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 推动少林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22-03-30

字体大小:

——少林寺开展“少林学”研究

◎邹相


20211026143213_4101@big.JPG


作为禅宗祖庭、中国佛教名刹,少林寺自公元495年建寺以来,有序传承至今,积淀深厚。作为少林功夫与少林文化发祥地,少林寺在对外文化交流、国家民间外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挖掘少林文化的历史内蕴、厚重内涵与时代价值,进一步认知与诠释佛教中国化,少林寺积极开展少林学研究。

“少林学”概念最初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提出,得到季羡林、饶宗颐等多名国学泰斗的认可与支持。他们倡议系统研究少林禅、武、医、艺,构建现代“少林学”学术体系。“少林学”是研究与少林文化相关的学问,少林寺大量的碑刻史料是研究少林寺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对少林历代高僧大德及少林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客观的阐述,是研究少林学的基础。自2005年以来,少林寺相继举办“少林学”学术研讨会,每年都有一个或多个主题论坛,受到佛教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少林寺坚持举办“少林学”研讨会,已然形成新一轮的“少林学”研究热潮,对促进少林文化的弘扬、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中国佛教协会在2020年“少林学”研讨会的贺信中说:长期以来,少林寺在释永信法师的带领下,坚持“禅武并修,文化建寺”方针,致力于“少林学”的创建、研究,大力推动少林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积极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传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11026143426_2780@big.jpg


2005年,少林寺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举办首届“少林学”学术研讨会,对于“少林学”的研究范围进行了初步梳理和界定,由此拉开了“少林学”研究的序幕。之后,“少林学”的学术研究一直未曾间断。

2017年,少林寺联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少林寺与北朝佛教学术研讨会”。释永信法师谈到,少林寺自跋陀禅师开创以来,成为地论学派、四分律宗和禅宗的发祥地,在北朝佛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次会议就是为了充分挖掘少林寺的历史底蕴,深入研讨少林寺在北朝佛教的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提出,要让寺院永远存世,寺院的精神与文化的传承才是“大善”和“千善”;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颂认为,学界和教界的交流是推动少林学发展的重要方式,深入研究少林学,对“佛教的中国化到中国化的佛教”这一研究大有裨益。

2018年,少林寺联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少林寺与隋唐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充分挖掘少林寺的历史底蕴及时代价值,深入研讨少林寺在隋唐佛教的重要地位。少林文化研究所所长温玉成认为,少林寺是资料保存最系统、最完整的寺院之一,对研究中国历史、佛教历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少林寺总能在历史上做出正确的抉择,使得少林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暨南大学教授马明达认为,近些年来,少林寺不断加强与学术界之间的交流,提升少林寺的学术认知度,促进少林文化不断繁荣发展,是最正确的选择。释永信法师在与各位专家、学者交流中说,少林文化是佛教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少林学”是研究与少林文化相关学问的延续和完善,通过对少林历史的梳理、当下少林的记录及未来少林潜力的挖掘,与社会各界共建、共享。谈及“少林学”未来的发展,他表示,少林寺将会组织各方力量,像研究“故宫学”“敦煌学”一样研究“少林学”,让“少林学”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助力。

中原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时代使命,深入挖掘少林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少林故事、嵩山故事、黄河故事、中国故事,进一步赓续历史文脉,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释永信法师与多位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后,决定将“少林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

2020年,少林寺主办的“少林学”学术研讨会设“少林寺(宋以前)碑文研究”“佛教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档案与少林文化大数据”三个分论坛,进一步认知与诠释佛教中国化,深化黄河文化研究,同时也呼吁全社会重视生态环保、传承与弘扬佛教生态环保理念,推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的社会实践;通过对少林寺宋代以前的碑文研究,了解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与发展,体验少林文化的厚重与博大;通过推进“档案与少林文化大数据”的研究,有效保护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这些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并能利用厚重的少林文化遗存和新技术手段,更加有效地保护少林文化、弘扬少林文化,深入地挖掘少林文化的潜力,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20210329170513_5186.jpg


2021年,少林寺主办的“少林学”学术研讨会设“少林寺碑文”“禅宗与中国生态文化”“少林功夫与健康中国”三个分论坛,希望将“少林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河南省民族宗教委向论坛发来贺信,信中提到:近年来,少林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僧团素质,注重传承保护,极力创新发展,加强对外交流,推动少林文化“走出去”,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同时也丰富了少林文化内涵。


20211026143454_1608@big.jpg


在“少林寺碑文”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共提供了110多篇研究成果。他们以少林寺丰富的碑刻资料为基础,根据“精准研究”的思路,对约一百余块碑文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禅宗与中国生态文化”分论坛着重探讨佛教佛宗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与儒道等诸家生态思想的交融与促进,以及对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整理与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为保护当代生态环境与后代生活环境而作出应有的努力。在“少林功夫与健康中国”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如何将少林文化、尤其是少林功夫融于当代中国的卫生与体育事业,充分发挥少林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及国际影响力。


20211026143410_9699@big.JPG


少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参加“少林学”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少林学”作为一个学科,是新时代少林信仰、少林精神、少林文化,少林禅、武、医、艺,以及少林人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通过“少林学”的研究,能够推动少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少林文化的内在深蕴与时代价值,向世界讲述少林故事、中国佛教故事,贡献少林智慧、中国智慧,让少林文化在传承与弘扬中国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原载于《中国宗教》2022年第2期。作者为少林寺《禅露》杂志执行主编、少林寺网站主编。)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