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期

更多»

大灵山

  • 1

    《同戒录》释永信法师序

  • 2

    《同戒录》正法长老序

  • 3

    《同戒录》心舫法师序

  • 4

    《同戒录》永福法师序

  • 5

    在张宇长篇小说《呼吸》研讨会上的致辞

心安是福

  • 1

    《心安是福》连载

面壁石

  • 1

    略述历代名人吟咏少林寺的诗作

锤谱堂

  • 1

    禅心:少林文化的灵魂

  • 2

    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全方位研究少林文化

禅悦篇

  • 1

    丕振宗风,广结善缘,利乐有情——我眼中的师父释永信大和尚

  • 2

    烦恼即菩提

  • 3

    给生活留个缺口

  • 4

    慢跑是一种修行

  • 5

    一期一会

  • 6

    四月亦有花芬芳

  • 7

    为欲望设限

  • 8

    墨香清远如食味

佛教常识

  • 1

    三坛大戒

少林故事

  • 1

    西鲁故事

新禅诗

  • 1

    佛山(外四首)

  • 2

    一束光

  • 3

    少林寺

  • 4

    深山古寺

  • 5

    禅思(三首)

癸卯年少林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专题

  • 1

    绍隆佛种,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癸卯年少林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圆满

今日少林

  • 1

    少林寺《禅露》2023年第2期大事记

读者来信

  • 1

    读者来信

《同戒录》释永信法师序

◎释永信


夫波罗提木叉者,为三乘之津要,万善之根基,涅槃之本源也,如天中日,能消万暝。释迦世尊以一大事因缘出世,即欲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也,初转四谛法轮于鹿野苑,时五比丘随佛出家,自此世间佛法僧三宝具。然欲令正法常存,舍戒定慧三无漏学则无所依,非僧伽而莫能立,是故正法住世,尤须僧伽执持净戒。《四分律》云:“此经久住世,佛法得炽盛;若不持此戒,世间皆暗冥。”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杂阿含经》有云:“若彼比丘不谄曲、不幻伪、不欺诓、信心、惭愧、精勤正念、正定智慧、不慢缓、心存远离、深敬戒律、顾沙门行、志崇涅槃、为法出家。如是比丘应当教授。所以者何?如是比丘能修梵行,能自建立故。”是故正知学佛之道,净化身心以求解脱也,严净毗尼以张大法也,佛法之要在于斯,不可不慎。

嵩山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初为孝文帝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后跋陀高徒慧光律师,于寺撰著《四分律疏》,弘扬戒律,誉为戒宗鼻祖,译《十地经论》,开地论学派,弘行于世。南梁时期,达摩祖师西来东土,与武帝面谈不契,乃一苇渡江,隐遁少室山中,潜心九年,面壁静虑,创立禅宗。其后二祖慧可,求法心切,立雪断臂,继承达摩之衣钵,及至六祖能禅师,禅宗一花五叶,普闻十方。隋代大兴佛教,授赐柏毂坞良田百顷,自此少林成北方一大名寺。

至于唐,少林武僧,勇救唐王,护国佑民,名间遐迩,更有玄奘法师多次奏表,欲求来少林译经。义净三藏为大周皇帝武曌之所敬重,于少林寺开琉璃戒坛,弘阐毗尼,撰《少林寺戒坛铭并序》。元代国师,雪庭福裕,敕封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少林开山光宗正法大禅师,中兴少林,一时中外高僧云集,僧徒两千,影响深远。直至清末,战火连连,佛法衰微,寺院破败,残垣断壁,令人痛惜。时逢盛世,愿安行正长老继承宗法,少林乃得复兴,衍续曹洞法脉传承,薪火相传,直至今日。

今幸逢盛世,佛日昌明,法道重兴,历数祖典,不忘祖德。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禅宗祖庭嵩山少林禅寺续起戒坛,以承先佛之宏愿。法雨甘露,遍润娑婆,五湖四海,三十余省,五百佛子,云集宝刹。欣有非洲、南美弟子,受佛感召,不辞万里,求受净戒,诸佛欢喜,龙天赞叹!

愿诸戒子悉获上品净戒,以弘宗演教的历代祖师为楷模,勤学毗尼,深入经藏,悟离言说旨,见本来面目,作菩萨比丘,为天人师范,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不负释迦世尊之本愿也!

是为序!


癸卯年春于少林寺方丈室

《同戒录》正法长老序

◎释正法


《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戒是生死的舟航,解脱的根本。佛在世时,尊佛教诲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在《佛遗教经》中有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

世间修学之人,若不持戒,出三界者,无有是处。法流东土震旦。三学递进,六和同修。进出世法,无越梵网;诸祖授受,悉以毗尼。戒如大明珠,能消长夜暗,戒如真宝镜,照法尽无遗,离世速成佛,为此法为最。佛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诸佛子应勤修勤策,正信正行,誓度群生,咸登佛果。

中国嵩山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跋陀开创,祖师西来,少林寺高僧大德辈出,为禅宗祖庭、律学重镇。唐代律学高僧义净(635-713)自印度求法归来,翻译经典,重视律部。为了实践有部律,义净律师于长安四年(704)四月七日在少林寺重结戒坛,并撰《少林寺戒坛铭并序》雕刻于碑。从此,少林琉璃戒坛誉满天下。

为秉承世尊遗教,光大如来戒法,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自农历丁亥年来,法筵重开,每三载开坛传戒、接引后学,绍隆佛种、续佛慧命。

诸位新戒菩萨要兢兢业业,善自护念,摄持净戒,长养善根;若三业不净,虽受具戒,心不在道,则失求戒之初心。受戒后,须十方参学,亲近诸大善知识,勤修三学,弘法利生,方不辜负衣钵常住与十师成就之恩,不辜负来禅宗祖庭少林琉璃戒坛受戒之大事因缘也!

是为序!


癸卯年闰二月十九于嵩山少林寺十师寮


《同戒录》心舫法师序

释心舫法师

 

戒律者,建定慧之妙幢,殄暗惑之明灯,杜危险之蹊径,开淡泊之梁津。《佛遗教经》开篇即言:“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菩萨璎珞本业经》云:“初发心出家欲绍菩萨位者,当先受正法戒。戒是一切行功德藏根本,正向佛道果一切行本,是戒能除一切大恶。”《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戒定慧乃佛法之总纲,佛法之精要尽在三无漏学中,而于三无漏学中,戒为第一。《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故身为佛子得戒之后,必当时时闻戒在心,以固守耳。

所谓正法戒者,略分为“法体行相”四大妙义,若不明晰,则不知佛陀结戒之苦心,造律仪之根源,更不知受戒、持戒之功德也!

法者,佛为罗睺罗初制十支净戒,二十四门仪则。十二年中,为比丘制二百五十戒,细分为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尼萨耆波逸提,九十一波逸提、四提舍尼、百众学、七灭诤;为比丘尼制三百四十八戒,细分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一百七十八单提、八提舍尼、百众学、七灭诤;并一切随律威仪三千,八万无量细行是也!

体者,即佛子临坛,于十师座前,正当受戒之时,运想一切尘境亦是得戒之因,当念念不忘,时刻守护,以戒为能依,以心为所依,使心法和合浑然如一,名之为戒体也!

行者,即依止所受之戒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或读经诵咒,或念佛念戒,或拜佛礼忏,或安禅经行,皆合乎戒规律仪而不越毗尼,名之为戒行也!

相者,三聚五篇之半满,性遮互坏之重轻,佛制比丘二百五十具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一百八十四种羯磨,一一戒相中,轻重开遮,成坏两缘,等等,即为法相也!

一切善业等事,如法当行不行,此名止犯;如法当行即行,此名作持。若一切恶业等事,不当行而行,此名作犯;若不当行即不行,此名止持。若不知止犯作持,则开遮全晦。故律制比丘,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可听教参禅。如能依教奉行,守持无染,可名真净道器;稍有违犯,则失僧仪。故云:护戒如护浮囊,不可破裂,否则丧身失命,被烦恼罗刹所吞矣!

戒乃一切善法住处,为一切诸佛菩萨本源,如来一代时教,总以戒为入道之本,成佛作祖之基础。适逢太平盛世,华夏震旦于嵩山少林禅宗祖庭再建宏大戒坛,延请大德高僧,传授三坛大戒,来自不同地区的戒子同师、同学、同法、同戒、同道、同德,共同接受如来甘露灌顶,实乃多生多劫之福德因缘所感召!

诚望新戒佛子不忘初心,牢记戒义,善护戒体,清净戒行,庄严戒相,若能念念不忘赞戒、持戒、守戒、护戒,方不辜负出家一场,方有望成为法门龙象而续佛慧命,以使正法久住也!

《寂调音所问经》云:“于恶趣中破戒为最,于胜趣中持戒为最。”佛法之兴衰,端赖乎戒法之有无而定。勿轻小罪以为无殃,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一息不来便是来生。祈愿同戒佛子,恒常不忘今日登坛受戒之时,做净戒比丘而为人天师表,以统领大众耳!

是为序!


癸卯年闰二月十九撰于少林寺羯磨寮


《同戒录》永福法师序

◎释永福法师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涅槃经》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成实论》云:“若无持戒。则无禅定。又戒为菩提树根。无根则无树。故须净戒。”所以,众生受佛戒,即是入诸佛位,持戒一法,乃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第一要道。

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地处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与古都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跋陀收有两位高徒,其一为慧光,律学巨匠;另一位僧稠,被誉为“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永平元年(506),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少林寺西台舍利塔后建翻经堂,由慧光助译,共同翻译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历经三年完成。

《十地经论》翻出后,慧光在少林寺弘扬师说,内容包括《四分律疏》等。慧光弟子主要有法上、道冯、灵衍、道云、道晖、灵隐等。《四分》一宗之确立,实始于慧光。《四分》在少林寺内传承有序。少林早期律学,以《四分》为先,先导之以戒行律学,然后学之以经论。少林弟子沿此双轨并进,成果累累。至初唐,根基已固,律宗开山,水到渠成。唐长安四年(704),义净自印度取经回国,至少林寺结戒坛,尽源于少林寺悠久的律学传统。

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响应党的号召,促进佛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顺应世间,利济群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释永信法师外修常住院、二祖庵、水峪寺等道场;内修梵行,每年培养大量僧才,举荐至各大佛学院及丛林学修。少林寺自二零零七年恢复琉璃戒坛以来,已连续五次传戒,度僧两千五百余人。当下再次弘开传戒法会,道场庄严、龙天护佑,旨在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祈愿国运昌隆,正法久住!

是为序!


癸卯年闰二月十九撰于嵩山少林寺


在张宇长篇小说《呼吸》研讨会上的致辞

◎释永信


尊敬的老领导陈义初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作家: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嵩少青翠,花木欣然,我们有缘相聚在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嵩山少林寺,一起参加著名作家张宇先生的长篇小说《呼吸》作品研讨会,可谓是因缘殊胜,龙天欢喜!

在少林寺1500多年历史上,历朝历代,不仅祖师大德辈出,少林禅宗、少林医宗和少林功夫典籍也蔚为大观,以致国务院正式把少林寺藏经阁命名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档案局将少林寺宗法档案列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历代文化大家在少林寺留下的诗赋书画作品及其传世碑刻,其数量和文化价值,在全国寺庙宫观中也是首屈一指。

众所周知,佛教禅宗在中国,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也曾在文化艺术领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响世界、流芳百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上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文学家、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雕刻家,等等,敏锐、深刻地体验到佛教禅宗所蕴含的人类文化价值,以生动活泼、独具魅力的方式呈现给全社会,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留下了全人类共享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呼吸》一书中,张宇先生对达摩大师从坐禅修行,再到进入禅定功夫境界,乃至悟出禅宗的根本在于普度众生、利乐有情这一思想主线,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特别是将达摩大师“禅定大海”这一神力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了禅定境界的不可思议,禅宗思想的博大精深。实际上,佛教对禅定的思想和方法都作了专门的阐述和发展,特别是以“无我”破除了个体意识和宇宙精神的实在性,也不再以禅定为修习的最终目的,而是把禅定视为获取无上智慧的方法。因而,佛教里呼吁要勤修“三无漏学”,即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禅宗的根本就是在追求智慧和解脱之后,能够度化更多众生,让众生也能获得法益,得到自在与解脱。

近40年来,少林寺走上复兴之路,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1982年,电影《少林寺》风靡世界,编剧、导演和观众第一次发现,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嵩山少林寺。十年前,原河南省作协主席张一弓,因其四十年前的一段因缘,把少林寺创立者跋陀大师推介给社会大众;如今,后一任作协主席张宇,又以其三十年的初心,向读者讲述禅宗初祖达摩大师的传奇人生。我钦佩两届省作协主席,不为世俗羁绊的历史洞察力和勇气;同样钦佩出版两部小说的河南文艺出版社,对河南文化的使命感和担当。

我很赞赏张宇先生三十年前的敏锐见地:“达摩虽然出生在古印度,来自古印度,却是在如今的郑州,完成了他文化交流互鉴的卓越贡献。他也早就应该是我们郑州人。古时候如果也发绿卡,早就发给他了。如果评选达摩为郑州的文化历史名人,很自然地,也就展示了我们郑州人的文化胸怀,也是郑州将来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文化姿态。”菩提达摩和禅宗少林的人类价值,不是一个过时的、怀旧的话题,而是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课题。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佛教中国化之路,正是由达摩祖师从嵩山少林寺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这也奠定了其在中国佛教史和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遍及日、韩、东南亚以及欧美诸国,延续1500年至今。

佛教里常讲:“是真佛,话家常。”在《呼吸》这部著作中,作家张宇先生以深入浅出的家常叙事,娓娓道来,如沐春风,这种写作方式显得轻松而自在。同时,作者有效地带动读者与达摩大师一起,在一呼一吸之间,进入禅定的自在之境,乃至融通万物、圆融无碍之境。这,也正是《呼吸》这部著作的殊胜和不俗之处!

最后,预祝长篇小说《呼吸》作品研讨会获得圆满,祝愿各位与会的嘉宾、善友们身心安住,六时吉祥,所愿顺遂!

阿弥陀佛!


2023年3月26日


《心安是福》连载

编者按

心是什么?是一切业的根本。心乱则业恶,心净则业善。每个人的修行,说到底就是心的修行,心安是福。

为尽量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心安是福》一书中的每一章节,特设禅话、开示、参悟“三段式”文体。

该书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编著,2013年9月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心安是福》一书中,不只有佛理,亦有众生之理,世间之理。

 

(十一)

放下:既是解脱,又得自在

放下不仅是启迪智慧的开始,还可以从“放下”的解脱到“拿起”的重合过程中,让世人体会到真正的大自在。

 

永信禅话——

 

佛教中,对出家人有一句很具励志意义的话:“耐得寂寞几十载,青灯孤影感念禅。”意思是说,出家人要能忍受得了青灯古佛、粗茶淡饭、僧衣布履的砥砺,要能坐得住、想得开、放得下、拿得起,这样才能在修行路上走得更远。这其中,“放得下”与“拿得起”并无严格的序位。你既可以理解为,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也可以倒过来理解,即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先说放下。

放下的禅意,就是为了净心修行,必须将生活中可能给你带来烦恼与“无明”的一切杂念(诸如虚荣的物欲、情感的困扰、权力的欲念、人事的纷争等五欲六尘)全部置之脑后,做到心无挂碍,无相、无住、无漏,这样才能修得正觉。若将这个禅意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行得通。

我们知道,佛陀曾创造了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是佛陀根据当时的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并根据众生的各种根性,设立创造的。目的只有一个,使众生领悟人生真理,感受人间的福乐。其中,该放下的就得放下——正是最重要的法门之一。毕竟,人的身心负载额是有限的,假如你觉得什么都很重要,什么都舍不得放下,那么你肯定一事无成。这就好比人坐船过河,过了河,船已是次要的。假如过了河,还要背着船在岸上走,岂不会被拖垮?

