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二期

更多»

大灵山

  • 1

    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

  • 2

    少林习武戒约

  • 3

    少林寺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使命

  • 4

    《心经发微》序

我心我佛

  • 1

    《我心我佛》连载

面壁石

  • 1

    慧光与少林寺

  • 2

    省庵大师与《劝发菩提心文》

锤谱堂

  • 1

    少林功夫文化地理空间融合研究

禅悦篇

  • 1

    我心中的师父之“师恩记”

  • 2

    用《金刚经》净凡心

  • 3

    生活没有奇迹

  • 4

    行无常

  • 5

    作个闲人

  • 6

    佛乐禅曲净心尘

  • 7

    我的师父释永信法师

  • 8

    不如怜惜眼前人

  • 9

    悠悠古寺 风情北泉

  • 10

    “天人合一”的迎江寺

佛教常识

  • 1

    法器

  • 2

少林故事

  • 1

    南京夹骡峰、雨花台与少林寺

新禅诗

  • 1

    空山禅语

  • 2

    春山觅禅

  • 3

    古寺

  • 4

    求佛

一体大悲 同愿同行 ——少林寺与海外弟子捐助战疫小结

  • 1

    一体大悲 同愿同行 ——少林寺与海外弟子捐助战疫小结

今日少林

  • 1

    少林寺及下院、海外中心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捐资捐物抗疫

  • 2

    嵩山少林寺举行清明扫塔祭祖上供法会

  • 3

    庚子清明,少林寺降半旗为新冠肺炎逝者默哀

  • 4

    读者来信

  • 5

    少林寺《禅露》2020年第2期大事记

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

——在河南省民族宗教委“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务虚会”上的发言   

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释永信

 

佛教自东汉始传已有两千年,在漫长的弘传过程当中与中国本土文化、民俗宗教等不断融合、相互吸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达摩禅师的到来开创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大乘禅宗。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对佛教中国化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省佛教协会理应发挥自身作用引领全省佛教界,按照中国佛教协会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努力方向,积极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力争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把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引向深入。今年的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佛教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确保推进佛教中国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一是引领全省佛教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团体、院校、场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继承发扬中国佛教爱国进步的优良传统,梳理总结佛教爱国思想,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谋求民族复兴的奋斗历史;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我国国情特点,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引导佛教四众弟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把佛教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思想觉悟。三是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培训,引领全省佛教界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增强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依法依规管理教务、依法依规维护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为宗教领域法治建设建言献策,协助党和政府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二、加强佛教活动场所管理深化佛教中国化方向。一是依法依规科学有序管理寺院,落实民主管理原则,持续开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活动,努力创建和谐寺院、文化寺院、生态寺院,更好发挥寺院在教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四进”活动和“五个一批”建设,努力将佛教场所打造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宗教制度法规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三、加大僧才培养力度践行佛教中国化方向。一是开展讲经交流和巡讲活动,计划6月份开展讲经交流会,9月份组织巡讲,通过讲经交流会和巡讲带动僧众学习经典、研究经典、传承经典。二是鼓励支持各级佛教协会、各寺院加强戒律清规的整理研究,倡导学戒、持戒、弘戒的良好风气。三是注重开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原特色的佛教文化研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佛教思想、制度、文化、活动等方面体现中国风格,创造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四、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对外联络,积极对外宣传中原佛教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祖国和平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一是加强与港澳佛教界的交流,团结港澳佛教界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助力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加强与台湾佛教界的联谊,推动两岸佛教界共同弘扬中国佛教与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贡献力量。三是加强与海外佛教界的联谊,指导做好少林文化走出去、大相国寺梵乐团海外展演,发挥白马寺释源祖庭和“国际佛殿苑区”建设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佛教文化交流。


2020年3月31日

 



少林习武戒约

◎释永信

戒为菩提本,也是武德根。想我少林,立世千载,不为无因。今吾顺承古意,赓续前言,恳为诸子,略叙鄙怀。其约如下:

一、戒叛师。凡少林弟子,须尊师守礼,明道为先;

法贤进德,至善是念。

二、戒忘恩。凡少林弟子,当孝恩是膺,济报有常;

伤亲害友,雷怨众迁。

三、戒诸恶。凡少林弟子,当净意择善,律己从道;

杀盗淫妄,功德尽捐。

四、戒淫艺。凡少林弟子,当虚己勤习,抱朴专艺;

博识凝神,心沉自雄。

五、戒偏执。凡少林弟子,须体用兼备,明体达用;

禅武并重,宗风乃彰。

六、戒怠惰。凡少林弟子,须敬事不辍,信理不馁;

朝夕精练,久久为功。

七、戒欺斗。凡少林弟子,禁逞强斗狠,恃技辱人;

狂心戾气,必招悔恨。

八、戒帮派。凡少林弟子,实同袍连枝,气属一体;

狭私阴聚,伤吾浩然。

九、戒毁他。凡少林弟子,当和敬同道,砥砺共进;

自赞毁他,当知是耻。

十、戒抗诏。凡少林弟子,当心系大义,有召必应;

苟利众生,忘身如归!

凡此十戒,自度度他,当遵不犯,志心恒念!


时维庚子惊蛰

少林寺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使命

◎释永信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旅游项目时,特别点出:“享誉世界的少林寺”。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迪总理陪同下参观印度文明古迹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莫迪总理亲自讲解,从菩提达摩到少林禅宗,两位领导人追溯中印文明互学互鉴渊源,擘画两国人文交流对话蓝图,感悟两国古老文明,可以作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的智慧启示。对于少林寺传承人来说,既是激励和肯定,更是鞭策和压力。为了担荷禅宗祖庭1500年的历史责任和为国为民的现实使命,少林寺这一代人近四十年来竭尽心力,只为不负重托。

时下,中国佛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禅宗。少林寺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 

一、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

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健全寺院各项规章制度,深化寺院规范管理;深入推进“四进”活动和“五个一批”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宗教法规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信正行,以戒为师,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引领,对佛教的经典教义做出适合社会发展进步的研判和阐释。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不动摇。

二、搭建世界宗教文化对话平台,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国家一带一路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是世界的大势,世界少林联合会和国际禅武文化中心的成立为世界搭建起一个宗教文化互动交流的平台,紧紧地把海内外及港澳台等地的少林弟子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国际交流、文明对话的大平台,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国外交的战略。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之后,少林寺将邀请海外友人及海外少林弟子到少林寺来进行文化交流。

三、加强少林功夫段品制的推广

少林功夫目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一步将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弘扬少林功夫,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范学练体系和技术等级评判标准,推动少林功夫的全球化传播,共享少林功夫的普世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特推出少林功夫段品制。

四、加快少林文化大数据生态建设

少林文化大数据的生态建设,将为世界少林文化爱好者、少林学研究者提供综合性平台。它涵盖少林寺档案馆、少林寺国家级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少林文化大数据”云管理中心、少林文化数据库。2019年,“少林寺法脉传承档案文献”已由山东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航院和少林寺共同整理出来,预申报2020年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继而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五、推进少林寺博物馆建设

少林文化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有1500多年不间断的传承,涉及宗教、武术、建筑、书画艺术、医学、历史和外交等多个领域,极具研究、借鉴和传播价值。少林寺博物馆的成功建设,可以让少林文化爱好者对少林寺的成长历程、少林文化的弘传过程更清晰明了,并且也将加大对少林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


2020年4月6日

《心经发微》序

◎释永信

万法唯心,缘境即生。《心经》是佛教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在我国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今有考古学专家马宝光先生的《心经发微》出版,语言精炼,很有功夫,实在难能可贵。

马先生以理性的视角来解读《心经》,站在融汇各宗教义的立场上来理解先圣之言,在贯通不同文化隔阂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其心至善,其行可嘉。

我们讲百家一理,万法一门。天下之至理必为天下人所共识,故法无高下,佛佛道同。祖祖惟传一心,此心人人本自具足,只是被障蔽了而已。一旦发现我们心性的光明,其光与诸佛菩萨和诸大贤圣无二无别。

真理具有开放性,也一定是能够自证自得的。禅宗讲法无顿渐,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分别、执著的不是法,而是人!故《心经》等经典及圣贤教育都特别重视个人的修行实践,身口意要相应,知行要合一。

中国人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语),人人都能成圣成贤,就如佛门所讲人都有佛性,人人本具成佛的心性,都能成佛一样,肯定了人无限的可能性。传统儒家一直有着“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努力在人间成就一个大同世界。

佛教的核心精神,特别是中国禅宗,努力倡导净土就在当下,不离于这个生灭无常的色身和世间而另外求一个常乐我净,在修行法门上禅宗深刻阐述了《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理。

《心经》讲有与空,破有破空,都是在引导我们向内作佛,追求般若智慧,莫向外求。

中国的儒释道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宝光先生能够深入经典,研究经文,传播智慧,其发心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和平。

希望有更多人都来读诵受持经典,汲取圣贤智慧,让自心得以解脱自在,同时给整个社会营造和谐。

当下正值全球新冠肺炎蔓延之际,在这众生共业的疫情环境中,让我们一起来祈愿:全球瘟疫消弭,灾厉不起,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庚子年春日

于少林寺方丈室

《我心我佛》连载

◎释永信

 

(二十三)

“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少林僧人习武,是一种修行,所以又叫‘禅武’,‘禅武合一’。”

“功夫”一词是我们佛教专用名词,我们禅宗的修行成果,就叫作“功夫”,比如,坐禅、参话头,我们就叫“做功夫”。“做功夫”的目的,是为了开悟成佛,超凡入圣,彻底改变人的品质。当然,并不是所有习少林功夫的人都在修行,都在“做功夫”,甚至,即使少林寺僧人习武,也不一定都在“做功夫”,关键在于是否怀着一颗修禅心。我们不能要求,也无法要求所有习武者都以修禅的态度去习武。但有一点很重要,习武的动机对习武的后果影响至大,这就是武德。


“禅能修心,武能修身。武为基础,禅是根本。身心一如时,禅拳自然归一了。”

少林武术与禅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这就是少林寺的武术禅。它既强身健体,更是修禅法门,也是佛教护法的方便设施之一。少林武术强调“以武入禅”、“禅因武显”,这就辩证地说明了学武离不开禅修,修禅也需要得到武术的外护。内禅外武,使禅与拳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是佛教里提到的动静结合的统一辩证的关系。而且,从历史上看,少林寺僧人的确不存在“以拳代禅”或“只练拳,不修禅”的问题。少林寺很多有名的拳师,也是功夫很深的“禅师”,这在少林寺相关的古籍中有大量的记载。


“阴阳变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思想,不仅是道家讲,儒家也讲,甚至我们佛教也讲。少林功夫作为佛门方便法门,更有自身独特之处,包含着丰富深奥的佛教思想。”

其他武术派别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出神入化,变化莫测,随心所欲;但少林功夫是以禅入武,身心两修,追求的是悟道解脱,成就的是“不动心”。内心解脱了,就什么都不怕了,连死都不怕了,武术就不在话下了,故少林拳谱上说:“盖以外功之修炼,乃肉体筋骨之事;而内功之修炼,实性命精神所皈依。离而二之,则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则为神功极致。”


“武道能让武术升华到‘道’的境界,即天、地、人生之大道,在少林功夫中即为包容宇宙人生智慧之禅道。”

就内容及含义而言,“武术”一词代替不了功夫。应该说武术是功夫的一部分,即功夫包括武术与武道两个层次。就修而言,武术修人,武道修道。武术强身健体,增强人的意志,让人勇敢、坚强、充满活力,但也只限于此。

中国武术是历史老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馈赠,是由一代又一代祖宗们的心血凝结而成的,不是短期的商业炒作行为所能达到。所以,我们要加倍地珍惜它!体育竞技比赛,只是武术的“小道”;重视文化功能,才是武术的“大道”。武术绝非什么单向性的竞技或表演,它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上的一种综合功夫。如果只对它作些单方面的提倡,那么这种被拆散了的“零售”,就一钱不值了。


“少林寺习武僧人遵守戒律,不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比赛,对保存传统的少林功夫作出了贡献。”

武术最基本的原则是身体力量运用得当,并达到最佳效果,外在动作的美观不美观是次要的。反过来说,如果身体力量运用得当,并达到最佳效果,其外在的动作必然也是美观的。衡量武术,必须以武术行内眼光为准。少林功夫原有一条规矩,叫“踢不过膝”。若用国家现行标准来衡量,少林功夫便成了“次品”。现在学习少林功夫的人,由于受外界影响,踢得高了,转圈也多了,当然,并不是说踢高转多就不好,吸收外界长处是应该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但不能随便扔掉老规矩。前人订下老规矩,肯定是有它的道理,如果没有弄清老规矩的道理,就扔掉老规矩,那是很盲目的做法。


“不要受套路所绊,不要受招法所制。不要想什么绝招,功到心到,五招不绝。要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坦荡自然,身心合一。”

修禅需要悟,练少林功夫也需要悟。初练少林功夫时,处于体能阶段,只要方法正确,刻苦用功,定能长功。练到一定火候,超出体能而进入智能阶段,就要用心了。用心不只是认真、刻苦,而是指用心去悟。圣凡在此一举。若能觉悟禅武心法,便能到达武学化境;若不能悟,枉此一生了。悟与不悟是天分,但不是天定。慧根利的人早悟,慧根钝的人只要修证,早晚都能觉悟。所谓觉悟,就是解脱。超越拳法教理,不要执着于心,要生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无染之心,无着之心,无牵挂之心。


“学武功的目的除了强身健体外,就是自卫防身,要依靠自己的感悟,跳出所学招式,去灵活运用,绝不是要你死守招式、规矩。”

在少林功夫中,禅是灵魂,武是禅的表现形式。以禅心运武,这一点对于足球运动应该有着非常好的借鉴作用。据说有些足球运动员是虔诚的佛教徒,这些信佛的足球运动员如果平时能够打打坐、参参禅,超越功利心,以修禅心、平常心来对待足球,以禅心运“球”,甚至达到“禅球合一”,这自然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少林武功有多样的手法、械法,对于众多学武的僧徒众来说,学会这些拳械招法仍然只是基础功夫,并非学了招法就算达到了目的。少林“六合”中的“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用一句话来作简明表述,就是临阵对敌要心里想到哪里,拳腿或攻击手段已击到哪里,这才是制胜之道。

