗯?”然后问端水烟袋的帐房先生:“怎么,他们嫌盐贵吗?王八帽子很便宜,咋不去买呀?挂牌,从现在起,再涨价一倍!”

人们一听,气得敢怒而不敢言。文载看到这种情况,气得手心都握出了汗。打吧,这里杨掌柜的心腹人多,难以近前;不打吧,他把穷人捏扁再揉圆,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自己也是来买盐的,三百斤麦子换不到一半盐,回去如何向典坐和尚交待!急得他搓手跺脚。猛然间,他想起一个窍门,把手巾往头上一扎,两眼一闭,装作瞎子,两手向前摸着喊:“杨掌柜!杨掌柜!人家都说你长得魁伟,福体福相。我是失目之人,看不见,你叫我摸摸吧!”

杨掌柜一听,瞎子当着这么多人夸他,就哈哈笑着说:“我这福体传得可远了!好,你来摸摸吧!”又问文载,“洗手没有?”“洗啦,洗啦,摸杨掌柜福体哩,用清河水洗了三遍。”文载说着走近他的身边。杨掌柜也故意斜着身子让文载摸。文载上下摸着杨掌柜的夏布衫,夸奖地说:“福体福体,果然不假。杨掌柜,人家都说你身体魁伟,你叫我抱一抱吧?”杨掌柜高兴地说:“好,你就抱抱我的福体吧!”

文载伸开胳膊,拦腰将杨掌柜抱住,双手一扣,说:“魁伟,魁伟!”说着,他两只胳膊一用力,勒得杨掌柜“娘呀”一声,抖着手说:“松开!松开!”他越说“松开”,文载勒得越紧,胳膊一拐,把姓杨的挎到腰间,像挟狗娃似地挟到清河边,作出向河里扔的样子。盐行的人们一看,吓得魂不附体。姓杨的更是吓得面色苍白,连喊:“老爷!老爷!饶……饶我吧,饶我吧……”文载胳膊又一使力,姓杨的伸腿瞪眼了。

文载一松手,把姓杨的扔在地下,好一会儿那姓杨的才喘过气来。他趴在文载面前抬头一看,这才见文载是个和尚。他磕头如捣蒜地说:“师……师傅,有什么……什么……吩咐,请讲!小的,有罪,请……请你,原谅……”

文载问:“盐价还涨不涨啦?”“不,不涨啦,原……原价,三个钱,一斤。”说着他扭回头骂帐房先生:“想死……死哩?还不快……快去,换牌子!”

管帐先生的水烟袋早就不见了。这时,他吓得像夹尾巴狗一样,赶紧换了牌子,上写:“盐照原价,三个钱一斤。”

 


禅寺的树

【河南】樊德林

 

长在禅寺内的树

就是一个打坐的僧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

固定在一方净土之上

 

树叶是他的耳朵

每当诵经声起

叶子便声声唱和

 

树干是它的肉身

人间的香火

让年轮承载了真善美

 

树根是它的灵魂

在最接近大地心脏的地方

用六字真言,为众生祈祷

 

(作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诗歌创作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著有诗集《沉湎》。)

 


捧读荷花

【河南】路雨

 

捧读荷花

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喧嚣

寻一处清幽之地

静心品读荷里的禅意与美学

池塘里的荷

用最清新的姿态

最美丽的容颜绽放

向灵魂深处慢慢渗透

盛夏的酷热

被一把把荷叶伞

呈现出丝丝舒心的凉爽

 

捧读荷花

与先贤面对面交谈

产生思想的共鸣

年年盛开的荷花

是心灵皈依故乡的灯盏

把至纯 至真 至善

融入大美大爱的境界

 

(作者原名路红顺,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工人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400多首。)

 


禅诗三首

【浙江】谢敏

 

禅寺

总觉得到了晚上

寺门便关了

其实,寺门一直开着

 

总觉得自己一直活在寺外

其实,心里面总有一座寺

高高地矗立着

 

对视

每次,去寺里

我大多选择下午

这样回来时,可以

更接近星星

 

心里澄澈了

才知道与佛对视过了

 

年终总结

诵过的经书,已经无法计算

经书又旧了一点

敲过的木鱼,有了一个凹痕

很浅,很小

却充满了静与空

 

(作者有作品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上发表。)

 


山中禅寺

【内蒙古】袁佳运

 

