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二期

更多»

大灵山

  • 1

    植福树,结善缘 ——在少林寺植福树活动时的开示

  • 2

    在河南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座谈会上的发言

我心我佛

  • 1

    《我心我佛》连载(二十九)

面壁石

  • 1

    学佛带来的四大殊胜之处

锤谱堂

  • 1

    雪庭福裕振兴少林寺

  • 2

    少林武术价值探微

禅悦篇

  • 1

    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 ——我的恩师释永信大和尚

  • 2

    铭记师恩,以师愿为己愿——我的恩师释永信大和尚

  • 3

    行香与坐香(外一篇)

  • 4

    我的少林故事

  • 5

    百年牡丹的契约

  • 6

    灵山夜

  • 7

    人生如茶

  • 8

    在心间,开一片沃土

  • 9

    拜雪

  • 10

    对花悟禅

佛教常识

  • 1

    法师、长老、方丈

少林故事

  • 1

    盲僧护法

新禅诗

  • 1

    在佛诞日

  • 2

    少林寺问禅

  • 3

    一只鸟的过去与现在

  • 4

    赞少林寺

今日少林

  • 1

    少林寺《禅露》2021年第2期大事记

  • 2

    永信法师带领少林寺僧众出坡植树 发扬佛教农禅并重传统

  • 3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一行参访少林寺

  • 4

    读者来信

植福树,结善缘 ——在少林寺植福树活动时的开示

◎释永信

 

各位法师、善信: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312日,为我国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少林寺僧人也在今天集体出坡,广植福树,发愿为国家的生态环保建设贡献力量。

198112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始在全国实施。20207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后代的公益性事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尤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佛说诸福田经》中说:“佛告天帝,复有七法,广施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种植树木使人得清凉,为七种福田之一,广行则生梵天,功德无量。

在佛教中,植树造林也是一个光荣的传统。少林寺坐落在嵩山五乳峰下,因位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常住院及周围有很多名木、古木,如千年古银杏树、千年黄连木、千年柏树等,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少林寺历来都有种树的传统,历代高僧也都有种树的经历。少林寺旁边,曾经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被誉为“少林翠屏”。但因种种原因,后来“翠屏”不复存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恩师——行正长老带领我们在少林寺塔林及少林寺后山上种植柏树。今年我们种的是杜仲树,要在几十亩地上,种几千棵树。杜仲树浑身都是宝,树叶、树皮、树干、树枝、根茎都可以入药,且都是名贵的中药,将来这些中药可以与信徒和游客们结缘。

2021127日我们少林寺提出“种一片绿水青山,收无量功德福田”的倡议以来,寺院广大法师、善信、环保人士、爱心人士积极响应,慷慨发心。目前,第一批两千余株杜仲树已购买运到寺里,并由少林僧众亲手栽植完毕。少林寺僧众历来就有习武、参禅、劳作的习惯,坚守农禅并重的传统,在劳作中修行。佛教讲“功不唐捐”,少林寺为每一株福树编号,并会在少林功德林建设完毕后,为诸善信立碑祈福,善信功德,蔚然成林,泽被后世。

再次感谢大家的发心护持,相信少林寺的功德福树一定能茂密葱茏、开枝散叶,为后世带来绿意与清凉!

2021312日)

 

 

 

 

 


在河南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座谈会上的发言

◎释永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宗教界同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起始之年。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省佛教界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加强自身建设,以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和合精神,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新时代。

陈部长、杨主任都做了重要讲话,河南省佛教协会(以下简称“省佛协”)将认真传达讲话精神,并贯彻落实。

一是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为表达全省佛教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佛教协会的倡议下,省佛协将在今年重点推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系统开展以党史为主的“四史”学习活动,结合时代精神进行深入阐释和大力弘扬我省佛教拥党爱国优良传统,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省佛协倡导各寺院道场积极开展相关讲座、展览等形式的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二是坚持我省佛教中国化方向。我省佛教界将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和四史学习与推进佛教中国化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科学阐释教理教义,引导信教群众坚持正信正行,服务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传统道德等与佛教文化相契合,切实增强佛教界对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儒释道文化基因,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是推进教风建设和提升教职人员素质。以贯彻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为契机,坚持做好受戒人员资格审核和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工作,从源头上加强教职人员队伍建设,积极举办相关讲座、培训,全面提升教职人员素质。持之以恒加强教风建设,纯洁教风、严格戒律,引导全省佛教界坚持以戒为师,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严持戒律、节俭惜福、朴实无华的优良传统。协会领导、重点寺院和有广泛影响的寺院的负责人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度使命感、责任感带头加强教风建设,发挥好在佛教教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省佛协将带领全省佛教界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415日)

 


《我心我佛》连载(二十九)

◎释永信

 

 

“从技术体系的角度看,少林功夫具体表现为武术套路。套路是由一组动作组合起来的。少林功夫动作的设计和组合套路,都建立在中国古代的人体医学知识基础之上,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

少林功夫的动作和套路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神形兼备,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理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最合乎人体自然结构的动作,才是最合理的。少林功夫经过漫长历史的检验,不断地创新发展,去芜存精,流传下来的套路,都是非常珍贵的精华,也使人体潜能高度发挥,是最优化的人体运动方式。

 

“少林功夫作为以武入禅、禅武合一的方便法门,有其自身独特之处,包含着丰富深奥的佛教思想。”

阴阳变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思想,不仅是道家讲,儒家也讲,甚至我们佛教也讲。其他武术派别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出神入化,变化莫测,随心所欲;但少林功夫是以禅入武,身心两修,追求的是悟道解脱,成就的是“不动心”。内心解脱了,就什么都不怕了,连死都不怕了,武术就不在话下了。故少林拳谱上说:“盖以外功之修炼,乃肉体筋骨之事;而内功之修炼,实性命精神所皈依。离而二之,则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则为神功极致。”

 

“按照我对少林功夫的修习与体悟,认为修习少林功夫一般要经历九个阶段。

一、结缘:通过各种原由,知道了少林寺,认识了少林功夫。

二、仰慕:被少林功夫所包涵的精神、品质所感动,于是产生仰慕向往之心。

三、抱负:有了仰慕向往之心,就会在内心里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计划、立志学习少林功夫。有了具体目标以后,便形成了人生的抱负。

四、痴迷:这是个对于自己所选择的目标的自我肯定状态,从热爱以至于着迷。

五、行动: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化为具体行动,进入学习阶段,直接接触到少林功夫本身。这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

六、认识:通过一段时间习武,开始对少林功夫有了理性的认识,认识到少林功夫丰富的文化内涵。

七、信仰:少林功夫是学佛修禅途径之一。学习少林功夫,时刻感受到少林寺佛教文化的氛围,对少林功夫的理性认识转化为佛教信仰。

八、感悟:在自觉信仰的基础上习武,习武不再是目的,而是成了学佛的有效途径。通过习武,感悟到博大精深的佛教智慧。

九、见性:通过习武,体悟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本性,彻底明白了佛教智慧里的真谛。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传承千年的少林文化在我们这一代得不到弘扬与广大,少林寺在这个时代没有发展,反而退步,那我们就成了历史罪人。”

我认为,让少林文化走向国际,将“少林”弘扬为响亮的中华文化品牌,最终形成以少林品牌为核心的文化产业,这样才能确保中华文化的弘扬,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我也在某些媒体上看到一些争议甚至指责的声音,对此我也能理解,毕竟他们都是关注少林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闭门修禅,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也可以躲在清静之地享受悠闲。如果少林寺安于清静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它的衰落是必然的。我们天天讲普度众生,不到众生中去,实际上一辈子也度不了几个,甚至都度不了一个,那么,我们就空有一颗慈悲心而已。

 

“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东西是保守的,我们公布医药、武功秘籍,说明我们是开放的。传统的东西要是保守,路就越走越窄。”

少林寺就那几百个武功套路,一代流失几十个,流上几代就没了。千年流传下来的药方,需要大量临床检验。过去的中药大部分都是天然植物,现在大量人工种植;过去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人从生到死,呼吸的是一个地方的空气,吃的是一个地方的水,接触的是一个地方的四季气候,现在的人坐着飞机满世界跑。不同的空气,不同的水土,不同的气候,你还用原来的药方,就不一定管用了。你不经临床检验,拿着古药方说它多值钱,多有效,都不可靠。我们公布这些药方,就是为了对它进行检验、应用,更好地治病救人。

 

“佛教本身就是交流出来的一种文化。少林寺积极入世和交流,让社会更多的人参与佛教、认识佛教,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众生提供更多机会。”

虽然僧人修行的表面上有些变化,但少林寺的传统是不会丢的,要运用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服务。无论怎样,少林寺的传统不会变,僧人的修行内容不会变,变的仅仅是一点行式而已。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学佛修行,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应该主动走进世间,走进众生的日常生活,只要我们随缘而行,依法而行,这本身就是修持功夫。我希望同修们能明白,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灭亡了。

中国佛教在积极入世中显示出来的巨大智慧和创新精神,多年来被人有意无意忽略或误解了,其实,消极避世不是佛教真正的传统。少林寺积极入世可以更好的了解众生,了解他们之所想、所需,也是为了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

