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禅堂:放下执着,获得安乐
【本网讯】如何放下执着?怎样获得安乐?2013年10月30日至31日下午,少林寺延修法师在都市禅堂,为身处都市中的大众开示“安乐”之法。近五十位善信欢喜信受。
“安乐”有别于世俗上的“快乐”。一般人的快乐所依的是心性天空中的情绪浮云而易变;佛法行者安乐的延长、扩大所依的是渐渐贴近心性的天空,会渐渐趋向稳定、永恒,是破除了我执和法执的安乐,是超越了痛苦与快乐之上的究竟的安乐。
延修法师不吝开示
“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延修法师如是说。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在我们心性的天空中,情绪的浮云聚成云团,构成我们的心境,如果我们试着去观察自己情绪的变化,会发现情绪的浮云多变而易散,远看一朵一朵,仿佛实有不变,但近看,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的心不够静,觉察不到它们。一般人的快乐是建立在情绪的满足之上,但情绪受世事无常的影响而变化。当向外求取的力量大于向内求取的力量时,就容易被外境牵绊,执着于外境会导致粗大念头占据内心,如海浪汹涌。当内心平静如湖水,就能觉察落在湖面上的微细漂浮物,就能感受到原本就存在的安乐。
怎样获得安乐?要想获得安乐,首先还需明察痛苦的本源。佛法告诉我们,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著。很多人相信有个绝对存在的“我”,这个“我”与周遭世界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后,便形成根深蒂固的我执和法执。很多人耗费一生的精力,企图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砌上一道围墙的做法是徒劳的,而这种徒劳带来的挫败感让我们不快乐。所以,唯有放下执着,才能获取安乐。
讲座现场,同修法喜充满
那么如何放下执着呢?延修法师开示道,外在事物不是我们痛苦的因,而是我们对外在事物的执着,才导致痛苦。在这个信息时代,你可能对地球那边美国大选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却不知道自己身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少林寺开山祖师跋陀禅师以止念、观息进入禅定,有“四念处”的修行法门,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在这种了了分明的觉察中,很多烦恼便消失无踪了。
所以,放下执着就需要禅修。禅修是让我们身心彻底放下的修习。通过禅修,可以使得心念放慢,进而成为我们心的主人;通过禅修,观察痛苦,观察自己的心,发现没有永恒和实有的痛苦;通过禅修,心静下来,就会体验到,每一次气息的吐纳都充盈着喜悦的能量,即使在纷扰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不断训练自己向内观照、向内探求,就一定能体会到这一点;通过禅修,才能获得恒久的安乐。
有居士问道,作为佛教徒,面对不被他人理解,该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延修法师回答道,一个人信佛后应该比信佛前更富人性,所以应更加善意待人,同时要坚定信仰,面对不被他人理解可以适当解释,但无需过多辩解。
有居士提问说,如何看待执着?延修法师表示,执着本身的好坏,要取决于执着的对象,比如执着杀人与执着助人,显然后者值得提倡。而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对于善良和佛法的追求,我们执着地还远远不够。
“安乐,是一种心的感受。内心满足,接受缺憾,接收无常,是获得安乐的基本前提,与物质的繁荣、生活的富裕没有关系”,延修法师最后强调。讲座结束时,延修法师向每一位受众结缘了《次第花开》一书,并诚愿同修好好学佛,早证菩提。与座同修无不欢喜信受,感恩祝福。
延修法师,1998年在少林寺礼上永下信大和尚剃度出家,普陀山佛学院本科毕业后在少林寺下院洞林寺当家半年,随后参访善知识得路头后,在终南山住茅棚修行,又在四川锦竹寺、云雾寺闭关一年,在峨眉山闭方便关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