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3-30
企业家,与一般的商人和生意人不同,他们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格局。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他们更多的是在思考和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走向,从谋略、战略、策略,再到产业观、全局观、整合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
当财富和事业的梦想与生命发生链接时,“三略”和“三观”能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吗?放慢匆匆步履,静观其心,闻法问道,与智者一起探寻人生的幸福之路,在这个春日午后共享一场智慧的盛宴。讲座中,济群法师将幸福的问题层层剖析,深入人心。
转化心念,接纳逆境
生活渐渐富裕,可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如果物质不能满足心灵所需求的幸福时,那么幸福又在何处?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切安好,当外在环境超出自己一厢情愿的设定和期望时,内心往往会抗拒,不愿接纳和面对,从而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痛苦的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
“不能坦然接受逆境,这样的伤害远远超出逆境的本身”。济群法师提醒大家,只有了知世界万物的因缘因果和无常变化,才能正确看待世界和生命,从而做出智慧的抉择。
“有的人在顺境中沉沦,有的人在逆境中成长……”导师的话发人深省。身处逆境时,坦然接纳逆缘,学会转化自己的心念,把逆境当作人生的一种锤炼,用来丰富自己的生命,这才是智者的选择。
有“福”才会幸福
流水有源头,草木有根系,生命同样如此,幸福需要福报为基础。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被称之为“五福临门”,是古人对幸福的最佳诠释。
长寿,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富贵,即富有高贵。这不仅仅是外在的财富和身份地位,更多的是源于内在文化和教养的传承,从而造就的高尚生命品质和内涵。
内心的富有是超出物质层面的,并非有钱就能企及;康宁,是指身体健康,内心安宁,这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条件,外在财富仅是幸福的辅助条件。良好的心态、高尚的人格是幸福至关重要的前提。内心没有烦恼依附时,幸福才会自然显现;好德,代表健康心理的发展。
道德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其次才是社会的需要,是对自己、对社会有利的行为。生命健康、人格健全才是幸福的基础。宅心仁厚,德高望重,慈悲待人,才会使福报得以延续;善终通常也叫好死,能够安详离去,安静死去。但现实却是,很多人对死亡充满不接纳,抗拒死神,过度抢救,苦不堪言。所以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很重要!
幸福需要种“田”,佛教讲的福田有三,分别是恩田、悲田、敬田。播下幸福的种子是因,未来才能结出幸福的果。要培养感恩心、慈悲心、恭敬心。用一颗欢喜的感恩心对待他人,人缘会变好,世界也很美好;用慈悲之心帮助那些贫苦无依的人,社会上的人就会接纳、喜欢你。
企业要做大一定要有利他心,得到更多的人认同才容易成功,从利己到利他是稻盛和夫成功的要素,值得企业家们学习借鉴;要对我们的老师、宗教师,以及品格高尚的人心生恭敬。
做企业也要谦恭,有平等心。这样不容易与人对立,有助于与他人相处。拥有这“三颗心”会让我们的生命品质得到提升,也会感召越来越多的善缘,福报也会随之而来。
积极正向,智慧不起烦恼
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认识世界的方式。佛教认为,智慧的认识很重要。人之所以有各种烦恼都是和不能如实看待问题有关,要学会用积极的心理和正向的心态去面对外界,那么无论环境如何,都能用佛法智慧观照心念起落,接受世界的一切变化,做到随遇而安。
正如《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希望大家用不执著的心去面对财富和物质,不为物欲躁动,随着缘起的当下,进取努力,多一份承担,少一份粘著,做到积极入世的同时,又超然出世。
少欲方能知足
现代人的特征就是每天不停忙碌,心静不下来,没有休息的能力。心对外在物质依赖的程度越强,生命越不能独立自主。占有、攀比、竞争让欲望不断升级,让很多人活得很焦虑、疲惫,没有安全感。
过分的需求则使生存、幸福的成本越来越高。其实,我们的心是有能力化解负面情绪的。心才能一旦内心的智慧明灯被开显出来,就能不再“负荷”前行,让心回归到自然状态。
在清静的状态下,心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本来的美好与简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引用一首禅诗,告诉大家幸福是源自内心的一种满足感,不要为物质所累,要去探寻生命的美好。古人云:少欲知足,知足常乐,这是大智慧。
把心安放好
心既是痛苦的根源,也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关键来自内心。长久以来,人们所认为的幸福都依附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这其实是一种假相。真正的幸福,应该代表生命本质性的存在。
佛法讲,众生本具佛性,生命蕴含觉醒的力量,会源源不断散发宁静快乐,可惜贪嗔痴“三毒”将其牢牢包裹,当烦恼涌起时,痛苦便会没完没了地如影随形。唯有通过佛法修行,时时拂拭心灵上的尘垢,让清静心成为生命的主人,并学会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内心,放大心量,生命才会有出路。所以一定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社会在高度发展,何处可以寻得一方净土,令自己的内心清静?现代人心随境转,内心随着物欲翻滚,身体也愈加疲惫不堪。面对太多的诱惑,想让心静下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以尽量让自己的环境、人际关系变得简单,时下所说的断舍离就是让生活回归简单、朴素,从而获得内心的安静。但真正的清净之心是需要通过如法修行,如禅宗所言,“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来源:Kunga上师法语微信号)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