 

“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搞好爱国宗教团体建设,是贯彻实施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应有之义,是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组织保证,也是抵御外势力利用宗教渗透的基础工作。”

宗教团体建设好了,党和政府就能耳聪目明,出了问题,宗教团体也能尽力协助工作,及时处理解决。现在宗教团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宗教团体办公条件很差,经费困难;一些地方平时对宗教团体关心、支持不够,有事了才会想起来宗教团体。要在国家有关部门说的指导下,结合各教实际,由全国性宗教团体制订各宗教团体经费筹措办法,并经国家有关部门备案认定,以取得合法性,当地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扶持。

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信众中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培养、造就一大批党和政府放心、信教群众拥护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境外势力利用宗教渗透就难以立足。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宗教人员,不断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政治素质、宗教造诣、文化修养;要加大对宗教院的扶持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要抓好课程设置和教科书的编写,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搞好院校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搞好全国性的宗教院校建设,还有注意搞好地方性宗教院校建设。要通过加强宗教院校建设,使宗教院校真正成为培养爱国爱教教职人员队伍的阵地。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逐步解决教职人员的医疗保险、退休养老金等问题,使教职人员的管理与社会接轨,解决教职人员的后顾之忧。

 

 

 

 

 

 

 


学佛带来的四大殊胜之处

◎邹相

在没有接触佛教、学习佛法之前,很多人以为佛教很高深、很繁琐,接触了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方面的约束,因此不敢轻易触碰。其实,这恰恰是一种误区,心理学上叫“自我排斥”。就像一个人在大冬天里见到一山洞,却想象着里边可能有一只大老虎,宁可冻死在洞外,也不敢进洞一样。不敢学佛的心理,大抵也是如此。但是,当你真的决定阅览经书,并专注大德高僧们的慈悲开示,你的感受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佛地论》中说,“如来圣教……最为真实,殊胜清净,犹如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如来圣教”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连个像样的弘法道场都没有,可是他所到之处,听众云集,就连王舍城的阿世国王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度化。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话来概括:佛来自于现实生活,故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佛。但有佛未必就是佛,若要成佛,你就得依法修行,精进不怠。在学佛的过程中,能给我们带来明显的四大殊胜之处。

一、学佛让我们明了佛教慈悲的本怀,广结善缘。

《菩萨本行经》云:“佛言我昔于阎浮提作国王,剜身出肉,深如大钱,以苏(酥)油灌中作千灯柱,语婆罗门,请说经法,求无上道。”这段话说的是佛陀为了拯救人类的灵魂,甘愿做苦海慈航,投身饲虎、割肉喂鹰;为了让众生能获得光明,不惜在自己的身体上挖一个能放燃灯的洞。另据《地藏本愿经》记载,佛陀召地藏大士,令其为幽明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这就是在众生中口口相传的地藏王菩萨大悲誓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种舍己为人的悲心愿力,足以令娑婆世界中那些在物欲面前“舍我其谁”的私心私利者感到汗颜!

我们学佛的第一大殊胜之处,就是能从各种经书上见到佛陀、地藏菩萨,以及出家人的慈悲身影,并在自觉奉行中受其潜移默化。当然,你也许不一定是抱定信仰佛教的目的,但你是有情的众生,有处于善恶边际线上的困惑与寻找真解的诉求,经书上记述的各种公案虽不乏乖张,但以古大德们身上释放出无量的人性关怀来观照自心,你的困惑便会因此而释然:原来人生在世,并不是将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全都用于为己服务,才是大自在。真正的大自在,是放下我执,放下妄念,以慈悲为本愿,最大限度地造福他人。

慈悲是贯穿整个佛教教义的主线,它的践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施,二是戒杀。从凡夫角度理解的布施仅有财施一项,而佛教告诉众生的布施内容,除钱财之外,还有法施、无畏施两项内容。如出家人顺应人们的要求,说法教化众生,这就是法施;如帮人排忧解难,见义勇为,这就是无畏施。而这些,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零星地做过,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慈悲的自性,只因常常被我执、妄念所干扰,所以不能持之以恒,总在六道轮回中流转,很难到达涅的彼岸。

此外,你还能从学佛中领悟到“戒杀”的真谛,是修行者对生命的无量关爱。佛经告诉你,戒杀的范围除了人之外,还包括所有有生命的动物、生灵。这就是僧人为什么吃素的原因。如果你有幸读到《梵网经》,经上所说的“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这些内容,一定会羞得你满脸通红,深觉自己罪过难赦。在佛教的诸多经典中,皆明确提出慈悲戒杀的重要性,并号召、呼吁我们广结善缘,培植福报,珍爱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

二、学佛能助力于我们树立正知正见,精进修行。

佛陀在《中尼柯耶·浮迷经》中指出,欲获修行功果,首先要有正知正见,缺乏正见犹如榨沙取油、挤牛角取乳、凝水取酪、钻湿木取火,终不可得。我们有理由将佛陀的这句话当作学佛的第二大殊胜之处:能催生我们的正知正见观。佛教说的“正知”,就是在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中,时时内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保持符合佛教的修行要求为“正”;而“正见”即是要有正确的见解或人生观和信仰为主导。我们从经书上可以看到,佛陀为了让学佛之人树立正知正见,应机说教四十九年,形成诸多戒律,分成若干修行次第,让弟子们奉持修行,精进勤勉。

实际上,佛教的“正知正见”与我们尘世社会所流行的“正能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正知正见也好,正能量也罢,都牵涉到我们做人的态度问题。遗憾的是,处于迷途中的凡夫们一听“正能量”这三个字,总要多几分胡乱的揣测,这显然是其内心的执着与愚痴作祟。

佛教告诫人们:唯有正知正见齐备,才能达到正信的境地。具有正见正信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告诫自己应该如何努力修行,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即便是穷到身无分文,也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人生自然会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反之,缺乏正见正信,即便是富甲天下,也只能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荡荡,心无归宿,人生也将没有意义。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道理也是一样。比如,相信“歪门邪道”却不信正教、正法者,则非正知正见;再比如,出国考察后,没把国外积极的东西学回来,倒把人家消极的东西给带回来了,这也是缺乏正知正见。人活着,“觉”是进步的开端,没有正知正见,自然无“觉”可言,也就不可能进步。佛陀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证得佛果而受万众顶礼朝拜,而在于他为后学们提供一套具备正知正见的思想理论体系,引导众生都成为“觉者”。“觉者”,佛也!

当然,我们不能说只有佛教的思想才能给予众生以正知正见,但可以肯定的是,佛教在引导人类树立正知正见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所以,当我们难以确定自身的知见是否正确时,大可用佛教的这几个标准加以印证:五戒十善;自觉觉人,自利利他;二谛圆融,般若智慧;等等。

三、学佛能让我们领会“放下我执,得大自在”的妙义。

佛教既教导我们树立正知正见的道理,又引导我们秉持“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处事态度,进而让我们领会“放下我执,得大自在”的妙义。这可谓是学佛的第三大殊胜之处。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源自《心经》,其中,“色”指的是世间万物(并非女色);“空”既不是空空如也的顽空,也不是指实有,而是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非有,不碍真空;“不异”是无差别,空有不二之意;合指“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这也是在提示我们要持中道的处世之道,即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不起分别,不生妄念,不胡思乱想,以“无为、无争、放下、知足”这些为处世理念。

当我们领会了“色空观”,就会发现,原来佛教是引导我们要学会“看破”一切“拥有”,“放下”一切“执着”,觉悟到虽有色,也是无住的妙色,不应该被其桎梏与牵绊。当我们明白了“放下”的妙义,就不再“贪心不足蛇吞象”,不再为一己之利而侵害他人的利益,甚至不再时常为生活琐事而揪心。佛经上说:“处世而忘世,可以超物而乐天。”即是说,若以追求外物的最大满足为幸福,烦恼便由此而生。如果我们能放弃贪得无厌的物质追逐,而寻求精神的自修之道,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与安然,就能体会到“知足常乐”的妙趣所在。

世俗社会中,有的人贪心重,有的人嗔恨心强烈,有的人嫉妒心大,有的人怀疑心多,有的人是非颠倒,这些都是因为“执着”“执念”。佛教讲,“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就是让我们不要被贪嗔痴慢疑所执着,把自己陷入我执、顽执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佛教中还讲到,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假和的产物,不能执着其中,一旦执着,便会落入烦恼的窠臼。懂得了“放下执着、执念”的道理,我们就不会因为自己的工作不顺心、职位不够高、薪资不如意等情况所烦恼,就不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这山看着那山高”,也不会跟别人“比关系”“比孩子”“比贫富”等,更愿意过着平淡无奇,却知足、安乐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就会更加惬意、更加坦然,更加自在!