慧光与少林寺

◎释圣凯

慧光(469-538年),姓杨氏,定州长卢(即今河北保定县)人。依《续高僧传·佛陀传》,慧光十二岁时(481年),遇见佛陀禅师(即勒那摩提),“时又入洛将度有缘,沙门慧光年立十二,在天门街并栏上,反蹋蹀堶,一连五百。众人喧竞异而观之,佛陀因见惟曰:此小儿世戏有工,道业亦应无昧,意欲引度,权以杖打头,声响清彻。既善声论,知堪法器。乃问:‘能出家不?’光曰:‘固其本怀耳。’遂度之。”

《慧光传》说:“年十三,随父人洛。四月八日,往佛陀禅师所,从受三皈。陀异其眼光外射如焰,深惟必有奇操也。”道宣生前数次对《续高僧传》进行改稿,因此依不同的咨料来源进行编写传记。勒那摩提在太和十八年(494年)十月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两年后(496年),少林寺建成,居少林寺修禅。

慧光在勒那摩提门下,学习经论,能够“旁通博义,穷诸幽理”;而且能够神形并貌地为人讲说,“辞既清靡,理亦高华”,因此有“圣沙弥”之称。慧光“雅量弘方,不拘小节”,能够不被毁誉所动;所受利养能够用来布施,勒那摩提对慧光非常赏识,称为“大士之行”“非常人”。

勒那摩提深知戒律对一位僧人的重要性,“若受大戒,宜先听律;律是慧基,非智不奉。”因此,开始为他教授戒律。5世纪初期,《四分律》在中国传译之后,道宣说:“自初开律释,师号法聪。元魏孝文,北台杨绪,口以传授,时所荣之。沙门道覆,即绍聪绪,赞疏六卷。但是长科,至于义举,未闻于世。”

法聪在孝文帝时,在恒安北台石窟寺开讲《四分律》。当时佛教界的说法,“于时世尚《僧祗》,而能间行《四分》”, 戒体依《僧祗律》,践行则依《四分律》。为了调整这种矛盾,法聪向道覆口授《四分律疏》的纲要,道覆把它记录成《四分律疏》六卷,即“但是长科,至于义举,未闻于世”。当时,勒那摩提亦在北台修禅,于是让慧光去向道覆学习,慧光因此有机会接触《四分律疏》, 而且所学“惟据口传”。

北魏太和廿年(496年),少林寺建成,慧光可能随其师勒那摩提,亦居住在少林寺。太和廿二年(498年),慧光三十岁,慧光在勒那摩提门下,在禅修、戒律方面的学习逐渐有进步。依《大法师行记碑》, 勒那摩提将《十地经论》口授给慧光,意味着地论学派的传承开始创立。同时,慧光离开勒那摩提,开始了他的参学时代。

慧光先回定州受具足戒,“博听律部,随文奉行”, 可能是以《僧祗律》为主,这是受当时佛教界的风气影响所致。四年后,开始讲《僧祗律》。同时,向道辩参学经论,“听说之美,声扬赵都”。《续高僧传·道辩传》说:“释道辩,姓田氏,范阳人……天性疏朗,才术高世。虽曰耳聋,及对孝文,不爽帝旨。由是荣观显美,远近钦兹。剖定邪正,开释封滞,是所长也。初住北台,后随南迁,道光河洛。……但注《维摩》《胜鬘》《金刚般若》《小乘义章》六卷、《大乘义》五十章及《申玄照》等行世。”

魏收《魏书·释老志》记载孝文帝所尊崇的高僧中,道辩便是其中之一。道辩亦是随孝文帝迁到洛阳,因此慧光在勒那摩提门下,便知晓道辩的义理水平,擅长“剖定邪正,开释封滞”,曾焚伪经《大法尊王经》。道辩可能到洛阳后,又去赵都(即今河北邯郸),所以慧光前往参学。

其时慧光大约已经有十六、七岁,入洛阳,学习各种语言文字,“南北音字,通贯幽微”。经过几年的参学,慧光的知识文章大有进步,“乃方事纸笔,缀述所闻,兼以意量,会互销释”。勒那摩提来华的本意,在于修禅与传播禅法,因此在孝文帝时代,他是以定业为中心。所以,勒那摩提对慧光说:“吾之度子,望传果向于心耳,何乃区区方事世语乎。今观神器已成,可为高明法师矣。道务非子分也,如何自累?”

勒那摩提对慧光的学问、性格,表现出可惜的心情。但是,勒那摩提来华之后,受到当时皇室的敬重,同时亦翻译经论。而且,他精通《华严经》,曾为北魏宣武帝讲授《华严经》。这样,慧光同时帮助勒那摩提从事翻译,一方面亦随其学习《十地经论》《华严经》等,于是地论学派南道系的思想得到传承。

《十地经论》的翻译,慧光应该是一直参与其中,因此他与菩提流支素有往来。《洛阳伽蓝记》卷四“永明寺”条说:“寺西有宜牛里,里内有陈留王景皓、侍中安定公胡元吉等二宅。景皓者,河内刺史陈留庄王祚之子。……京师大德超、光、延、荣四法师,三藏胡沙门菩提流支等,咸预其席。”在北魏洛阳时代,慧光与菩提流支,都是声誉极高的名僧。

菩提流支曾任沙门统,永熙二年(533年)时,慧光任沙门都,而且慧光一直参与菩提流支译场。可见,慧光在勒那摩提去世后,仍然限随菩提流支学习新译的经论。

北魏末年,政局非常混乱。武泰元年(528年)三月二十五日,北魏孝明帝为母胡太后所毒死,无子,胡太后择孝明帝堂侄、三岁小儿元钊为帝。四月,尔朱荣以此为借口,杀害胡太后。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自晋阳入朝洛阳,魏孝庄帝子攸乘荣入宫朝见之际,伏兵诛荣。荣从子尔朱兆等起兵为荣复仇,攻陷洛阳,杀魏孝庄帝,改立元恭为帝。慧光当时可能任沙门都,僧令任沙门统。尔朱世隆为了筹措北伐的军费,向僧尼课征税金,慧光不顾当时向世隆谏言必处斩的布告,以偿官的职责,毅然向世隆抗议,从而得免僧尼的征税。

永熙三年(534年)二月三日,沙门统僧令卒。十月,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而且迁都邺城。同时,洛阳佛教移植至邺城,从而使邺城佛教出现全盛的状态。慧光随迁人邺城,住在大觉寺,而且转为沙门统,俗称“光统”。慧光深受当时名贤司徒高傲曹、仆射高隆之、司马令狐子儒的尊崇,成为东魏佛教的领袖人物。

菩提流支亦随迁入邺城,政局的变动,可能带来各自的地位升降。而且,由于思想的差异,慧光与菩提流支在晚年可能出现一些纠纷。如道场(即道宠)本在慧光门下学习,后来又从菩提流支学习,而且与菩提流支之间产生纠葛。尤其是慧光与道场之间,更是由于《十地经论》等如来藏思想与《大智度论》空观思想的矛盾。而且,道场接受尼僧为檀越,发动当时社会名流支持自己,这种世俗化的做法,亦会遭到慧光的批判,导致二人矛盾的尖锐,形成对立。

慧光受到勒那摩提、道辩、道覆、菩提流支等教导,因此成为地论学派南道系与四分律宗的创宗者。道宣说:“自此《地论》流传,命章开释;四分一部,草创基兹。”慧光注释《华严》《涅槃》《维摩》《十地经论》《地持论》《胜鬘经》《遗教经》《温室经》《仁王般若》等经论;在戒律方面,造《四分律疏》百二十纸,而且删定《羯磨戒本》, 成为佛教界通行的诵本。道宣强调慧光“文存风骨,颇略文章,故千载仰其清规,众师奉为宗辖”,著《玄宗论》《大乘义律》《大乘义章》《仁王七诫》《僧制十八条》, 为地论学派南道系在思想与僧团规范上,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彗光在邺城共生活了五年,他的大部分弟子都集中在邺城,人才的集中、思想体系的完备、优良的社会政治环境,因此为南道系的创立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元象元年(538年)慧光圆寂于邺城大觉寺,寿命七十岁。

道宣评价慧光:“自光立志贞静,坚存戒业,动止安详,衣裳附帖。昼夜存道,财无盈尺之贮。涤除便秽,誓以报尽为期。偏重行宗,四仪无妄。其法洁己独立,七众深崇其操。自正道东指,弘匠于世。”

慧光少年出家后,有幸得到良师教导,而且与诸贤交友,最后荣任沙门统;既得益于自身的资质,又是时代所赋予的。

慧光门下弟子众多,如法上、僧范、道凭、昙衍、道慎、昙遵、慧顺、灵询、僧达、安廪、道云、道晖等,其传承分为地论学派南道系与四分律宗两种。灵裕曾著《光师弟子十德记》, 该书今不存。慧光在少林寺的时代,法上、道凭、安廪等均受学于他。

法上(495-580年),俗姓刘,河南朝歌人。九岁读《涅槃经》,生出尘之志,十二岁投道药出家为僧。尝游相州,并至洛阳求道。以神气高爽,通晓词论,被称为“圣沙弥”。于林虑山胡山寺学《维摩经》《法华经》,后入洛阳,讲《法华》, 酬抗疑难无所凝滞,众咸归服。同时,在慧光门下受具足戒,曾在少林寺听慧光讲学,然后还漳岸修道。应众请讲说《十地》《地持》《楞伽》《涅槃》等,并各撰其文疏,当时人称“京师极望,道场法上”。法上四十岁时,游化怀卫,依魏大将军高澄的奏请而入邺都。高澄是高欢的长子,天平三年(536年)二月,高澄入邺,入辅朝政。于是,法上便有机会掌理僧录。

道凭(488-559年),俗姓韩,平恩(山东丘县)人。十二岁出家,研习《维摩经》《涅槃经》《成实论》等,复入少林寺修禅。后从慧光律师受学《四分律》, 随侍十年。辞别慧光后,从事于讲说《十地经论》《涅槃经》《华严经》《四分律》等。

安廪(507-583年),俗姓秦。早年性好老庄,通达经史。二十五岁出家,于司州光融寺容公学习诸经论。后来至少林寺听慧光讲《十地经论》, 而且学习禅法。安廪在北魏共有十二年,讲《四分律》近二十遍,弘扬大乘经论。梁泰清元年(547年)到达建业,应梁武帝的邀请,住天安寺,讲《华严经》。后又为陈朝诸帝所尊崇,常入内殿讲经,敕命住耆阇寺。

(本文节选自《少林寺与地论学派》一文。作者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省庵大师与《劝发菩提心文》

◎邹相

省庵大师(公元1686年~公元1734年),俗姓时,字思齐,江苏常熟人,中国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大师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八月初八日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生来即不沾荤食,少时显其聪慧醇和之本性,仿佛与生俱来便脱俗离尘。据《净土宗教程》(释大安著)记载,省庵大师父亲早亡,母亲张氏知其与佛有缘,便成就其出家志愿。七岁时,大师礼清凉庵僧容选为师。大师聪慧俊彦,经典过目不忘。十五岁剃度受戒,兼通世典,吟诗书法俱精,但一时还难以忘却生死大事。清甲午年(公元1714年),大师二十八岁时,叩灵鹫和尚于崇福寺,参“念佛是谁”话头,历时四月,恍然契悟说:“我梦醒矣!”自那以后,应机无碍,才辩纵横。灵鹫和尚欲传法嗣,大师不受,作礼辞去。

公元1715年,省庵大师在杭州真寂寺闭关修行,白天阅读三藏经典,晚上持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样夜以继日地精进用功了三年多,在此过程中得“念佛三昧”,并抽时注解了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的《西方发愿文》。期满出关后,真寂寺的僧众恭请省庵大师讲《法华经》,大师升座讲经,以无碍之辩才与精辟的理论,博得在场僧俗大众的赞叹。后又曾应绍昙法师之命,于杭州隆兴寺代为宣讲经律,与会人等无不称善。此后,省庵大师威名远播,影响深远。

省庵大师的佛学思想可以说是集佛学之大成。他自受戒以来,深研戒法,严持律范,精进修行,常常说,“行在梵网,志在西方。”清代雍正二年(公元1724),已近不惑之年的省庵大师,移锡杭州梵天寺,他的代表力作《劝发菩提心文》便是在此时写成的。纵观《劝发菩提心文》全文,真是字字珠玑,契理契机,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劝发菩提心文》载曰:“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这也是《劝发菩提心文》全文的核心:菩提心的发起是有因缘的,有十种因缘发起菩提心。现一一浅析,与诸位同修共享。

念佛重恩。“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释迦世尊发心求道,忍辱精进,目的是度尽一切众生,为众生指引了生脱死的至上法门。菩提心是一切诸佛的种子,众生所造下的罪业与苦痛,佛祖代之一一领受,毫无怨言。即便是众生诽谤讥毁佛祖,他依然慈悲为怀,应机教化。佛对我们的重恩,那真是比天高、比海深,我们能不发起无上菩提心,忏悔往昔所造的一切罪业吗?