青瓦素黄墙

香烛似月长

俯身跪拜那慈祥的佛祖

您的眼——

看穿我黑夜的叹息

 

连绵的飞檐飞向九天

雨季的花草花开满地

隽永的碑文,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僧侣在殿内,诵唱着梵呗的厚重

 

朝圣者在跪拜中至真至诚

淡了世俗世故

静了心山心海

在禅寺的氤氲中

获得一身自在与轻安

 

(作者现为《青春诗刊》实习编辑,渌水诗社社员。作品散见于《散文诗》《青春》《天津诗人》等报刊。)

 


少林寺《禅露》2022年第4期大事记

(2022.7-2022.8)

 

7月1日至3日

意大利西西里少林文化中心圆满举办为期三天的夏令营活动。期间,共有来自意大利、德国、波兰等五个国家的近50名少林文化爱好者在延提法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诵经、打坐、习练少林功夫及养生功法、学习过堂仪轨、抄经等。

 

7月3日

经少林功夫段品制委员会认证批准,江苏省淮安市恒德少林武术馆成功举办“首届少林功夫段品制初段位技术考评”。

经过严格考核,最终共有151名学员顺利通过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评小组评审,喜获一段授予。

考评活动结束后,现场举行了隆重的授段仪式。参加授段仪式的有:少林功夫段品制示范人释延烨,少林寺武僧团国际部教练释延仹,淮安市杨氏太极拳协会会长、淮安市武术协会副会长王志龙,淮安市太极拳协会会长、淮安市武术协会副会长严宏,淮安市武术协会副会长、江苏恒德少林武术创办人曹铁钢。

 

7月4日

农历六月六日,浙江台州妙严禅寺延匑法师沐手焚香,与法师、居士们一起念诵晒经行轨。之后,大家一起恭敬、认真地把法堂藏经阁经书请出,拿出室外晾晒,细心地除去灰尘,并轻轻地翻动,防止霉变与虫蛀。

翻晒经书,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经书能长久安放,同时表达我们内外的身心也需要保护,不要受到客尘所覆。同时,翻晒经书也体现出进一步了解经典的意趣,强化加深自己的记性,种下铭记不忘之因,成就菩提正果。

 

7月4日

美国加州硅谷佛利蒙市举行美国国庆大游行,由来自旧金山湾区各少林文化中心的师生组成的少林功夫方队,在延然率领下,向美国主流社会展示丰富多彩的少林文化。50多位不同族裔的学员组成了《少林棍》《少林双刀》《少林双鞭》表演队和少林旗队,浓厚的少林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染力,受到夹道民众的热烈欢迎。

 

7月5日

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赴安徽省含山县褒禅寺吊唁一代高僧、禅门巨匠绍云老和尚。

绍云老和尚,俗姓黄,名德泉,字清濂,安徽含山张公乡人,生于1938年9月。幼入私塾,12岁得遇佛法,遂萌生皈依三宝之念。19岁徒步前往云居山拜年逾110岁的虚云老和尚为师,得赐法名宣德,字绍云。2006年,被礼请挂职嵩山少林寺禅堂首座,同年参与接待俄罗斯总统普京来访。2022年7月4日下午四点半,绍云老和尚在褒禅寺安详舍报,世寿85载,僧腊66载。

 

7月11日

释永信方丈在北京拜会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以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马利女士。期间,永信方丈向滕老先生介绍了少林寺近年来在文化推广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提议设立专项课题研究,得到了他的高度评价与支持。

 

7月15日

由于疫情持久,为了提高免疫力,依据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少林药局在今年三伏天特制少林三伏贴,为常住院僧众、职工及信众免费结缘三伏贴。

当天,中国建设银行郑州绿城支行副行长从永强一行参访少林寺,并拜访了释永信方丈。

 

7月16日

当晚,美国加州高科技名城库本蒂诺市的 De Anza 学院演艺中心传来阵阵雷动掌声,此刻旧金山少林文化中心的师生们在该中心负责人延然师父的指导下,正在上演两幕主题为《禅心武韵》的精彩少林功夫锦集,获得观众的热烈赞赏,掌声不绝。

参加此次演出的学员来自多元专业背景,有大学生、人工智能工程师、财经顾问、店主、针灸师、还有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质谱实验室的主任和资深图书馆员,他们都热爱少林文化,在繁忙的学业和工作之余,一直坚持习练少林功夫。