四、学佛能让我们深信因果的真实不虚,活在当下。

学佛的第四大殊胜之处就是可以让你知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任何一个结果可以无因无缘而成立,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可以绝对独立存在,所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与其他事物之间充满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有“种甚因,结甚果”“如是因,如是果”“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等之说。

仔细想一想,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乃至事物与现象之间,都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粒米可以涵盖一切众生所有的世间法,乃至一切诸佛所有的世间法;一枚绣花针可以示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事物,普现“三世”一切众生。这就是佛教告诉你“众缘和合,因果相续”的玄妙和不可思议之处。

《涅经》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佛教劝化众生寻求解脱的妙理所在: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生灭变化的,都是四大假合的集合体,所以也都是不能永驻的。此偈提示我们,人不论是生命、工作、情感,还是家庭,没有一个可以永恒不变。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透彻生与死的概念,才会感到所有事物的无常生灭,才能正视“诸行无常”之说。

既然一切都是无常的,而我们还得生活于世,怎么办?佛经会告诉你:受持“四念处”(身念、受念、心念、法念)的修行,安住在当下。“四念处”这一修行法门的要诀就是“善护念”,即“活在当下”,能够观照自心,观照自己的当下一念,安心于当下,如如不动。

或许,我们常常为职场上的升迁而绞尽脑汁,为房子与车子而焦头烂额,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冥思苦想,为过去的过失而捶足顿胸、悔不当初……这又何必呢?过去的毕竟已经成为记忆,未来的仍是梦幻泡影,现在的正在进行,结果却不得而知,倒不如安住当下,活出真我风采,活出真实的自我,就像《金刚经》所云:“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同样是在启迪我们:活在当下,安住当下。

当然,学佛的殊胜之处除了上述四种,还有很多,比如能让我们健全人格、充实人生、启迪智慧、坚定信念,还能让我们远离“三毒”、降伏妄想、转识成智、摆脱烦恼,等等。只要我们依教奉行、勤修福慧,一定能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庄严人生、圆满人生,收获无尽的禅悦与法喜,身心安住!

(作者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直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作协副秘书长、郑州市作协理事、《禅露》执行主编。先后出版《禅心乡韵》《拈花微笑》《且听风吟》《素心若荷》《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

 


雪庭福裕振兴少林寺

【上海】叶宪允

1242年,即乃马真后称制元年,福裕四十岁,住持少林寺。此前一段时间,万松弟子中东林志隆、木庵性英、乳峰德仁已经在金末元初的二十年内先后住持少林寺,奠定了曹洞宗在少林寺的地位。但是,福裕禅师此次住持少林寺,是受蒙古王子忽必烈的指派,在少林寺举办法会。

《少林禅师裕公碑》载曰:“戊申定宗诏住和林兴国。”戊申即1248年。由于福裕住持少林寺六年,故推之福裕住持少林寺在1242年。福裕住持少林寺,给元代少林寺带来重大变化。《少林禅师裕公碑》:(福裕)“旷复嵩山,如初祖师再出世,倡道重教于天壤间,如鼓雷霆而揭日月。”《雪庭裕公和尚语录序》:“(福裕)继应少林敦请,招提禅刹,号中天名胜。板荡后增崇起废,顿还旧观,缁徒具瞻,蓊若海会。于是款龙庭而振举宗风,敞五林而宏阐家教,因缘会合,倾动一时。”《博山语录集要序》:“自元朝初雪庭裕公奉诏住少林,天下学者,翕然宗之。”明朝山锡之作《重装佛像碑》:“前元启祚,雪庭应诏来主祖席,直示无言之道,祁寒大暑,曾微少懈,数年之间,宗风大振。”《嵩山少林寺裕和尚碑》中,更是称福裕为“少林开山住持”,这主要是指福裕对元代少林寺的重新振兴而言。潘耒《遂初堂集》文集卷十六有《游中岳记》:“少林邓录所载唐宋尊宿主席少林者绝少,至元世祖时,雪庭裕公奉诏来为主持,称开山第一代,其后人世居之。”

福裕经海云印简和万松行秀的推荐,经朝廷的认可,出任少林寺住持。《少林禅师裕公碑》:“其住少林也,万松老师实为之主属。嵩少煨烬之余,暂憩缑氏之永庆寺,而兴仆起废,训徒说法。施者如丘山,来者如归市。嵩阳诸刹,金碧一新;洛阳白马,经筵不辍,皆师力也。师瞑目晏坐弥寂,默若无与焉。”《嵩山少林寺裕和尚碑》载:“其(福裕)住少林也,万松、海云二老实为之主。”“(元)宪宗时,命海云主释教,诏令天下”,万松与海云同为当时北方的宗教领袖。福裕到少林寺得到皇帝的认可。《少林禅师裕公碑》:“师刚果强毅,公勤廉明,平居风神间,敞襟度夷,旷复嵩山,如祖师再出世。”这就是称福裕为少林寺“中兴之祖”的原因之一。《嵩山少林寺裕和尚碑》中铭文:“万松、海云,合辞招致。参从渡河,几三百指。缁俗趋走,营施山委。嵩阳诸刹,金壁晕跋。洛阳大讲,经岁不驰。二百四区,群废尽起。僧无徭役,大众欢喜。曰:一佛出世,遇明天子。其人已灭,其道不死。其空不住,天地终始。”主要评价了福裕对少林寺的影响。他还重整少林寺的下院水庆寺,恢复白马寺。“万松、海云,合辞招致。参从渡河,几三百指”,说明其不仅是少林寺的首领,而且是元朝派驻新占领区的佛教首领。

由于福裕以曹洞宗宗主的身份住持少林寺,这标志着曹洞宗正式回归禅宗少林祖庭。少林寺在元朝最辉煌,与福裕有密切关系。少林寺由此势力大增,地产扩大,僧众增加,还增加有二十多个下院。少林中兴,雪庭福裕为“中兴之祖”。《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三《无异大师语录集要序》:“佛祖之道,如金刚王宝剑,得之不易,用之不易,付之亦不易。以其皆不易也,故传持斯道者,实鲜其人。而鱼目混珠,山鸡冒凤者,尝半天下也。我曹洞一宗,盛于唐,衰于宋,至元似复盛而实衰,其故盖难言之也。自元初,雪庭裕公奉诏住少林。天下学者,翕然宗之。”在雪庭福裕之后,其徒子徒孙接连传承于少林寺,福裕法系的五峰慧庆、藏云慧山、足庵净肃、西岩普就、息庵义让、淳拙文才等相继为少林寺作出贡献。在元朝的一段相当长时间内,一直由福裕一系住持少林寺。少林法脉传承至明清时期。

福裕住持少林寺,以少林寺为中心,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院。《嵩山少林寺裕和尚碑》中提到,福裕“参从渡河,几三百指”。此后不久,福裕开始统领全国佛教,其中有前后相承的内在关系。潘耒《遂初堂集》别集卷一有《重建少林禅寺碑铭》:“自大法东流,名蓝巨刹错布寰宇,而少林实为祖庭第一,良以初祖面壁于兹,为拈花一宗,续命之地,殆震旦之灵山也。寺创于后魏,盛于隋唐,居中土之中,擅胜地之胜,殿宇宏丽,僧众繁多。往代主席远莫能详,惟雪庭禅师为洞宗巨擘,受知元世祖,救住少林,称开山第一代,灯灯相继遂为曹洞大宗,而世远人孤,无绝如线。”

福裕的声望与权力很大,给少林寺以及周边寺院带来崭新景象。《裕公碑》所载,福裕“兴仆起废,训徒说法。施者如丘山,来者如归市。嵩阳诸刹,金碧一新。洛阳白马,经筵不辍。”“缁俗趋走,营施山委。嵩阳诸刹,金碧飞跋。洛阳大讲,经岁不驰。二百四区,群废尽起。僧无徭役,大众欢喜。”福裕对“嵩阳诸刹”有重大影响,不仅仅限于少林寺范围内。另外,少林寺还得以“分建和林、燕蓟、长安、太原、洛阳为五少林”,“皆师力也”。“谁直其宗,曹溪东逝。逮我裕公,道北还矣。”日本名僧邵元评其对曹洞宗的贡献时说:“揭其颓波者,雪庭也”,“雪庭间出,续焰少林”。福裕后来被封为“晋国公”,其势之高,是少林寺历代任何其他僧人不可比的。

元时少林寺颇为兴盛,创建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殿宇一新。登封民谣有“少林土地大无边,北过黄河南越山”的说法。据《少林寺志》记载,“少林的土地主要散布在偃师、巩县、孟县、登封、禹县和伊川等县。”在历史上土地最多时,曾达八百余顷。寺僧购置和封建皇帝的赐田是少林寺土地主要来源。据少林寺现存寺里的诸禅师道行碑和塔林的塔铭,所颂其功德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广建田园,增添土地,或修整殿宇,扩建仓廪之类”。查寺存元代有关增置田产的重要碑塔铭文即有:《古岩禅师道行碑》:古岩禅师曾“置庄一所,寺峪开田两顷。”《照公和尚塔铭》中提到,照公和尚曾“兴土木之役,缔构后厨,以赠东屋,仓廪之储,从此备矣。”《淳拙禅师道行碑》:淳拙禅师曾“创悬钟之楼,储粟之庄,及树梁武帝所撰《初祖碑》,增益田土二十顷。”这些人大多是福裕一系的徒子徒孙,是元代少林寺有名的住持高僧。元朝注重宗教,于是朝廷将大量田地赐予寺院,所以寺院经济力量的扩大是很常见的现象。