念父母恩。“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扫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生我者父母,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十方一切众生,皆因父母的慈心悲愿而出生、成长,若无父母恩重的因缘,又岂能于世间存在呢?故而,因念父母恩,我们才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速发菩提心,祈愿一切众生皆能得到解脱。

念师长恩。“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於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今我等粗知礼义,略解佛法,袈裟被体,戒品沾身;此之重恩,从师长得……”父母给我以养育之恩,师长给我以教育之恩,包括佛法的弘传,同样需要法师的启迪与教授。因有师长的提携与教导,我等俗世之人皆能了知佛法的精髓,并为我所用,推己及人,进而实现度己度人的宏愿。因念师长恩,众生才能礼敬世出世间的师长,并发菩提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人。

念施主恩。“云何念施主恩?谓我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二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需,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彼则竭力躬耕,尚难糊口;我则安坐受食,犹不称心。彼则纺织不已,犹自艰难;我则安服有余,宁知爱惜?彼则荜门蓬户,扰攘终身;我则广宇闲庭,悠游卒岁……”佛弟子受施主们的供养,当思报恩之心。试想,那些辛勤劳作的施主们,即使自己穷困潦倒、艰难生活,却依然愿意拿出财物布施于出家的僧众,这种恩情又是多么深重啊!我们要感恩众位施主的护持,由是而生菩提心,做出利益众生、利乐有情的益事。

念众生恩。“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带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蠕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每见幼离父母,长而容貌都忘;何况宿世亲缘,今则张王难记……”“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子即是慈母”,“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诸佛子自当发菩提心,常思利益,念报众生恩。

念生死苦。“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沈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人生有“八苦”,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观身是苦”,众生要经受六道轮回之苦,唯有“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才能了生脱死,寻得自性的常乐。以此因缘故,要发菩提心,才能摆脱下三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困苦,速成无上正等菩提。

尊重己灵。“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这即是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人人皆有佛性,“是故”现在做人,而又遇到佛法,“宜应以无量”的“善法”去“对治”一切的“烦恼”。众生之所以在生死中流转,是由于业力的牵引,如能消灭烦恼的侵扰,就不会去感受生死之苦。身为佛子的我们,知道自己本有的性灵,原来具有如来智慧德相,若能继续修证下去并反观自省,则能明心见性,寻得真如本性。尊重己灵才能助力于自身佛性的证悟,而这正是发菩提心的一个殊胜因缘。

忏悔业障。“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在三坛大戒法会中,有一项庄重的仪式:发露忏悔。人一旦造作了恶业,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种种的障碍,以致修行没法上路。一次,佛告舍利弗说:过去有一比丘,名叫欣庆,曾犯四根本戒,后来到僧团中,向众发露忏悔,经过九十九夜的不休不眠,至诚恳切的求哀忏悔,于是“戒根还生,如初受戒”时一样。由此可以证明,犯了四根本戒,仍然是可忏除的,不过要至诚真切的发露忏悔,才得忏悔清净,不是马马虎虎可以还生戒根的。唯有消除业障,才能不受恶报。故而,大众要发心忏悔,不仅为自己忏悔,还得为众生忏悔,才能身心解脱。这也是发菩提心的因缘之一。

求生净土。“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於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正所谓“一念生,一念死”,众生的最好结局莫过于往生净土,达到清净心灵的彼岸。“心净则国土净”,亦如印顺法师所言:“离净土就无大乘,净土是契合乎大乘思想的。” 菩提心的内容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如是,发菩提心则成为求生净土的首要选择。

正法久住。“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於涅盘。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圆成正等正觉,不是正觉到别的什么,而是正觉到缘起正法,亦即正觉到永恒性、普遍性、必然性的究竟真理。同样,我等佛子当以弘法利生、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为唯一任务,使得正法久住,引导大众走向正信、正念、正知的道路,才是当务之急。《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可见,“正法久住”正是发菩提心的因缘之一。

在《劝发菩提心文》结尾处,省庵大师如是说:“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愿令一切众生咸得往生!”由此可以看出,省庵大师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普世济人的愿力。我等众生,自当继承省庵大师之遗训,同发菩提心,同行菩萨道,上行下化,自利利他,自觉觉人。

(作者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青作协副秘书长、郑州市作协理事、《禅露》执行主编。先后出版《禅心乡韵》、《拈花微笑》、《菩提花开》、《且听风吟》、《素心若荷》等多部著作。)

少林功夫文化地理空间融合研究

◎田文波  孙宏彪

少林功夫文化地理空间的扩大绝不只是历史发展的简单判断,更是少林功夫文化本体在历史进程面前的自我选择。

少林寺作为佛教禅宗祖庭,在其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僧人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身体活动手段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地位,经由千年历史的沉淀,少林功夫形成了既具有武术文化基本特征,又与世俗的武术文化迥然有别的文化体系。少林功夫文化体系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与现代文化体系冲突融合的结果。由此,少林功夫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表达,也是现代文化重要的文化表征。作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少林功夫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熠熠生辉,呈现出独特的文化色彩,对少林功夫文化的全面认知由此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少林功夫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历史进程的产物,少林功夫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时间和空间轨迹对于我们探讨少林功夫的发展和现代推广具有重要意义,这即是我们探究少林功夫文化地理空间发展的逻辑起点。


一、嵩山:少林功夫的文化地理原点

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并在之后迅速发展。由于传统社会中战乱频仍,尚武成为社会众多阶层生活的实际需要,寺院因为要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也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嵩山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关于少林寺武僧习武的传说,最早为慧光和僧稠。后来,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易筋经》、《洗髓经》,后世据此认达摩为少林武功初祖,虽然这种说法后来经过考证被认为纯属子虚乌有,但其对后世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少林功夫文化是在中国嵩山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的,嵩山地处中原大地,是中国文明的早期发源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之地之一。少林功夫文化成长于兹,发展与兹,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外在表现。少林功夫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种脱胎于母体而又反哺母体的互动逻辑。少林功夫文化从其技艺而言,无疑是与中国传统武术技术融合的结果;就其功能而言,是在强身健体、抵御猛兽和外敌入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就其理论而言,少林功夫文化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与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子系统形成了紧密的逻辑联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撷取了许多精华的元素,并将之运用于少林功夫的自我建构,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巍然一体的少林功夫文化体系。

少林寺的禅武结合诞生了独特的武术禅,武术禅的本质是少林寺僧众的一种参禅方式,其最终追求是“明心见性”。禅宗的独特风格在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少林功夫的极致追求是“明心见性”,这也是禅宗的根本要义。而要实现这一追求,少林寺的僧众很早就选择了通过功夫修炼而展开对禅修“不动心”的追求,从而开拓了中华武术史上独具特色的武术禅。武术禅在少林寺是作为学佛的一个法门,是要求用一颗参禅的心去练习功夫。如果在练习武术功夫的时候忘记了这个初心,武术禅就因丧失本心而无从谈起,变成纯粹的武艺练习,而不再属于少林功夫文化的范畴了。一千余年来,少林功夫中的武与禅已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少林功夫文化中的每一拳、每一脚的运用中,蕴含有深刻的禅意,以武术搏击的技艺参禅悟道,解除对死的恐惧,放下对自我的执着。

由此,嵩山作为少林寺的所在地,不再仅是少林功夫地理意义上的发展原点,更是文化意义的发展原点,对于少林功夫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二、走遍中国:作为武术文化符号的少林功夫

尽管少林功夫的发展是在少林寺这一特定地理空间中完成的,但少林功夫从来就不是一种封闭的文化系统,而是一种融合的文化系统,文化融合不仅使少林功夫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使少林功夫在发展过程中走出寺院,走向更为广阔的地理空间。地理空间的扩大一方面使少林功夫不再只是少林僧人习练的功夫,而成为众多民众习练的功夫,这也是少林功夫能够成为中国武术文化符号的根本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少林功夫的走出固定空间也为少林功夫自身发展创造了活力,使少林功夫拥有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从而推动了少林功夫自我构建的完成。

少林僧人曾经参加了唐王李世民与王世充的战争,参加战争的僧人并受到了李世民的封赏。少林武术和武僧的显扬,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少林僧兵参加明代中后期的抗倭战争。少林僧兵的入世与参战是少林功夫文化地理空间扩大的重要路径,不仅为少林功夫吸纳军旅武术提供了非常难得的途径和机会,而且为少林僧兵学习中国传统兵器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少林功夫文化地理空间的扩大,更多地依靠于技术的传承,更多突出了“武”和“技勇”。同时,“任一文化的现代化,都是自己传统的现代化;任一现代化的文化,都饱含着自己的传统在内”。当代少林功夫文化地理空间的扩大则更多体现了少林功夫的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与发展,体现在少林功夫的文化传播与健身需求层面。

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来讲,民间武术的贡献功不可没,少林武术作为一举多得的锻炼选择,伴随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选择练习少林功夫,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防身自卫水平。而且,少林功夫由于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内涵,还会引导少林功夫的习练者通过练习少林功夫而形成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形成少林功夫禅修的精神提升法门,培养少林功夫爱好者对“明心见性”的精神追求。

向社会民众普及和推广少林功夫和少林禅武文化,是少林寺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更是少林寺僧众的高层次追求。而少林功夫的普及和推广,必然会推动我国全面健身运动更蓬勃的发展和更丰富内容体系的形成,从而形成少林功夫与全民健身运动的良性互动和迅猛发展,不仅会在少林功夫传播广泛的河南地区形成强大的区域文化影响力,还会在全国形成全民健身运动的多彩普及,形成少林功夫爱好者身体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从而推动健康中国2030发展目标的实现。

由此,少林功夫文化地理空间由嵩山走向全国成为中国武术文化符号的过程即是少林功夫发展成熟的过程,文化地理空间的融合与发展推动少林功夫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


三、走向世界: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少林功夫

禅宗祖庭少林寺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少林功夫丰富佛教文化内容和佛教戒约的道德文化空间。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容体系中,武德教育和武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武术得以被社会大众认可和接纳的重要基础。基于此,少林功夫文化不仅为众多中华民族所喜爱和崇拜,更被海外无数喜爱中国功夫和中华传统武术的人士所追求。从而推动了少林功夫走进更为广阔的文化地理空间,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过程的典型文化符号。由此,少林功夫文化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华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少林功夫文化的教育传承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完美的继承和弘扬。师徒教育的传承方式和少林功夫丰富教育内容的教育体系相结合,形成了今天少林寺禅武教育文化的组织架构和知识体系,形成了少林禅武文化思想体系和哲学体系的教育特色,建构了源于少林,传播于华夏大地和中国海外的少林文化教育体系,成为少林功夫与中国传统教育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今天的少林功夫,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上为国家政府和人民大众所知晓,而且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为很多喜爱中华武术的人们所喜爱和接受;1988年6月,少林寺成立武僧团,开始在海内外展演少林功夫,传播少林武术文化。1997年释永信大师率领“中国嵩山少林寺武术慈善义演团”到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等地巡回慈善义演。2004年4月,释永信方丈率领少林寺武僧团随当时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出访了南美诸国,开启了少林功夫在拉美的传播展演历程。2012年,释永信方丈带来武僧团访问欧洲,参加“首届欧洲少林文化节”。2013年10月,释永信方丈率代表团参加“首届北美少林文化节”,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少林寺北美文化节暨少林文化走进联合国”活动。

少林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几十年间,接待难以计数的文化交流来访者、各类到访团体、文旅爱好者和佛教交流者,成为促进国内外、海内外武术文化交流、佛教文化交流和文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成为我国文化开展国际国内交流的优秀奉献者和有力推动者,少林功夫文化也成为加强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突出贡献。

由此,少林功夫随着自身发展与传播将文化地理空间扩大到更为广阔的国际范围,文化地理空间的融合与发展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人民共享文化果实的过程,更是少林功夫文化体系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文化地理空间的扩大一方面推动了少林功夫文化体系更加全面包容,另一方面也直接推动了中国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作为一个历史的发展进程,少林功夫文化地理空间的扩大绝不只是历史发展的简单判断,更是少林功夫文化本体在历史进程面前的自我选择。这种选择既意味着少林功夫作为文化的发展脉络,也更意味着少林功夫作为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少林功夫的文化发展趋势或者说文化地理空间融合的基本表达和判断,从文化本体而言,少林功夫的发展更呈现一种多源性、融合性的文化形态。所以,对于少林功夫而言,如何在新时代保持传统的文化地理发展空间并走向更为广阔的文化地理空间,亦即是如何让我们宝贵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发展,也是未来少林功夫乃至武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者田文波系《武术研究》杂志副编审、博士,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与武术史”;作者孙宏彪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我心中的师父之“师恩记”

◎释延勇

余出生寒微,命孤而离乱。幼学之年,逢师于少室。师不以余之卑贱,赐余名姓,授余沙弥,命访唐初大隐士卢鸿——草堂旧居。随后吾隐居终南山,至今日已历二十余载。

吾今日之年岁,约是师收养吾之年岁。师从青丝已入白发,吾从垂髫已入壮年。金乌易向西山老,白云难在旧处行。

生吾者父母,养吾者吾师。无父母吾即无缘于人世,无师父吾亦无性命于斯年。佛无偏心常度悲苦之人,僧无俗想却含至情之性。若不遇师吾恐早已白骨空山,或因饥寒身陷囹圄。

悲乎!太公未遇犹有垂钓之所,贾生虽困却有夜论之王。屈子失时善骚行吟之调,太白解佩足展风流之才。然吾若不遇师,则魂必恨空来人世之憾,命必悲一无所立之苦。上难闻于佛法,下无学于斯时。

幸哉!得栖身于庙堂,习禅戒于尊宿;览百家于藏阁,穷玄理于禅寂;携王公以论道,挽大儒而谈禅;邀国手以对弈,同高隐以联诗。幸哉!奇缘。奇缘、幸哉。

师,人称老释,自号皖颖,当今天下第一祖庭少林寺掌门人。名在四海,身居山寺。

余常与之同食,不过粗茶淡饭;常与之同行,所为之事皆以国以教为念。

师者,徒之应所供养也,而吾隐修终南山六载皆师所供给,吾游学诸国皆师之所铺路。吾住持之庵皆师之所赐命,吾全国辩禅夺冠之学皆师之所栽培。今师创中国佛教第一所棋院亦荐吾为院长。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师与吾者厚,吾奉师者薄。师教我之日深,吾奉师之日浅。夜静深思愧不敢言。更莫道卧冰之孝、断臂之诚。

师常对吾言:为僧当报四恩!即国土恩、父母恩、师恩、众生恩。师言:师恩不望报,愿恩在苍生。

一日,丈室前赏月,吾问师如何做高僧。师曰:出家清白、受持净戒、深入经藏、闭关悟道、建立道场、弘宗演教、门有高徒、书有巨著。具备八行者可为高僧,若能护国护法、直承祖意,具此十条足以登堂入室,为一代宗师。然像你做一代诗僧也无不可。禅和子轻飘飘来,轻飘飘去,也是受人赞叹不已。

吾言:师父!若是这样你已经是一代高僧了!师曰:我离达摩祖师还有一个雪庭祖师的距离。现在的你需要好好参悟,“一代高僧”是名相,而为师需要忘掉这一切的一切。

幸哉!所居有白云,山深无处寻。

山居夜思列叙时文,愿后之览者,知其少室家风之一二也!

