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9-05
有发心要受菩萨戒的同修,以下这个攻略也许能给到您一些启发和建议。
受戒前的心理准备
何为戒
《华严经》说:“戒为无上菩提本。”
《梵网经》说:“微尘菩萨众,由是(菩萨戒)成正觉。”圣严法师在《传统戒律与现代世界》中说:戒的功能,在清净与精进;律的作用,在和乐与无诤。
这不正是我们今日世界每一个家庭及社会所需要的吗?
如以净化身口意三业的十善法,加上大乘菩萨的三聚净戒: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
以无染的智慧,销镕贪嗔痴烦恼;以清净的戒行,导正社会的风气;以平等的慈悲,接纳一切的众生。在众生中成就菩提心,也助众生发起菩提心。
为何要受戒
有不少同修内心对求戒是向往的,但又碍于戒律严格,担心自己持不好守不住,所以迟迟未能受戒。
圣严法师勉励“万行菩萨”来受菩萨戒,曾开示道: “有戒可犯是菩萨,无戒可犯是外道。
受戒的功德是:若持一条戒,即于一切众生分上,永远有持戒功德,若于某时犯某一条戒,仅于某时对某一众生或若干众生得犯戒罪。
所以要说,一旦受了菩萨戒,虽然“有犯”,还是“菩萨”,如若未受菩萨戒,根本无戒可犯,所以不是菩萨。
譬如杀生,不论有戒无戒,本来即是罪行,不会因为未受戒就不受报。
若是受了菩萨戒,犯了戒可忏悔,可重受,渐渐地便越来越清净,越来越精进。
若不受菩萨戒,便无警惕心,可能会常起恶念、常做恶事,而且越做越多,尚不自知。”
怕犯戒怎么办
受戒后不必担心犯戒,也不可尚未受戒便准备犯戒。受戒后,自然会出现多方善缘,助你持戒。
纵然犯戒,也不必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通俗观念吓倒,凡夫地位的初发菩提心者,是婴儿行的菩萨,就是要在七倒八起或九倒十起的情况下努力向上。
凡夫菩萨,应以圣人做模范,但不要将凡夫菩萨当作圣人来要求;佛法的因果报应,纯属自作自受,别无神明给你惩罚,却有护法龙天及诸佛菩萨给你加被援助。”
佛陀制定的戒律并非洪水猛兽,就像国家的法律一样,表面看是约束,实际是保护,就像“红灯停绿灯行”一样。
佛灭度后,我们以戒为师,有戒律的保驾护航,我们才能在这个末法时代顺顺利利的了脱生死,直至成佛,所以完全不用谈戒色变。
受戒前的功课准备
提前学习很重要
有了受戒的发心,做好了受戒的心理准备,我们在受戒前对戒律就要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不论是五戒、在家居士菩萨戒还是梵网经菩萨戒,都有哪些戒律,多少重戒多少轻戒,相关的内容是什么?
有哪些开遮持犯等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受戒前进行学习和了解的。两种菩萨戒的区别
在家居士菩萨戒又称做“优婆塞菩萨戒”,为六条重戒,二十八条轻戒,传戒对象主要针对在家的修行人。
受戒讲求次第,需先受五戒,才能再受在家居士菩萨戒。
梵网经菩萨戒是通出家和在家人的,出家师父们受三坛大戒时的菩萨戒就是梵网经菩萨戒。
有十条重戒和四十八条轻戒,属于菩萨乘,顿立戒,尽未来际。也就是说,只要能听懂法师的话语,就能受戒。
甚至不需要受五戒也能受,但一般还是建议先受五戒,有持戒经验后,对受持梵网菩萨戒很有帮助。
“尽未来际”也是菩萨戒的一大特点,只要不破根本戒失掉戒体,那么戒体会伴随我们的生生世世,直至成佛,都不会消失。
未受戒前是否可以看戒本
未受菩萨戒的人正常不可以看戒本,但为了了解菩萨戒或者在受戒前,可以听法师讲戒和查阅相关资料及戒本。
(来源:成都三圣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