福裕住持万寿寺时延续了在少林寺的做法,发展寺院经济。《少林禅师裕公碑》记载:“万寿祖席无可当之者,众请师主之。计以堂钵之费未免经葺,得都南柳林闲田二百顷余,辟玉泉北墅观音别院,自余药室,浴宇贾区,拾其赢以卒岁。”少林寺寺院经济发展的资料保存在普颜笃皇帝鼠年(1312)圣旨碑上,碑今存少林寺内。圣旨是赐予原河南府路嵩山祖庭大少林禅寺、空相禅寺、宝应禅寺、天庆禅寺、维摩禅寺的,其中其他四寺是元代少林寺的下院,此道圣旨和其他三道与少林寺有关的回鹘式蒙古文圣旨,合刻于一石(1314),并附有元代白话汉译文。

福裕的另一贡献是,长幼有序的少林寺僧,由福裕制定的七十字辈相联系,组成了一个宗法大家族。少林寺内立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敕赐祖庭少林释氏源流五家宗派世谱之碑》:“少林自雪庭禅师立曹洞根本一宗,计七十字派。”少林寺七十字辈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在。现任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的释永信法师,则是“德行永延恒”一句中的“永”(第三十三字)字辈。

1248年,福裕奉诏北上和林,此后一段时间兼领少林住持。慧山于1274年随福裕回到少林寺,做过监寺和都提点。慧山还到京师,请王恽为福裕的语录集和诗集作序,王恽在《雪庭和尚诗集序》中说:“雪庭裕公和尚,盖亦出世演法,慈渡见志者也。其徒集师诗咏及杂体等为三卷,凡若干首,嗣口熄浴发,惠山来求予叙引,以光师之志行。”《雪庭裕公和尚语录序》:“今年甲午冬,万寿主僧圆让,偕少林惠山来谒,因及山中物色,与向梦不少异。相顾一笑,乃有是耶。遂袖出一编,曰:‘先师《雪庭语录》也。’仍合爪前请曰:‘公山林清兴虽未称遂,幸题辞篇端,以为他日张本,宁无意乎?’予以事与心会,似非偶然者,按所具腾说,以应恳求。”

福裕深受元朝宪宗皇帝和世祖重用,授“都僧省之符”“总领释教”“权天下僧”,成为汉地佛教最高领导人之一。他参与领导1258年的“佛道大辩论”,元世祖赐号“光宗正法大禅师”,去世后被元朝廷制赠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到了忽必烈时代,直接任用了出自佛门的刘秉忠(1216-1274),参赞军国要务三十多年,被视为首要谋臣。这些充分反映了元朝统治者与佛门之间的亲密关系。还有以八思巴为代表的西域高僧,其政治地位更是在群臣之上,有举世无匹的“帝师制”。但是综合元代佛教史,汉地高僧中称“国公”者毕竟只能是少数,整个蒙古元朝时期仅有三五人而已,这其中就有雪庭福裕。雪庭福裕在住持少林寺之前,在燕京学法并住持一些寺院,然后南下少林寺。1248年,他到当时的蒙古都城哈喇和林,然后再到燕京。1260年后,燕京是都城。1274年,雪庭福裕离开燕京,回到少林寺,1275年圆寂于少林。今天赫赫有名的少林寺塔林,正中最高大者正是福裕塔,标志着其在少林寺历代高僧中的卓越地位。

(作者系复旦大学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少林武术价值探微

【山东】李盛华

 

少林武术是我国武林中最为绚丽的一朵奇葩,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

一、少林武术的文化价值

少林武术受佛教影响较大,韩雪、郭志禹在《少林武术的文化特色》中指出,禅宗影响到了少林武术的各个方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佛学为指导思想,以武术为载体的少林武术文化。“文”是指道德,哲学思想,艺术等;“化”是指教化,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综合,文化是一个民族能够持续传承发展的最重要基石。广义的少林武术并不是仅仅指拳脚动作,正如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2005年将“少林功夫”提交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所言:“少林寺申报的是‘功夫’,而不是武术”,“功夫是修行,是参禅。练‘功夫’的真正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少林武术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自拔和自我的超越,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少林武术不仅仅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王玉滇在《破译少林武术起源之谜》中指出,稠禅师是少林功夫无可争辩的开创者。但是稠禅师不是自幼在少林寺习武,事实上少林寺是在稠禅师16岁时才建成的,而稠禅师33岁身怀绝技时才皈依佛门。由此看来,武术早于少林寺,因此早期的武术原本就是邺一带流传的民间武术,只是在结合了佛学理论之后升华成了少林武术,所以,少林武术必然受到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统治阶级所推崇的思想,必强调忠君爱国,《少林十戒约》中提到的“肄习少林技击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意,朝夕勤修,无或稍懈”,正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表现。同时,儒家思想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也对少林武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少林武术的每一个套路、每一个动作无不刚猛有力,迅疾威武。

道家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的理论和谦逊的品质上。少林武术是至刚至猛的拳术,长期习练拳术如果得不到静养的话容易造成阳气宣泄,对身体健康不利。僧侣们打坐入定,排除一切杂念实际上就是养气,就是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讲的“致虚极,守静笃”。少林武术被列为“外家拳”之后很多人认为少林武术就是“外练筋骨皮”,实际上少林武术很注重内功的修炼。《罗汉行功合谱》中写气的重要性:“天地万物皆一气之所结成,天地无气则阴阳息,万物无气则生机灭,养气固不重哉。而人为万物之灵,则养气尤为重。”少林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大的氛围内,逐渐揉进了传统文化的因素,少林武术的谦逊主要表现在其善集百家之长,为己所用。许多武术门派排斥异己,不善于自我发展和创新,总是固步自封,固守着所谓的“传统”,殊不知传统的东西拿来为今天所用,才是真正的传统。

少林武术以其博大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好学的态度向百家学习,将所学的“术”用“禅”加以解释和指导,使其变为为己所用的东西,这样既完善了少林武术又不失少林武术之真谛。诸如少林太祖长拳、少林谭腿、少林通背拳等都是少林武术谦逊博学的见证。《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感”,其中“洼则盈”就是教育世人要始终保持一种谦逊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

少林武术以佛学思想为指导,兼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经历千年仍蓬勃发展。少林武术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少林武术的道德价值

少林武术的道德价值在于少林武术在发展历程中,揭示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德。由于传统武术的迅速没落,现在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武德,或者说是分不清武德和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武术道德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武术的发展和传播。

武术在古代社会中生存,就必须遵守处于统治地位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以儒家伦理道德为纲,也就是说,武德必须在儒家道德许可的范围内。然而,武德肯定又不同于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

秦建明和苏肖晴将中国传统武德的内容归纳为“人格形象以义字当先,人际关系讲求谦敬忍让,为义行侠果敢有勇、重信守诺”这三个重要方面。毛爱华等学者从儒学的角度将传统武德的内涵归纳为:仁、忠、勇、义、礼、信。这些观点都没有谈及到德与武的关系、何以为武德。那何以体现武德?《少林寺戒约》规定:“传授门徒,宜慎重选择,如确系朴厚忠义之士,始可以技术相授,惟自己平生之得力专门手法,非相习久而相知深者,不可轻于相授。全吾宗之主旨,更宜择人而语,切毋忽视”。这是不是武德?根据康德的观点,这仍不是武德,这是戒律而不是自律。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通过苦练少林武术来提高自身的技艺,同时始终站到正义的一方,匡扶正义,做到技不乱施,谦让于人,从很大程度上阐释了传统武德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少林武术的医学价值

少林武术自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顾加栋在《佛教医学思想简论》中指出,佛教诞生的根本宗旨,是解决人类因生老病死而生的种种烦恼。而医学作为研究人类生命进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同样也将解决人的生老病死问题作为它的根基和最终目的。医学的这一特性,促使佛教将它视为帮助人们解除生老病死痛苦的不二法门。这就是少林武术与医学相结合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中医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中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少林武术医学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对少林武术的生存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种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涤荡相互交融,中医受到佛教医学的影响只是拿来为己所用。同样,中医对佛教医学的影响也是这样的,佛教医学把中医学中可以为自身服务的理论观点、经验方法拿来为己所用。隋代高僧释智在《摩诃止观》卷第六中,则将“五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五常”“五经”等进行比对,乃至其创立的“以表知里”“司外揣内”的诊断学思想,无不体现了“同化”的客观存在。此外,在佛门的诊疗实践中,也常常使用中华传统医药中的方药和技术,如萧山竹林寺妇科方药的运用,与传统医学并无实质性区别。

少林武术医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韩雪、郭志禹在《少林武术的文化特色》中指出,少林医学是少林武术的组成部分,主要以骨伤科防治技术为主,并附有中医的优秀传统治疗方法。因其骨伤科尤为著名,所以,也称为少林骨伤科。千百年来,少林医学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如今,少林医学将自身的宝贵财富贡献出来,为普天下大众所用,是佛教教义对少林医学的要求,也是少林医学厚重、殷实的表现。