所谓放下则心安,心安则不乱,心不乱为涅槃,亦得福报。此乃在日常生活中悟出来的智慧。禅宗为我们留下很多关于“放下”的公案,讲述的不仅仅是要放下心里挂碍的东西,还要把这“放下”贯彻到现实生活中去,把能放下的一切全都放下,方能让自己从“无明”中彻底解脱。可是,道理好说,若要得此顿悟,则既要靠灵性,还要靠专注度。

佛教有一则著名的故事。那是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位黑氏梵志能运用神通,但却心事重重,烦恼不断,丝毫感觉不到快乐和幸福,有人让他去向佛陀求教。于是,他双手分别拿着一个花瓶来到佛陀的座前,想把这两瓶花奉献给佛陀。佛陀见了,说:“放下吧!”梵志立刻把左手的花瓶小心翼翼地放下来。佛陀又说:“放下吧!”梵志战战兢兢地又把右手的花瓶也放下来。可是佛陀仍说:“放下吧!”梵志不解地问:“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您还要我放下什么呢?”

佛陀说:“我叫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心里装着的各种念想。只有把心里的所有念想彻底放下,直至六根清净,没有什么分别,你就可以从各种烦恼和迷雾中解脱出来了。”

梵志这时才从佛陀的话中得到顿悟,然后顶礼而去。应该说,梵志得顿悟,绝不仅靠他的灵性,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的专注度。佛教所谓参禅问禅得禅解,能从佛陀开示中获得顿悟,专注度是很重要的。专注是靠什么建立的?还是一个词:放下。

其实,人最放不下的无非是各种贪念。贪念多,心事重,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到头来,被误掉的恰恰是你的正经事。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垂钓?因为人都知道鱼傻,我执太重,一口咬住钩就放不下了。鱼的这种傻是被人摸透了,所以想吃鱼的人,只要找根垂竿,弄点鱼饵,往河边一坐,就等着傻乎乎的鱼来咬钩。相比鱼,我们自然会说人是理性的,不会像鱼那样因为放不下区区鱼饵而舍命,可是一回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话不少人就说得不那么理直气壮了,也做了许多错事。

佛教主张放下一切,这不仅仅是指各种贪念,也包括不畅的心情、烦恼的情绪,最终还要把这“放下”的念头也放下。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即可从“无明”中得到解脱。所谓“佛法随处可见,禅道随时可入”,只要你的心无所挂碍,皆可觉悟。

都放下了,无从可放了,怎么办?要我说,此正是你开悟之时。

还举一个关于佛陀的公案。

有一次,佛陀的堂弟阿难刚跟随佛陀时,拿着一朵花走到佛陀面前进献。佛陀说:“放下花吧。”阿难放下花。佛陀说:“放下手吧。”阿难放下手。佛陀又说:“将你的身心也放下。”阿难听了觉得很疑惑,心想:“身心如何放下呢?”阿难问佛陀:“身心要如何放下呢?”佛陀说:“放不下了,那就担起来吧。”阿难思忖片刻,忽然就领悟了。阿难后来成了佛陀著名的弟子。

有人问,佛陀叫人放下,又让人拿起,这不矛盾吗?我说,假如当时阿难也是这么理解佛陀的意思的话,那么他就难以成佛了。只要认真仔细地阅读一下前后文,你就会想到,佛陀的“拿起”并不是让你把放下的那些杂念重新拿起来,而是叫你将悟得的正修付诸于践行中,如僧人坐禅时要放下一切,但坐禅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总有结束的时候,也就是该做正事了,这就是拿起。从我们众生的角度理解,就是得悟后,应该把禅的机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实践中,而不是修一套,做一套。从这个意义上讲,“放下”与“提起”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互为联系的,我们要将二者形成有机的整体,做到提得起、放得下,这才是众生学佛修禅的真谛。

总之,拿起与放下说起来容易,但重要的还是要从现实生活中去领悟,去修证,这是非常踏实且有效的参禅门径,特别是对于道心坚定的人来说,很合适。放下,不仅是启迪智慧的开始,还可以从“放下”的解脱到“拿起”的重合过程中,让世人体会到真正的大自在。

 

 

高僧同题开示——

一行禅师

 

由于我们带着概念去接近真实,所以当我们观察真实的时候,真实往往被改变了形态,现代自然科学证实了这一点。其中有些人,已经准备抛弃诸如原因、结果、过去、现在、未来等概念,这些概念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构成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但是,要抛弃概念是不容易的。我认为,要透悟真实而不用概念来武装自己,好比赤手空拳走进战场。科学家的“盔甲”就是它所获取的知识和思想体系,而要把这些东西放下,是非常困难的。我相信,具有大智慧、敢于放下这种“盔甲”的科学家,必定是那些具有伟大发现能力的人。

宗教探索者自始至终都受到提醒,为了直接体验真实,他们必须放下所有概念,诸如自与他、生与死、常与无常、有与无。假如真实是不可描述的,那么直接体验真实的工具,也必须是空掉了所有概念的心灵。

 

 

印顺长老

 

现代人有太多的欲望难以满足,太多的怨气难以发泄,太多的痴情没有寄托,所以烦恼不断,焦虑不已,紧张恐惧,躁动不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放下,再放下……唯有放下沉重的行囊,你才能轻松地走回家。

过去的已经过去,过去的光荣与福乐,不值得留恋。而“顾恋过去”,是众生的烦恼——爱缚,使我们在过去的回忆中,增加了失望与悲哀,低落了克难精进的努力。从业缘而成的当前境遇,应该随遇而安,渐求进步,自求多福。生活的艰难,可从淡泊中度过。人事的不安,可从勤劳与谦退中改善。

 

 

参悟——

释延超

 

六字真言:看破、放下、自在。要能看到生命是短暂无常的,我们要放下烦恼,放下不愉快,短暂的生命经不起只在困惑烦恼中打转,我们要活在当下,快乐地面对人生,对一切事物坦诚面对,从容接受,欢喜自在……人生的快乐不是因为我们得到了多少,而是我们放下了多少,放下的越多,你的快乐和幸福就越多。

烦恼,是因为你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所以,烦恼和痛苦都是自己带给自己的,没有谁让你烦恼,没有谁让你困惑,要智慧地、从容地在生活中体悟这个真谛。

 

邹相

 

一个青年为了寻找阳光,于是背个大包裹,千里迢迢地跑去向无际大师求助。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包里装的是我每次跌倒时的痛苦,每次受伤后的哭泣,每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我才走到了你这里。”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

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青年人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你扛不动它。”大师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河后,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念念不忘,它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突然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

佛家常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放得下。”释迦世尊决定出家救世的那一刻,便誓愿放下、放弃一切,包括他的家人、他的荣华富贵、他的权势地位。若没有这些放弃与放下,就没有他证悟成佛的果报,就没有他上弘下化的殊胜功德。唐代的布袋和尚曾作诗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里的“退步”,就是放下、放弃之意。

略述历代名人吟咏少林寺的诗作

◎邹相


众所周知,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为印度高僧跋陀敕建的寺庙。千余年来,作为禅宗祖庭、武术圣地、皇家寺院的少林寺,受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的青睐与关注。古往今来,无数位名人雅士曾到访少林寺,并留下一首首动人的、优秀的诗作。

在唐代,女皇武则天曾先后十四次登临嵩山,并留下《从驾幸少林寺并序》一诗,诗中写道:“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她高度赞美了少林寺为佛教圣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的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韦应物,钟情于山水之间,对少林寺也尤为敬重,他在《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一诗中写道:“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鸣钟生道心,暮磬空云烟。”他将少林寺道业兴隆、晨钟暮鼓的情景细致地刻画出来。号香山居士的大诗人白居易,对佛教寺庙尤为喜爱,他在《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一诗中写道:“九龙潭月落杯酒,三品松风飘管弦。”这里的“三品松”就是少林寺常住院内,被武则天封为“三品官”的古松。

唐代进士李颀曾专门写有一首登封少室山的诗,该诗题为《少室雪晴送王宁》,其中写道:“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少林寺,就位于少室山脚下。少室山有三十六峰,形态各异,有“九顶莲花砦”,有“旗、鼓、剑、印、钟”五峰,还有被誉为嵩山八景之一的“少室晴雪”。诗人写的送行情景,就是在少室山雪晴之后,他送别友人王宁。唐代诗人戴叔伦,曾到少林寺参观、游玩,并留下一首题为《游少林寺》的诗,诗中写道:“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诗人叙述了他到少林寺参观游玩的场景,看到石龛上遍布苔藓,通往寺院的路,也显得很悠长,上面白云缭绕。另外,唐代的刘长卿、宋之问等名人雅士,也都留下了吟咏少林寺的诗作。

在宋代,到访少林寺的名人特别多,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曾在《少林寺》一诗中写道:“禅庭松色寒,石室苔痕古。寄寄不逢人,空檐燕方乳。”他将少林寺内的禅意、禅趣、禅境生动地描写出来。东坡居士苏轼在《达摩面壁大师赞》中写道:“少林素壁,不以为碍,弥天同辈,不以为泰。”他将达摩面壁的典故运用于诗中,并提出达摩面壁,其意不在壁,而在心,其心所致,方能破壁的观点。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渔家傲·初祖》一词中,阐述了达摩大师与初祖庵的故事,他写道:“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即是说,达摩大师“只履西归”是非常有禅机的,值得我们去参、去悟。同时,黄庭坚给达摩大师写的这首词,也是对达摩大师一生行化的总结和颂扬,肯定了达摩大师“传法中土”的重要贡献,他还专门在词中写道:“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这是赞叹了禅宗“一花五叶”的法脉传承。

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封为潞国公的文彦博,在少林寺住宿后,留下《宿少林寺》一诗,诗中写道:“六六仙峰绕佛居,俗尘至此暂消除。西来未悟禅师意,北去还驰使者车。五品封槐今尚在,九年面壁昔何如。心知一宿犹难觉,花藏重寻贝叶书。”诗中,作者文彦博谈到自己在少林寺住了一宿,因使命在身,不得不驰车北去,为“西来未悟禅师意”而感到遗憾。诗中的“五品封槐今尚在,九年面壁昔何如”,“五品槐”指的是少林寺里的秦槐,官封五品;而“九年面壁”则指的是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在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首倡禅宗。这是肯定了少林寺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印证了少林文化的有序传承,以及佛教中国化的循序渐进。这首诗,充分体现出诗人文彦博对少林寺的敬重,对少林禅宗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禅悟”境界的推崇,希望自己能达到开悟之境,身心得到解脱与自在。

在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撰写了《少林》一诗:“云林入清深,禅房坐萧爽。澄泉洁余习,高鸟唤长往。我无元豹姿,漫有紫霞想。回首山中云,灵芝日应长。”诗中,他把在少林寺感受到的静处之幽、云林清深、禅房萧爽、清静无尘等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出来。元好问与少林寺住持木庵性英等关系密切,他除了作《少林》等多首五言诗之外,还写了众多文章,如《少林药局记》《清凉寺木目禅师塔铭》等。有一次,元好问在外地见到了子京禅师,见故人而动情,怀念起嵩山下的和尚诗友来,便作诗曰:“南风稳送北归船,留得虚名一指禅。嵩少诗僧几人在?因君回望一凄然!”从中不难看出,元好问与少林寺有着殊胜之缘,与少林寺的僧人们有着深厚的情谊!

明代,吟咏少林寺的诗作尤为众多,如著名文学家李梦阳的《少林寺》,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太保朱衡的《宿少林寺》,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诗送少林寺僧宗擎》,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的《少林寺》,等等。李梦阳在《少林寺》一诗中写道:“唐碑汉碣藓字剥,猿啼虎啸萝灯红。独坐悠悠息尘想,少室影下月出东。”诗中,李梦阳写到他傍晚而入山谷,在空荡荡的秋山中只能听到悠扬的钟声,向远处望去,烟云从深涧中流出。从室内向外看,松窗含山,美轮美奂。他在院中漫步,欣赏唐碑汉碣,有苔藓可证其古;虎啸猿啼,有红灯可减其怖,别有一番情致。诗人以其独到的视觉、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少林寺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让人心生敬意!俞大猷曾亲授少林寺武僧少林棍法,与少林寺僧人关系密切,他在《诗送少林寺僧宗擎》中写道:“能行深海底,更陟高山颠。莫讶物难舍,回头是岸边。”诗人忠告少林寺僧人宗擎,不要以为武艺在身,就以物质利益为重,要懂得超然物外,方能独得禅心。俞大猷负有奇节,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此诗重情重义,传达出诗人俞大猷与少林寺僧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官至工部尚书的朱衡在《宿少林寺》一诗中写道:“初祖开初地,香台控碧岑。双泉泓德水,五叶散珠林。”诗人称赞达摩祖师首倡禅宗,为中国传下大乘禅法,并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双泉泓德水”意在赞大乘禅法的纯净空灵,“五叶散珠林”意在赞禅宗的昌盛——先是“一花开五叶”,后成为“五家七宗”的局面。明代大理寺卿吴三乐曾在重游少林寺后,写了一首题为《九日重游少林寺》的诗,诗中写道:“少林佳丽地,乘兴又重游。九日禅堂静,千年古洞幽。”诗中以景起句,说少林寺是一个绝佳的去处,诗人乘兴重游少林寺。少林佳地,风景秀丽,故地重游,何其欢喜!紧接着,诗人写到九九重阳日当天,少林寺的禅堂静谧,诗人的心也如静水般清明、澄澈。古刹清幽,历经千年,幽静依旧,积淀着生命的厚重。在明代万历三十九年(1611)任登封知县的傅梅,在《过少林寺》中写道:“二室巑岏一径通,少林寺在翠微中。”他在诗中将少林寺的法脉传承、禅武文化,阐述的非常清晰。

在清代,到少林寺参观游玩的官员、文人雅士更是不胜枚举,他们也留下了大量的诗作。1750年9月30日夜晚,乾隆皇帝在少林寺住宿,留下《宿少林寺》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这首诗,是乾隆皇帝的得意之作,诗中体现出他对少林寺的赞美,以及他的一颗清净洒脱的禅心。除这首诗之外,乾隆皇帝还写了《少林寺》和《题面壁石》两首诗,同时,还为少林寺的殿堂题写了五块匾额、四副楹联。清代著名文学家景日昣,在《观唐王告少林寺主教碑》一诗中写道:“少林古碑密如栉,高下竖卧各为质。松柏掩映发幽光,大半出自名人笔。”他对少林寺的敬仰与爱慕之情溢于言表。此外,毛奇龄的《游少林寺》、叶封的《少林寺》、顾嗣立的《初祖庵杂咏三绝》等,也都从不同角度吟咏了少林寺的厚重历史、博大文化,以及僧众安心办道的景象。