 

7月18日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陶雪飞一行参访少林寺。在少林寺法师的陪同与讲解下,陶雪飞一行参观了少林寺常住院的建筑、碑刻、壁画等,了解了寺院历史,并在方丈室与释永信方丈愉快交流。

 

7月20日

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由寺民管委主任释永信法师主持。围绕《中国嵩山少林寺舆情应对管理制度》《中国嵩山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管理制度》《中国嵩山少林寺寺务委员会管理制度》《中国嵩山少林寺财务管理制度》《登封市大型宗教活动管理制度》《中国嵩山少林寺监事会制度》等,展开深入讨论。管委会成员各抒己见,从各层面、各角度来分析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出相关建议与要求。会议上,管委会成员一致表决通过了各项制度的执行实施方案。

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释永乾、释延康、释延沛、释延崇参加会议。

 

7月22日至8月10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寻找功夫》系列视频摄制组一行13人,赴少林寺勘景拍摄及采访相关僧人。

 

7月23日

少林寺全体僧众会议在少林寺斋堂举行。会议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主持。会议总结了近期来少林僧众崇俭戒奢工作的学习与落实情况,要求僧众将勤俭节约学习成果落实到实处,在寺院建设、传道弘法以及个人生活中,要恪守少欲知足的佛教理念,杜绝铺张浪费,务求崇俭戒奢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会议上,宣读了新修订的《中国嵩山少林寺舆情应对管理制度》《中国嵩山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管理制度》《中国嵩山少林寺寺务委员会管理制度》《中国嵩山少林寺财务管理制度》《登封市大型宗教活动管理制度》《中国嵩山少林寺监事会制度》等制度内容,再次强调了少林寺民管会、监事会的组织职能及管理办法,要求僧众自觉接受民管会、监事会管理,如法如规地开展各项工作。

同时,会议指出,近期江苏南京“玄奘寺事件”,为全国佛教界敲响了警钟,少林寺要吸取“玄奘寺事件”的教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在事关民族大义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始终立场坚定,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觉性,确保本场所各项活动依法依规、安全有序。

期间,延秧法师、延康法师、延耘法师、延岐法师先后发言。

 

7月24日

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召开崇俭戒奢研讨会及全省佛道教代表培训会议。河南省佛协副会长以上人员,河南省民族宗教委宗教一处处长孙儒起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性宗教团体提出的《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参会人员就崇俭戒奢教育活动的认识及工作推动情况作了交流。

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释永信方丈参加会议并讲话。

 

7月27日至28日

根据中国佛教协会推动落实“崇俭戒奢”教育活动的相关工作部署,并报主管部门同意,中国佛教协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于7月27日至28日举办主题为“佛教崇俭戒奢的观念与传统”的研讨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参加会议并发言。

 

7月28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伊路向东》系列视频摄制组,到少林寺勘景摄制。

 

7月28日至8月2日

少林弟子、台湾著名漫画家释延一(蔡志忠)组织其私塾学员分两批到少林寺,在少林寺法师的带领下进行游学活动。

游学期间,蔡志忠与私塾学员共同体验了少林寺早课、过堂、礼佛、参禅、习武等传统健康的少林生活方式,聆听释永信方丈开示。期间,蔡志忠还作了题为“少林与禅学”的主题讲座。

本次少林游学活动共持续四天,于8月2日圆满结束,为学员们体验少林生活、学习禅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活动圆满之际,释永信方丈在少林寺大彻堂与众人欢喜交流并合影。

 

7月30日至31日

第30届纽约香港龙舟节在美国纽约举行。开幕式上,来自纽约少林功夫中心的学员们,展示了精彩的少林功夫,受到现场观众的广泛好评!

 

8月2日至5日

凤凰卫视《凤凰聚焦》拍摄团队一行五人,在少林寺拍摄少林功夫专题片,展示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

 

8月3日

少林功夫段品制一段位技术考评,在登封市少室山寨举行。来自登封市少林特训基地的79名学员,顺利通过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评小组评审,喜获一段授予。

 

8月3日至4日

河南省纪委监委、河南日报社纪检组联合拍摄廉政宣传片,取景河南省代表元素——少林功夫。拍摄团队一行14人,在少林寺勘景拍摄,少林寺选派10名武僧配合拍摄。

 