少林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的洗礼仍然能够永葆本色,就是因为少林武术守住了自己的根,守住了自己的魂,少林武术在融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后,仍能做到不变其根本实属难能可贵。反观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各方面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不应该一味地模仿,一味地拿来,而是应该赋予它我们的价值理念,为我们所用。少林武术给予我们的启示不仅于此,“冰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她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少林武术有着更为深邃、更为广袤的一片天地,等待我们去研究与探索。

(作者供职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 ——我的恩师释永信大和尚

◎释延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我已经出家修行二十余年。在这二十余年里,我由一位懵懂少年,成为一位如法修行、精进不怠的比丘;由对少林文化的知之甚少,到现在成为少林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通过如法的修行,我自己的修为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这一切,离不开我的恩师——释永信大和尚的悉心教诲,这位弘扬佛法不遗余力的慈悲长者,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这些徒弟学习的地方。

我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白集镇的一个村庄,父母是当地的商户,家里有一个农产品加工厂,我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家庭经济条件还算是比较宽裕的。我的父亲喜欢武术,会不少拳法与套路。因受父亲的影响,我小时候就学习武术基本功。父亲还专门给我找了当地的一位老拳师,让我跟着他学习。到了小学四年级,我在《少林寺》这部电影的影响下,心里萌发出去少林寺学武的念头。“天下功夫出少林”,我觉得只有去少林寺学功夫,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武。父亲经不住我的苦苦相求,终于把我送到少林寺附近的一所武校学武。那所武校当时就在少林景区内,在少林寺塔林对面。我在那所武校里学习传统拳,有三年多的时间。

尽管到了武校学武,但我经常看到少林寺里的一些武僧,在塔林旁习武,看他们的一招一式,就非常羡慕,希望能有机会进到少林寺里,好好学习。终于,我的这一愿望实现了!1999年,在少林寺永基法师的引荐下,我得以与释永信大和尚相见。见到他时,我非常紧张,觉得心脏跳得非常快。然而,大和尚却非常慈悲,他慈爱地问我:“你练的是什么拳呢?”我回答说“少林传统拳”,并现场给他打了一套。看完后,他满意地说:“你想进少林寺武僧团,还是想出家为僧呢?”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出家为僧!”大和尚高兴地说:“好啊,有这个愿力就很不容易,我给你取个法名。宋代有个无门慧开禅师,是当时响当当的大禅师。你就叫延开吧,以后要好好修行,好好弘法啊!”听完大和尚的这番话,我情不自禁地双膝着地,给他顶礼,连声叫:“师父!师父!”师父双手把我扶起,说:“去吧,我晚些时候给你安排住处。”就这样,我到了少林寺,每天在斋堂里行堂,在院里练功夫,跟着老法师们学习佛教经典,并背诵各类经文、偈颂。

到了少林寺之后,我逐渐地发觉,少林寺除了有功夫,还有禅法、佛医、佛教艺术,等等。少林寺就像是一个大宝库,我徜徉其中,乐此不疲。除了日常的修行生活之外,我还经常到方丈室聆听恩师的开示,听他讲少林寺的文化传承、少林寺的对外交流,等等。为了提升我的佛教文化素养,2001年,恩师释永信大和尚安排我参加省佛协主办的“第二届僧伽培训班”学习深造,为期两年。在2002年,恩师又推荐我去重庆双桂堂受具足戒。在2003年,少林功夫申遗前夕,恩师安排我跟几个师兄弟一起,跟随寺院的几位老法师系统地学习少林传统拳,先后有一年多。在后来的少林功夫传承人名录中,我是其中之一。这一切,都是师父对我的悉心栽培与提携,恩同再造!

我记得有这么一件事:大概在2001年的夏天,当时非常炎热,出去走一趟就是一身汗。少林寺门口有不少卖瓜的瓜农,一个瓜三块钱。我将自己攥了好久的三块钱,买了一个西瓜,给师父送过去了。当时师父问我:“你有钱吗?”我说:“没有啊,就有这三块钱。”师父说:“以后不用买了哈,来到寺院里好好发心、好好修行,这就行了。”听完师父的教诲,我连忙回答说:“好的,师父,我一定好好修行,争取更好地弘法。”

2004年的一天,师父把我叫到他跟前,一脸严肃地说:“你学习少林功夫这么多年,对少林功夫、少林文化应该也有自己的认知。少林寺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古往今来一直注重文化交流。少林文化要走出去,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学习和了解少林文化,让它利益更多人。我准备安排你去欧洲教学、弘法,你愿意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切听师父的安排!”很快,我被师父派遣到德国少林文化中心,在那里负责少林功夫教学,以及少林文化常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刚去那里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习俗不同,我吃了很多苦,感到巨大的压力。我在德国期间,师父先后去了两次,每次去都给我带一些书籍,让我提升文化素养。师父每次去德国,都会在一些大学、市政厅做少林文化主题演讲,举办一些慈善、文化交流活动,深受当地主流社会的青睐。当听到我诉苦时,师父慈悲开示:“修行就是一个吃苦、历练的过程,在异国他乡弘法不容易,只要咬咬牙,坚持下去就会有效果的。”

在德国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包括少林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是非常受“老外”欢迎的。特别是少林功夫,因为多是肢体语言,易学易练,很适合推广,且很快能让大家身心受益。“以禅修心,以拳健身,以医疗身,以艺美化生活”,这是师父经常对我们这些弟子所说的一句话。他用最质朴的语言来表述内涵厚重的少林文化,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对少林文化最简单的表述。实际上,海外民众最为认同的,就是少林文化中包含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008年,师父让我从德国回到少林寺。2009年,为了进一步历练我,师父又让我担任少林寺知客一职。这是个非常考验人、锻炼人的“差事”。知客就相当于社会上的接待办负责人,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要懂得厘清各方面的关系,而且还要学会忍耐,面对各种突发性事件,要能从容应对。特别是2010年,少林寺举办三坛大戒传戒法会,作为知客,我要协调好前来受戒的500余位戒子与寺院各堂口之间的关系,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师父在此前就告诫我,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祖庭,还是律宗肇始地,历史上就是非常有名的戒场。在传戒接待的过程中,一定要如法如律,多成就别人,不能让内行看笑话。我遵照恩师的教诲,在传戒期间身体力行,确保每一个接待与对接、沟通环节都能如法行持。师父多次到客堂了解传戒的各类接待与沟通协调工作,每次听完我的汇报,都会及时提出一些意见与指导。有时候我做得不好的地方,师父也会训斥我。尽管当时我觉得很委屈,但是事后就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回味恩师的教诲,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严守戒律、如律如仪,才能更好地助力于我们的修行。

2011年,师父让我担任少林寺的监院,负责寺院的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这对我而言,同样是一种机会与挑战。在监督寺院殿宇建设,与施工单位沟通协调等过程中,我才明白寺院的维护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明白师父不仅要维护好僧团,还要维护好寺院建设的不易。师父只要有点空闲时间,就会到施工现场,向我和工人们了解工程进展情况,问我们有哪些问题需要他协调解决。有很多工人都对师父很佩服,因为很多我们发现不了的施工方面的细节问题,他都能及时发现,这也让我对他更加敬重!

2013年的一天,师父把我叫过去说:“你也该下去历练历练了,光在少林寺还不行,还要到下院去好好磨砺。现在登封徐庄水峪寺需要一位当家的,我想派你过去,你愿不愿意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好的,师父,我去!”就这样,我到了少林寺下院——登封水峪寺,直到现在。

之前少林寺的不少法师都说,少林寺下院有些条件不错,便于弘法利生;有些条件太差,自养非常难。而水峪寺,就是条件太差的那种寺院。首先,它还在进行基础建设,像寺院山门、圆通宝殿、钟鼓楼等殿宇,还需要花费时间、财力、人力、物力来建设;其次,它太偏远,交通不便,最近的一家商店都在距离寺院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再次,当地信众基础差,香客很少。尽管师父之前多次跟我说,水峪寺在历史上是少林寺的粮仓,唐太宗李世民赐给少林寺的水碾、磨具等都放在水峪寺,但是我心里还是不踏实。特别是来到水峪寺后,总有些杂七杂八的麻烦。记得我第一次从水峪寺回到少林寺,见到师父时,眼泪就掉落下来,跟他诉苦。师父开导我说:“既然你选择出家,就要发长远心,建寺安僧、用功办道就是修行。久住有缘,能够坚持下去就会有成就。”听完师父的教导,我半信半疑,却也没有合适的理由说放弃,只好又“灰溜溜”地回去了。

水峪寺的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所有大殿的建设、殿堂佛像的奉请与安置,这些高昂的费用,都是师父想办法解决的,甚至还拿出了信众给他的供养钱。我只是水峪寺的守门人,师父说:“看好门,弘好法,做好事,你就成就了。”有一次,师父在水峪寺过堂(吃饭),我专门安排人多做了两个菜。师父问我:“平时你们的伙食就是这样的吗?”我回答说:“比这次少两个菜。”师父慈爱地说:“你们生活很清苦,确实不容易。没必要因为我来了,再加菜,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也是培植福报的良好方式。”师父的话,总是这么朴实无华,却又切中肯綮,给人以启迪。随着水峪寺工程建设的推进,随着与当地政府及信众的反复交流,随着寺院由一个大殿变成错落有致的钟鼓楼、各个殿堂,我的心也安顿下来,感觉已经习惯了水峪寺的一切。