在当代,周恩来、赵朴初等名人先后创作出吟咏少林寺的诗作。如周恩来在《达摩洞》中写道:“面壁十年,佛光身形入于石内。破壁升天,引来身后万千佛徒。”这是他对达摩面壁典故的赞颂。在《风雨岚山》中,他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再次选用了达摩面壁的典故。赵朴初在《题少林寺日本两禅师撰书三碑》一诗中写道:“一花五叶何荣敷,灯灯相续耀天珠。洞上宗支更繁衍,乔柯自与凡木殊。”他盛赞少林寺在法脉传承和宗风发扬上保持得很好,希望少林寺能续佛慧命、绍隆佛种。1992年4月12日,赵朴初和夫人陈邦织女土一行到少林寺视察指导工作,受到少林寺僧众的热烈欢迎。时任少林寺住持的释永信法师,热情地接待了赵朴初一行。在少林寺立雪亭前,赵朴初瞻仰着亭内二祖慧可的塑像,当场作了一首诗:“大勇立雪人,断臂得心安。天下称第一,是禅不是拳。”这首诗,肯定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地位,为少林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古今名人吟咏少林寺的诗作中,我们既能直观地了解到少林寺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和禅宗文化,以及少林寺本有的禅、武、医、艺文化,亦能感受到其作为千年古刹的清幽与清净。每一首与少林寺相关的诗词作品,都能给人以启迪,让人心生欢喜。我们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吟咏少林寺及少林僧人的优秀诗作传世,让大家一起感知这座千年古刹的非凡与殊胜之处。

(作者系少林寺官网主编,少林寺《禅露》主编,少林文化学者。先后出版《禅心乡韵》《且听风吟》《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

 


禅心:少林文化的灵魂

◎【上海】刘元春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少林文化的精髓也在于禅。少林文化是以少林寺为平台,所创造、延生、演化、展现、凝聚形成的佛教文化“有机体”。不论是禅法、武术、医学、天文、建筑,等等,各种文化元素虽然自成体系,但是它们之间都是相生相融、相辅相成、互为因缘、互为表里的,因而构成了一个“活态”的文化有机体。

不过,少林文化又不是一个一般的文化形态,它是佛教文化的,它的根源还在于佛教的信仰,还在于禅宗的精神。也就是说,少林文化的其他元素不论如何的“腾、挪、伸、缩”,都不能脱离一个中心,那就是佛教信仰或者说是佛教精神这个“圆心”;再简而言之,“禅心”是少林文化的灵魂。以“禅”为“心”(核心),以“禅心”为“心”(品格)——这里的禅心,就是禅定、禅净之心,就是超越、超凡之心,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少林武术也好,少林学术也好,只有坚守着这颗灵魂,才能充分展示少林文化的内在品格,才能具有持久的魅力!

人们在关注少林寺,但目前主要是关注少林武术,武术的功能和魅力。少林武术已经是少林寺的招牌。但我们基于少林文化的整体和内在魅力来考虑,这就需要研究者特别要注重探讨少林文化的内在精神。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应当探讨少林武术以及其他体系的内在精神脉络,要把握其中的思想灵魂。我赞同用“禅心运武”这四个字,觉得这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少林“禅”与“拳”之间的内在关系。依此类推,少林文化、“少林学” 的研究中,就能“纲举目张”了。

针对 “少林学”,我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点,“少林学”也好,少林人类文化遗产申报也好,我觉得要赋予它信仰的价值定位。长久以来,佛教界与武术界争来争去的,就是少林武术和少林禅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赵朴初先生生前曾经为少林寺题词 “少林是禅不是拳”,就是明确了少林文化的信仰定位和价值倾向。这个“禅”是本,这个“武”是表,一为性体,一为相用,它们两个之间犹如一个人的精神意念与肢体表达。武术不是一个纯粹的肢体运动,它内发于禅心,外形之武术。这符合佛教信仰的精神追求,这一点是可以界定和规范“少林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所谓赋予它价值定位,即是说,少林寺就是少林寺,它是佛教信仰的一个活动场所,这个“少林学”是不能远离信仰的社会定位。因此,在“少林学”的研究过程当中,要分析和探讨少林文化的思想内涵以及少林寺的诸多行为实践,它是不是符合“人间佛教”的信仰需要,是不是一种现世落实的模式?我觉得,要提升“少林学”的社会价值,以及明确少林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定位,这是值得慎重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点,少林武术等文化体系既然也归属于禅宗的智慧,那么,在“少林学”研究中,我觉得少林武术的诸多套路演绎,完全可以赋予它“禅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比如说,一些武术家分析的武术套路中,讲到意、气、刚、柔等的关联和特性时,往往用“神秘莫测”来表达,这已经具有了“思想”的内涵和信仰的价值。意气引发也好,刚柔相济也好,我觉得都是在形制上,武术的套路之上,真正要达到神秘莫测的这种境界,绝对不是武术套路所能体现和表达的,这实际就是体现出了“禅心运武”的理念。事实也是如此。真正的武术高手绝对不在一招一式上,所谓意到、气到、力到,首先是一种理念上的、心念上的收放自如,力量上的强弱有度。这与禅宗的万念放下、任运自然,是相同的。还比如,刚柔相济,在禅法的修炼、禅心的洗练过程中,也是要运用的,这实际上是一种深度的、心灵深处的一种外形的反应。

我认为,在“少林学”的研究当中,不论是武术家还是禅学家,他们要建构一种恰当的、圆融的、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研究少林武术,不论你是以武术套路的哪个角度,都必须有这种基本的“禅学”修养。我甚至在想,未来的少林武术,假如要赋予它“禅学”思想而重新进行诠释的话,那么少林武术的价值会更大。

第三点,基于上述的考虑,我有个具体的想法,少林寺是中国禅宗的祖庭,要为绍续禅法精神做出应有的贡献。即是说,“少林学”不能只在“学”,还应当有“修”,让学与修结合起来,才能使少林文化走入现实、走入人心。因此,我建议,在少林景区内可否修建一个国际性的、容量巨大的禅修中心,为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少林文化的爱好者、中国佛教文化的信仰者,提供一个庄严的修学场地,让大家在这里“养德健身”“禅悦发慧”。

当然,这个禅修中心,不能只是一个建筑所构造的“禅堂”而已,而是要依据佛教信仰和少林文化的思想内涵,设置相关的法仪形制,容纳深广,契理契机。相信经过认真地学习修炼,培育道德,增长智慧,对净化人心,净化社会,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导师。本文原载于《少林学辑刊》(第一辑),释永信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发行。)

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全方位研究少林文化

◎【江苏】杨维中


少林寺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尤其迅速,成为一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寺院。日前,又在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这一特定时刻,教界的法师、学界的专家等聚集一堂,对于少林寺的历史做些回顾、探讨,更重要的是对于少林寺的未来发展做些展望,提些建议,确实很有意义。本人适逢盛会,自然也应该有所献言才是,因此,不揣冒味,多言几句,仅供参考。


一、“少林学”何以可能?

依照人文学科研究的一般惯例,经过几代学者的艰苦努力,在某一定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系统性成果之后,逐渐被社会所承认,于是便可宣告此领域可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从结果上来说的。在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细分的趋势作用之下,学科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泛化、专门化。因而,总的趋势是学科名目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传统文化研究的逐渐深入,更由于弘扬民族文化的考虑,以特定的学术研究领域设想对独立的“学科”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当然,反对这一趋势的人也很多,当然也可以找到很多很过硬的理由。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尽管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人数量也很多,但与异常宽广的传统文化领域来比,人数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弘扬复兴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

在这种情形下,提出一个建立学科的设想,竖起一杆大旗,建立一个地盘,聚集一帮有志于这一领城研究的学者,对于快速推动某些领域的研究,确实能够见到奇效。最突出的例子至少可以找到两个,一个就是举世瞩目的“敦煌学”,一个就是异军突起的“法门寺学”。对于前一个,人人知晓,无需多言。而后一个则可直接为今日起,尽快建立“少林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法门寺在历史上固然有名,但明朝以后的衰微甚至默默无名却也是事实。1987年出士的佛骨及其唐代文物,一时震动世界。在掀起“法门寺佛骨热”之后,季羡林等先生顺势提出建立“法门寺学”的想法,后来被当地的官员所热衷,于1990年召开学术讨论会,探讨“法门寺学”成立的可能性,随后成立了“法门寺文化研究会”。本人当时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适逢其事,当时对于学科的名目仍然抱有“神圣感”,因此并不大赞成“法门寺学”的提法,认为这只能是一种宣传谋略,也许会贻笑大方。不料,也许是佛骨的感召力使然,也许是唐代宏伟的文化使然,在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参与耕耘下,十七年之后,“法门寺学”应该说还是像模像样地“立”起来了。从这个角度说,建立“少林学”不但是可能的,不是需要论证可行性怎么样的问题,而是敢不敢成立的问题。甚至可以说,现在宣告成立,有一些嫌晚,应该更早一些。

成立这样一个学科,有些什么好处呢?好处很多,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以此名义,号召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对于少林寺及其围绕少林寺各个层面的文化研究,应该说并非空白,而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武术界和历史学界,对于少林功夫的研究成果尤其丰厚。而相对而言,佛教界、佛学界等其他学科的学者参与不够,成果也不够丰富。特别严重的是,现在的研究,不同领域、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很多时候在自说自话,因为各个行当里面,从自己的行业、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有关少林寺的资料解读是不太一样的。


二、“少林学”与“少林文化”

我在准备提纲的时候,没有用“少林学”的概念,我用了一个“少林文化”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商榷的。但是,我感觉当初我们在论证“法门学”的时候,包括我们内部的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行,所以当时用了一个比较弱的概念,大家不太反对的一个概念,就是“法门文化”或者“法门寺文化”,因此我们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就叫“法门寺文化国际研讨会”。所以,我在来开会之前,仿照我们当年论证“法门文化”的框架,用了“少林文化”的概念。

我的提纲里写的是:少林文化的内核是什么?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这跟“少林学”的概念还是不一样的。“少林学”是从学科角度来总结的,所以今天不同学者总结了历史等几个层面,这是学科的概念。我在这里想探讨,如果存在一个以少林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系统的话,那个少林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佛学界、佛教界、武学界、历史学界,恐怕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我的理解是,如果我们把“少林文化”界定为一种以佛数文化为核心内涵的文化的话,那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少林武术在这种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地位和它的历史演变问题。

如果从有佛学背景出发,我还想提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僧人习武的合法性问题,就是僧人习武跟佛教戒律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昨天提到了从禅定功夫切入习武的问题,这是一个角度,但是又有人说,昨天武学界的几个学者讲了这个好像是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少林拳法和禅定是有关系的。黄心川先生提出少林武术可能和印度的来源有关系,我从直觉上还是比较赞同黄先生的意见,说不定少林拳法真的跟印度的瑜伽术有关系,当然这个还有待于证实。昨天,我也和武学界的学者交流了一下,少林的武功在民间的发展壮大,在中国文化中的重大影响,其实现在的材料可以证明的,恐怕是明代以后,就是唐宋这一段历史中,少林寺是不是以武功名世的?是不是这个寺庙的立寺之本就是少林武功?依照我来这个会之前看到过的材料,唐宋时期寺庙还是一个佛教祖庭的概念,还是以这个名世的。武功当然有唐王的一段历史,所以少林寺受到朝廷的重视,但是不至于说唐宋时期,少林寺的核心面貌就是一个“武”的概念。

明代以后,特别是抗倭战争以后,恐怕少林寺武学的面目在社会影响方面有可能超过了佛教的内容,因为恰好这个时期是中国佛教作为宗教的衰落期。那么,少林寺武学层面的内容浮现出来,能够作为这个寺庙在世俗文化地位的一个象征、一个镇寺之宝,它这时浮现了出来,所以我们可以做历史文化研究。那么,从现实层面来看,从我的角度,我知道“少林寺”三个字就是李连杰演的那个电影,我那时候上初三吧,“少林功夫”的概念,我的感觉可能和这个电影的社会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的功夫是禅定的、佛教的,少林是寺庙的概念,把这四个字连成一个词组,我感觉恐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一个概念。我们 “申遗”用的这个题目,这个与当代社会包括社会各界对少林寺的界定、认同有关系。其实,少林文化实际上有一个历史的内涵,在不同时期它的称呼不一样,世人对它的理解不同,就有不一样的名称。这是第一个问题。

少林文化的内核,我感觉应该界定为佛教的、禅宗的、律宗的,这是从宗派的角度讲。那么从这个角度里要具体的研究一下少林武术和佛教,特别是和佛教的禅定的关系、少林寺和养生学的关系,这些内容就构成了从内核里面延伸出来的一个概念。

总之,存不存在“少林文化”这样一个概念、这样一个称呼,这个称呼能够成立的话,它的内核,它最本质的、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我提出来是佛教的,这就需要把佛教与少林武术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当然,也有人可能会提出来少林功夫是一个核心的东西,那我的感觉是,明清以后少林文化的核心,恐怕在演变,明清之前还是佛教的内容居多。这是第二个问题。


三、“申遗”的优势

少林寺在前几年启动了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工作,尽管由于各类竞争者众多、国家文化主管部门从不同角度的考虑,多表明从申报到批准需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是,少林寺在其周边地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对于少林寺品牌的保护,还是取得了不少成效。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这一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在我原来准备的内容中,想讲一下少林寺申遗的策略和重心问题。这与我前面所讲的少林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佛教的、禅宗的看法相一致,我原先以为以“少林功夫”来概括少林文化是不够的。但来参会之后,了解的申遗报告的部分内容,原先的想法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我原来准备讲一个跟少林文化内核有关联的、我们申选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听了会议之后,我原来的感觉,光有少林功夫的概念不足以涵盖少林文化的内容,因为少林文化(我喜欢用少林文化这个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是一个跟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内容和层面都有关系的一个东西。用功夫的概念,我有两个理解,一个是它主要涵盖了少林武术;第二个是,“少林功夫”这四个字,它的组合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但听了会以后,我又感觉很矛盾,就是说世界上的人也就是说外国人对少林寺的认同,是从“功夫”开始的。

我们申报的时候,用一个他们不熟悉的历史文化概念,甚至想用一个包罗万象的、把少林寺内容都揽过去的概念,申遗恐怕也是有问题的。我本来是要讲我们应该用“少林文化”的概念去申遗,但是来了之后,我比较矛盾,感觉我原来的设想恐怕是不对的,我们还是应该和外国人的这个心理预期有关,方便他们投票,而且这个申遗报告把我原来考虑的忧虑打消了。所以说,名字是一个招牌,像刚才讲的文化是一个筐,功夫也是个筐,看你怎么装了,装得好了,可以把少林文化的全部内容装进去,所以我觉得论证报告还是很丰富的。