8月4日

经相关部门批准,少林寺认真勘查并广泛征询专家建议,开始对塔林中包括悟公禅师之塔等在内的十余座濒危古塔,开展抢救性修复工作。

少林寺近期对塔林全方位安全巡检中,发现多处塔体出现进水现象,塔身砖块潮湿、泛碱,个别塔体出现倾斜加重,小幅度晃动等情况。鉴于以上情况,少林寺作为管护单位,积极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制定修复方案。经文物局现场考察,批准少林寺对其中的十座古塔开展常态化自行修缮保护工作。

当天,释永信方丈接受新华社河南分社政文采访部记者冯大鹏采访,介绍了少林寺近年来在财务透明、杜绝商业化、传教、信众管理等方面所做出的工作。

 

8月5日

厦门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黄奋强, 厦门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法委(民宗委)主任李丽红,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佛协副会长、南普陀寺监院释德煌法师等十余人,到少林寺学习交流宗教场所和教职人员管理情况,受到少林僧众的热情接待。

 

8月7日

江苏省宜兴市禅武堂武术教育中心举办了“首届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评暨少林功夫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

出席仪式的有:宜兴市文体广电与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蒋干达,宜兴市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文华,宜兴市文体广电与旅游副局长徐英姿,宜兴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国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吕尧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武术运动协会副会长吕俊杰,市武术运动协会会长许国良。

此外,由少林寺方丈委派少林寺武僧师傅释延庄,少林寺武僧释延仹、释延炫也一同出席了活动。

释延庄发言,希望以此次段品制考评为契机,把少林功夫传承好,培育更多的武术人才,强健体魄、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少林功夫进校园启动仪式结束后,举行了少林功夫段品制一段技术考评。经过严格考核,最终共有79名学员顺利通过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评小组评审,喜获一段授予。

考评结束后,举行了隆重的授段仪式,并为学员们颁发了证书、徽章和腰带。

 

8月7日

应辽宁鑫池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先生邀请,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赴辽宁省岫岩县实地考察,选取岫玉原石,用于寺院内部的景观提升。在岫玉矿石场,李志先生欣然应允,愿意发心捐赠两块岫玉原石供奉在嵩山少林寺,并择期运送。

 

8月8日

宁波市汉弘禅武少林功夫文化中心举行少林功夫段品制初段位考评。48人通过少林功夫段品制考核。其中一段获得者36人,二段获得者12人。

少林功夫非遗传承人释延庄任考评长,由少林功夫非遗传承人释延炫(少林功夫6段)、释延仹(少林功夫6段),宁波少林功夫推广中心创始人释延轩(少林功夫6段)共同组成考评小组进行考评。

 

8月8日至13日

“第十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在加拿大温哥华圆满举办。出席本届电影节开幕式的嘉宾有: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组委会主席Christine Song、电影节评委会主席Sheldon Larry、电影节执行主席Paul Armstrong、好莱坞著名影星Simone Bailly、Shaw Madson、卑诗省演员总工会主席Broadus Mattison、加中友好协会副会长Stephan Larose、加拿大少林文化中心释延荻,以及当地各界人士等。

组委会主席Christine Song表示,温哥华华语电影节十年来一直秉承“推广华语电影、宣扬中华文化”的宗旨,借电影镜头在国际舞台传递民族精神,让世界电影与中国电影对话。

本届电影节闭幕式上,加拿大少林文化中心的负责人释延荻,带领中心的学员现场展演了精彩的少林功夫,受到现场嘉宾的阵阵掌声,好评如潮。

 

8月10日

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讲好中国故事,宣传推广中原文化,根据国家外交部要求,经河南省政府批准,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使节看河南活动代表团走进少林寺,参观少林寺常住院,观看少林功夫展演,并与释永信方丈欢喜交流。

 

8月12日

农历七月十五,为佛教的传统节日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少林寺庄严举办盂兰盆法会,上奉佛法,报恩父母,下济三途,救出苦轮。法会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主法。

在少林寺西方圣人殿内,永信方丈拈香主法。全体僧众虔诚诵念《佛说盂兰盆经》,为众生现世父母祈福,为过去七世父母超度,以此报答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以此法会殊胜功德,祈愿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国运昌隆,疫情早消,风调雨顺;祈愿众生远离疾苦,得大自在,生大欢喜!