自从我成为水峪寺的当家人之后,越来越明白师父有多么不容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水峪寺只有几位出家人,平时的接待活动也不多,就已经让我忙得不亦乐乎了,何况是有几百位僧人、每天都有很多接待任务的少林寺呢?师父为恢复少林家业、弘扬少林文化所付出的心血和承受的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师父这几十年来为法忘躯,建寺安僧,培养僧才,护持佛教,为少林寺法脉的传承殚精竭虑。近年来,他历经坎坷磨难,还遭人诽谤与非议,这是一般人所不能承受和释然的。

师父曾开示:“规约是修行人的基本,禅堂是修行开悟之地,武术文献是继承传统武学之源泉,僧才是发展的命脉,家风是传承之根本。少林寺是子孙寺庙,有好的家风、好的传承,希望少林弟子们能传承好少林家风。”在恩师的关心与爱护下,水峪寺也修建了禅堂,组建了武僧团,践行禅心运武、禅武合一。近几年,水峪寺不仅为少林寺培养了一些合格的少林功夫人才,还组织了几次大型的禅修营活动,参加者有高级知识分子,有社会知名人士,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师父对水峪寺的发展很关心,经常挤出时间,来水峪寺指导工作。师父多次对我说,一定要充分发挥水峪寺的地理环境优势,好好地弘扬少林功夫、少林禅宗文化,让少林寺健康的生活方式惠及更多当地民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师父之前跟我说的“佛法需要实践,弘法利生需要身体力行、付诸行动”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师父之前还借用达摩祖师的“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汝今以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这段开示,来勉励我学会忍耐,常怀恭敬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待人接物,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现在想来,恩师其实是事无巨细,用一颗虔诚、认真的心,来弘法利生、广利有情。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的师父释永信大和尚,他是一位弘扬佛法不遗余力的人,他将是我永远的指路明灯,也将是我永远的依怙。我将遵循师父的殷殷教诲,发扬少林精神,广弘少林文化,上弘下化,做好一位出家人的本分事!

(作者系少林寺下院——登封水峪寺住持。历任少林寺知客、监院,曾在德国少林文化中心教学多年。)

 


铭记师恩,以师愿为己愿——我的恩师释永信大和尚

◎释延理

我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在我出生时,上面已经有十个哥哥姐姐。按照母亲的说法,为了给我寻一条活路,在我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将我送到了河南省原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当时我的养父已经五十多岁,他是一位十里八乡闻名的木匠,之前也没有成过家,希望将我养大后,好给他养老送终、支撑门户。然而,他老人家并没有等到那一天。在我17岁那年,他便因病去世。在我八九岁时,就经常从广播里听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听到他讲的《七侠五义》《少林将军许世友》等,便对少林寺心生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到少林寺,好好苦练少林功夫,将来好出人头地。这也成为了我人生唯一的理想。

在养父去世的前一年,只有16岁的我,便背起行囊,只身一人前往少林寺。在登封下车后,我被一位三轮车师傅拉着到处往武校跑。我说:“我想去少林寺学武,不想去武校学武。”那位师傅笑着说:“拉倒吧,我们当地人都进不了少林寺学武,更别说你了。”那次,我连少林寺的门都没进去,只好怏怏地回家了。养父去世后,也就是 2002 年的春天,我再次背上行囊,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少林景区门口。我掏了40元买了张门票,进到少林寺里参观了一遍,也没见到释永信大和尚。我悻悻离去,离开前还买了一套练功服,从此就自诩是“少林弟子”。然后,我就开始了自己云游四方的流浪生活,第一站便去了云南,目的地是美丽的西双版纳。然而,我徒步前行了半个月,走到了一个名叫玉溪的城市,便再也走不动了!随后,我在当地的灵照寺挂单,跟随寺院住持永修法师修行大半年。老和尚也很喜欢我,一直要为我剃度,然而,我的心之所归还是少林寺。

2003年,正值“非典”泛滥之际,我离开了灵照寺。回到老家休整月余,我之后到郑州一家艺校学习,勉强圆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到了年底放寒假后,全校的同学们都回家过年了,而我却无家可归!偌大的宿舍楼里就剩下我自己,冷冷清清的,我心底又生起去少林寺这个家的冲动。大年三十的傍晚,我坐上最后一班从郑州到登封的公共汽车。然后从登封市区一路走到少林寺,一路上我都在想,如果这次再不能见到释永信大和尚,不能在少林寺出家修行的话,我此生就断了这个念想,好好谋一份工作生活下去。等我到少林寺山门时,发现寺院大门紧闭,我就靠在大门口,一边看着前面的一堆堆白雪,一边想着自己的未来,又饥又寒,心中不禁悲怆起来。我等了好久,大概到晚上十一点多,就在我心生绝望,起身准备离开时,寺院的大门忽然打开了。一位保安出来看到我,以为我是参加撞钟祈福法会的,就让我进去了。回想起来我不禁感叹,因缘真正成熟的时候,结果常常不可思议。

我来到大雄宝殿时,看到释永信大和尚正在领众诵经祈福。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师父,大殿里烛焰生辉,梵音嘹亮。我耐心地在旁边等着、祈祷着,想着应该怎么表达我的内心所想,把握此生难遇的机缘。直到大和尚做完法事,带着一群信众去钟楼撞钟祈福,结束返回的时候,我才连忙迎面奔过去,在离他五六米处,“扑通”一声跪下来,千言万语就化成一句颤抖而坚定的话:“师父,我要出家!”大和尚走到我跟前,连问我几个问题,我一一作答后,他转身笑着对身边的一群人说:“这就算是我今年收的第一个徒弟了!”那一刻的心境与场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随后,我起身跟着大家一起回到方丈室给方丈拜年。慈悲的大和尚专门给侍者交代,给我安排一个住处,让我跟师兄弟们一起学习佛教基本知识和礼仪。就这样,我和少林寺、和师父之间的因缘真正开始了!

2004年农历大年初一的早晨,我跟着寺院的师兄弟们,一起和师父在斋堂过堂吃饺子。就在那一刻,我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少林寺,就是我的家;释永信大和尚,就是我们的家长;少林寺的师兄弟们,就是我的家人!师父曾对我说:“我心中的少林,应该是人才济济,人才如林,似少室山林般茂密。希望每一位弟子都能成为真正的僧才,荷担如来家业,弘扬佛法,光大少林,利益众生。”我谨记师父的教诲,不管是当行堂、扫地僧,还是梵呗、诵经,都一心一意,用功学、用心学。当年春天,师父又把我派遣到少林寺的下院——位于嵩山东麓的卢崖寺学习锻炼一年。

2005年,我又回到少林寺,陪伴在师父身边。为了继续锻炼我,提升我的文化知识水平,师父又安排我参加河南省佛教协会主办的“少林寺僧伽培训班”。2006年培训班结业后,我又在师父身边当侍者。在当侍者的那一段时间里,每日亲近师父,觉得他太不容易了,每天除了正常的上早晚课、为各种法会主法之外,还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和社会团体,方方面面都得周到、周全,还得有精力、有耐心。师父事务繁忙,我在师父身边也不能闲着。特别是2006年,我第一次用上手机,师父把很多联络工作都交给了我,很多事让我来对接,经常在午休时还电话不断,我觉得不胜其烦。当我把苦恼跟师父倾诉时,师父笑着说:“这都降伏不了啦?心无挂碍,直下担当就行了。电话沟通的时候,拣重要的话说,尽量少说废话,这样就能高效省时。”师父的每次开示,简单明了,直接有效,总能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却鲜有刻板说教,总愿以身作则,行持教人。

宋代翠岩禅师在《警僧铭》中写道:“凡一披缁,便非庸类。岂可泛常,仅同俗辈。……一粥一饭,信施信馈。饱享饱餐,须惭须愧。”即是说,作为出家人,穿上了祖衣,就不是一般的俗人,不管是一份粥还是一碗饭,都是信众所施, 都要省吃俭用,不能暴饮暴食。作为一位出家几十年的僧人,师父同样是一位生活简朴、崇尚节俭的人。记得有一次,我跟师父一起去洛阳参加“绍凡长老圆寂三周年法会”。那天,我们去得比较早,也没顾得上吃早饭。到了目的地附近, 师父让我在路旁的小摊上买了几根油条,在车上边吃边赶路,参加完法会活动又赶紧返回少林寺处理寺务。我眼中的师父务实、勤勉,真修行、真做事。还有一次, 我跟师父一起到海南三亚参加一个活动,当时主办方安排我们住在一个海滨大酒店。活动结束离开的那天早上,我去师父房间帮他拿行李。就在我转身准备出去的时候,师父说:“你把你房间里没用完的牙膏、牙刷、肥皂都带上吧,带回去还可以用。”我愣了一下,赶紧照办。后来,我在给师父打扫房间时,发现他用的洗浴用品,几乎都是在酒店里没用完的。师父的这种衲僧本分、勤俭节约的作风,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