正如释永信法师所讲的:“少林寺申遗报的是功夫,而不是武术。功夫是修行,是参禅。练功夫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申报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才是有价值的。过去人们更多是从技术层面和专业角度认识少林功夫,通常称为‘少林武术’。随着认识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觉得‘少林武术’一词无法包含少林寺1500多年历史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宗教文化价值,因此需要重新确立‘少林功夫’这一新的提法,正确诠释少林功夫的完整内涵。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我完全赞成这一看法。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原载于《少林学辑刊》(第一辑),释永信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发行。)

丕振宗风,广结善缘,利乐有情——我眼中的师父释永信大和尚

◎释延若


静坐在洞林精舍里,品读师父释永信大和尚的著作《我心中的少林》,情不自禁地被他的悲心愿力所折服。回想起自己与师父之间的点点滴滴,心里涌起一阵阵感动。师父把我领进佛教这个大门,既让我找到了生命的归处,也让我发起精进心和勇猛心,誓愿上弘下化、广利人天。

我的老家在吉林长春的一个农村,父亲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母亲在家务农。我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从小对我尤为呵护。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武术,曾跟随当地的拳师习武。外公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受他老人家的影响,我也对佛教亲近有加。上中专的时候,我就特别想找一个既能习武,又能学习佛法的地方。那时候,少林寺的名气很大,特别是在我们东北,很多孩子都背负行囊,到少林寺那边学武了。我也开始翻阅少林寺相关的书籍,从书里知道它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在嵩山脚下,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也是佛教禅宗的祖庭。我对少林寺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和亲近感,觉得自己一定会与少林寺结下缘分。

1997年10月,在读完中专进入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内心对去少林寺习武学佛的意愿更加强烈了。当时我约着一位朋友,跟我一起去少林寺。结果,到出发前往时,他却临阵退缩了,我自己一个人坐上南下的火车,从长春到郑州,再从郑州坐大巴车到登封。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我到了少林寺附近的一家武校学习,经常跟同学们一起到寺院内游玩。在当年年底,我在一位同学的引荐下,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师父。见到他时,我的内心非常忐忑不安,又激动又紧张。没想到,他非常和蔼,慈悲地与我们交谈,勉励我们勤奋学习、文武兼修,还对我们嘘寒问暖。此前,我一直觉得出家人属于“高冷型”的,没想到师父有这么好的亲和力,以至于我特别向往出家人的生活。当时,我就向师父表明自己想出家的愿望,他笑着说:“再等等吧,机缘到了,你就会如愿以偿!”

我在武校里学习两年多,中间有几次到少林寺对面的二祖庵游玩,结识了当时庵里的德龙法师和行明法师。他俩都说,释永信大和尚经常来二祖庵,一直关心着二祖庵的重建工作,并给予各方面的支持。或许是机缘到了,在1999年3月份,我又到了二祖庵,没想到师父也来了。我赶紧再次表明心迹,说自己很渴望出家人的生活,希望能出家修行。师父问我:“你父母同意吗?有没有跟你父母商量过?”我回答说:“父母都同意,因为我外公也信佛。”师父当时点点头,微笑着说:“看来你的机缘成熟了!”

2000年燃灯佛诞辰纪念日(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当天,我在少林寺正式出家,礼释永信大和尚为师。师父为我取法名“延若”,并慈悲开示道:“这个‘若’字不是一般的字,它是‘般若’的‘若’,就是智慧的意思。你要勤修福慧,只有增长智慧,才能度化更多的有情众生。”听完师父的这番开示,我已泪水满面,并发愿一定勇猛精进,不负师父的殷殷期许。在少林寺出家之后,我常住寺院,一边跟着法师们学习佛法、礼仪仪轨,一边习练少林功夫,禅武并进。同时,师父还叮嘱我,一定要多参学,多向前辈们学习。于是,我经常去终南山等地参学,并拜访了很多老拳师,得到他们的指导与点拨,感觉受益无穷。

2003年的一天,师父把我叫到他身边,慈爱地说:“延若啊,你也出家三年了,信心很坚固,自己也很努力。现在,你要出去系统地学习一下,才能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师父问我,想去哪里学习。我说对唯识学很感兴趣,也看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师父说,他跟唯识学造诣很深的惟贤长老很熟,就写介绍信推荐我过去跟长老学习唯识学。到了重庆后,我见到了惟贤长老,他老人家建议我先去夯实基础,并推荐我去重庆佛学院学习。就这样,我在重庆佛学院学习两年,期间,经常向惟贤长老求教。

2004年,我在重庆佛学院受具足戒。师父专门让延孔法师给我捎去戒费,并询问我还需要他做些什么。当时,我心里非常感动,师父真是又温和又细心,对徒弟们真的是爱护有加。受完具足戒后,我回少林寺谢师。师父见到我,又慈悲地开示,希望我能坚守正法、弘扬正法,让我多去亲近惟贤长老,要懂得尊重师长们,随时能为长老出出力。师父这种尊师重教的观念,深深地影响到我。临别之际,师父还送我一本《瑜伽师地论》的书,嘱托我一定要深入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

2005年,我从重庆佛学院毕业之后,就回到少林寺。在寺里,我坚持学修并进,感受到少林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殊胜,经常得到师父的慈悲教诲。有一天,师父对我说:“你现在的学业已经圆满,需要好好历练一番。荥阳有个洞林寺,也是一个老庙,当地政府希望我们能接管,好好恢复与重建。准备派你过去,你有没有信心呢?”我连忙回答说:“感谢师父的栽培和信任,我一定会全力以赴。”那次,师父跟我说了很多,他说佛法不能空谈,一定要落实于实践之中,出家的僧人一生中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会修建道场,二是要会培养僧才、建好僧团,三是要高建法幢。按照师父说的这三件事,我一边全力建设道场,一边潜心培养僧才,一边弘法利生,感到非常充实。

2005年8月23日,受师父委派,我正式入驻洞林寺,直至今日。临行前,师父反复叮嘱我,说洞林寺是弥勒佛道场,与我所学的唯识学相应,希望我能全力以赴地建设好、护持好这座道场。此前,我也了解到洞林寺的历史,这个寺院可谓是饱经沧桑,曾毁于战火之中,也曾当过很多单位的办公地址。等我到了洞林寺,才发现这里虽在郑州近郊,却非常破败、苍凉,随处可见瓦砾成堆,没有一处主体建筑。当时,我一下子被吓住了,心里宛如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我用了一段时间,把洞林寺的情况都摸清楚了,包括跟当地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等。值得庆幸的是,洞林寺是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995年左右就恢复开放了。当我向师父汇报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和心里的顾虑时,师父勉励我不要害怕困难,要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因为“事在人为”。我接受师父的教诲,自己动手,身体力行,人手不够就自己干,资金不足就想办法化缘、募集资金。期间,师父还给我介绍了很多善缘、善信,让洞林寺的重建工作有序开展。据粗略估算,洞林寺先后在建大雄宝殿、钟鼓楼、寮房等主题建筑上,投入了两千多万元。

尽管师父的事务性工作有很多,但他一直关心着洞林寺的建设工作。每年,他都会来洞林寺几次,现场勘查、调研,给予寺院建设上的很多开示。师父还关心我个人的发展与提升,2006年,他介绍我去跟南怀瑾老师学习一段时间。师父多次对我讲:“道场建设固然重要,但学业一样重要。”在师父的推荐下,我有幸到中国人民大学就读,并于2007年至2009年,完成宗教学研究生课程。得知我顺利完成学业后,师父很高兴,专门给我打电话,嘱咐我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的知识用于寺院的建设与僧团的管理中去。

记得我来洞林寺不久,就出现房地产开发商征地问题。为了给寺院多争取一些发展空间,师父一直从中协调,保证寺院建设用地。洞林寺现在所处的位置很优越,紧挨着市区,寺院山门前不远的地方,很快会通地铁。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地方一定会受到政府的重视,让洞林寺既是一个修行场所,也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师父经常对我说:“洞林寺的格局要大,要给后人留空间。洞林寺要建在森林里面,从远处看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走近了才能看到寺院建筑。”按照师父对洞林寺的发展定位,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按照师父对洞林寺的建设绘制的蓝图,有序推进,并在寺院的里面和周边种树,现在已经是一片蔚然的树林了。师父多次告诫我,一定要与寺院周边的村民搞好关系,服务好他们的需求;及时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会议,学习好会议精神,及时落实,将爱国爱教的传统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与修行之中。

师父对每一位徒弟,都给予无微不至地关心与爱护。为了让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师父先后带我去泰国、斯里兰卡、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在泰国出访时,师父专门对我们说,文化都有相通性,尽管我们国家主要是大乘佛教,泰国主要是小乘佛教,但我们一样尊重他们,按照他们的礼仪和仪轨来参加活动。师父的这番话,让我们明白“佛法无高低,只是因缘不同”的道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派出以师父为团长的17人高规格代表团赴韩国丽水参加第26届“世佛联”大会。韩国组委会多次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邀请达赖喇嘛和其代表出席。等代表团到达后,发现韩方组委会违背承诺,邀请所谓“西藏流亡政府”前首席噶伦桑东等人参会。这一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广大佛教徒的感情,中国佛教代表团对此表示严重不满和强烈抗议,在师父的带领下,代表团决定退出本次会议。这个事件,在网上有很多报道,国内各界都认同师父的这一做法,这也捍卫了我们佛教界人士爱国爱教的形象。佛教讲“上报四重恩”,第一重恩就是“报国土恩”,师父身体力行,用行动证明了一位出家人的爱国、护国、忠国情怀。

师父一直是我们这些弟子的表率和模范。他在少林寺弘法利生四十余年,个中艰辛人人皆知。师父恢复少林寺禅堂与少林药局建制,就是为了将少林禅武医文化落到实处。他常常对我们讲,不要用空谈代替实修,做任何事都要有章法。他以少林功夫为切入点,先是带领少林武僧走出国门,举办无数场少林功夫展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紧接着,他又率领少林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交流,在世界各地开设少林文化中心,在多个国家举办“海外少林文化节”,真正地将少林文化弘扬到世界各地。同时,师父对道场的建设也是一丝不苟的,从少林寺各个殿堂的恢复重建,到少林寺多座下院的建设,处处都凝聚着师父的心血。他对佛教界人才的培养,对佛教慈善公益事业的投入,更让我们赞叹不已。少林慈幼院、少林文化学院、少林寺转轮大藏经、少林功夫段品制、少林禅弓院、少林棋院,等等,这些铿锵有力的名称,其实都是师父悲心愿力的彰显与明证。

近些年,师父做了很多实事,关于师父的一些谣言也在网上蔓延。个别人的一些不实言论和恶意诋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为啥这些人会那样想呢?佛法本来就是世间法,佛教本来就不避世啊!其实,就像师父经常跟我们说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就会有人指指点点;一个人不去做事,就不会被关注。不能因为别人的言语,而放弃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师父做了很多实事,很多时候是因为他的思想很超前,而有些人却不理解。他在为少林寺的下一个1500年考虑,在为佛教未来的发展探索。在面对各种谣言时,师父坚信“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心无所住,展现出一种大智大勇。跟随师父二十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他是我永远的领路人,他是道德和般若的代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坚决拥护师父,紧跟师父一起弘扬正法。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谣言也会不攻自破,不必在意一时的是非。

在师父的带领下,少林僧团蔚然有序,少林宗风丕振,少林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在我眼里,师父为佛教界、为少林寺做出了太多的贡献,如建寺安僧、弘法利生、培养僧才、文化交流、慈善教育、服务众生、造福社会,等等。特别是在师父的倡导和组织下,少林寺已经连续多年举办“少林学学术论坛”,已经成功打造出“少林学”这一文化品牌,深受教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我们也希望各级政府能对少林文化这一品牌大加保护,通过挖掘少林文化的内在深蕴,发挥出它的更大价值。

敬爱的师父,跟着您就是幸福!

(作者系少林寺下院——荥阳洞林寺住持。)

烦恼即菩提

【重庆】吕传彬


有僧人问荷泽神会禅师说:“烦恼就是菩提,不知是什么意思?”荷泽神会说:“可借虚空作为比喻,就如虚空,并不因为明亮来了就明亮,黑暗来了就黑暗,不管明亮或黑暗,虚空本来没有变化。这亮的虚空就是暗的虚空,暗的虚空就是亮的虚空,明亮和黑暗虽有交替,有消逝或产生,但是虚空本身并无任何变化。烦恼就是菩提,它的道理也是如此。有人烦恼,有人超脱,迷和悟虽有所差别,但菩提本心却没有变化。”

此处,所谓“菩提心”就是佛的觉性,即佛性。此一佛性,一切众生本就具备,只是有人迷,有人悟,所以才会有佛和众生的差别,以及种种现象上的不同。比如,有人执着于俗世的一切而烦恼,有人则较能看得开而超脱。然而,不管烦恼也好,超脱也好,迷执也罢,了悟也罢,各自原本的佛性却依旧超然自如,不动如山。

另一则禅宗公案,可呼应并印证上述荷泽神会的说法。

唐中宗时,六祖慧能的入门弟子韦璩任韶州刺史。有次,他轻车简从去曹溪宝林寺拜见慧能,并虔敬地问道:“近日弟子打坐,以清净自己的内心,何以总不得清净之心?”慧能说:“得悟不在打坐,而在心悟。内心清净与内心烦恼,其性无二。心住烦恼而不乱,就是清净。”这几句话犹如狂风般,扫去韦璩眼前的迷雾、心中的挂碍,一语点破他对打坐和清净的执着。

好一个“内心清净与内心烦恼,其性无二。心住烦恼而不乱,就是清净。”此处的“其性”,即是上述所谓的佛性或菩提心。就如虚空般,不管内心清净或烦恼,佛性本身并无任何改变,故说“其性无二”。因此,如果能心住烦恼而不乱,明心见性,心性澄明,自能摆脱烦恼和迷执,随缘自适,清净自在了。所谓“烦恼即菩提”,便是这个道理。

问题是,我们又要如何做,方能心住烦恼而不乱,进而臻于明心见性,心性澄明的境地呢?圣严法师为我们开示一条明路,即“凡事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唯有勇于面对,并懂得放下,真正放下俗世的虚名浮利,荣辱得失,心无挂碍,才能摆脱烦恼和迷执,进而让内心得到趋向真如的清净与自在。

就现实层面来讲,人既存活于红尘俗世中,便不免受七情六欲的羁绊,而时有迷失和烦恼,即使是修道者也不例外。再说,人生更充满许多不可知的变量和磨难,因此,在面对世事的纷扰和横逆中,不管有多大的艰难和挑战,多少的烦忧和苦难,只要一切尽力而为,全力以赴即可。至于成败得失,不妨淡然处之。

诚如星云大师所开示的,“凡事全力以赴,得失无容于心。”然而,得失既无容于心,心不住境,烦恼又从何而生?就此而言,只要我们能时时保持一份与世无争、随缘自适的“菩提心”,便能过一个快乐自在的人生了,不是吗?与大家共勉之!