 

8月14日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培华,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李英杰,郑州市政协主席杜新军,郑州市副市长、登封市委书记王鸿勋等的陪同下,参访少林寺,了解少林文化、寺院历史,参观少林建筑,观看少林功夫展演,并与释永信方丈愉快交流。

当天,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举行“少林功夫非遗传习班”赴少林功夫传承胜地研学活动,组织郑州市内100多位少林功夫非遗传习者及50余位学生家长到少林寺参观交流,了解、学习国家级非遗——少林功夫的发展与保护,观看少林功夫表演,并参加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评。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康洁,少林功夫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少林功夫段品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郑书民,郑州市少儿歌剧团团长吴博,少林功夫非遗传习所社区项目负责人、少林功夫非遗传承人延岑,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主任任晓林,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终身名誉主席杨元惺、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主席姜健、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秘书长杨雨南、登封市体育局原体校校长梁松华等出席活动。

当天,郑州大学校长李蓬一行到少林寺,与释永信方丈愉快交流,并向少林寺捐赠图书。

 

8月17日

安徽省岳西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斌,在岳西县司空山二祖寺住持行渡法师的陪同下,参访少林寺。期间,释永信方丈与何斌县长深切缅怀了原少林寺禅堂首座、二祖寺住持绍云长老生前为二祖寺的恢复建设,以及与少林寺的交流共建所作出的贡献,并就二祖寺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8月18日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局长高政,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办公室主任汤达生,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品牌推广处一级调研员刘晓琳,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朱建伟,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范一言等的陪同下,考察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愉快会谈。

当天下午,应温哥华洪门会馆的正式邀请,加拿大少林文化中心负责人释延荻率团,登门拜访温哥华洪门会馆,并正式发布将于今年9月16日至24日,在大温地区和多伦多分中心两地举办“2022第二届加拿大国际少林文化节与周年庆暨首届亚太元宇宙高峰论坛”的重磅消息。

 

8月22日

辽宁鑫池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先生,代表公司向少林寺捐赠岫玉花瓶多个及岫玉原石两块。两块原石分别重99.98吨和43吨,所捐岫玉安置在寺院西侧的甘露台。岫岩玉山生水藏,细腻温润,光泽明亮,色彩丰富。释永信方丈表示,将邀请专业设计师设计雕琢,为甘露台上再添新景。

 

8月23日

中国动漫集团VR实验室项目部经理姜俊杰,河南影视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总裁赵国平一行参访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愉快交流。期间,单平平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少林寺在动漫领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部分成果。

 

8月24日

郑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敏生,在登封市宗教局党组书记卢青的陪同下,到少林寺调研宗教工作。释永信方丈向杜敏生局长汇报了少林寺近期在崇俭戒奢教育、疫情防控等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杜敏生局长对少林寺的各项工作表示满意,希望少林寺继续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省民宗委工作暨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

当天,“2022欧洲少林联合会年会”,通过网络视频会议方式,圆满召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及部分常住僧众,以及欧洲少林联合会42位成员参加线上会议形式。会议提名、选举了新一任秘书长,由奥地利少林文化中心延良法师担任。

会议详细介绍了少林功夫段品制各项内容,安排部署了2022年10月少林僧人赴欧进行少林功夫段品制推广培训考评工作。

永信方丈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致辞,各成员单位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少林功夫段品制在欧洲的推广表示非常欢迎和支持。永信方丈表示,祈愿疫情早日消除,各位六时吉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少林功夫在欧洲的弘扬工作更上一层楼。

会议由现任欧洲少林联合会秘书长丁丁博士主持。

 

8月25日

人民日报“乡村振兴”主题中英文双语短视频拍摄团队一行14人,到少林寺拍摄少林功夫专题片。

当天,福建省厦门市筼筜书院举行首届“少林功夫段品制初段位”技术考评。在筼筜书院总教头张天啸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和努力,福建省厦门市筼筜书院“首届少林功夫段品制初段位(一段)技术考评”于2022年8月25日圆满举行。此次技术考评,由少林功夫非遗传承人释延岑(少林功夫6段)、释延亮(少林功夫6段)、释延孝(少林功夫6段)共同组成考评小组进行考评。

 

8月26日

来自昆山少林俗家弟子、徐州汉龙武道和泗阳少林禅武堂的学员们接受了少林功夫段品制委员会考评小组的评审,顺利获得一段授予。此次考核,由释延辰、释延光和释延东共同组成考评小组进行考评。经过严格考评,最终有79名学员顺利通过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评小组评审,喜获少林功夫一段位授予。

