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1-25
◎佚名
佛祖释迦摩尼的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
佛祖降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桫椤树下、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这便构成了佛教生生不息、生机盎然的圣树文化。
花在佛教中比喻本心清净,祭祀活动中也常用香花供奉。佛经中一般把“花”写作“华”,取生命升华之意。佛教根据花的传说、寓意及形态特征定下了佛教四大吉花:优昙花、曼陀罗、莲花和山玉兰 。
无忧树
《过去现在因果经》中说:"夫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花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正是描绘佛主释迦牟尼诞生的情景。佛主为劳苦大众解除苦难,故人们把这种树称为"无忧" 。作为寄予美好的圣树,人们相信静坐在无忧树下,生欢喜、忘烦忧。橙红似火的花簇能给人带来信心和勇气。
菩提树
相传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正是在菩提树下静坐偶然顿悟,修成正果的。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菩提”是梵文,意思是指觉悟和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菩提树在中国也有深远的影响。唐朝初年,僧人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回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的对话流传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
桫椤树
印度称桫椤树是传统的佛教树。在《佛遗教经》中说:“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桫椤双树间,将入涅槃。”
是说释迦牟尼佛完成自己的使命,在拘尸那城河边娑罗双树下涅槃。其树四方各生二株,故称桫椤林或桫椤双树。正是这些桫椤树,记录了佛陀在世间的最后时光。
桫椤树是佛教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象征,也代表着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与一种超然的境界。“桫椤”在梵文中为“高远”之意。
七叶树
相传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七叶树,这里也是佛祖释迦牟尼居住和讲经说法的地方,还是佛祖涅槃后其弟子们第一次结集,统一经法的地方。
优昙花
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
曼陀罗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七·曼陀罗花》云:“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又,道家北斗有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因以名花。曼陀罗,梵言杂色也。茄乃因叶形尔。”佛教中的曼陀罗花是极其芬芳美丽的花,佛祖说法时,曼陀罗花便从天而降、漫天飞舞。
莲花
莲花(荷花)代表圣洁、美好,在佛教中,佛座被称为莲座,佛国也因“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而被称为“莲花国”。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也云:“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数净居诸天,下至欲界四大王众天,及余一切人、非人等,皆见如来处师子座,威光显曜如大金山,欢喜踊跃,叹未曾有,各持种种无量天花、香鬘、涂香、烧香、末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伎乐、诸珍,及无量种天青莲花、天赤莲花、天白莲花、天香莲花、天黄莲花、天红莲花、天金钱树花及天香叶,并余无量水陆生花,持诣佛所,奉散佛上。”可见莲花在佛教中具有清净之意,高洁之相。
山玉兰
山玉兰花期在4-6月,树冠婆娑,入夏时,乳白芳香的杯状大花盛开,衬以碧绿硕叶,花形浑圆,犹如满月,花朵如神,清雅飘逸,芳香悠长。因其花“青白无俗艳”被尊为佛家花,是传说中的仙界极品之花,珍贵的庭园观赏树种。寓意超凡脱俗,永恒的美丽与辉煌。
(来源:青岛观音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