给生活留个缺口

【山东】董国宾


父亲是位铁匠,后来改行做木工。二者无论挑选出来哪一行,父亲样样打磨得工巧独具。出售的产品经久耐用不说,还美观入眼,纷纷招来众多回头客,一个个无不惊叹地给予父亲褒扬与好评。可父亲做起家常来,却是个弱项。

比如父亲炒菜做饭,善意的邻居会说,父亲的烹菜永久吃不完。一盘盘菜的味道难以下咽,当然没谁动筷去吃啦!父亲决计磨炼一手好菜,让家人及邻居两眼放光,以说明不只铁工木工是他的绝活。

父亲是个有心人,干什么都有股牛劲。果然,不出三个月,父亲做了几道菜,拿去给外人品尝。烹菜色香味俱佳,还略带刺激味蕾的、鲜有的脱俗风味,让人惊喜咋舌。

再后来,父亲时常独自念叨,自己垒砖砌墙就显得手拙,但他从不动手去学,偶尔会低头私语:“人生不是圆满,生活本身就是个缺口。”

同学孙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众多同学和朋友圈,算是个商场成功人士。他生意头脑灵活,拼打得自然很卖力,回报对自己来说也算丰厚,给家人购置了几处公寓。但是,孙涛一路走过来的人生,也不是没有缺口和遗憾。

孙涛亲口对我说:“生意上拼劲全力使足了劲儿,却难以顾全亲友之情。不少亲戚还疏远了自己,在他们中间甚至竖起一道隔膜的墙。”孙涛还说:“自己打小的愿望,想当个出色的园艺师。培养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去美化居民的美好生活,这一直以来的愿望却成了泡影。”

孙涛仍有说不完的话,被我抢过的话题打断了。显而易见,在他的生活乃至生命中,他不只拥有骄人的成绩,仍存有不少甚或难以圆满的未遂和缺憾。

在亲戚及外人眼里,表弟妥妥地是个幸福的人。人到中年的表弟和表弟妻,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和和睦睦,心随所愿。衣食住行上宽裕富足不说,邻里关系,人脉交际,子女教育,老人敬养,哪一样皆褒扬可赞。往实处讲,这多亏表弟娶了一个贤淑达理,能力出众的好媳妇。

当初刚结婚时,不少外人及家人,免不了是有偏见的。表弟妻聪明心善不用说,唯独引人非议的是,表弟妻走路微微有点跛脚,目视起来是有点不太美观。若往心里去,这还真是个不小的不足呢!按表弟的资历和他帅气的长相,轻易能找个身材完美,模样俊俏的漂亮姑娘。但表弟呢,独爱眼中有才干的这位妻子,还有来自她内心的纯净与贤惠。

摆在眼前的现实告诉人们,表弟妻的聪颖干练和近乎完美的修养,打造出了这个幸福满满的家。在表弟他们这个家庭中,无论说事业,还是各式各样纷杂的人际关系上,表弟妻里里外外唱主角儿,表弟妇唱夫随唱配角儿。表弟不去在意妻子外表上的小缺口,却换来了相对圆满的人生和挚爱。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是自然法则,也是古人的智慧。没有谁的人生十足圆满,像太阳一样高悬空中。恰当的时候,给自己留有余地,给生活留个不完美的缺口,这不是懈怠,而是随缘任运,更显生命的大智大慧。

(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

慢跑是一种修行

【河北】王国梁


我是从四十岁开始慢跑的,已经坚持了十来年。这十来年里,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我差不多每天早晨坚持慢跑一小时。慢跑让我的身体越来越好,体重也减轻了。最重要的是,慢跑让我的心灵也越来越轻盈。慢跑有益,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修行。

一件事能够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不是容易的。最初我也经历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就是一种考验。早晨贪恋一夜的好梦不愿起床,我便跟自己做思想斗争:“每一个不曾跑步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赢在早晨的人,就赢了一整天,赢了整个人生。”还别说,自己炮制点“心灵鸡汤”,还真有激励作用。

我迎着熹微的晨光,开始了慢跑。我慢跑的地方很安静,一般情况下就我一个人。人到中年,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我跑得不快,速度跟快走差不多,轻盈地起步,轻盈地落地。速度虽慢,但运动量足够了。慢跑当然也不会像老年人那样悠闲地散步。我保持着跑的状态,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胳膊挥动起来,双腿的动作连贯起来。我始终保持一种节奏,不觉得呆板,反而很舒适。有朋友看到我,说我的动作像机器人一样,有点滑稽。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舒适就行。

慢跑培养了我的耐性和毅力,也赐予我自由和灵性。说实话,一个人每日在一条路上跑,没有精彩的风景,也没有新鲜的经历,很有点枯燥。我日复一日地坚持,不曾想过放弃,甚至觉得把自己的脚印叠加到上面,是一种诗意的重复。我还能在漫长的枯燥中,让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我跑起来的时候,思维好像也被唤醒一样,变得特别活跃灵动,真有点像也喜欢跑步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一边跑,脑际里的思绪很像天际的云朵,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它们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

我像画一幅画一样,把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不停地构图、调色、着墨。我的思绪没有飘然而去,很多一闪而过的念头被我抓住了。我在慢跑中完成了很多事,比如工作思路和未来构想之类的。

其实,很多事看似枯燥,你沉浸其中的话,便会觉得进入了某种状态和境界。比如佛家的参禅打坐,普通人可能觉得无趣,而打坐者自有他们追求的境界。我在慢跑中修炼自己,也是在提升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我是人到中年才体会到慢跑的妙处的。年轻时我喜欢奔跑,向往速度与激情,觉得人生是用来征服的。征服自己,征服别人,征服世界。可是到了不惑之年,我忽然发现,我没有征服别人,更没有征服世界。于是我开始向内看,不再有征服的愿望。我学会了和自己握手言和,而慢跑的节奏跟我的心态正好合拍。

因为是慢跑,目的不在于超越,而在于享受慢跑本身的乐趣。我不再跟人竞技,只是慢慢跑自己的。我的心态慢慢变得豁达和超然,其实人生真的没那么多需要快马加鞭追赶的事。慢慢跑,跑着跑着就云淡风轻了,跑着跑着就海阔天空了。不过我清楚,慢跑不同于散步。散步是属于老年人的,慢跑是过渡。

慢跑是一种修行。其实,这种修行里,“慢”是一个关键的字眼。慢,意味着不再比和赛,不再争和抢,不再在乎落后与否,不再在乎输或者赢。

后半生,我会一直慢跑下去。我的速度还会越来越慢,慢到悠闲自在,慢到心静如水……

一期一会

【吉林】卢海娟


还没等睁开眼,就下意识地去床头柜上寻手机。迫不及待地点开朋友圈,好像这世界除了自己要睡觉,别人都心甘情愿地做夜猫子似地。

没有什么新鲜事,倒是有两条“一路走好”的信息,让雀跃的心一下子冷了,跌入谷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路走好”成了生离死别的代名词。

一个“一路走好”是同事的母亲,据说,她是出了车祸,晚饭后老姐妹相约散步健身,原本其乐融融,却成此生永诀!

另一个是初中同学的闺蜜。我仔细翻看那几张照片,因为用了美颜,又是远景,我不敢确定是不是我的另一位同学。怎么会是我同学呢?我们才刚刚过了五十岁。我同学家庭和睦,孩子工作顺意,每天都要健身养生。她和她的女友们总是组团到处游玩,拍各种造型的小视频。无论身材还是容貌,她都保持得极好,令所有女同学又羡慕又嫉妒。况且,五十岁真的不是很老。

没有接到通知,而且,我分明看到,就在前一天,那同学还在朋友圈点赞评论。我想我一定是搞错了,强大的美颜功能让美女雷同,我一定认错人了。日子一天天过去,朋友圈、小视频……所有网络上的相会,全都定格在那一天,看似全无知觉的日子越聚越多,我越来越惶恐,或许,我的那位年轻漂亮的女同学,真的已如流星般猝然离去了。

前几年有位编辑收到我的稿子后,便联系我,想给我开个专栏,稿件、简介、照片,一切准备就绪,不想春节期间他回老家之后,就再也没能回来。三十几岁的人,还有个五六岁的小女儿,谁也没想到,他会走得那么突然。

生命无常。阳光下的生机勃勃,其实一直牵手暗夜下的狰狞死神。相聚多么甜蜜,可是终究要分离,相知相契的人走了,空虚寂寞浮上心头,“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恋恋不舍的心,连竹子也能读懂。人生,原本就是一期一会,就是无法回避的别离。

既然相聚就是别离,又何必斤斤计较,挖空心思,一定要把谁踩在脚下而后快呢?别离说来就来,没有人可以掌控。珍惜所有的相聚,待人亲切,对事诚恳,心怀友善,懂得感恩,这便是修行者的禅心。

有一首禅诗:“相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秋风吹旷野,一期只一会,尚得再别离。”写的就是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聚散之间,没有一次是相同的聚会这一人生真谛——即使相同的人,相同的季节,相同的聚会地点,也不会有相同的话题,相同的感受,相同的欢喜。每一次告别,都是最后的别离。

相聚时彼此珍惜,别离时依依不舍,同学如此,朋友如此,亲人如此,和真实的自我相聚,也是如此。并不是每一天都能见到自己的本心,并不是每一天都能遇见真我,即使和自己的心,也是一期一会,会者定离。“会”只是过程,“离”才是结局。

默默在心中说一声“一路走好”,死亡是永久的别离,人都会离去的,倘竹叶听说,也该滴下斑斑血泪了吧!想我们年少时的种种淘气,想我们同窗苦读时的历历往事,想我们不久前相见的欢欣,想我们对未来的打算、共同的期许……不觉潸然泪下,哀哀啼泣。

“君子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坦诚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相会,依依送走一个又一个别离,每一个相会都是生,每一个别离都是死,我们就在生死轮回中,一期一会。

四月亦有花芬芳

【山东】司德珍


春到四月,就到了它的暮年。那些漫天漫地的花事已渐渐褪去,譬如灼灼的桃花,譬如绚丽的樱花。但一些沉静质朴的花儿,却悄悄地拉开了帷幕,丰盈着暮春的身姿,生机勃勃。

四月的花事里,槐花是值得书上一笔的。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槐花:“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槐花属于乡野之花,在乡下最是常见。村口的土墙旁有,村外的山野里有,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也有。每年的四月,槐树的枝叶间就结满了洁白淡雅的花朵,一串挨着一串,如悬挂的风铃,在风中轻歌曼舞,与鲜绿的槐叶相互辉映。这个时候,每棵树都在喷着香,每朵花都在吐着甜,扑面而来的都是蜜般的香甜,沁人心脾,真是“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的写照。小小的村庄,就掩映在这一树又一树的洁白里,就陶醉在这一圈又一圈的清香里,岁月静好着。

四月的花事里,桐花自是绕不开的话题。

宋代诗人张公庠在《宫词 其四十九》云:“残红并逐狂风去,只有桐花不解飞。”桐花,在清明时节应时而开,是春、夏递嬗之际的重要物候,也很常见。桐树的树形伟岸高大,开出的桐花也分外优美大气。大朵大朵的桐花,像串在一起的唢呐,铿锵有力地吹奏出“百鸟朝凤”的曲调。人站在树下仰望,几乎看不到一片叶子,也看不到天空,只看到姿色的桐花涌起的波涛,层层叠叠,浩浩荡荡。桐花的香,很有辨识度,馥郁而不妖艳,缠绵却不甜腻。大抵是它在冬天长出花蕾,历经三春的风雨后才盛开,因此,骨子里既有梅花的清冷,又有春花的烂漫,很是可爱。正如《子夜四时歌》里云:“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

四月的花事里,楝花是春天的压轴戏。

元代诗人朱希晦有诗曰:“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楝花别名金铃子,始于暮春,收梢于初夏。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就有“始梅花,终楝花”之说。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楝子树,每到暮春时节,一撮一撮的楝花就开始幽幽吐香了。大抵因为楝树全身都苦,故而连带楝花的香气也不同于其他花草香的甜美,而是带着略微的清苦气息。可这种香中带苦的味道,反而令人心神格外澄澈明净。据苏轼的《香说》里记载,宋仁宗极宠爱的温成皇后,就常以楝花制香。楝花不仅香气宜人,细碎的小花朵也颇为俊俏。一树的柔粉浅紫随风摇曳,如梦如幻。怪不得晚唐诗人温庭筠赞它是:“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

白居易曾说,人间四月芳菲尽。芳菲怎么会开尽呢,不过是换了一波花事盛开罢了。春天啊,不管是初春、仲春,还是暮春,都会有花儿盛开。细想来,人生也是如此,不管是少年、中年,还是老年,每个阶段也都会有各自的美好,谁也不必羡慕谁!

为欲望设限

【河北】马俊


表哥做家具生意,这些年一直发展的不错,前年还扩大了规模,并且开始经营一个高端品牌家具。因为这个品牌经营得不错,又有另一个高端品牌找上门来。我们都以为,表哥会乘胜追击,接下这个品牌,让事业更上一层楼,谁知他却婉拒了人家。表哥说,不是这个品牌不好,而是他不想再扩大规模了。天下的钱赚不完,他没有太大的野心和能力。最主要的是,他能为一些不切实际的欲望设限。他说,这些年一直被挣钱的欲望驱使,如今想停一停。

为欲望设限?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在我的认知中,一个人只有不断开拓进取,一步一步登上更高的台阶,才能成就更优秀的自己。比如任正非、刘强东、董明珠这一类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一步步逐渐登临巅峰的?表哥却笑笑说:“这样优秀的人毕竟是少数,再说我的人生规划里并没有类似的内容。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为了多挣点钱努力打拼,一直坚持到现在。如今我也积累了一些财富,有生活底气了,这时候我打算为一些不切实际的欲望设限。人很容易成为欲望的奴隶,挣够一百万还想挣两百万,挣够两百万还想挣三百万。这样下去,永远会被欲望牵着鼻子走。人生这么短,如果一辈子陷入对金钱的追逐中,就会丢失很多美好。”

如今表哥把生活节奏放慢了,除了打理生意,他还给自己留出了不少空闲时间。他会选一个日子回老家陪陪父母,还会重拾他的一些个人爱好,比如打打球、钓钓鱼之类的,享受一下美好的休闲时光。看到表哥愉悦轻松的状态,我忽然觉得他活出了境界。因为懂得为一些不切实际的欲望设限,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生在世,我们难免会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控制。这些欲望,包括对金钱的追逐,还有对名誉、地位的追逐。从某种角度说,欲望也是一种动力,可以激励人进取。但如果不懂克制,成了欲望的奴隶,则是一种悲哀。生活中有不少人,在欲望驱使下一路狂奔,停都停不下来,真实地演绎了何为“欲壑难填”。他们陷入对物质和金钱的索取中不能自拔,得到了还想得到更多,得到更多了还想得到最多。