2006 年年底,师父成就我到深圳弘法寺受具足戒,得戒和尚为弘法寺方丈本焕长老,教授和尚为香港的觉光长老,羯摩和尚为台湾的星云大师,皆是当世大德。如此殊胜的因缘,是非常难得的,我打从心底感谢师父对我的栽培和再造之恩。受戒圆满后,我回到少林寺向师父行礼、汇报。当我在师父面前展具、顶礼后,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想起自己赴少林寺的坎坷经历,心里五味杂陈。师父慈爱地看着我,慈悲开示:“以后你就是一位比丘了,要深入经藏,护持三宝,勤修善法,争取光大如来家业。”听着师父的开示,我忍不住又给恩师顶礼三拜。

2007年,经恩师推荐,我幸运地考入了新加坡佛学院,师父得知后也非常欢喜。在我9月份踏上留学的旅程时,师父专门给我给发了一条手机短信:“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做佛门龙象,荷担如来家业!”看着师父的信息,我的内心法喜充满,誓愿完成学业,不负恩师的厚望。我在新加坡上学的几年里,师父慈悲地资助学费,还经常给我零花钱,就像是一位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全心全意,给我以温暖与厚爱。

2009年年底时,远在美国洛杉矶少林文化中心弘法的师兄延续法师,回寺院看望师父。师父把我也叫了过去,问我愿不愿意去美国弘法。因为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想着师父的心愿是把少林文化传播、推广到世界各地,我毫不犹豫地答 应下来。2010110日,我便去了美国,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八年,一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回国。在美国期间,师父经常跟我通电话,让我好好学习语言,争取能融入到当地社会中去。师父还专门叮嘱我,在佛学上的修习不能懈怠,要精进不怠,只有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过硬,才能更好地弘扬少林文化。师父还多次到美国组织和参加一些活动,如在2011年,他到美国注册成立“北美少林联合会”,让我担任秘书长;在2013年,他率团到美国举办“北美少林文化节”;2014年,他率团到美国参加“嵩山少林寺日确立十周年庆典”;等等。期间,我一直跟随师父,看到他在各种交往中游刃有余、张弛有度,才明白平时的知识积累、人际关系、沟通交流等方面是多么的重要。对北美地区的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师父也是爱护有加,经常在财力、人力上给予支持;经常召开北美联合会理事会议,及时协调处理各文化中心出现的一些问题。正是因为师父数十年如一日的发心行愿,带领少林僧团光大宗风,才使得少林文化逐步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师父做事非常认真、考虑周到、立意高远。还记得在2014  3 月,师父一行要去美国的苹果公司、谷歌公司访问交流。在临行前的头天晚上,师父把我、少林寺官网负责人邹相先生、旧金山少林文化中心负责人延然法师等叫到一起,商量如何跟那两家公司的负责人交流。师父说:“‘头脑风暴法’非常有意义,可以集思广益,让我们的智慧形成合力。”在师父的引导下,我们七嘴八舌地分享起各自的想法。最后,师父总结到:“苹果公司的管理就像是少林禅一样,静中生慧;谷歌公司的管理就像是少林功夫一样,生机勃发。”后来,师父在与苹果公司、谷歌公司两家的负责人交流时,阐述了这一观点,他们都非常赞同、赞叹!

师父在他的自述体著作《我心中的少林》开头部分谈到:“不要说外面的人不了解我的某些选择,就连生活在少林寺里面的少林弟子也有不同的感受,也有一时不理解我这个方丈某些决定和作为的时候。”真的是这样,就连我们很多跟随师父多年的弟子,有时候也很难想清楚师父做出的一些决定。我开始慢慢理解师父,也是从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作为一位出家人,师父不仅在教内享有崇高的威望,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出家人来讲,这已经足够了。然而,师父却一直在努力向前,对少林寺的发展定位非常严谨,他的细节性思维、系统性思维、超前性思维,导致很多人在某个角度看不懂他。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也凸显出他对少林寺未来发展的深谋远虑。从少林寺在海外设立数十个少林文化中心,再到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少林寺、美国五百“洋弟子”归山朝拜少林寺;从国内走到国外,再回到国内,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师父的良苦用心,他是在通过传播与弘扬少林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少林文化、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就如师父所言,“我要对少林寺的下一个1500年负责”,这句话很直观地反映出师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无惧无畏的担当精神!这就是一位大乘菩萨道的行者,也是大乘佛教徒应有的愿力与担当。

师父曾发愿,在他1995年第一次去印度朝圣后,希望能够时隔20年后,再次踏上佛陀的故土,去感悟佛陀的伟大。201711月,师父的这一愿望得以实现,我也有幸跟随师父一起,赴印度、尼泊尔等佛教圣地朝拜。记得当时我跟师父一起去印度恒河边上看日出,并参加一个祈福法会。按照当地人的风俗,在祈福法会之前,要点灯、许愿。我跟师父一起,分别点了一盏灯,正当我准备点灯许愿时,旁边的人问:“大师,您的愿望是什么呀?”只听师父静静地说:“发菩提心,早成佛道!”这是师父的发愿!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这是在佛教的发源地,一位中国著名寺院的方丈、一位出家人的内心宏愿!当即我也发了一个愿:“我愿以师愿为己愿,早成佛道,度化众生!”

前一段时间,我又重新阅读了师父的自述体传记《我心中的少林》一书,不禁感叹于师父在少林寺出家近四十年的悉心付出,赞叹他高瞻远瞩的过人智慧。师父对佛法、禅理参悟得很透彻,比如他对“禅”就有两个非常契理契机的阐释:一是“禅,就是别胡思乱想”,二是“禅,是一种功能”。师父的阐释太精妙了,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浅解“禅是一种功能”》的文章,认为禅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的目的就是训练和启发众生内心本具的智慧能力,让它在现实人生当中起到驾驭生命、自在生活的根本作用。师父常说:“少林寺的家风就是真,是真修行、真做事。”我眼中的师父,也一直是这样担当和努力的。

转眼间,我已经跟随师父将近二十年,他很少对我们这些徒弟进行客套式的说教,但是他处处以身作则,用他的身体力行来教导我们、感化我们。师父数十年如一日的良苦用心,师兄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我心中的师父就是这样的真切家常,不喜欢处处说教,更愿以身作则。我们师徒之间亲如父子,师兄弟之间亲如手足。正是有了师父这个“家长”的凝聚力和摄受力,才成就了少林大家庭特有的家风和传承。

跟随师父近二十年,我学念唱、读佛典、练功夫、守戒律、参六度、修福慧、知担当、播法雨、利众生,既感受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又坚定了弘扬少林文化的责任和信心。

我今发愿:以师愿为己愿,荷担如来家业,秉持少林宗风;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大智大勇,不畏娑婆;于红尘中历事炼心,以期早证菩提,自度度人!

(作者系少林寺僧人,曾就读于新加坡佛学院。自2011年开始,一直担任北美少林联合会秘书长。现为少林寺下院——焦作月山寺住持。)

 


行香与坐香(外一篇)

【浙江】黄亚洲

 

面对释延法师的写字桌,我规规矩矩坐下,甚至把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盖上。在进入少林寺禅堂参与行香与坐香之前,我必须认真听取这位负责禅堂事务的法师讲明白各种规矩。方才,这位面容和蔼且庄严的法师已经给我换上了宽大的长袖青色僧衣,帮我仔细扣好一排排衣纽,然后示意我坐下,坐在他正对面。进入禅堂前,必须有一次谈话。他认真讲,我认真听。我事先已经明白,能进入少林寺的禅堂是一种荣耀,且是至高的荣耀。并不是每个寺院都有禅堂的,有些寺院越来越向一个大众教育的宗教文化平台倾斜,僧众做功课也仅限于大殿,而创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少林寺显然不同。少林寺是中国禅宗的祖庭,也是中国律宗的祖庭,特别重视修行,认禅修为成道的一条特别重要的路径,故禅堂便成为了寺院的修行核心,传承久远,极其圣洁。

而且我也获知,在少林寺,哪怕是已受戒的在册和尚,也不一定能进得禅堂,进禅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已经修得相当的道行,再加上一副好的身体、好的腿脚、过硬的盘腿功夫,要懂得并且严格遵守禅堂的规矩,这才能进堂用功修行。也可以打个比方说,只有身体够格的研究生才能进,本科还不行,大专更是早着。说实在的,我本来是想参加早课的,想着在殿堂那钟鼓齐鸣的念诵声中,获得一种精神的安定,那样的氛围真的很难得,但一则考虑到起身过早,凌晨四点半早课就要开始,而我晚上十一点多才睡,五个钟点的睡眠略显不足;二则,更想进入神秘的禅房参与行香与坐香,行香开始的时间大约是早饭之后的七点四十,一支香的功夫,约一个钟头;接着进行坐香,也是一支香的功夫,这个时间段显然对我这个上年纪的人比较合适。所以,昨晚当我提出这个想法之后,引领我去禅房休息的两位法师互视了一眼,也点点头准许了。很明显,这一准许是有一定难度的。