(作者系少林寺二祖庵庵主,曾获得少林问禅之“机锋辨禅”年度冠军。)

用《金刚经》净凡心

【云南】吕胜菊

佛学是大般若之学,它告诉世人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与美满,以及脱离苦海到达幸福彼岸的方法。佛经里面有脱离苦海,得道安乐的大智慧。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理解佛经,以此得到处理苦难的方法,最终达到清心净心而彻底放下。

《金刚经》在佛学文化中,是一部影响非常大的佛经。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知,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金刚经》的功德很大,经文里说诵读和为他人说,这个人的福德犹如虚空,遍满法界。

《金刚经》是一部伟大的经典,每次读该经的时候,都有一种感觉,好像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亲口跟我讲经书的道理,要我按照经书上所讲的内容去学习,去做,让我忘记红尘喧嚣,即使每天为了生活而疲于奔波也不放弃希望。因为人生总会遇到很多的俗世纷扰,时而遇事兴高采烈,时而又觉前途渺茫而心灰意冷。激昂之时,觉得困难重重也能轻易跨越;心灰之后,本来无事也觉得内心茫然。其实,转念一想,无论怎样的烦恼,天依旧是那片天,地依旧是那方地,人也还是那个人,事情还是那件事情,什么都没有改变,变的只是自己的那一颗心,这在读《金刚经》的时候倍感真切。

甚觉奇妙的是,每当读《金刚经》的时候,就好像是本师一直都没有远离我们,一直都还和我们在一起,读《金刚经》的时候就是在和本师交流,每当想到这点就很感动,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和智慧真是无法想象。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打坐诵经都能让我瞬间安静下来,那些烦恼也马上消失殆尽,心也自然变得干净起来,我终于深切感知到一佛一经的微妙所在,明白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如果心儿远离凡尘,即使住在嘈杂的市场也能安之若素;如果心烦气躁,即使身处树林里的小石潭,也感受不到一丝清凉。

我们的烦恼和忧郁,往往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质而产生的,因为任何事本身都是不带有感情色彩的。之所以感觉痛苦,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融进了事件中,“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只是你的心在动”。因此,净心不是净化内心,而是要了解到内心本是“净”,并努力守护这份“净”。不应见到他人在做利己之事,而去动摇自己的内心。净心的另一个层面我认为是,发自内心地去行善,且不能因此而自满、自得,这样才能使“净”一直保持。净心就是要去找到那个最本来的自我,让内心真正安静、平静,这样做任何事都能坚守中和之道。

辗转在世俗的红尘中,每个人都是命运脚底的一粒尘埃,无论飞舞得多高,还是会沉在生活里,重新返回到纷乱嘈杂的烟火人间,继续为生计而没日没夜地奔波操劳。喜笑颜开,复映心静而神通万应;逍遥自在,物我两忘归自然!《金刚经》用充满智慧的通俗话语,以身作则的做事典范,身体力行地传播佛法,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令烟火人间里一颗颗浮躁的心灵得到皈依。

在纷繁的岁月中,无论是苦难抑或欢欣,都须保持一份平和恬淡的心境。于焚香中敬香静心,甩弃杂乱思绪而豁然开朗;于打坐中净心,放下诸多执念而我心淡然。希望我们不断从《金刚经》之中获得智慧,不庸人自扰,好好活在当下,安然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岁月静好。

生活没有奇迹

◎梦情

生活没有奇迹,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在明白这句话之前,我走了不少的人生弯路。庆幸的是,亡羊补牢、犹时未晚。

佛教里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想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诚如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一样,付出了才会有回报,奋斗了才可能成功。

倘若是万法不空,那么因果如何才能轮回呢?倘若付出没有回报,天道如何才能酬勤呢?

可年轻的时候,我偏偏迷信奇迹,光想走捷径。为了达到目的,经常做出一些令人荒唐可笑的事来。

高中那会儿,我喜欢写作,总幻想着因一篇文章而出人头地,因而心思就没放在学习上,除了语文还算可以外,其他学课的成绩差得是一塌糊涂。

老师的规劝,父母的批评,都无法让我回心转意,毕竟,学习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靠的是日积月累的长期坚持与付出。

自知升学无望的情况下,我把希望寄托到了创作奇迹上,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大放异彩,能在新概念大赛中获奖,或者能被文学名刊看重,写作成就突出了,或许便能被某大学按特招生录取。

只是,天不遂人愿,直到高二结束,我在文学上并没有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特招这条路走不通了,万般无奈之下,我选择了大学自考这条路。本来,我设想着两年拿到大专文凭,然后去国企上班。可又是奇迹与捷径害得我走了弯路。

高中学习不好,大学靠自考更是难上加上,更何况那时我依然抱着侥幸的心理,不想用功苦读,只想到考试时做弊,靠投机取巧蒙混过关,这是多么危险的想法啊!

大学第一年,我在考试时靠着小抄、偷看等作弊行为,磕磕绊绊还算顺利,总算考过去了。但到了第二年,就没那么幸运了,我在英语考试时,自知没有能力考,就找了一位老同学替我去考试,谁曾料想竟然被监考老师识破了,他被中途赶出考场,而我则被勒令停考两年。

走上社会后,我瞒着没有文凭的事,托关系、找门路,又兜兜转转地走了不少弯路。

直到后来,我回高中看望原来的班主任,我们聊了很多关于人生关于梦想的事儿。他对我一直给予很高的期望,为了点醒我,还特意给我讲了一则关于“奇迹”的故事——

有位学生比较笨,老师给他解释奇迹的意思,怎么也解释不清。后来,老师就给他打比方说:“一个人从万丈悬崖上跳了下来,居然没有摔死,这是什么?”

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是偶然!”

老师一皱眉头又说:“这人再次从万丈悬崖上跳了下来,居然还没有死,这是什么?”

学生笑道:“是碰巧!”

“那他第三次又从万丈悬崖上跳了下来,居然仍没死,这是什么?”老师心有不甘地追问。

学生一脸大悟地答道:“噢,原来是习惯!”

老师闻言,脸色铁青!

讲完后,班主任问我什么感受,我若有所思地说:这个故事说明了生活中真的很少出现奇迹,即使偶尔出现了,也会被别人当成偶然或巧合的。

班主任微笑着说:是的,做人啊,必须得脚踏实地,别光老想着走捷径,更别奢望什么奇迹,要知道所谓的奇迹在现实里只是小概率事件,一个人的成功最终靠的却是良好的习惯与不懈的坚持。

那时,我才完全醒悟:原来生活没有奇迹,要想收获果实,就得辛勤播种;要想到达远方,就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种善因,得善果;如是因,如是果。我的心,也瞬间释然!

(梦情,原名王河涛,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出版有《将青春活成传奇》《愿人生光芒万丈》等多部著作。)

行无常

【重庆】王淼

才入秋,雨就来了。夜色交织着雨声,我想起唐代诗人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藏经楼面向大武山、高屏溪,自有一股遗世独立的空灵之气,这雨下对了地方,也显得特别有滋味了。

秋雨彷佛找到了归宿,绵绵密密不大不小地从凌晨到天亮,温柔又执着地倾泻,不愠不火又浪漫天真。临近中午,蓝天和白云交错,阳光晒干了雨水,天放晴了,真快!到了午后,清风萧瑟挟着雨水往山里走……接下来呢?该是天晴还是风雨?就随缘吧!我无心再去思索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下雨时,则下雨;当出太阳时,就出太阳;当起风时,就起风,我尽管在每个当下,实实在在地活着,享受这风云骤变带来的气象万千。

然而,行走人间,又要如何安然于气象万千的世间百态?近来有缘听闻一位佛学大师讲授“中国文化”,他谈到禅宗修行的三个次第——

第一句就是“做本分事”,做好你现在应做的事。做本分事是唐代赵州和尚在接引学人时讲的一句话,提醒修行要活在每一个当下,敬业乐群。每一个现前的因缘,都是未来的养分,切莫此山望见彼山高,到了彼山没柴烧,最后落得一事无成。

第二句话是“持平常心”。在做好本分事的同时,以一颗无所得的心,不计较、不比较,不去在意别人给予的赞扬或批评。如四无量心的慈悲喜舍,做尽好事的同时,要有万缘放下的豁达,才不会受名利葛藤的纠缠,千生万死;如《七佛通戒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中的“自净其意”,无所求,便无失。

第三句话是“成自在人”。所谓“自在”,就是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烦恼的束缚。如《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如禅宗的“终日吃饭,未曾嚼着一粒米;整日行走,未曾踏着一片地。”虽然整天在五欲六尘之中,但不会被生活中各种外境所干扰,真心诚意地活着,生活中随遇而安,随缘自在,方为大美。

“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这三个禅宗次第,他认为相应于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行慈悲愿、启般若慧、证菩提道”。尤其要重视慈悲心,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所以发起菩提心愿,以各种方便善巧的智慧,接引十方,成就丰富多采的人生。人生若能尽得百花丛里过,活得片叶不沾身,看似利他,其实是利己。

缘起的世间,各种缘分互相推移,彼此成就,相生相克,从未停止流动,从未停止改变,正如“行无常”。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我们经过无数的人事,不断重复世间的生离和死别,每一个我们以为的结果或结束,都是人生下一个阶段的起点,只要烦恼业力还在,缘起的路上便没有尽头,老病死生的生命如此,生住异灭的心境如是。

年华似水,世间万有也只是诸行无常,若能以诸法无我之心,回应世间幻生幻灭的有,我于世间是过客,世间于我如幻相,风也好,雨也罢,人生的旅途上“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不管身处何时何地,日日便是好日,时时便是好时,便可以过上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涅槃寂静的人生了。

作个闲人

【陕西】文远

夜深,忙了一天的心总算静下来,临睡前捧读宋词,读到东坡先生《行香子》:“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顿如电击,先生的一阙词竟说出了我的心声。

终日忙忙碌碌,虚苦劳神,只为一日三餐,卧榻三尺。然而,当人温饱解决之后就有了更多的追求,如名利便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目标。有的人凭借自身努力去拼搏,有的人则不择手段,在追名逐利中渐渐迷失自我,待到醒悟,时间已如白驹过隙。能醒来算幸运,有的人至死也未曾从浮名浮利中醒来。得到一点想要的就想要更多,慢慢陷入“贪”,殊不知自己已是石中火,梦中身,到最后换来一身病。自己把心思都用在追名逐利上,放弃其他,终究不过黄粱一梦。

想过更好的生活没错,想出名,有地位,获得利益也没错。但如果把心思全放在这些上面,就生了执念,陷入“贪”而不自知。生活中本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可因为名利的遮眼而视之不见。

我是一俗人,每天为了糊口,为了有更好的生活而劳苦奔波,连着加班,身心俱疲,处于亚健康状态,倒羡慕起东坡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虽简单,却是文人精神上的满足。难怪“且陶陶、乐尽天真”。

苏东坡身处北宋官场,屡遭排挤,连连被贬,过得并不如意。但他天性乐观,所写之词除了悼念亡妻的《江城子》,怀弟子由的《水调歌头》等少数饱含深情的沉抑之作外,大部分是慷慨激昂,豪放乐观的词。

每每观东坡所写的词,我都暗暗称羡,拍案叫绝。就像眼前这阙《行香子》,忍不住多沉吟几遍,将它记到脑海里。其实更想像东坡一样“不如归去,作个闲人”,却缺少他的洒脱和能够归去的理由,毕竟还要养家糊口。

而身边朋友也各自都有成年人的不堪,每月挣的工资要还车贷、房贷、信用卡,一圈下来所剩无几,表面看似风光潇洒,背后却不断加班,或者不断兼职,哪还有时间“作个闲人”?

也有朋友,为了虚荣心,为了买奢侈的化妆品,而陷入网贷,拆东墙补西墙,越陷越深。家里知道后帮忙还,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不断接到讨债电话,每天提心吊胆、恍恍惚惚,哪敢“作个闲人”,更别提诗意了。到最后崩溃,结束生命,讨债公司依旧不放过他的家人。

现在有人提出极简生活、断舍离,其实都是在倡导人们将多余的或者不必要的事物舍掉,回归简单的生活,让自己活得轻松。否则,我们就会像机器一样,过着流水线般的日子,了无生趣。

偶尔“作个闲人”不一定非要“归去”,可以放慢脚步,做点别人眼中的“闲事”,让自己休息休息,去掉过多的包袱,以便更好地前行。我很欣赏这样一段话:“用一颗苟且之心邋遢地对待本可以很美好的现实生活,而把紧握在手中的小幸福丢失了。殊不知,换个地方,对幸福与诗意的体悟和理解没有改变,不过是换个地方苟且罢了。”由此,我倒愿给苟且的生活添点诗意与乐趣,珍惜美好的现实生活,握紧手中小小的幸福。

佛乐禅曲净心尘

【安徽】胡品选

那从天外飘来的妙音,像一叶慈航抵达孤独迷茫的港湾,不染尘埃的节奏,幻化成静好玄妙的澄澈。顷刻间被灵魂或精神感应,超脱红尘,盘桓于行云流水之间,源于自然或高于自然,萦绕于大千凡俗的耳畔,在心田里广种菩提,指点迷津,化解烦忧,祈祷养性……佛教梵呗音乐真乃妙不可言,纯美清幽的曲调、高亢低缓的旋律、原生态的音韵简洁生动、朴素清浅、无与伦比。

《法华经》云:“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福德。”不管你会不会唱歌,会不会使用器乐,有没有音乐细胞;不管你有没有读过书,有没有文化;不管你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不管你的生活境遇是贫寒还是富有,没有谁会讨厌音乐、拒绝音乐。音乐不但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可以超越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爱和感受,把我们的灵魂托举到美妙圣洁的高度,感恩“心即是佛”的度化。

梵呗音乐以它入定禅悦、六根清净的格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陈述着多彩瑰丽的娑婆世界,流溢着般若善根的华彩,为我们消解痛苦承担着一份寄托,表达着“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坛经》语)”的睿智,从聆听的感触中汲取营养,顿生庄严,观照内心的恬淡深刻,宁静致远,递进觉悟。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楞严经》语)。”不识字的母亲天天都用欢喜之心学习佛经,她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向识字的人请教。佛祖加持母亲执着勤勉,她用了三年的时间学会了《心经》《大悲咒》。念佛机梵音潺潺,母亲忙着自己的事,吃着粗茶淡饭,安然从容的日子过得惬意充盈。犹如歌里唱的那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那几年是母亲暮年最好的时光。佛乐在母亲的房里萦绕,也传到了过路人的耳朵里,上工下班的人听到这抚慰禅定的音乐,疲倦顿消。佛界的哲学理念用音乐的语言表述出来,变得通俗美好,云水禅心,宁静致远。