我的一个同学,多年里全部精力都用来打拼事业,大家都说他是“拼命三郎”。他也以为自己有事业心,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明年的财富要超过去年多少,下一年的目标依旧是只进不退。谁知,就在他极力攀高的过程中,突发疾病离世。我想,如果有来世,他一定不会那么拼。不为欲望设限,陷入无止境的追逐中,透支精力,透支健康……这是不少人的人生模式。

还有些人对名誉地位极为热衷,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地攫取各种名誉,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久而久之,他们迷失了自己。有些人登上高位,便以为自己真的卓尔不凡,变得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追名逐利,如果不加克制,则会让自己变得面目全非。

给欲望设限,就是在提醒自己,节制自己的欲望,适可而止。人应该有欲望,但欲望也要有限度,欲望超过限度,人生就会不堪重负。人只有不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才能真正掌控人生。

给欲望设限,才能赢得轻松适意的人生。

墨香清远如食味

【河南】王秀兰


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能让人废寝忘食,亦能让人畅游其间,留恋忘返。

阅读是营养的补给,餐餐不离。一个不读书的人,他定会语拙词穷,思想停滞不前,做事也毫无章法,成功自然不会眷顾于他。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一本好书,墨香清远如食美味,内容之丰如同大补。灵魂在书间驻足停留,忘情欣赏不同的绮丽风景,如同参加一场饕餮盛宴。所以,我便“偷得浮生半日闲,读上书页几许篇”,给身体补足营养,顺便也给大脑充电。

前段时间我读王龙的《人间物语》,更觉大补一餐。作者用简朴至真的语言描绘着世界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它们存在所表达的意义。书中说:“人类太多,太多的人类太贪鄙、太烦躁,所以生活也多是烦恼。”我们不如学做叶子,“叶子多绿色,绿植是佛,药师佛。绿色是佛给人类开的药。绿色让人平静。”读完我突然顿悟:原来我们都在被绿色“药师佛”治愈着,才有如此平静幸福的生活。

阅读使人眼明心亮,智慧倍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增长我们的智慧,让你见识不一样的世界;读书也能让你眼明心亮,自有一方天地满胸怀。书籍犹如一把钥匙,打开我们智慧之门。在书中我们走过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共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书中我们慢赏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在书中金戈铁马今犹在,羽扇纶巾笑天涯;在书中英雄不问出处,仗剑走天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化,精彩再现书籍间。畅游书中,既能伴古人策马扬鞭,又能与名人吟咏对唱,何不快哉!

读书亦能使灵魂丰盈,人生增彩。我们要想活得通透,读书是最好的修身养性。与书为伍,日夜熏陶,眼界日渐开阔,思维日益深邃,灵魂便愈加丰盈。德国作家歌德亦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走进书中的方寸天地,融入岁月,穿越千年,与伟人隔空对话,总能让人参悟人生。

读书好,读佛经更好,如读《六祖坛经》《金刚经》等,能让人心生欢喜,心性澄澈。读、修、悟是三位一体的,读是基础,修是方法,悟是目的。那一篇篇蕴含哲思华彩的佛经内容,那切切实实的生命体验,那直指灵魂深处的剖析,深深震撼着人心,让人不自觉地进入“悟”的层面,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好的书籍如同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激励着我们向着目标奋力前行。与书为伴,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纵观古今,书就像一位雕刻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精雕细琢出历代文人墨客、爱书之士的绝美容颜。我亦视书如饭,甘之若饴,心甘情愿被岁月沉淀,被书籍雕琢。

三坛大戒

作为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还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受戒。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里,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这“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这种仪式,在设置有专为佛门弟子传戒的戒堂和戒坛的各大丛林中举行。 

对于丛林的方丈来说,称为传戒;对于求戒者来说,称为受戒。各地丛林的传戒法会,在时间安排上有所不同,或每年举行,或隔年举行,或三年举行一次。会期也各异,或春,或秋,或冬。

三坛大戒是中国佛教特有的授戒仪式,分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这三阶段。初坛受的是沙弥、沙弥尼戒;二坛受的是比丘、比丘尼戒;三坛受的是出家菩萨戒。依据中国佛教的传统习惯,出家者必须受足三坛大戒才符合大乘出家僧格。


传授沙弥戒


传授沙弥戒,从进堂到圆戒共需十六天,占去整个戒期的三分之二,在“三坛传戒”中所用时间是最长的。这是因为传每一种戒,都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如挂搭、请引礼师、道喜看单、贴单、通启二师、请戒开导、查验衣钵、露罪忏悔、呈罪称量、登坛受戒等。同时,新戒对丛林规矩和传戒礼仪都很陌生,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学习和演练。在传比丘戒和菩萨戒期间,这些仪式可以相应省略,演练时间也可大为缩短。


传授比丘具足戒


比丘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必须受的大戒,是最重要的戒。受了此戒后,才算最正规的佛教徒。受戒时必须具足一切条件,如特定的监察僧人(十师)、特定的受戒场所(戒坛)、特定的法会程序。这些程序有编签习仪、请戒开导、通白二师、教衣钵法、审戒忏悔、登坛受戒等。


传授菩萨大戒


受菩萨大戒是“三坛传戒”中层次最高的戒,释迦牟尼佛为其得戒和尚,文殊菩萨为其羯磨阿阇黎,弥勒菩萨为其教授阿阇黎,十方一切菩萨为其同学伴侣。传戒的仪轨没有初坛和二坛复杂,但也要经过乞戒、通白、开导、审戒问遮、开示苦行等,且必须如法授受。

西鲁故事

清朝时期,尤其是康熙执政后期,对少林僧人习武的抑制,是有其社会背景的。汉人自古就有正统情结,在当时的一些汉人看来,清朝皇室是“蛮夷”,无权做中华之主,天下理所当然应该是汉人的。在这种正统情结下,很多地方秘密成立的“反清复明”组织,似乎都能从明代少林武僧英勇善战的故事中,找到某种精神符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天地会和白莲教。

天地会的成员无论武技是否出自少林,都自称“武从少林寺学”。天地会对外称“洪门”,所谓“洪门”,实则取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天地会门人用诗歌的形式与少林寺“拉近乎”,其中有首诗在南方相当流行:“凶猛洪拳四海闻,出在少林寺内僧;普天之下归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

天地会组织还煞有介事地编造了一个“火烧少林寺”的故事,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说:康熙时,西鲁造反,清兵去了没打过人家。于是,皇帝下榜昭告天下,能征服西鲁者,封万户侯,赏万两金。少林寺武僧撕了榜,出征西鲁,大胜而归。此后,有人诬告少林武僧谋反,康熙皇帝不分青红皂白,派大军夜袭少林寺。趁着僧侣熟睡之际,清军一把火烧了少林寺。

其实,根据清朝的历史记载,少林寺根本没有被烧过。天地会组织的杜撰,也可以理解,毕竟天地会的力量太弱小了。面对清朝帝国庞大的军事力量,天地会组织希望武艺高强的少林武僧被自己的故事感动,然后出手协助自己“反清复明”。他们幻想少林僧兵能像1553年抗击倭寇那样,用武力战胜一个王朝。除了天地会,白莲教也同样利用“少林武功”为自己壮胆鼓劲。

到了清代末期,少林武术已经成为匡扶正义的文化符号了。作为文化符号的少林武术,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具有政治倾向性的民间教门,还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文学作品。少林武僧的形象,逐渐生动地出现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凉道人的《听雨轩笔记》、刘鹗的《老残游记》等小说中。到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少林武僧的形象就随处可见了,少林武术也成了最强武功的代言。

佛山(外四首)

【甘肃】潘硕珍


究竟是山像一尊佛

还是佛隐身在山里


时光将一座觉悟了的山峰

凿刻成慈悲为怀的大佛


觉悟的脚丫

想参透人生的王子

在菩提树荫里跏趺而坐

被恒河水洗净泥沙的脚丫

绽放成十瓣白莲花


莲花开了

池塘里的莲花绽放了

大概是被微风吹醒的

大概是被苦水泡开的

大概是被木鱼敲破的


涅槃

夕阳坠进苦海的深渊里

浮出一朵佛光四射的红莲


归宿

披一袭红霞走进落日

肉体凡胎化成一抹灰烬

再被清风

吹得一无所有


(作者系甘肃省作协会员。诗作散见于《诗刊》《飞天》《作品》《天津文学》《禅露》等报刊。出版有诗集《行走陇中大地》《牛背上的春之声》。)

一束光

【云南】听松


一束光

照出我艰难的舞步

踉踉跄跄

曲折迂回

 

人生舞台

没有既定的剧本

唯有摸索前行

没有太多奢求

却有不少意外惊喜

历经多少风雨

也窥见过彩虹

只想在静静的月光下

舞出真正的自我

 

这一束光

一直在心中驻留

虽然微弱

但能让我看清前行的路

也沿着这希望之光

一路追寻

不变的梦想


(作者本名李磊,彝族,文学爱好者,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作品多篇。)

少林寺

【河南】牛冲


山风穿过北魏,落脚在

宽阔的斋堂,它在初春的沉默中掠过


我们观看碑石、塔林

听《禅露》主编邹相老师

讲解少林寺1500年银杏树的年轮

“少林秘笈,国之瑰宝”

远去的金庸

向我们传递江湖的密语


释永信方丈,一位慈悲安静的禅师

勉励创作的年轻人,檐下的木鱼

敲散人们心中的云雾

我们参访禅寺,卸下焦虑

与方丈茶叙,感知少林的一草一木

它们在五乳峰下静静地拔节

就像鸟鸣,在空中留下的谜语


穿过时空,我们在历史的印痕中

寻找禅意的芬芳


(作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元诗歌公益基金秘书长。)

深山古寺

【河南】燕超


一座庙宇坐禅深山幽林

始终坐怀不乱

木鱼声中溢出的经文

有星月的明暗隐现云天


廊檐静默,一层层台阶

不断抬高银杏的高度

一炷香火皈依空门

盛放钧瓷开片的禅音

莲花宝座幻化的釉彩

双手合十

掌心,早已汇聚

日月精华、天地灵气


众生走过,邂逅多少河流

无法寻觅渡口

却被河岸古刹的慈悲之心

轻易摆渡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

禅思(三首)

【河南】卫宏图


兰之幽芳,不采而佩

清流若淡,无风自由

其源本立,左右由之

自然,造化


空,一种空,空荡荡

若春水,清、净,无杂

明心,长流

通透无碍,物我皆忘

此消彼长,番番为肚量


安放

海阔鱼游,众鸟飞尽

孤帆远影,踏浪风尘

风物无言,一念

无惊无扰,和和而驻


(作者系南阳市作协会员,加拿大海外作协会员,华诗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

绍隆佛种,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癸卯年少林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圆满

◎《禅露》编辑部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佛法兴隆,为秉承世尊之遗教、光大如来之戒法,接引后学、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的发心行愿下,经省、市宗教主管部门同意,并经中国佛教协会(中佛会[2023]18号)批准,由河南省佛教协会主办、中国嵩山少林寺承办的三坛大戒传戒法会(男众),于2023年4月5日至5月5日(农历癸卯年闰二月十五至三月十六)圆满举办。

本次三坛大戒传戒法会礼请得戒阿阇黎正法长老、羯磨阿阇黎心舫法师、教授阿阇黎永福法师担任三师,永乾法师、心广法师、印乐法师、延慈法师、延超法师、修圆法师、净恩法师七位担任尊证阿阇黎。

2023年4月12日,新戒戒子正授沙弥戒。三师各入法座后,众新戒长跪合掌,恭聆得戒阿阇黎正法长老开示二种沙弥。开导毕,得戒和尚云:“欲受十戒,当先祈三宝以为依怙之尊,次屈万灵而作镇严之主。”遂领众新戒一心奉请诸佛菩萨、大小二乘经典、光明会上寄位诸天等,普降法筵、证盟受戒。众新戒诺然能持之声,响彻戒堂。钟鼓齐鸣,新戒展大具;至诚顶礼和尚三拜,撩衣、护钵、起具、问讯,分班而立,礼送三师。初坛正授沙弥戒圆满。

2023年4月19日至23日,众沙弥在十师见证下,欢喜登坛,纳受清净比丘戒体。此次登坛受戒,以三人为一坛,共142坛,众沙弥依次庄严登坛,在十师的见证下,如法乞戒,如理观想,演毗尼法,续佛命脉,欢喜纳受清净比丘戒体,以求正法得久住,三乘果不绝,由沙弥而圆具成比丘。二坛正授比丘戒圆满。

2023年5月3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法会迎来最为殊胜一日,来自世界各地的425位新戒比丘,与近500位在家居士先后求授菩萨戒,戒行圆满,戒体圆宗,成就少林千佛戒场。菩提园里,开敷觉意之花;法性海中,荡涤尘心之垢。千佛于此清凉地,求得圆满清净戒体。龙天欢喜,诸佛赞叹。三坛正授菩萨戒圆满。

少林戒场护持诸戒子圆满得受之功德,随喜新戒得受清净戒体,至诚迎请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上堂说法。永信大和尚升入法座,三秉拂尘,卓杖说偈曰——

少林此一会  满堂龙象才

千位菩萨众  花开证如来

参加此次传戒法会的新戒弟子共有425人,分别来自全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此外还有秘鲁、科特迪瓦外籍僧人各一位,为此次传戒法会增添了国际色彩,地域之广、僧众之多,在全国寺院传戒活动中是不多见的。在所采集资料中,河南省内的戒子居多,占全部受戒总人数的30.19%,超过五成戒子不远千里,从全国各地奔赴河南。近五百位在家居士求授在家菩萨戒,成就少林“千佛戒场”,也凸显了此次法会的地域性和少林寺禅宗祖庭、律学重镇的号召力。

此次传戒,戒子的平均年龄为43.5岁,新戒25岁以下的占比7%,25岁至50岁的占比60%,五十岁以上的占比33%。总体来看,25至50岁之间的戒子是此次传戒法会的主体,占比六成,而此次25岁以下所占比例与上届持平,反映了佛教界的中坚力量处于一个稳定成熟的阶段。

按照佛制,僧人需出家两年以上方可受戒。据调查,此次少林寺受戒的戒子中,不仅有初次受戒之人,还有少许增戒、补戒者,新戒佛子出家时间五年以下者居多,占比87%,出家五年至十年之间的占比12%,十年以上的占比1%。

菩提之路漫漫,道阻且艰,在癸卯年少林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圆满之际,也希望诸位新戒在以后的修学之路中,能够道心坚固,勇猛精进;续佛慧命、绍隆佛种;做如来使,光大法门;接引后学,荷担如来家业;以无量慈悲之勇气,行利益众生之事业,继续将正信的佛法弘扬于世界各地!