 

8月29日至31日

湖南省政协海外顾问、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日本华人华侨创新协会会长、日中创新协会理事长、日中和平友好联络会秘书长李大清一行访问少林寺。期间,李大清会长转达了日本执政党——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前副党首远藤乙彦等政界领导,以及日本创价学会、创价大学、名古屋学院大学等机构对释永信方丈的问候和访日交流邀请。

8月30日,释永信方丈和李大清先生以视频会议形式,与日本名古屋大学禅研究所所长冈岛教授,就今后双方开展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事宜,进行在线座谈。

 


媒体报道

赞比亚少林弟子成“小明星” 展示少林功夫引欢呼

◎中国新闻网

 

(记者 李超庆 视频来源 非洲赞比亚少林文化中心)近日,在非洲赞比亚少林文化中心,四位黑色皮肤的少林弟子在对参观者展示少林功夫时引来阵阵掌声和欢呼!据非洲少林文化中心负责人释延仑介绍,非洲赞比亚少林文化中心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每到周末,附近的学生经常会到少林文化中心学习中国文化、中国功夫以及中国的中医术。

释延仑还表示,四位展示少林功夫的弟子中,“初三”和“北京”是该中心收留的孤儿,虽然刚学少林功夫四个多月,但已成为了当地的“小明星”。

 

 

 

少林文教中心员工助全检

◎澳门日报

 

【本报讯】为支持特区政府开展全民核检工作,澳门少林文化教育中心校长曹文亭多次组织中心人员赴各站协助全检,各司其职,分担前线人员压力,同心抗疫。

曹文亭表示,疫情防控工作仍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各界仍要努力。该中心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政府各项防疫工作。疫情持续,呼吁广大居民必须增强自身免疫力,透过均衡饮食摄取充足营养之外,宜加上规律运动,打造健康好体质。从中医观点看,类似少林禅功的少林养生功,能配合各种呼吸吐纳及掌握好呼吸节奏,每天练习,能提升身体各项机能,贯通全身气场。

疫情下,该中心每天举办四场网络直播教学,每堂课逾五百人参加,每天超过二千人通过该中心网络直播学习少林禅功,成效不俗。

有家长表示,一家人通过网上视频学习少林禅功,可锻炼身体,又能促进沟通,增进感情。

(原载于《澳门日报》2022年7月31日)

 


读者来信

《禅露》编辑部:

编辑大德好!我是一位在家居士,已虔诚礼佛多年,且身边有很多同修一起参学佛法。前几日,在一位同修家里有缘得阅《禅露》这本由少林寺主办的佛教读物,顿觉相逢恨晚。

细细品读“禅悦篇”栏目的文章,几乎每篇文章里都充满了浓浓的禅意和禅趣,让我得到了心灵的滋养,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佛法的理解。在此,至诚感恩少林寺!感恩《禅露》编辑部!

 

居士:王雪慧

2022年7月

 

编辑部回复:

王居士您好!您能够与《禅露》结缘,我们非常开心,也希望《禅露》能够与更多与佛有缘的人结缘。让更多的人认识佛法、了解佛法、喜欢佛法,是《禅露》创办的初衷。同时,编辑部的每一位同仁也都为了这一目标在不断地努力着。我们也欢迎王居士把《禅露》介绍给身边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从佛法中得到清净与智慧!

 

 

《禅露》编辑部:

各位编辑大德吉祥!因为我本人的住处离一座寺院比较近,因此经常到寺院去,常和寺院的师父们畅谈佛法。

有一次,我无意中在寺院里发现了《禅露》,便静下心品读里面的文章。读完后,我便被“禅悦篇”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这些文章往往能从日常生活中很小的事情中解读出深刻的禅理,让我受益匪浅。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够订阅《禅露》,从而能经常品读里面的文章!

 

读者:李林

2022年8月17日

 

编辑部回复:

李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喜欢《禅露》。关于您希望订阅《禅露》这件事,由于种种原因,《禅露》的印刷量减少,现在只能满足以前结缘的读者及当期作者。但您不必失望,您可以自行浏览《禅露》电子版。每一期的《禅露》我们都会及时更新到少林寺网站(www.shaolin.org.cn)“禅露”栏目。

感谢您的关注,顺祝诸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