佛乐禅曲舒缓清澈淡雅,最适合心乱如麻的时候听,有静心疗疾除烦安神的功效。滚滚红尘中难免有磕磕绊绊,遭遇厄运低谷,在风雨如晦、满目疮痍的心境中,你不妨静下心来观照自己,放下脚步让灵魂得到休憩归拢。摆脱眼前的桎梏束缚,松弛绷得太紧的神经,打开手机听一听佛歌禅乐。夜阑人静,轻松悠扬的禅乐翕动你的耳膜,沉浸在“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佛语禅境里,空灵清洁,鸟语松风,古刹明月……可以联想揣摩,可以看破放下,似与高僧大德问禅;古筝动律有致,悦耳缠绵,激越行云;笛子吹奏有节,音域清脆起伏,恬淡雀跃;二胡曼妙动人,拿捏精准,抒情浑厚,荡气回肠。单奏协奏合奏花样多变,曲调柔和,悲而不哀,伤而无痛,旋律清幽。使你悸动颓废的心慢慢找到了栖息地,不再苦闷狂躁,那禅乐像佛陀伸出的手,在你的胸膛上抚摸,苦闷会顷刻消散,心情敞亮了许多。

佛乐禅曲是良药,化瘀解痛祛烦恼。听听佛歌禅乐,过简单轻松的生活,不急不躁、不烦不愁,看似俗气轻贱,想要做到却也不容易。“天堂地狱唯心造”,听听这些空灵高洁的音乐,心里的灰尘像是被扫除了,心胸一下子开阔了,眼前仿佛是净土妙地。心有三宝,自在淡泊。

母亲在佛乐禅曲中感念菩提,拜谒观音,广修功德,往生极乐世界。我等红尘之人执念修道,把福德善根加持,随顺世缘,卸却业力。在遍洒甘露的佛歌禅乐中汲取养料,了悟“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坛经·无相颂》)”的正觉,补益心田,救度超脱。

佛乐禅曲在十方世界回旋弥漫,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涤荡恒久,明生自性法海,无来也无去,佛家俗家同观照、两相宜。

我的师父释永信法师

◎释延理

戊戌年末庚子年初,因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少林寺响应国家号召,严格管理,山门紧闭,僧众禁止出入,各自闭门自修。一个多月以来的闭门清修,使得少林寺恢复了近三十年来少有的清净时光。

这段时间里,没有游客的摩肩接踵,院子里多了些鸽子、鸟雀;寺院里面的松柏摇曳,地上落满了松针柏果。初春的清风拂面,清冽乍暖,清香馥郁。山风吹拂着钟鼓楼上的风铃叮咚作响,惊起了殿堂之上的鸽子盘旋而起,围绕着钟鼓楼盘旋一阵之后,又各自飞回各自的安身之处了。

我平日里则在自己的禅房里饮茶读经,射箭练棍。饭后与师兄弟们散步经行,偶遇师父经行之时,亦随身后陪师父散步聊些家常,师父会询问我一些有关学习的情况,随后既各回寮房静修。深山古寺,时光悠悠;日子过得自然自在,仿佛穿越回了千年以前少林寺,如此不觉已一月有余了。

最近难得能够专心读书,我又重新阅读了师父的自述体传记《我心中的少林》,不禁感叹师父三十余年的苦心经营,以及审时度势的过人智慧。今天的少林寺能够作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名片和其享誉世界的影响力,其中无不关系着他这个“当家人”每一步的艰难抉择与高瞻远瞩。所以,我发心把师父的这本自述体传记《我心中的少林》在喜马拉雅的平台上朗读一遍。希望有缘听到的人们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当今这位少林寺方丈的心路历程与所思所想。

今天在喜马拉雅的平台上读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我心中的少林。徐徐掩卷之余,除了感叹师父在过去这几十年的时代巨变之中和各种价值观交替冲击的年代里,始终能够坚持正知正见正行,从弘扬佛法、爱国爱教和维护少林的立场出发;始终如一地走自己的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像师父在本书最后这一章节开头的部分里所说的那样:“不要说外面的人不了解我的某些选择,就连生活在少林寺里面的少林弟子也有不同的感受,也有一时不理解我这个方丈某些决定和作为的时候。”真正做事的人,是不会也不能过多的在意外部的评价。师父要负责的是少林寺的生存和未来,正如他所说,不但要对得起过去1500年的历代祖师,还要对得起未来1500年的法脉传承。

师父说:“少林寺的家风就是真,真修行,真做事。”“我不但要为少林寺的上上下下几百口人的生存负责,也要为少林寺未来一千五百年的发展负责;有时不得不奋不顾身,不得不顶风冒雨。”作为师父近二十年的弟子,作为少林寺很多事件的亲历者,师父作为少林寺的方丈是兢兢业业的,作为大家的一家之长是尽心尽力的;他不但要为少林寺每位僧人的衣食住行做好服务,为大家创造一个好的修行环境;同时还要为少林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考虑,特别是少林寺僧才的培养和少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师父心中的少林是:“人才济济,人才如林,似少室山林般茂密,那才是我心中的少林!”我眼中的师父一直也是这样担当和努力的。

作为我的剃度恩师,师父的智慧和行持也是足够为我辈师范的;虽然师父没有更多的时间为我们讲经说法,但是师父处处以身作则,用他的身体力行来教导我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良苦用心,我想师兄弟们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我心中的师父就是这样的真切家常,不好处处说教,更愿以身作则。师徒之间亲如父子,师兄弟之间亲如手足。成就了这个大家庭特有的家风:“真”。正所谓“真则善,善则美”,真实,是为人处世、修行办道的第一要素。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跟随这样的师父,少林寺是一个能够让人安心办道和安身立命的家。

古来的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历经九磨十难?哪有轻轻松松、人云亦云就能够做祖师的?达摩祖师数次被人投毒、二祖慧可大师亦是为法忘躯;明代的憨山大师、近代的虚云和尚,乃至于当代的本焕、佛源、梦参诸位长老,皆是历经磨难方得始终。

我常常想:“师父一定是深知历代祖师的愿力和担当如来这份家业的意义与责任;否则,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与承受,纵有“名闻利养”的回报,又有几人能够承受这背后的挑战与磨难呢?

我最初出家的时候,也曾经立志将来要当一个“大和尚”;但是,等你真正看到大和尚背后所要担当和要承受的,你会发现其中要有多大愿力和发心,才能够担得起这份责任。何况还要具足相应的智慧方便,才能在这滚滚红尘里做这幻化的“佛事”。

佛门讲究发心与发愿,发心与佛心相应,则能够做佛自度度人的如来事业;发愿与菩萨相应,则能行菩萨自觉觉他的慈悲事业。

我今发愿以师愿为己愿,荷担如来家业,秉持少林宗风,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大智大勇,不畏娑婆。于红尘中历事炼心,以期早证菩提,自度度人。

(作者系少林寺常住院僧人,北美少林联合会秘书长。)

不如怜惜眼前人

【安徽】余世磊

2020年年初,国家大疫。感染者甚众,亡者数千。武汉封城,全国停摆。历史,必将写下沉重的章节。于每一个国人,定然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离武汉二百余公里的小县城,遵照指令,我也宅于家中。仅出去几回值班、买菜。小区设了卡口,凭证才能出门。正是新春,往年正是繁华之时,而今街空店关,只有死一样的静寂。戴着口罩,很不舒服,呼吸不畅,眼镜老被吐气所蒙,一片模糊。到单位,遇着同事,皆只露出眼睛,只能作些猜认。

灾难,给我们以悲痛、损失,但也给我们很多思考。反思灾难,发现问题,不让灾难重演,是国家的大事,也应是每个人的大事。听某些专家说,以后这病将如流感般成为常态。如果真是这样,这口罩也要经常戴着了,是一件多不自在之事,这且是小,可能生活会发生很多的改变。如果真是这样,我想,我会尽量减少出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失去很多色彩、味道和温度。但愿不是这样,如2003年的“非典”,在灾难过去,一切依旧。

这才知道,原来那样的日子也本是好的,只不过自己不知珍惜而已,只不过没有遇上真正糟糕的日子。

我们总是喜欢回忆从前,满怀依依之情,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为什么在从前,不觉得这慢好呢,倒嫌火车开得不快,要一天一夜才到北京,有时还买不到票;我们也总是喜欢憧憬未来,心有万千想法,等过些年挣很多钱,买套房子,买辆汽车;抽出些时间,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为什么到了那个未来,买了房子,有了汽车,也不觉日子有什么特别……而就在这当儿,时间如水般哗哗地流去,未见池塘春草梦,阶前落叶已秋声,这不,当年青葱少年,变成了个半老头了。

我们就是很少看看、想想这眼前:这眼前,每天上班,下班,工作,持家,周而复始,平常之极,有个什么可以值得一说呢?甚至,稍微有些不如意处,哎,便感觉这日子过得烦人,啥时才是个头呀?

我们现在过的这生活,可能就是若干年后美好的回忆,或者正是若干年前曾经想过的生活;我们现在过的这生活,可能就是某些人向往的生活,而我们向往的生活,可能就是某些人想要逃离的生活。每个人都不满足于现在,有了房子,想更大的房子;当了科长,又在想着要当处长。天天追名逐利,等到真的成了名利之人,却嫌做人难,做名利之人更难。

为什么会是这样?有人想过么?我觉得,还是佛说得好,我们人啊,人生充满了贪嗔痴:贪者,见了好东西就想占有;嗔者,见了不好的东西就生烦恼;痴者,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正是这贪与嗔,使我们总爱朝秦暮楚,胡思乱想,对现在、当下,总觉不能满足,总觉得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要用那戒定慧,来息灭这贪嗔痴,戒者,戒除这贪与嗔,定者,不受外界的诱惑,慧者,自然就是生活的智慧。

一如佛所说,活在当下。过去已过,将来未来,都不属于自己,属于自己的,唯有这眼前、当下。修一颗有定有慧之心,将这心只安住在这眼前、当下,把这眼前、当下过好,过得快乐、自在、充实,这人生就是快乐、自在、充实的。你能把握的人生,不是那几十年的岁月,而只是这眼前、当下呀!

疫情彻底过去尚需时日,不如怜惜眼前人,怜惜这眼前的书房、这明亮的灯光、这敲击的键盘、这屏上跳出的小字。虽仍在疫情中,但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不能算是糟糕的日子。夜已显深,满城静寂,微雨声细,一家平安,都是这么好哟!不去想过去,不去想将来,且行且珍惜,且珍惜且行!

(作者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太湖县作协副主席。出版过散文集《家住山中》《住惯了的村子》等。)

悠悠古寺 风情北泉

【河南】时双庆

虽是朗陵人,却很少游北泉。我对北泉寺是心存敬畏的,总觉得那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长者,不能轻易向他请教,和他攀谈,更不能毫无准备就把一身的灰尘带进一个古老圣洁的心灵圣地。

驾驶着小车,披着一身的休闲,我还是走进了北泉。正如我想象的那般,灵魂的渡口隐藏在俗世人们目光不能轻易触及的地方,北泉寺也一样,我这个本乡人居然也迷失了求索的方向——逢人便问,遇岔口必停,在走走停停的反复中终于柳暗花明。这古老的北泉寺,太隐秘了,汽车不能前进处竟是它的入口,我甚至在想,莫非它是在提醒我们:人都是要有敬畏之心的,拜谒心中的圣地怎能不脚踏实地?怎能狂傲地驱车直往,一头扎进这静谧的院落,打扰了修行人的宁静?

轻轻地踏着沙石裸露的土壤,内心的那份清净自不用说。两棵巨大的银杏树就在眼前,你得抬起头仰望它,用真诚的目光去端详它。九月即将远去,一身的金黄把银杏特有的性情发挥到了极致,炫丽和张扬之中还有一分矜持和内敛。它们是北泉寺的守护神,庇护着北泉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泓清泉,一堵古老的院墙,一切来来往往的生命。

进得一扇门,赏得一院景。眼前豁然开朗,好一个清幽的世界。古柏兀立,天地衔接,银杏金黄,处处生情,绚丽的阳光也化解成金色的碎片,在园中密荫里斑驳可见。这里的每一棵老树都是挂了牌子的,牌子上写明了它的名称、年龄、物种特性等等要素,有那么一瞬间,我突然感到是它们缥缈了历史的云烟,见证了北泉寺的荣辱与兴衰。

我还是把目光转向了大雄宝殿,这是北泉寺内唯一的高大建筑,气势恢宏,甚为壮观。门前的小僧手持一卷经文,念念有词,香炉里青烟弥漫,残留的香灰积淀了一层又一层,仿佛在咀嚼着时光的况味。据说,殿内是有如来佛像和观音大士的塑像的,我不想打扰了僧人的修行,转身向大殿对面的八卦池走去。

八卦池的小与大雄宝殿的大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小一大或许是古人有心而为吧。眼前这个八边形的小池由一圈长方形的青砖围制而成,直径丈余,每一个侧面都是镂空的,高度半米有余,这样的装束于人于泉都是一种保护。泉水的清净无法用言语形容,幽幽的青苔仿佛要从水池中漫出来,就连天空也融入这泉水之中了,形成了水天相接的神奇画卷。

院内的四棵银杏树中,数东侧临近水塘的那棵最负盛名。金秋时节,庞大的枝干散落成金色的风铃,静心聆听,似乎能感觉到清脆悦耳的声音从大树的细枝末节中传递出来,带着灵性和佛音在这座千年古寺里久久回响……

让我有些唏嘘的是它竟如此命运多舛——屡遭雷击,最严重的一次险些让它丧命。雷击造成的黑色斑痕,至今仍在它身体上残留,树身中空的位置甚至容得下一张桌子和数人落座。它能活下来,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更有坊间传言,建中四年,唐朝节度使李希烈反叛,皇帝诏令太子太师颜真卿晓谕叛将李希烈,颜真卿凛然拒贼,最终被缢杀于这北泉寺内白果树下。无论是现实的灾难还是传说中的悲剧,斯人已逝,浩气长存。北泉寺穿越千年的慈悲情怀,后人铭记在心。也可能正因为此吧,北泉寺虽历经浩劫,却经久不衰。

悠悠青山藏古寺,北泉风情照今人。离开了北泉寺,化解了心结,了却了夙愿。夕阳下的北泉寺又一次隐匿在金色的山林里,鸟鸣啾啾,山泉叮咚,一切皆是佛语。

(作者系培训教师,有文章见于报刊杂志。)

“天人合一”的迎江寺

【陕西】余显斌

古人有文字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地方能出名,或多或少是因为这儿有名胜,或者有翰墨,或者有古建筑。

很多禅院,都藏在深山白云中,藏在人迹罕至处,一杵杵的钟声,从悠远的地方,从青葱的绿色里传来,一直传到人的心中,人的心顿时清净如水。于是,就有诗歌道:“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夕阳下,远山暮钟,一个僧人戴着斗笠,走向落晖的山色中,走向雾霭的寺庙里,如油画一般,很美。

总之,很少有禅院建在平地,建在江边,迎江寺是一个例外。

佛心,是面对所有人的。寺庙,也应当兼顾所有的人,也就是芸芸众生。迎江寺当年选址此地,大概就有此意吧!