少林寺《禅露》2023年第2期大事记

(2023.3-2023.4)


3月2日

为增强少林寺常住院僧众及各部门职工在遇到火险时组织灭火的能力,确保准确、快速、高效地完成火灾扑救,在登封市消防救援大队的指导下,少林寺于当天中午组织僧俗二众,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并开展2023年春季消防演练工作。


3月3日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刘旗,带领重庆文旅考察团一行到少林寺考察访问,并与释永信方丈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交流。


3月5日

海南五指山市委书记朱宏凌,五指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喻倩等,携五指山市文旅考察团,到少林寺参观考察。朱宏凌一行就少林医药学与释永信方丈进行交流,并希望与少林寺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少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月6日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在登封市委书记辛绍河,登封市副市长王麟乐陪同下,到少林寺视察文化旅游及文物保护工作。释永信方丈接待任伟书记一行,并汇报少林寺文物保护措施方案。


3月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筹备召开省政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教义教规阐释”月协商座谈会,河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省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吴宏亮带领下,于3月8日在少林寺开展专题调研。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张然陪同调研。

释永信方丈详细介绍了少林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义教规阐述具体实践,以及少林寺近年来在海内外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与保护、慈善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吴宏亮主任对少林寺各项工作给予肯定,并表示,少林寺自永信方丈管理以来,持续创新发展,已成为一张优秀的河南名片乃至国家名片,为弘扬中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当天,北美少林联合会网络考功大会召开线上筹备会议,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少林寺监院延崇法师,北美少林联合会秘书长延理法师以及北美地区各少林文化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就世界少林功夫考功大赛北美赛区筹备情况进行讨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3月12日

意大利少林文化中心在罗马FONDAZIONE SANTA LUCIA康复中心医院举办“少林功夫考功大赛暨纪念LUIGI AMADIO先生逝世六周年”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上午为少林功夫考功大赛,意大利少林文化中心所属的意大利境内20多所会员学校的少林弟子参加了比赛。比赛分长兵器、短兵器、徒手、个人、集体等多个项目。最终评出各项目的金银铜奖。下午四点半,举行了纪念LUIGI AMADIO先生逝世六周年活动。


3月13日

马来西亚侨领在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副总会长拿督林广的带领下,到少林寺拜会释永信方丈,参观少林寺常住院,并与永信方丈商议建立马来西亚少林文化中心事宜。


3月14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下简称特多)驻华大使刘娜女士(Analisa Low)参访少林寺,并与永信方丈友好交流。


3月15日

“中国品牌节女性论坛”组委会成员一行,由中国品牌节发起人兼秘书长、品牌联盟董事长王永带队,组成来自互联网、大健康、户外媒体等领域的20余位企业家参访团,受到释永信方丈的热情接待。


3月17日

知名爱国宗教人士,中国佛教界杰出领袖,德高望重的当代著名高僧,净土宗巨擘,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传印长老追思会及荼毗法会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净土苑举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参加追思会,并献花圈敬挽“虎溪三笑云谷响,老衲一生石泉音”。

传印长老与少林祖庭宿缘深厚,多次亲临祖庭关心指导。2007年,少林寺再续中断二百余年的传授三坛大戒法会,长老担任羯磨阿阇黎。2010年少林寺再次传戒,长老担任得戒大和尚,并亲作《同戒录》序,殷切勉励新戒精进不懈、常随佛法。惊悉传印长老示寂,少林寺两序大众殊感痛惜,谨致深切哀悼!

当天下午,永信方丈分别前往江西省庄严艺术品有限公司、南昌明心禅寺考察。


3月18日

印尼少林修文化中心与印尼中国商会总会,以及印尼中国商会物流分会成员——中国中远、中外运、新海丰船务、印尼客源鼎信清关物流,以及中国国航山东航空等负责人一起,在雅加达圣心孤儿院举办“首届中国—印尼文化节”,商会成员单位还向孤儿院献爱心。


3月19日

为庆祝美国加州“嵩山少林寺日”,美国洛杉矶少林功夫禅学院在负责人释延悦的带领下,在托马斯伯顿公园(Thomas Burton Park),与当地信众、学生、家长等一起,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共同庆祝这个以“少林寺”命名的法定节日。

当天,湖北省黄石市涂俊功夫馆隆重举行“第二届少林功夫段品制初段位技术考评”。此次考评,由少林功夫非遗传承人释延炫,少林寺武僧团国际部教练释延仹,少林寺下院——许昌白兔寺住持释延极,黄石市涂俊功夫馆馆长涂俊组成考评小组,对学员们进行技术考评。

经过严格考核,61名学员顺利通过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评小组评审,获得相应段位证书。其中,37名学员获得一段位证书,24名学员获得二段位证书。


3月21日

少林寺收到由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少林寺宗法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证书。2023年1月12日,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评选结果公示,少林寺申报的《少林寺宗法档案》入选。《少林寺宗法档案》以“少林寺祖宗牌位图谱”为核心,以60通碑刻及116座塔之塔铭为主体,形成了“七十字辈”为代表的完整齐备的中国传统宗法谱系,是少林寺的独特历史文献、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资料库,是佛教中国化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3月21日

安阳市民宗局常景斌局长,副局长孙怀明,安阳县委统战部部长蔡光伟,安阳县民宗局局长冯云峰,韩陵镇书记马妹玮一行参访少林寺,考察少林寺宗教管理工作,并就少林下院——安阳定国禅寺恢复建设发展工作进行交流。


3月22日

中央统战部十局五处(侨务事务局文化交流处)处长靳昊轩,在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杨三忠,郑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杨爱玲,侨务工作处侯翊佳、李伟力等的陪同下,就海外少林文化中心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调研。释永信方丈接待调研组一行,并就海外少林文化中心的发展情况、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汇报。

当天,中瑞友好人士,瑞士巴塞尔州议员彦士德(Jens Schindelholz)、瑞士所罗图恩州农民联合会副主席罗伯特(Robert Dreier),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国防武官王建政的陪同下,参访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友好交流。


3月23日

为满足广大少林功夫爱好者的需求,同时为加快少林功夫的标准化建设与少林功夫段品制的推广,经中国嵩山少林寺僧团的一致同意,授权少林功夫段品制委员会开展2023年度少林功夫段品制传习基地申报工作。


3月24日

为承办好全国台联主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论坛武术论坛”,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抵达少林寺,以“禅宗武学”为主题拍摄少林功夫。


3月25日

释永信方丈前往登封玄天庙村玄天庙遗址考察,发愿恢复重建玄天庙。玄天庙建造于北魏时期,与少林寺同时期建造,历史上属于少林寺下院。作为参访少林寺的驿站,大批僧众在此修行,善男信女在此茶歇,络绎不绝。


3月26日

当天上午,由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和河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张宇长篇小说《呼吸》研讨会,在中国嵩山少林寺圆满举办。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政协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郑州市原市长陈义初,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协原主席张宇,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邵丽,河南省政府参事王守国,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少林寺《禅露》主编邹相,以及河南省内的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出版界专家等40余人,围绕着《呼吸》一书进行了深入研讨。


3月26日

社团法人全日本少林气功协会在东京新宿武道场,圆满举办第二十三届“少林武术气功节”。活动由日本NHK著名国际节目主持人高管椱原美树主持。本次少林武术气功节的参会者,是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代表,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74岁。

同时,该协会拟于今年九月十七日、十八日在东京举办“第七届禅武医气易艺世界健康大会暨第二十届中医气功疗术大会”,以更好地传播少林禅武医艺文化。


3月27日

河南文旅投资集团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李大伟参访少林寺,并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就嵩山旅游发展方向进行深入交流。


3月28日

受安阳市民宗局邀请,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前往少林下院——安阳韩陵定国禅寺,考察定国禅寺恢复建设情况。安阳市委统战部、民宗局有关领导陪同考察。考察结束后,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会见永信方丈一行,并与永信方丈交流定国禅寺的建设情况。


3月30日

郑州市佛教团体“四史”学习教育培活动,在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图书馆举办。郑州市各佛教活动场所中青年佛教界代表,以及少林寺常住僧众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

郑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释永信大和尚在讲话中指出,郑州市佛教协会举办“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是郑州市佛教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共同心声的真挚表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的共同倡议》的实际行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对团结引领全市佛教界和信教群众不断加深对党的理论认识和理解,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3月31日

农历闰二月初十,清明前夕。为缅怀历代祖师,追思高僧先德,少林寺庄严举行清明扫塔祭祖仪式。在塔林前,释永信大和尚拈香主法,四众弟子虔诚讽诵大乘经典、梵唱香赞、上供礼拜、悬挂纸串、焚烧金铂,借此感念十方诸佛菩萨和祖师先贤的法乳之恩。

当天,释永信方丈前往河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工作,该学院党委书记张震、校长王本亮等校领导陪同考察。


4月1日

“2023《佛教圣地文化巡礼》寺院巡礼捐赠仪式”在少林寺圆满举办。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宗教文化出版社社长任继春、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原主任陈红星等出席仪式。《佛教圣地文化巡礼》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旨在深入挖掘我国佛教文化中所蕴含的宝贵精神,把中国佛教文化中具有的中国特色、文化价值、中国智慧等提炼出来,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


4月1日

在青年作家、少林寺《禅露》主编邹相先生的带领下,河南省内知名青年作家开展主题为“走进祖庭少林 感受禅宗文化”的文学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8人,走进千年古刹少林寺,拜会释永信方丈,聆听他的慈悲开示,感知厚重的少林文化。


4月3日

河南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省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工作委员会、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德才到少林寺考察工作,听取释永信方丈关于“少林文化走出去”等相关工作的汇报,李德才副部长对少林寺开展对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少林文化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4月4日

郑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召开全市民族宗教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郑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参加座谈活动,并代表郑州市佛教界发言。郑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康红阳主持会议。

当天,英国少林文化中心的妙悟(Matthew Ahmet)和儿子常小天(Xiao Tian Ahmet)探望释永信方丈,汇报这些年在国外取得的一些成绩,并与少林僧众交流少林文化。同时,他们还接受了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跟踪报道。


4月5日至5月5日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佛法兴隆,为秉承世尊之遗教、光大如来之戒法,接引后学、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的发心行愿下,经省、市宗教主管部门同意,并经中国佛教协会(中佛会[2023]18号)批准,由河南省佛教协会主办、中国嵩山少林寺承办的三坛大戒传戒法会(男众),于2023年4月5日至5月5日圆满举办。

4月3日,传戒工作开启前期,少林寺组织全体引礼座谈,永信方丈主持座谈会,要求引礼严守传戒质量关,坚持勤修三学、学修并进、解行相应的佛教修行原则与优良传统,从严从实强化以戒为师的丛林体制,展现僧团清净合和的精神面貌。

4月5日,癸卯年农历闰二月十五,由河南省佛教协会主办、中国嵩山少林寺承办的三坛大戒法会隆重开启。经资料审查、全面体检、功课考校、信息录入、上报佛协等手续,391位海内外戒子领取三衣钵具,请引礼、编班进堂。

4月6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二日,严净坛场。新戒在知客法师的引领下,至诚恭迎开堂师父界承律师,陪堂延巳律师、学文律师等33位引礼师父、34位纠察师父至戒场。

4月7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三日,教用钵规则、过堂规矩、过毗尼。当晚,众戒子在坛场本堂发露。

4月8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四日,教搭衣展具,授四威仪。众戒子在引礼师的带领下,排班齐集于戒场,虔诚恭请开堂大师父界承律师教戒子搭衣展具,大师父以身示教详细讲解了穿袍搭衣、抽衣、叠放等动作要领。

4月9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五日,当日新戒通启二师、请戒开导、查验衣钵。上午,近四百位戒子齐聚戒场,礼见得戒阿阇黎正法长老,恭听开示。下午,引礼师率新戒迎请羯摩阿阇黎心舫律师、教授阿阇黎永福律师至戒场。三师至戒坛拈香礼佛后,各入法座,由得戒阿阇黎授戒子沙弥十戒。

4月10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六日。在引礼师父的带领下,新戒露罪忏悔、得戒教育,当晚在坛场礼通宵。

4月11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七日,当日回复清净、初坛演仪、剃发沐浴。在开堂大师父界承律师的指引下,众戒子搭衣持具,演绎明日迎请三师仪轨,并分别打水剃发、沐浴净身,为庄重迎接次日初坛正授沙弥戒做准备。

4月12日,农历闰二月二十二,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八日,正授沙弥戒、过沙弥律。众戒子在开堂大师父的引领下,前往法堂乞请三师至戒堂,为诸戒子传授沙弥十戒。在悠扬的梵呗声中,得戒和尚正法长老、羯摩阿阇黎心舫律师、教授阿阇黎永福律师拈香升法座。诸戒子至诚顶礼,依《三坛正范仪轨》,随三师奉请诸佛菩萨、大小二乘经典、光明会上寄位诸天等,普降法筵、证盟受戒。

4月13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九日,由授经阿阇黎宗海法师讲沙弥律仪。当晚,坛场内举行普利十方焰口法会。

4月14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十日,当天继续由授经阿阇黎宗海法师讲沙弥律仪。宗海法师引经据典,并结合实际,叮嘱戒子们要谨遵戒仪,如法奉行。

4月15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十一日,乞比丘戒、明习仪、教发戒缘。当晚,众戒子在坛场礼佛忏悔。

4月16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十二日,通白二师、请戒开导、衣钵名相。在引礼师父的带领下,由新戒代表执香持具双班出堂,恭请三师前往戒场为众开示。三师登入法座,为大众开导受比丘戒的内因外缘。当天下午,教授阿阇黎永福法师登法座,向众戒子讲解三衣钵具的由来和用途。

4月17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十三日,当日审戒忏悔、得戒教育。羯磨阿阇黎心舫法师升入法座,众新戒绕坛三匝后归位,长跪合掌聆听羯磨师审戒。审戒的主要内容是由羯磨师问众戒子“十三重难”和“十六轻遮”。羯磨师对众戒子逐条审戒,众戒子须如实回答。

4月18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十四日,当日请十师、请十师斋、回复清净、剃发沐浴。新戒代表在开堂大师父、陪堂二师父的带领下,前往方丈室迎请三师七证,本次三坛大戒的十师分别为:得戒和尚正法长老、羯摩阿阇黎心舫法师、教授阿阇黎永福法师,以及永乾法师、心广法师、印乐法师、延慈法师、延超法师、修圆法师、净恩法师七位尊证阿阇黎。十师随众戒子前往戒场后升入法座,依次为众戒子开示,勉励戒子们发上品心、受上品戒。

4月19日至23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坛正授比丘戒。期间,大众迎请十师至戒坛。三师七尊证升入法座,展和合具,普礼三拜,以表大众和合无违诤,是乃可得同受戒之佛制。随后,三师迎请三宝,演毗尼法,续佛命脉,以正法得久住,三乘果不绝,证盟受戒。

4月23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十九日,当日十师为众戒子结赞回向。十师依次对众戒子开示,鼓励加持,教导戒子们要以戒为师,发大愿心,发菩提心,精进努力,担如来家业。

4月24日,农历三月初五,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二十日,授经阿阇黎宗海法师继续为众戒子讲四分律。

4月25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二十一日,当日新戒继续学习四分律。上午十点,为恪守佛制,效法古德,再现佛陀时期僧团的生活状态,众戒子在诸位引礼师的带领下,托钵乞食。四百余位新戒手托瓦钵、步履稳健、清净庄严,一路称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从戒堂出发,经山门前往塔林。沿途居士布施钱财物品,自己与家人种下福德资粮,也种下一粒解脱的种子。

