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供花?花开见佛,法相庄严

发布日期:2025-02-17

字体大小:

智者欢喜心,堆花佛塔前
所积之功德,较彼恒河金
盈满十万坛,功德所不及
——《毘奈耶经》


一、“花”与“华”

在佛教经典中,花常被写作“华”,不仅指草木之花,更蕴含深意。草木之花,喻本心清静,称为“心华”,其绽放则表豁然大悟之境。
《华严经疏》卷三里,提及二华之说,一者草木花,象征万行之因,成就佛果;二者严身花,则如世间金玉,庄严法身,喻神通相好。
以香花供养佛菩萨,或置于佛尊像前,此花便为“佛花”。据《陀罗尼集经》记载,供花之选,需避臭花、刺树之花、苦辛之花、木槿及无名之花,而柳枝、柏叶、竹枝、杂花、果枝等,皆为佳品。

花,亦是祥瑞之兆。《法华经》中记载,曼陀罗等四种花自天而降,为法华六种瑞相之一。

花,不仅庄严佛土,更寓深意。世尊被喻为人中芬陀利花,即大白莲花,以其清净无垢,比喻佛陀之大悲清静。

微信图片_20250217092020.jpg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佛法亦然,于世间而不染世间法,诸佛菩萨皆坐莲花座上,犹如青、红、白莲,生于水中而超然其上,如来亦如是,生于世间而超然世间法。

二、供花之功德

以花供养佛菩萨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

一者,处世如花;

二者,身无臭秽;

三者,福香戒香,遍诸方所;

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

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

六者,身常香洁;

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

三、供花与修行

以花供佛,实则滋养内心之田。借自然之花以献佛,非人为造作,乃天地之赐。

花开花落,恰似人生匆匆。今日之娇艳,明日或已凋零,无常之相,尽显眼前。供花之时,观生命之脆弱,感自然之恩泽,悟佛法之精深,心愈坚定,自持自修,不离正道。

供花之美,非在形色,亦非地点,而在乎内心所悟。佛前供花,实则心中花开。心中之花常盛,真善美自存。

佛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置花于圣殿之前,乃是对自然、对世界敬畏之心的显现,端庄而肃穆。同样寓意将他人世界与己相融,小我融入大我,共赴菩提之道。

借花献佛,微妙香洁;花开见佛,法相庄严。香花供养在于心意至诚,修心立志,誓愿利益众生,广结善缘,培植善根福德,必能得无上功德,福慧具足。

(来源:杭州永福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