走进寺庙里,清净一下身心,是很必要的。这种润泽身心的方式,与茶寮品茶,柳下读书,高山观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古人有诗道“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言之不虚。

迎江寺不大,但是很古,建于明万历已未年,即1619年,距今已经过去了四百年。四百年的东西,到了现在,瓷器成为古董,铜镜成为古董,香炉成为古董,甚至明人写在宣纸上的文字,今天也成了古董。

人走进去,恍如穿越到了明朝,穿越到了竖行文字里。人的心,这一刻沉静起来,片波不起。整个寺庙,占地仅仅三万余平方米,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占据着一席之地,在每一个竖行文字里走来的人的心里,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就凭这点,迎江寺就称得上是胜地。

寺不必大,能容一颗心即好。庙不必广,能阐发佛理即可。我带着一颗对文化,对佛性虔诚的心,轻轻走进寺庙,轻轻的,尽量让脚步不发出一点声响,以免惊扰这片红尘中的净地,以免惊扰自己内心的那种敬意。

寺庙内人不少,却很静,透着一种禅意,一种禅机。很多时候,参禅不是叩拜,不是焚香,而是明心净虑,让心如莲花那样一尘不染。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有一个很好的佛境,有一处洁净的地方,迎江寺就是这样的佛境。

走在迎江一带的街道,人们一个个脸带微笑,走在水光山色里,走在这片水晶世界中,带着一种沉静,一种沉稳,一种淡然,大概都是和这座寺庙的暮鼓晨钟的净化有关吧!这座古寺,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都在用一杵杵的钟声清扫着这儿人心的灰尘,让其洁净,让其一尘不染,让其如高僧大德偈语里所说的那般“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这儿的人,又用自己的虔诚,自己的洁净,守护着这座古刹,这片净土,几百年如斯,从未改变。

很多古刹大庙早已焚毁,或者消失在历史烟火中,成为湮灭无闻的文字,唯有这座寺庙,一如当初,矗立在长江边,矗立在世俗中,净化人心,日日如此。

感谢这儿的人,给每一个信众守住了一片灵魂歇息的地方。

大雄宝殿上,释迦牟尼佛庄严和蔼,俯看众生,嘴角带笑,大慈大悲。四周小佛像有的低眉顺眼,有的注目远方,有的诵读经书,有的盘腿而坐,有的单掌竖立,造型十分逼真,惟妙惟肖。人站在这儿,静下心来,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呼吸声,仿佛能看到菩提花飘飞的情景。

天人合一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佛性。

去一趟迎江寺,感悟一下天人合一,也是一种参悟,一种了悟佛法。

迎江寺就是一册经文,就是一首偈语,就是一曲佛法。

整个的迎江寺,都在阐释着四字经文:天人合一。

(作者系《读者》《意林》《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先后出版文集十七本,发表文章三千余篇。)

法器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即为法器。

法器的种类十分的繁多,而各种法器的用途、形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因此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即使是相同名称的法器,也因为时代、国家区域乃至教派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制作方法上,有极大的差异。在佛教的工艺美术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为代表。

法器如果以用途来区分,一般大约可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法器等六种。汉传佛教法器主要有:

(1)庄严道场的佛具:这是指庄严佛堂、坛城、道场的器具,包括:佛坛、须弥坛、幡、盖、经幢等物。

(2)供养用的佛具:这是指日常以供养诸佛菩萨本尊的器具,包括:灯、花、香、香炉、衣(左示右戒)、阏伽器等。

(3)梵呗赞诵用的法器:用于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集会敲鸣用的器具,及唱诵、法会及各种仪式中领众之用。包括木鱼、钟、鼓、磬、云板等。

(4)古代比丘生活用器具:此类用品为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所持及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包括:钵、三衣、澡豆、头巾、手巾、齿木、滤水囊、念珠等。

(5)禅门的法器:此类是指禅门中,除了生活上的实用性之外,亦常为禅师悟入学人的器具,如:拂子、如意、竹篦、蒲团等。

(6)置物用的法器:此类法具指可收藏或装置修行用的器具,如:佛龛、舍利塔、经箱、戒体箱等。

法器是实践佛道的器物,同时也是实践佛教礼仪与佛法生活的器具,是与修行相合为一的。因此,法器除了在佛教工具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之外,对于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要体会法器的内在精神,而应用于佛法的修行上,以实践圆满的佛道,这才是法器真正要展现的特质。

梵钟又称大钟、钓钟、撞钟、洪钟、鲸钟、蒲牢、华鲸、华钟、巨钟。多属青铜制,少数为铁制,一般高约150公分、直径约60公分,形式是上端雕成龙头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两个莲华型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两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联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举,又名“六道”。另外,钓手旁有呈圆筒状的筒插通内部。此类钟多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时或早晚报时之用。

半钟又称唤钟、小钟,多以铜(黄铜)铸造,通常高约六十至八十公分,乃吊于佛堂内之一隅,因其用途系为普告法会等行事之开始,故亦称行事钟。

《敕修百丈清规·圣节》中说,鸣大钟为召集大众上殿及警觉睡眠:“鸣大钟及僧堂前钟集众,列殿上,向佛排立。”《法器章》中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单八下,起止三下稍紧。”而在叩钟时,如果能观想觉悟一切众生,则获利更大。

有关鸣钟之法,依宗派、地方而异,但通常是以三鸣钟为始,以二鸣连续作终。又,鸣钟的次数以十八声为常例,亦有三十六声、一百零八声。其中,对于鸣一百零八声之原因,或谓是对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数。或谓可使百八烦恼清醒觉,故佛教称为“百八钟”。

除此之外,不同的钟代表不同的讯号,如“殿钟”,即佛殿钟也,在《敕修百丈清规·楞严会》中说:“鸣大钟、僧堂钟、殿钟、住持至佛前烧香。”又《法器章》中说:“殿钟,住持朝暮行香时鸣七下。凡集众上殿,必与僧堂钟相应接击之,知殿主之。”由此可知,殿钟是集合大众上殿之讯号。

南京夹骡峰、雨花台与少林寺

南京的夹骡峰,雨花台同嵩山少林寺之间,有一些纠葛,这件事还得从当年达摩祖师进金陵谈起。

当年,达摩祖师从广州被请进金陵城后,梁武帝萧衍先是率百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又在午门前搭起拜师高台依次拜师。随后,每日三次进斋武帝皆亲自作陪,处处毕恭毕敬,唯恐有不周到之处。

三天后,梁武帝又邀达摩一同乘辇,往观京都一带佛事设施。一路之上,处处都有梵宫寺塔,人人见了无不合十肃立。同泰寺、光宅寺、爱敬寺、开善寺……一座比一座华美精丽。每到一寺,都有上百名身着罗衣袈裟,以五体投地的大礼迎接圣僧达摩……最后,梁武帝又送来他主持翻译的《大涅槃》《大品》《净名》等上百部经卷,让达摩祖师评点。于是,中国禅门的那段著名公案就这样产生了。

只见梁武帝既毕恭毕敬,又洋洋自得地问达摩:“这几天祖师亲眼看到了弟子即位以来,作了这些向佛之事可有功德?”“并无功德”,达摩摇头说道。冷冰冰的四个字使萧衍大为扫兴,又十分不满地追问:“为何没有功德?”达摩:“此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梁武帝跟上又问:“虽有,非实,当作何解?”达摩:“这些华而不实的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梁武帝又追问说:“如若这些都不实在,如何才是实在的真功德呢?”达摩:“净智妙圆,体自空寂,透悟佛理,自度度人,不以世求,才是功德。”梁武帝听罢,一时间也难明白其中道理,便又转问一句:“请祖师指教,如何才是圣谛第一义?”达摩也干脆地答说:“在这金陵城中廓然无圣。”梁武帝听到这话,觉得是达摩有意跟自己过不去,便带着反击的口吻说:“在此处,对朕者为谁?”达摩也针锋相对地答说:“不识!”达摩祖师用这“不识”二字直说得梁武帝张口结舌,再也答不上话来,心中难受,向后一躺,就软瘫在龙椅上。

从此,梁武帝对达摩从不满到讨厌,也不再去见达摩了。后来,当梁武帝发觉达摩祖师不辞而别,又觉得不妙。倘若他到魏都洛阳,受到魏孝明帝的器重,不就显得自己有眼无珠吗?随之又感到对达摩的慢待,让他出走,实属失策。于是梁武帝也慌得不择坐骑,骑了个骡子就出了皇城向北追去。

骡子跑得再快,也赶不上梁武帝的心急,他恨不得一步追上达摩,骡子四蹄腾空而起,不多会儿,便跑进了必经的两座山峰之间,越向里走,山隙越窄,直到窄狭得把骡身都卡住了。那骡子好似知道武帝的心情,拼命地直向前面挤,等到骡子呼呼喘着粗气再也挤不动时,萧衍也已是挥汗如雨,在骡背上连连双手合十,祈求如来佛大发慈悲,保佑他走出山隙,追上圣僧达摩。梁武帝这样求佛良久,跨下的骡子才算挤到了较宽一点儿的地方,终于走出了这个山旮旯,追到了江边。梁武帝鞭打骡子沿江兜了几个圈子,却只见正在暴涨的江水,汹涌澎湃向东直泻,却怎么也找不到达摩祖师的影子。然而,从此人们便把那条山隙两边的山峰叫“夹骡峰”了。

相隔十多年后,神光法师重赴金陵弘传大乘禅门真谛,又受到了梁武帝萧衍的热情接待。那天,神光法师登上讲经台时,台下人山人海,神光法师向四众趺坐合十之后,便开始抑抑扬扬讲起了《楞伽经》义。这时,整个横岗山上不仅听者无声,佛心专一,连天空中的飞鸟也停飞了,整日“唧唧”的虫声也不叫了,连天空中美丽的祥云,也镶嵌起了美妙的金边。不多时,祥云金边的四周又装点上了旖旎的彩虹,在彩虹的边沿上很快又衔接上了白云。不多一会儿,五彩祥云就布满了整个天空,好似哪一位巧手画工巨匠,绘就的极为美丽的巨幅画卷。四众弟子好似在这巨幅画卷中,静心地聆听着这玄妙的佛学义理。这天讲经一毕,人们带着一种不可思忆的甜密之情,恋恋不舍地散去了。

第二天来听经的人更多了,第三天讲经结束的当天夜里,天空中阴云密布,一道闪电,竟在空中放射出极为美丽的七色光彩。紧接着一声沉雷响过,熠熠电光,五光十色,红绿交辉,人人惊异非常,都说今晚的雹雨非同往日,定有什么奇异可见。神光法师同僧徒们借着电光倚门张望。只见落下的真格是似雹非雹,有透明的,有不透明的,还有带着各种色泽,红的、黄的、绿的、紫的,五颜六色,精美无比。有个胆大的跑出屋外,抓了两把回来,放到桌面上,只见其中有绿若翡翠,有红若玛瑙,有黄若刚玉,有黑若石墨,有单色的,也有多色酷似云霓的。然而把这些奇异的冰雹放在手心内,不管怎么把玩,却始终不化,僧徒发觉这一现象,人人都双手合十,口诵“南无阿弥陀佛”,纷纷说这是神光大法师讲说《楞伽经》,妙语惊天,天降灵异,才落下了这场花石雨。

横岗山上落了一场花石雨,一下子惊动了整个金陵城。第二天一早,满城男女老幼都拿着袋子,拎着篮子来拾美丽的雨花石。但是尽管人们去捡去拾,满山的雨花石,还是满山皆是。这一天,由于神光讲经天降灵异,梁武帝闻讯带着满朝文武,也上了横岗山,当着万民的面,晋封神光法师为“正宗普觉大师”,将法善寺改名为“普觉寺”,将横岗山改名为“雨花台”,定为普觉大师的道场。

直到如今,南京一带对于“夹骡峰”和“雨花台”这些美妙而神秘的佛教故事,还广为流传。它们也就这样同禅宗祖庭少林寺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空山禅语

【四川】郭明金

 

寂静一座大山

回响声声细语

与风声相似心声相似

 

把自己交出去

交给钟声

去劝慰白云细雨

 

把心交出去归还木鱼

千呼万唤宿命

去劝慰浪迹天涯的人

 

把自己交出去

交出去统统交出去

心平如镜

 

(作者系四川绵阳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诸报刊。)

春山觅禅

【山东】高怀柱

 

春深林更密,溪静鸟常闻。

山寺寻禅者,悠然入白云。

 

溪水随春涨,莺声伴我来。

晨钟为向导,一路看花开。

 

云起峰皆隐,水流花正开。

林边与僧语,时有蝶飞来。

 

树老宜临水,云稀好看山。

悟禅花盛处,何必到人间。

 

花木不难寻,溪流也静心。

山行天色晚,方觉悟禅深。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诗集《河畔吟草》《桃源集》等出版。)

古寺

【安徽】童恩兵

 

空山与古寺静默

悟透禅理的落叶撒满石阶

谁手执扫帚一步一扫,一扫一尘

晨钟罢暮鼓起

老僧、落叶、石阶,远听钟声,近悟禅

一把竹枝扫帚灵动成曼妙的音律

 

寺院若禅心,空空

不着尘半点,也不离尘半寸

拥着青山,望着鸟鸣

用午夜声声的木鱼

坚定着青灯素衣的凡修

 

黄的寺院,黄的袈裟,黄的人

泛黄的经卷,在僧徒的口中低吟

一次次诵经,是一次次回忆

那些点点泪滴留在扉页

泛黄着这些古老的经卷

 

寺院不空,石阶任岁月抚摸

粗糙、斑驳

寺院空空,不见红尘往事

只听见扫帚拂地

“哗哗”,又“沙沙”

 

求佛

【湖北】黄欢

 

朝西

上一柱香

叩首

 

双手合十

一裘旧袈裟

两袖风清

 

喊一声“菩萨”啊

三千里桃花似火

道一声“阿弥陀佛”

一江春水温柔

 

(作者系武汉市作协会员,黄陂区作协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北方文学》等纸刊。)