4月26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二十二日,四百余位戒子完成了四分律学习,迎请授经阿阇黎宗海法师开示,他讲到:戒定慧三无漏学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大家要好好发心,好好发露忏悔以清净心受持无上戒体,只有戒体清净,内心才能清净。

4月27日至29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二十三天、第二十四天、第二十五天,由授经阿阇黎宗海法师慈悲讲授菩萨戒。

4月30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二十六天,戒子们经过初坛传授沙弥戒、二坛传授比丘戒,当天通启二师、请戒开导,求授三坛菩萨戒。期间,开堂大师父界承法师依于丛林古制,向诸戒子讲解如何挂单。

5月1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二十七天,当日开导锡杖大意、开示苦行,求授在家菩萨戒开始报名。五百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善信汇聚少林,求授戒法。当天下午,善信们在引礼师的教导下,学习搭衣礼佛,为正授菩萨戒做准备。

5月2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二十八天,当日上午审戒遮,下午众戒子剃头沐浴、回复清净,为次日正授菩萨戒做准备。期间,求受菩萨戒的居士们聆听法师讲解菩萨戒,学习佛教礼仪、四威仪。

5月3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二十九天,当日正授菩萨戒、扫塔。至此,近四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戒子们威仪具足,圆满得受三聚净戒。得戒和尚正法长老为众戒子慈悲开示“既为佛子,当行佛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弘法生涯中发菩提心,爱国爱教,不忘初心,以戒为师。

5月4日,癸卯年少林寺三坛大戒第三十天,法会圆满。戒子们欢喜领取《戒牒》《护戒牒》《同戒录》、集体合影照等,获清净戒体,求戒圆满,告假出山。


4月6日

泰国郑大集团泰中促进投资贸易商会主席、泰中商务委员会名誉主席、泰国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李绍祝(THANAKORN SERIBURI)携夫人参访少林寺,受到少林僧众的热情接待。 


4月8日

法国著名企业家、慈善家许古德(Patrick Marie Herbet)携夫人参访少林寺,并拜会释永信方丈。


4月9日至12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54位少林武者齐聚禅武圣地少林寺,经过为期四天系统的理论、技术培训及考评,少林功夫段品制(六期初段)培训班圆满结业。

经过严格考评,有34位学员获得少林功夫三段认证,1位学员获少林功夫二段认证,1位学员获少林功夫一段认证。释永信方丈为本期培训班学员颁发少林功夫段品制段位证书。


4月10日

山东省禹城市委书记滕海强一行参访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愉快交谈。登封市委书记辛绍河陪同参访。


4月12日

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唐卫彬一行参访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就少林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等方面进行交流。


4月12日至17日

少林功夫段品制(四期中段)培训在少林寺圆满举行。17日上午,少林功夫段品制(四期中段)晋段仪式在少林寺常住院举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参加晋段仪式,并为晋段学员颁发相应证书。


4月13日

天津市民族宗教委宗教一处副处长穆祥臣,天津市民族宗教委宗教一处一级主任科员傅学礼,天津市佛教居士林毕连群,天津市佛教协会会长、大悲禅院住持达云法师,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东五台寺住持照正法师,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潮音寺住持延可法师一行参访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欢喜交流。


4月14日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蓝如瑾(MelissaLan),美国驻武汉总领馆新闻文化领事苏梅琪(MargaretSullivan),美国驻武汉总领馆经济专员周玲,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公共事务专员袁中宇,在河南省委外办人员的陪同下,参访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友好交流。

当天,武汉能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凤萍、副总经理汤恒及少林弟子恒广法师,向少林寺捐赠健康疗养高端仪器——脉冲电磁场PEMF设备。该设备由美国FDA认证,获得多个国家专利技术。


4月15日

印尼少林修文化中心在雅加达圣心孤儿院(Rumah Hati Suci)内,为雅加达Bali村7队、8队、9队、10队的村民们,捐赠开斋节爱心包500个。每个爱心包内有4公斤大米、1公斤食用油、1公斤糖、5包方便面。


4月16日

海军广州基地原副司令员尹洪生一行参访少林寺,受到释永信方丈的热情接待行。


4月18日

郑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伟,宗教处处长吴松到少林寺,检查少林寺三坛大戒法会工作。马伟副局长详细了解了少林寺的受戒环境、传戒流程,并检查少林寺传戒大殿、戒堂、斋堂、僧寮等法务、生活、消防设施,提出一定要确保本次法会安全、平稳、顺利举行。


4月20日

全国政协调研组一行,到少林寺调研文化、文史工作,释永信方丈向调研组一行汇报了少林寺的历史沿袭与文化传承,以及少林文化走出去等相关工作。参与调研的人员有:陈润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朱生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黄建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胡纪源(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报》总编辑)、袁炳忠(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兼外事局局长)、丁伟(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吕世光(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吕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制片人)、李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香港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勤(女,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主任)、吴敏婕(女,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创始人)、赵剑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张东(中宣部国际传播局二级巡视员)、谷斌(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一级巡视员)。

当天,少林寺举行三皈依法会,由少林寺监院延斌法师主法。皈依法会开始前,六十余位善信认真填写皈依申请表,并学习相关礼仪仪轨。皈依法会结束后,众善信到少林寺方丈室前,聆听释永信大和尚的慈悲开示。永信大和尚勉励众善信发愿勤修“三无漏学”,清净三业,护持正法。众善信欢喜信受,依教奉行。


4月20日至24日

少林功夫段品制一期高段培训活动在少林寺举行。这是少林功夫段品制推广以来,依托《少林功夫段品制高段位教程》,首次开展高段位培训。来自世界各地的70位少林功夫六段武者齐聚少林寺,接受高段位学习评测。

经少林功夫段品制委员会考评,有58位武者成功晋级八段,2位武者晋级七段,释永信方丈为成功晋段学员颁发段位证书。

晋段仪式上,经各地武术培训机构申请,少林功夫段品制委员会审核,永信方丈向登封市少林友谊学校等十所武术培训机构“少林功夫段品制传习基地”授牌。


4月22日

九三学社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晓梅,河南省政府副省长、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孙运锋一行,在登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宁,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振武,市机关事务中心主任李少伟的陪同下,到少林寺调研灾后重建工作,并参访少林寺。释永信方丈接待调研团一行,并愉快交流。

当天,台湾新党主席吴成典,在登封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宏伟的陪同下,参访少林寺,受到少林僧众的热情接待。


4月25日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到河南考察、学习。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在郑州黄河迎宾馆会见班禅一行,并向班禅介绍了河南省佛教的发展情况。

永信方丈向班禅分享少林寺历史上与藏传佛教友好交流的史实,并共同回忆和赞叹了十世班禅在1985年时,帮助少林寺落实宗教政策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永信方丈带队前往日喀则,参加十一世班禅受比丘戒时的盛况。


4月26日

现代女性领导力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才华,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副主席张秀琴,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副主席马延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委员、现代女性领导力研究院副院长王温凤一行参访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友好交流。

当天,国际拳击联合会主席克列姆廖夫参访少林寺,并拜访释永信大和尚。克列姆廖夫对少林文化的发展表示敬意,并邀请少林寺在俄罗斯继续开设少林文化中心。


4月27日

少林寺组织非洲各少林文化中心,召开“2023-2024洲际(非洲赛区)少林功夫考功大赛”线上动员会,部署考功大赛非洲赛区的各项工作。


4月28日

两岸企业家峰会智能装备组召集人苏波一行参访少林寺,参观了少林寺常住院的碑刻、建筑、造像等,深入了解少林文化。


4月30日

河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郑海洋,在郑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石秀田的陪同下,参访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深入交流。



媒体报道


千年戒坛再显宗光!少林寺三坛大戒正授比丘戒

◎凤凰网佛教文化


2023年4月15日至23日,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秉承世尊遗教,光大如来戒法,癸卯年少林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新戒沙弥乞授比丘戒。在开堂大师父及众引礼师的带领下,新戒依轨乞比丘戒,编签习仪,请戒开导,通白二师,衣钵名相,审戒忏悔,礼请十师,各项佛事循序进行,如法如律。4月19日至23日,众沙弥在十师见证下,欢喜登坛,纳受清净比丘戒体。

4月15日,众新戒在开堂大师父界承律师及引礼师的带领下,迎请得戒和尚正法长老入戒场。开堂大师父宣读乞戒文,众新戒虔诚乞戒,愿得戒和尚慈悲拔济,发心尽形寿皈依三宝,传承正法。

当天下午,陪堂师父学文律师为新戒明习仪,教发戒缘。通过对戒子说法,使新戒明了佛法的殊胜之处,使他们发无上菩提愿,“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感得上品戒。

4月16日,新戒代表执香持具双班出堂,恭请三师前往戒场为众开示。三师登入法座,为大众开导受比丘戒的内因外缘:出家者只有受过比丘戒,才能成就出家人的资格。因与沙弥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又称具足戒。受此戒,须先发心,并普演戒法、戒体、戒行、戒相的甚深法义及沙弥戒与比丘戒之差别,三师殷切期望众戒子发上品心、受上品戒。

4月月17日,众戒子齐集戒场,恭请羯磨阿阇黎心舫律师前往戒场为众戒子审戒忏悔。羯磨阿阇黎升入法座,向众戒子审“十三重难”和“十六轻遮”,引导诸沙弥清净身心,消除戒障。

4月19日上午,少林寺戒坛内供香花灯烛,气氛庄严肃穆。众沙弥威仪具足,依次排班恭迎得戒和尚真如堂上上正下法长老、羯磨阿阇黎涌泉堂上上心下舫律师、教授阿阇黎般若堂上上永下福律师及第一尊证阿阇黎塔院堂上上永下乾律师,第二尊证阿阇黎栖霞堂上上心下广律师,第三尊证阿阇黎栖霞堂上上印下乐律师,第四尊证阿阇黎开元堂上上延下慈律师,第五尊证阿阇黎塔院堂上上延下超律师,第六尊证阿阇黎塔院堂上上修下圆律师,第七尊证阿阇黎碧山堂上上净下恩律师。十师拈香登座,慈悲开示,众沙弥顶礼三拜,为作法仪。

在诸位引礼师父的带领下,以幢、幡、提炉等庄严仪仗为先导,众沙弥将十师恭请至真觉戒坛,登比丘戒。随后,诸位引礼师父带领众沙弥奉请三宝及诸龙天护法等,证盟受戒,监坛护戒。

教授阿闍黎问戒子遮难,引礼师受持衣钵,三师传授“比丘具足戒”,七尊证阿阇黎证盟受戒,如法说随相、说四依及授六念等。

此次登坛受戒,以三人为一坛,共142坛,众沙弥依次庄严登坛,在十师的见证下,如法乞戒,如理观想,演毗尼法,续佛命脉,欢喜纳受清净比丘戒体,以求正法得久住,三乘果不绝,由沙弥而圆具成比丘。

众戒子喜获比丘戒体,由沙弥而成比丘,威仪具足。受戒之后,诸新戒比丘在引礼师的带领下,依次在四圣前顶礼。十师向新戒比丘们道贺,勉励众比丘精进持戒、光大如来家业。 

 

 

游少林寺、学中国功夫!摩托艇赛手在郑州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正观新闻

 

(正观新闻记者 汪永森)2023年4月27日下午,距离2023U.I.M.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郑州大奖赛开赛时间越来越近,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选手在郑东新区体验过宽广水域带来的激情感受,又来到嵩山少林寺感悟传统功夫的力量之美。

微风和畅、鸟鸣声声,登封市嵩山脚下的人文和景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选手不断驻足,他们透过树丛将镜头对准少林武术国际交流中心广场上的演武少年,在少林寺武术馆学武堂内观看刀、剑、棍、鞭等器械表演,学习完太极拳的招式,又探讨起“中国功夫”和“江湖礼仪”,对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少林寺和少林功夫早已享誉世界,赛手们快步走进寺院的大门,又在殿宇和台阶之间驻足感受古老寺院的独特氛围,这种新鲜的体验让所有的选手都兴奋不已,他们一路拍摄“打卡”,第一时间将自己的见闻分享给亲友。

“郑州,中!”来自意大利米兰的马克西姆竖起大拇指点赞郑州和“少林功夫”,他表示,这是他第16次来到中国,却是第一次来到郑州,短短两天时间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郑州给人的感觉很棒”他说,自己很喜欢中国的面条,希望能够品尝更多的河南美食。

“原来是通过电视欣赏少林功夫,我很骄傲能现场学习,以后会把在郑州和在少林寺的经历分享给朋友们。”英国赛手本·杰尔夫第一次来中国就到达了郑州,他认为少林寺的景色很美,此前只能通过影视作品或电视节目观看少林功夫,但到现场观看武术表演让他感觉更加震撼,他还主动向教练请教,现场学起了功夫。

嵩山的美景和少林寺的传奇故事,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赛手们流连忘返,这几天,他们在郑州感受到了现代都市的时尚氛围,也被这里悠久文化和自然景观所深深吸引,在紧张刺激比赛之余,他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

读者来信

《禅露》编辑部:

各位编辑老师、邹相主编,您好!

我叫陈平,来自甘肃,第一次给贵编辑部写信,感到非常高兴。

佛教文化读本,我读过《台州佛教》,里面的文章清晰明理,也体现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不久前有幸结缘《禅露》,在我的想象中,少林寺应该是武术的世界,然而通过《禅露》,我才知道少林寺的出家人能武能文,他们的修行就像是有山有水,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世界。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一直推进少林文化“走出去”,《禅露》这个平台,也能将少林文化、禅宗文化弘扬出去,实属功德之举。读完多期《禅露》,身心上得到净化与充实,心生无尽的欢喜。

感谢释永信法师,感谢《禅露》,感谢邹相主编和各位辛勤的编辑!

 

读者:陈平

2023年3月

 

编辑部回复:

陈老师吉祥!感恩您的来信,感谢您对《禅露》的认可,对少林文化“走出去”的赞叹,以及对编辑部同仁的溢美之词。您对《禅露》的关心和爱护,是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继续前进的动力。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和护持下,《禅露》一定会越办越好,成为一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心灵读本。愿您及家人身心康泰,六时吉祥!

 

 

《禅露》编辑部:

各位编辑老师,大家好!

本人是一名高校教师,去年有幸从朋友处结缘你们所办的《禅露》读本,品读之后,心生欢喜。于是,马上给编辑部打电话咨询,并索阅了《禅露》,已如期收到。

我觉得《禅露》栏目丰富,既有佛教禅宗文化,又有传统文化,给人以知识性、趣味性,还能引发思考和启迪。本人最喜欢“面壁石”“禅悦篇”“少林故事”等栏目,读过之后收获颇多,感觉内心也获得了安宁与淡定。在此,非常感谢各位编辑老师的辛勤付出。愿《禅露》越办越好,惠及更多读者!


读者:孙家旺

2023年4月


编辑部回复:

孙老师您好!感谢您的来信,以及对《禅露》的认可与护持。少林寺创办《禅露》的初衷,就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禅露》能够给您带去禅悦与法喜,这对我们编辑部同仁而言,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从内容上、编排上、设计上,力争把《禅露》办得更好,让更多的读者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