一体大悲 同愿同行 ——少林寺与海外弟子捐助战疫小结

◎《禅露》编辑部

庚子春节前夕,武汉遭遇新冠病毒,疫情严重,并向全国蔓延。

春节期间,少林寺发起海内外少林寺僧众共同参与“百僧百福”活动,释永信方丈与世界各地的300余位少林僧众同心同行,祝福世界和平、人类康宁。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少林寺响应政府号召,及时封寺抗疫,并举办祈福法会,至诚祈愿武汉及世界各地的民众远离疾病、饥馑、灾祸、恐惧等苦厄。

春节前后,疫区定点医院传出信息:紧缺防护物资!少林寺立即筹划捐助行动,但国内货源紧缺。

2020年1月29日夜晚,少林寺根据京东和淘宝从印尼大批量订购医用口罩的线索,联系印尼少林修文化中心负责人延豪,得到肯定回复和热烈响应。

1月30日上午,延豪通过当地少林弟子找到印尼医用口罩第一品牌厂家,以每只1.66元人民币价格拿到100万只外科口罩订单,共计19.2万美金,合人民币133万;当地国际物流公司自告奋勇作为志愿者。少林寺同时联系河南省政府指定的海外捐赠唯一承办机构河南省慈善总会,为解决航运物流绿色通道,开具证明文件。但签合同打款前货已被他人抢先一步拉走。

1月30日晚,通过澳洲李建成先生传来香港城市智库召集人洪锦铉先生通报,他联系到波兰医用口罩供应商在印度工厂的OEM订单,100万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大约合0.7元人民币一只。于是赶紧签协议,尽管转眼之间价格已涨——

不料,出货前夕,印度突然对医用防护应急物资发出禁运令,这批货源又吹了。

闻此困境,印尼少林文化中心延豪师父立即动员理事、居士、学员及其家属齐上阵,从雅加达和周边城市多方寻找货源,募捐采购、尽最大可能主动捐献出13.6万只医用口罩。永信大和尚知道后立即汇款让他们放手采购,多多益善,最终分三批运回565,848只医用外科口罩,货值80.98万元人民币,全程物流费也将近16万,捐给河南省慈善总会。

少林寺弟子戒约有言:“凡少林弟子,当心系大义,有召必应;苟利众生,忘身如归”。印尼少林弟子开了个好头,少林寺于2月10日在少林寺僧团发出倡议:“常住诸师慈悲:因疫情严重,物资短缺,吾等佛子,当发慈悲心,行菩萨道,尽释迦子孙之本份!今少林寺常住,为灾区一线捐款,大和尚捐款(六万元)及本月单金,各师兄弟,当效师之行,除本月单金外,可再尽绵薄之力!”永信大和尚同时也向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发出倡议,凡能找到货源也欢迎参与捐赠,以此修行,实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提行愿。

各国少林弟子闻风而动。加拿大多伦多少林文化中心延冲率众弟子捐赠一次性医用口罩28500只,采购金额74220元人民币,继而面向社会组织两轮捐款(139301.00元+25900.00元),共计人民币16 5,201元,与少林寺僧团捐款合并,支持国内持续战疫。但供医院使用的防护物资进口要求三证齐全,海关和药监局双重检查后才放行,加上许多国家城市药房里的医用口罩防护服存货相继被买空,不免令人望洋兴叹。尽管如此,除了率先行动的印尼和加拿大多伦多之外,美国旧金山、硅谷、洛杉矶、休斯顿、圣地亚哥、纽约、日本东京、奥地利维也纳、希腊雅典以及中国澳门等地的少林文化中心立即向弟子、学员、友人发出呼吁,并竭尽所能陆续募集到第一批、第二批……正牌医用防护物资。

海外各国少林文化中心都是在当地少林文化爱好者共建和捐助下设立起来的,属于非营利组织,经济上原本就不宽裕。每个中心掏出家底支持中国抗疫,也是指望把疫情控制在国内,不成想,海外捐

赠物还没全部运到国内,全球都成了疫区,而且严重性远超中国,封城、社交隔离成为常态,这让各国少林文化中心顿时陷入困境。但面对所在城市社区、医院和学员家庭对防护物的求援声,前期组织大家捐助中国战疫的各国少林文化中心法师都坐不住了,无私无畏地重新参与到捐赠防护物品的队伍中。

海外疫情爆发,意大利首先成为重灾区。意大利少林拳法联盟延辉有心无力,于3月15日向永信大和尚转达了意大利国家康复中心医院的求援清单,稍后北美多伦多、旧金山、欧洲巴黎、斯洛伐克、威尼斯、西西里岛等地少林文化中心都转达了当地政府、医院、以及养老院的求援信息……方丈收到信息立即安排采购捐赠,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医用防护物出口捐赠欧美之路,因为质量标准不一、证书存疑、出口政策多变,导致清关公司、快递公司和海关疑虑重重、不知所措,比之前的进口手续更是一波三折、难上加难,一周可以完成的货,却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如补充、修改、更换十多种互证和担保文件,然后在一家一家清关公司、快递公司和航空公司之间发货转运、办手续、缴费、被拒运、再转货、再办手续、直到订舱、报关……终因美国和加拿大对进口医用防护物的质量标准难以捉摸,不确定性太大,只好放弃对多伦多和旧金山等地医院的捐赠。

从2020年1月29日至5月初,中国嵩山少林寺、少林寺五个下院、15个国家及城市的少林海外文化中心等,克服货源紧缺、各国政府禁运、航班停飞、物流停运等种种困难,想方设法采购到合格医用防护品共118万多件(直接采购金额180.4万元,不包括国际国内高额运费和关税),通过不同渠道,先后分29批捐赠中国和欧洲疫情严重地区医院,在中国用于武汉与河南十多个市、县一线医院,在海外则用于意大利、法国、斯洛伐克、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奥地利、美国等多国15个城市医院及养老院等。其中:

一、联手海外支援中国。少林寺出资、并发动海外少林文化中心捐款捐物,从印尼、美国、英国、希腊、俄罗斯、西班牙、日本以及澳门等地采购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等共十五批953479只(件),总采购金额人民币1214992.8元,捐赠给河南省慈善总会,全部定向用于河南省疫情严重、紧缺防护物医的信仰、驻马店、南阳、郑州、平顶山等市、县一线医院。

二、从中国支援海外。在全球疫情爆发期间,少林寺又将海外少林弟子捐赠现金、以及河南省慈善总会报销的一批空运费,在各方志愿者无私协助下,全部用于从国内产家采购医用外科口罩85800只、防护服475件,采购价共计197348.6元,分别捐赠给意大利(罗马、西西里岛和威尼斯三市)医院、法国Asnières-sur-Seine 市和Toussus-le-Noble市等城市养老院、斯洛伐克Slovakia Bresno布雷斯诺市政府防疫机构。

三、在各国参与抗疫。在各国抗疫中,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勇担社会责任,展示出少林弟子的品格和行动力,表现出“同体大悲、同愿同行”的菩提智慧和情怀。

印尼少林修文化中心在捐赠国内以后,又倾其所能,分别向印尼五家医院(1. RS. DUTA INDAH, 雅加达,2. RSU Santa Maria, 芝拉扎,3. Puskes Tembuku I, 巴厘岛,4. Puskes Tembuku II, 巴厘岛,5. Puskes Kintamani III, 巴厘岛等)捐赠医用防护面罩 405片、防护衣240套、医用外科口罩 1000个。

■奥地利少林文化中心继通过少林寺捐赠国内29000元人民币以后,继续捐给维也纳当地医院医用FFP3口罩480个价值2000欧元(人民币15334元)。

■意大利少林拳法联盟一边向少林寺求援,一边主动联络、组织志愿者和居士参与捐助医用外科口罩36000只、防护服475件,支持意大利抗疫。

■美国旧金山少林文化中心在向国内河南省慈善总会、武汉医院和少林寺捐赠后,又通过旧金山当地议会和市政府向医院捐赠N95-8210口罩80只,价值$320,向民间捐赠一次性口罩,5000只,价值$1650,受到所在社区和媒体的一致称誉。对中美两国捐赠金额共20107.6美元。

■匈牙利少林文化中心为所在国抗疫捐款,反哺当地社会,3月 27日组织成员捐款购买 35台 ipad,赠送给匈牙利第二大人口城市德布勒森市,解决了隔离在家的贫困家庭孩子们上网课问题,受到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市长papLászló和市教育局长PappnéGyulai KatalinDebrecen的交口赞誉。

四、少林寺下院三门峡空相寺、巩义慈云寺、焦作石佛寺、周口扶沟兰若寺、天津盘山北少林寺等分别配合所在地政府募捐292000元人民币(约14万只口罩)支援疫区。

附件1:少林寺联合海外少林文化中心捐赠战疫防护物资统计报表(2020年1月30日—3月17日

★第一批 印尼少林基金会(少林修文化中心)延豪率众弟子捐赠河南慈善总会:

物资数量

13.6418万只 口罩

物资金额

货值人民币18万元


★第二批
 中国嵩山少林寺+印尼少林基金会捐赠河南慈善总会

中国嵩山少林寺委托印尼少林基金会延豪采购3M牌N95非医用口罩 385680个,总价值为 499991 元,通过河南省慈善总会捐赠给河南信阳南阳郑州驻马店等地定点医院。

★第三批 加拿大多伦多少林文化中心延冲率众弟子捐赠

三层一次性医用口罩28500只,采购金额74220元人民币

★第四批 日本少林寺拳法集团捐赠河南省慈善总会:

河南省慈善总会总分发

医用N95、2N95、3N95口罩;医用手套;医用护目镜和电子体温计

17450件/双

32826元人民币

★第五批 美国洛杉矶少林功夫联盟成员联合捐赠河南慈善总会

美国洛杉矶少林功夫联盟成员延续,延鸿,延翌,延辉,延光,延棋,延拓,冯飞,行伟,恒少,恒明,恒力等从美国采购并捐赠新型肺炎防控应急物DND Face Mask口罩2100只,GreatGlove手套40000只,防护服100套,42200只/件,总价值人民币30000元。

★第六批 英国少林修文化中心范强捐赠河南慈善总会

英国少林修文化中心捐赠surgical masks 3ply ear loop 三层耳挂外科手术口罩8000只,总价值人民币29,395.00元。另捐赠中慈善总会医用口罩2000只(收到表彰证书)。

★第七批 美国旧金山少林文化中心延然捐赠河南慈善总会

河南省慈善总会

总分发

柯克兰牌医用手套

207200只,其中

L:101200只

M: 12000只

S:54000只

99,288元

 

另直接捐赠武汉社会N95-8210口罩:300只 ,价值$1200美元;医用手套2000只,价值$125美元;护目镜50只,价值$300美元。采购金额计11,493.95元人民币。

★第八批 澳门少林武术文化协会延亭捐赠河南省慈善总会:

澳门少林武术文化协会延亭捐赠防护服80套 ,总价值为人民币25200元。

★第九批 纽约少林功夫中心蓝超海捐赠(物流停运)

美国纽约少林功夫中心捐赠医用手套3000只,口罩1050只,带帽隔离服25套,隔离服100件,防护服150件,手术帽500个,护目镜24副,共4849只/件,采购金额为人民币10570.00元。

★第十批 洛杉矶少林功夫禅学院 延悦 延阮捐赠

美国洛杉矶少林功夫禅学院捐赠总计12620只,其中AMBIDERM医用口罩2500只,3M N95 1860S口罩120个,NITRILE GLOVES手套10000只,总价值为人民币15450元

★第十一批 德州休斯顿少林文化中心延禅捐赠

美国德州休斯顿少林文化中心:医用外科手套29500只,3M 医用护目镜234个,非医用护目镜100个,非医用口罩60个,总采购金额4366美金,合人民币约30280.00元。

★第十二批 全日本少林寺气功协会秦西平等捐赠河南慈善总会

全日本少林气功协会等从东京采购并捐赠新型肺炎防控应急物资,医用外科无粉丁腈检查CI Medical手套13000只,采购金额合计人民币4507元。

★第十三批 希腊少林寺文化中心延向法师捐赠河南省慈善总会

Shaolin Temple Greece希腊少林寺文化中心捐赠手套、口罩和消毒液等1315件,总价值人民币约1882元。

★第十四批 中国嵩山少林寺+印尼少林修文化中心捐赠河南省慈善总会:

中国嵩山少林寺出资委托印尼少林修文化中心延豪协助采购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共计:43750支,采购金额为:129812.8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河南省慈善总会,分发至河南定点医院。

小计:捐赠防护应急物资:945479只(件)共计采购金额(人民币):1214992.8

其中:口罩623968只、防护服455件、手套335805只、护目镜718只、手术帽500个、电子体温计70个、消毒洗手液64瓶。

附件二:海外少林文化中心通过少林寺捐赠现金

★加拿大多伦多少林寺文化中心 延冲率众弟子发起两轮捐款(139301.00元+25900.00元),共计人民币165,201元,与少林寺僧团捐款合并,用以持续支持抗疫。

★奥地利少林文化中心延良率众弟子捐款29,000元人民币,与少林寺僧团捐款合并用以持续支持抗疫;通过海外华人华侨欧洲时报组织捐给捐给国内1000欧元(7667元人民币)。

★ 全日本少林气功协会秦西平通过少林寺捐赠10000元人民币用以持续支持抗疫。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少林文化中心延托率学生与家长捐款$880 美金,折合人民币6059元,与少林寺僧团捐款合并用以持续支持抗疫。

★意大利西西里岛少林文化中心 延提捐款5000元人民币,与少林寺僧团捐款合并购买捐赠防护物持续战疫。

附件三少林寺下院捐赠统计

巩义慈云寺   40,000余元捐赠当地政府购买防护物

扶沟兰若寺   41,000元、800个口罩捐武汉医院

1000元、100个口罩捐村民

焦作石佛寺   100,000元捐市宗教局统一购买防护物捐赠

三门峡空相寺 100,000元捐赠当地防控办

盘山北少林寺 10,000元捐赠武汉疫区医院

共计:292,000元人民币(计约139,900只医用防护口罩)

疫情后的民间外交建议

一、巩固民间外交成果,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内在实力,培育真正具有当代人类价值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品牌——

1.进一步重视保护和激发民间外交的积极性,发挥民间外交对国家外交的补充作用。以民间外交和文化交流的“通心”功能,支持国家外交和文化安全。

2.进一步巩固、扩大并优化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的成果、已经建立的基地、已经达成的认同,推动其组织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3.对于在国内外已经建立信誉并融入海外主流社会的民间文化交流品牌和平台,应支持其整合资源、巩固成果、扩大阵地,主动在所在国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体现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而在各国主流社会建立信任、信誉和信用。  

4.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应在“走出去”对话、交流、合作过程中,在参与并投身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融入各国主流社会,找准定位,发挥独具优势,体现感召力。

5.民间外交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复合性优势,将技术、文化、精神、道德资源,融入大众健康、生命智慧、生活方式、学术研究、宗教对话、艺术创作等领域,与社会大众、企业社团、政要贤达、医学机构、学术团体、大中小学等都有可能建立多层次的互利共生关系,从而跨文化、跨宗教、跨界层,有效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认同。

二、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民间外交积极作用,应特别注重信任、信誉、信用建设——

6.战疫期间,中央政府旗帜鲜明地支持一流中医团队参与救治,在中西医有效合作中,建立了中医的信誉,这一举措同样适用中国文化走出去。

7.信任、信誉和信用首先体现在较高的品质标准上。无论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产品,比如中医、中药、武术等走出去,不应降低标准、批量发证,导致鱼龙混杂、自毁信誉。既以我为主、体现中国文化特有价值,又有在国际上可比较、可服人的高标准,才能真正建立中国文化在全世界信任和信誉。

少林寺及下院、海外中心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捐资捐物抗疫

◎佛教在线

佛教在线河南讯  2020年春节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少林寺僧人响应政府号召,闭门修习,在寺内习武、坐禅、读经,勤修戒定慧,将防疫工作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与修行之中。

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为全面配合做好疫情防疫工作,减少人员聚集,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少林寺暂停对外开放,除常住和已住寺人员,其他人员一律暂停入寺,常住大众禁止下山。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少林寺先后制定了相关办法、制度、方案、规定等,共计14项,内容包括《疫情防控期间寺院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疫情联防联控制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传染病防控晨午检规定》等。

面对国内部分医疗物资出现明显紧缺的情况,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号召世界各地的少林弟子及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在当地通过合法途径和渠道购买疫情防控物资,主要包括N95口罩、防护服、一次性医院外科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等。

在此号召下,少林寺各下院、海外少林文化中心也积极捐资捐物,不少海外文化中心先后向国内捐赠多批医疗物资。少林寺下院——巩义慈云寺组织寺僧及市佛教协会,为疫情灾区捐赠善款四万余元;少林寺下院——周口市扶沟县兰若寺,在县宗教局的组织下,通过县红十字会向武汉疫情灾区捐款4100元、口罩800个,向当地村委捐款1000元、口罩100个;少林寺下院——焦作石佛寺四众弟子,在疫情期间发心捐资近10万元,交由市宗教局统一购进疫情急需物质,由政府统一调用,分配到了医院、宗教活动场所、学校等;少林寺下院——三门峡空相寺发动市、县(区)佛协及广大善信捐献爱心款十万元,助力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少林寺下院——天津盘山北少林寺严格按照释永信大和尚对防控疫情的要求,积极响应天津市政府号召,发动僧众及善信为武汉疫情灾区捐款捐物,筹集善款一万余元,并配合区委统战部慰问蓟州区前往疫区抗疫的医护人员家属。加拿大多伦多少林文化中心在负责人延冲的带领下,先后向国内疫情灾区捐赠物资及善款24万余元,其中包括医用口罩28500个;英国少林修文化中心通过航运,向国内捐赠医用口罩及防护物资价值三万余元;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少林寺先后通过各种渠道捐助近100万只(件)防护应急物资和17万余元现金,捐赠物资及现金总额1355206.8元人民币,体现出少林僧众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初心和本怀!(邹相)

嵩山少林寺举行清明扫塔祭祖上供法会

◎菩萨在线

菩萨在线河南讯   2020年3月24日,感念十方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大德的法乳之恩,中国嵩山少林寺举行清明扫塔祭祖上供法会,虔诚祭祀历代祖师。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缅怀先贤家风遗德,不忘初心,勇猛精进。

早上6时30分,早课结束后,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率两序大众前往少林寺塔林扫塔,永信大和尚拈香主法,僧俗四众众弟子虔诚讽诵大乘经典、梵唱香赞、上供礼拜、悬挂纸串、焚烧金箔。

清明祭祖之习俗,源远流长,其意义在于教人不忘根本,启发后人感恩敬孝的观念。在佛教里讲报四重恩,其中之一就是报师长恩,佛教僧团以诵经、上供、扫塔等形式追思纪念祖师先德。

同时也培养大众“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悲心,学习祖师“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慈愿,时常鞭策自己,提起正念,尽其一生,树立爱国爱教的佛门榜样。

每年清明节,少林寺都会依照老传统,组织僧俗四众弟子前往塔林进行扫塔祭拜。以此缅怀历代祖师住世弘法、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的甚深功德;鼓励后学不忘先贤,精进道业,勤修三学,饶益有情;涵育广大居士善信,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践行自利利他的菩萨精神。

如法供养诸师先贤,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中,永信大和尚扫尘上供,追忆祖师恩德,藉此表达对祖师大德的无限感恩之情;并以此功德回向佛日增辉、正法久住;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雨以时,海众安宁。同时祈愿疫情早消,人民安泰。

庚子清明,少林寺降半旗为新冠肺炎逝者默哀

◎禅风网

禅风网讯   2020年4月4日,清明节,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表达深切哀思,中国嵩山少林寺响应国家号召下半旗志哀,致敬英雄不朽,致哀逝去同胞。

在过去的数个月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神州,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无数最美逆行者舍生忘死,夜以继日奋战在“战疫、防疫、控疫”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三千多名同胞失去了生命。

早上七点,少林寺国旗护卫队护持五星红旗步入少林寺山门广场,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率两序大众整齐列队,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神情肃穆,目送国旗冉冉升起。国旗升抵旗杆顶端数秒后,在全场静默注视下,旗手将国旗缓缓降至下半旗位置,少林僧众双手合十,默默为抗击新冠肺炎中牺牲的同胞祈福志哀。

当天十点,少林寺还将撞响钟声,为逝者志哀。

疫情爆发以来,少林寺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在全球筹集百万物资支援灾区,同时,在少林寺大雄宝殿敬设牌位,日夜为国祈福,为民祈福,为逝者超荐。

战“疫”虽未全胜,前景已然可期。我们期待着,在我国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愿力和合,早日战胜“新冠状肺炎”疫情。(延秧法师 岳龙)

读者来信

《禅露》编辑部:

各位编辑老师,你们好!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如期赠刊!《禅露》都已经出版一百多期了,实属不易,感谢编辑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本人算是半个佛学爱好者,《禅露》的栏目,条目清晰,内容充实,像“面壁石”、“ 锤谱堂”的佛学论文,每每让我受益匪浅;“禅悦篇”的散文引人入胜,让人心地清净;“新禅诗”文字隽永,禅意悠悠……“佛学常识”栏目则让我学到了不少佛教知识,非常充实。总之,本人对《禅露》一往情深,愿一直与《禅露》并肩同行!

 

读者:杨学宜

2020年3月



编辑部回复:

杨先生您好,得知您对《禅露》如此喜爱,编辑部全体同仁倍感荣幸。《禅露》得以持续出刊,不光是编辑们的努力,更要感谢像您一样的读者们的相伴与支持!今后,《禅露》仍会继续努力,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容、提升设计品位,争取为大家带去禅悦与法喜。顺颂吉祥!






《禅露》编辑部:

编辑部的各位老师好!很高兴能一直收到贵编辑部赠寄的《禅露》。每当我收到《禅露》后,都会认认真真地看完每一篇文章,有些看完后确实会让我放下很多,会让自己轻松很多,很多烦心事也都烟消云散了,人也活泼了、开朗了。佛学确实能够指导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由此而言,《禅露》也是功德无量。希望《禅露》在你们的护持下,能够越办越好,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同时,作为读者,我们为你们的辛劳而感动、感恩,愿你们一切顺意!

 

读者:陶明明

2020年4月


 

编辑部回复:

陶女士您好,看到您来信中的肺腑之言,让我们心生感动。《禅露》能让您放下烦恼,获得自在,这也是我们的初心和初衷。您对《禅露》的期许,我们十分重视,今后我们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力争创新,不管是文章内容还是排版设计,都会有所提升,让《禅露》惠及更多人,皆能从中得到欢喜。衷心地祝愿您及家人身心康泰,吉祥自在!


少林寺《禅露》2020年第2期大事记

(2020.3—2020.4)

 

3月15日

少林寺僧众前往三皇寨五花坪出坡劳作,采摘少林农场种植的新鲜蔬菜,供养寺院两序大众。


3月17日至4月30日

3月17日、3月30日、4月15日、4月30日,少林寺先后组织四次僧团会考,以检验“双暂停一延迟”期间少林僧众的修学水平,提高僧众对少林文化的认知度。会考以集中考试的形式,由寺院组织僧人选出少林文化常识、佛教基本知识等相关的一百道考题,对僧人进行集中评测。僧人在会考前,认真学习《少林史话》《我心中的少林》等书籍,以更好地掌握佛教知识及少林文化常识,提高佛学素养。


3月19日

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不断蔓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和损失。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的号召下,世界各地的少林文化中心积极为国内抗疫工作捐资捐物,全力配合国家打好抗疫狙击战。

在此号召下,少林寺各下院、海外少林文化中心也积极捐资捐物,不少海外文化中心先后向国内捐赠多批医用物资。少林寺下院——巩义慈云寺组织寺僧及市佛教协会,为疫情灾区捐赠善款四万余元;少林寺下院——周口市扶沟县兰若寺,在县宗教局的组织下,通过县红十字会向武汉疫情灾区捐款4100元、口罩800个,向当地村委捐款1000元、口罩100个;少林寺下院——焦作石佛寺四众弟子,在疫情期间发心捐资近10万元,交由市宗教局统一购进疫情急需物资,由政府统一调用,分配到了医院、宗教活动场所、学校等;少林寺下院——三门峡空相寺发动市、县(区)佛协及广大善信捐献爱心款十万元,助力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少林寺下院——天津盘山北少林寺发动僧众及善信为武汉疫情灾区捐款捐物,筹集善款一万余元,并配合区委统战部慰问蓟州区前往疫区抗疫的医护人员家属。

加拿大多伦多少林文化中心在负责人延冲的带领下,先后向国内疫情灾区捐赠物资及善款24万余元,其中包括医用口罩28500个;英国少林修文化中心通过航运,向国内捐赠医用口罩及防护物资价值三万余元;奥地利少林文化中心在负责人释延良的组织下,向国内捐款29000元,用于捐赠医疗物资,并先后向当地华人华侨组织捐献1000欧元爱心款、向当地医院捐赠485个医用口罩;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少林寺先后通过各种渠道捐助近100万只(件)防护应急物资和17万余元现金,捐赠物资及现金总额1355206.8元人民币,体现出少林僧众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初心和本怀!


3月24日

为感念十方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大德的法乳之恩,中国嵩山少林寺庄严举行清明扫塔祭祖、上供法会,虔诚祭祀历代祖师,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缅怀先贤家风遗德,不忘初心,勇猛精进。


3月26日

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之际,少林寺在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的带领下,潜心修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由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中国嵩山少林寺主办的《禅露》内资,2020年第1期的组稿、编校、印刷工作圆满,并于当天全部通过邮政寄出。本期共对外结缘近4300本,全国各地的读者很快将能收到本期《禅露》。


4月1日

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务虚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杨三忠主持会议,主任李湘豫作总结讲话。释永信方丈作为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参加会议并讲话,他从四个方面汇报了佛教中国化进程当中河南省佛教界如何起好带头作用: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佛教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确保推进佛教中国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二、加强佛教活动场所管理深化佛教中国化方向;三、加大僧才培养力度践行佛教中国化道路;四、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参加会议的还有: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会长李邦儒,省民族宗教委政法处处长徐晓光,宗教一处处长孙儒起,宗教二处处长靖锐,宗教三处处长马丽君,以及河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邵军、河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黄至杰、河南省道教协会秘书长赵明涛、河南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杨万里、河南省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李新亮、河南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王跃胜、河南省天主教爱国会秘书长杨修德、河南省基督教协会会长唐卫民、河南省基督教协会秘书长胡俊杰等。


4月4日

清明节,中国嵩山少林寺响应国家号召,下半旗致哀,致敬英雄不朽,致哀逝去同胞,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同胞表达深切哀思。

上午十点,少林寺撞钟一百零八响,为逝者致哀。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少林寺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在全球筹集价值百万的物资支援灾区。同时,在少林寺大雄宝殿敬设牌位,日夜为国祈福,为民祈福,为逝者超荐。


4月5日

登封市委统战部长李力、少林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周莉一行,在少林寺调研,并与少林僧众交流。李力部长肯定了少林寺在“防疫抗疫”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对疫情期间僧人安心办道、精进不怠的修行状态给予赞叹,并希望少林寺继续加强僧团管理及信众的引导工作,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早日取得“抗疫”的全面胜利。


4月7日

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梁剑锋、郑州市委统战部长杨福平、登封市委书记王鸿勋、统战部长李力等一行,到少林寺进行宗教工作调研,受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的热情接待。他们对少林寺在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并给予高度肯定。


4月9日

登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力代表市委、市政府慰问少林僧众并送去生活物资。


4月16日

郑州市政协主席张彦明一行,到登封市开展调研工作。释永信方丈作为登封市政协副主席,全程参加了会议。


4月17日

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到河南省民族宗教委,向李湘豫主任汇报少林寺在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的一系列工作安排,以及少林寺在对少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准备。


4月20日

当天,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关于继续做好佛教团体、佛教院校、佛教活动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精神,严格执行“双暂停一延迟”,要求佛诞节期间不举行聚集性法会活动,并要求各地佛教院校认真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

接到中国佛教协会下发的《通知》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表示,少林寺全体僧人将积极服从国家疫情防控大局,服从各级政府疫情防控安排,暂停开放佛教活动场所,暂停一切集体宗教活动,并将继续引导广大信众居家礼佛诵经,长养道心,沐浴佛恩;倡导信教群众践行慈悲护生理念,拒绝买卖、捕杀野生动物,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4月28日

中青旅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青旅(北京)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彭德成,青旅(北京)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江五七一行,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石云、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宋建国、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杨金军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少林寺开展“省文化旅游厅‘郑汴洛’黄河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调研活动。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少林寺僧众接待了调研团一行。


4月30日

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纪念日,少林寺举行浴佛法会,纪念佛祖诞辰2564周年,并以此功德,回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早日解除,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