法师在谈话前,首先令我将手机关掉,不是关到静音,而是彻底关掉,在看我操作完成以后他才放心。然后谈话。他讲到了虔诚,讲到了肃静,讲到了万缘放下,讲到了万念归一。他说,最关键的一点,是进禅堂后你一定要听招呼,行香之时就跟前面的师父走,师父走快了你就走快,师父走慢了你就走慢,听招呼就是,同时,照顾好自己的话头。他盯着我说,你听明白了没有,见我点头,他便起身说,时间到了,现在就随我去禅堂。禅堂的大门由一张厚厚的棉帘子遮着,在帘子用钩子撑起之后,我就随师父们从一侧入门了。门内是一个空旷的长方形空间,四墙围着一圈师父打坐用的窄窄的坐席,正中央则是禅宗之初祖达摩庄严的坐像。我们一进入禅堂就开始围着达摩祖师坐像,从左往右打子行走,我想这就是行香了。初进门的师父才五六个,于是走成了一个圈,随着师父的不断进门,人数增多,达到了二十余位,一个圈显然不够用,大家便走成了内圈与外圈。一时间,只听每个人的两条青色僧袍长袖甩得飒飒有声,和着嚓嚓的脚步,旋成了一个漩涡,仿佛整个禅堂的四墙都在哗哗转动。绕着一个中心,圈子又转得如此紧凑,我旋了六七圈后,脑瓜子便明显来了晕感,于是赶紧睁圆眼,深呼吸,定定神,继续甩袖跟定前面的那位中年师父大步走,慢慢地晕眩感就没有了。 

大约转了二十圈左右,晕感再次来袭,似乎四墙的陀螺越转越急,心里想着,这么转下去何时能结束呢。你想,十几秒就转上一圈,一炷香一个钟头,只怕要转上几百圈吧!此时又觉右脚的脚踝处开始肿痛,心想坏了,怕是真的不能坚持到底了,半个月前在黔东南采风时参加“春耕大典”走了一段高高低低的田埂,不慎崴了右脚踝,红肿了好几日,买云南白药来喷,至今还见青紫,肿块尚未全消,早知行香不是踱方步而是如此“急急如律令”的打转转,就不提要求参加了呢;正胡思乱想着,忽见四面墙上皆挂有的四字警语“照顾话头”“念佛是谁”,便立马对自己悄悄呵斥一声,将态度端正起来。进禅堂之前,便听师父告诫过,要照顾好“话头”这个未生之念,话头在萌生之初就应立即遏制,而“念佛是谁”就是一个典型的话头,一问是谁,谁字一起,就易生疑,便会想:是谁在念?是我在念?是口在念?是心在念?杂念便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须赶紧“照顾”好自己的话头,不再胡思乱想,当然,也不要再思虑头的晕眩与脚的青紫,万念放下即可。

此时,不知哪位带头师父喝了一声“大步径行”,话头刚落,内外两个圈子便顿时加快了转速,长袖的飒飒声与脚步的嚓嚓声刹那间音量倍增。我甚至看见走在内圈的一位师父连头都向圆心歪着,整个人斜着走,看这走姿都可想见他如风的转速。我虽走在外圈,走姿不必很倾斜,但已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心里便一紧,坏了,若自己步子有所迟缓,那肯定就得影响后面跟着的师父,而也就在此时,延法师走上前拍拍我,示意我可以离开这个圆圈,改为紧贴着四墙走路。我后来才知道这是照顾体弱者或行走不便者的一种方便之法,照这样一做,顿时就走得轻松了。我依旧挺胸而走,只是贴墙前行,每次走到对面墙角便一个九十度拐弯,这样的走姿就感觉身体恢复了平衡,双肩与双脚都不再一高一低,晕眩感也顿然消失。看来求佛之道,果是有快有慢,我本凡夫俗子一个,真是着急不得。我只是紧贴四墙行步,也不知转了多少个急弯,只觉一炷香的时间够漫长的,也由此感觉到达摩初祖面壁九年的求道毅力何其伟大。照顾话头!——我又对自己说!终于,一炷香点完。我随师父们鱼贯走出禅堂,阳光让我细了眼睛。

法师走到我身边,轻声提示说,现在可以去一下洗手间,接着就回禅堂坐香。行香与坐香之间,间隔很短,我也抓紧时间回进了禅堂。延法师指着面对禅堂大门的一个北侧座位让我坐下,他自己也坐我身边。这坐姿,当然是有讲究的。延法师让我把腿盘好,然后又把我僧袍的下摆拎起,塞进我盘紧的腿里面。我习惯性地倚靠背后的白墙,这样腰部当然可以舒服一些,他却又拍拍我,示意我上身挺直。我一边点头一边想,哎哟,又是整整一炷香呢!师父们陆续走进禅堂,一个个都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定,顷刻间就陷入了寂静。整个禅房静得没有一丝声音,连呼吸声都听不见。我以前也体验过打坐,但都是在二十分钟之内,这次却是足足一炷香功夫,须一个钟头。我一直提醒自己此时不要有任何杂念,一切思绪都归结到释迦牟尼座前去,归结到阿弥陀佛座前去,收于万物皆空,但是各种杂念还是不断冒出。其中一个最大的杂念就是盘起的脚开始酸痛,尤其是青淤还没有消退的右脚踝,这时候就琢磨,如果我此时把手悄悄伸下去,在清淤之处按摩几下,该有多么舒服。

于是,行动开始,我刚把右手慢慢伸下去,还没有在脚踝处按两下,忽然就感觉到旁边的延法师悄悄触碰了我一下,我知道是自己僧袍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响声惊动了他,毕竟禅房太安静了。没法子,我悄声对自己的右脚踝说,对不起了,你管好自己吧,我去佛祖那里了。谁知,这打坐时间一长,却也慢慢习惯了,或者说慢慢麻木了,右脚踝也就乖乖的不再持续酸痛。我半眯眼睛,刚要重新入定,忽觉眼睛的余光里出现了一个蹑手蹑脚的人影,正慢慢向我靠近,更令人惊愕的是,这位师父还高高举着一柄长长的木板,仿佛要随时敲打入定者。他走得没有一丝声音,就像脚上长有脚蹼一样,甚至还随时停步,以锐利的双眼端详着每一位端端正正的入坐者。忽然悟到,这位就是今天值班的“监香”了,这位师父要保证整个禅堂打坐的秩序与效果。而他凌空高举的那块长长的木板,就是所谓的“香板”了。我方才进入禅堂的时候,就看到禅堂大门左侧墙上贴着一张写有黑字的红纸,题目叫做“监香八种香板”,八种内容是“轻昏点头、前冲后仰、东倒西歪、冲打呼、靠墙趴位、嬉笑放逸、弹指抓痒、静中讲话”,很明显,凡涉这八种情况,蹑手蹑脚前来的监香师父就会用手中的香板加以提醒。果然,只听“啪”地一下,那支香板从半空突然落下,敲在了一位打坐师父的肩上,那师父悄然一抖,便将自己的身姿坐正确了。这一切,我都是拿斜眼看见的。我想我好歹是个书写文字的,今天除了静坐之外,还有个职业任务,就是须观察我之世间所见,虽说此念心术不正,不能严格照顾话头,但也请原谅则个。

忽然又想到,我刚才悄悄伸手按摩右脚踝的暗中动作,应该也属于八种香板之一的“弹指抓痒”,怪不得身边那位严格的延法师要及时触碰我一下。当然,这种警示,比半空突然落下一块香板要好得多。心里释然以后,却也慢慢入定,脑子再次渐渐放空,似乎人世间真的空虚混沌一片了。半迷半糊之中,忽听引馨当的一响,原来一炷香的时间到了。我大呼一口气,立即俯身找鞋,同时放下几乎麻木的双腿,但忽然发现自己站起来以后,几乎很难拉开步子,要行走亦须走得很慢,一时不知是何原因。我赶快掩饰着自己的窘态,不住东张西望,似乎在观察四周,所以步子可以放缓,一直到走出禅堂大门,双脚才感到有点自如。这一炷香,坐得也是不容易的。

我想,师父们每天清晨四点半要起来上殿做早课,每天要进入禅堂行香与坐香十四支,直至晚上十一点四十五分才能“开大静”,这等修行的辛苦,真是实实在在的。而后来我听到有一种情况就更加吃惊了,那就是寺院每年冬季的精进禅七法会,也就是“打禅七”,在整整七七四十九天中,每天连着十六个钟头,师父们须不停地相互交替行香与坐香,持续不断。这就是修行,有意识有目的有信念的人生修行!这就是一种苦志劳形、精勤求道的精神,这就是日久月长之后造就的一群超格僧才,这就是达摩的当代群像!俗话所说的那种“做一天和尚打一天钟”的消磨光阴与无所用心,在这里根本对不上,那是一种胡扯。

我在修行的核心部位,看见了少林寺,这是少林寺的骨头。当然,少林寺的“一指禅”与“二指禅”,也同样是铮铮有声的骨头。

 

 

 

在少林寺看见虎跃、蛇行与一指禅

 

一群袒露臂肌、胸肌与腹肌的精壮的小伙子,在你鼻子面前一轮轮地演绎人类的精壮与爆发力,吼得空气爆裂,滚得满地霹雳,杀得人仰马翻,这场面何等的惊心动魄,我好几次被震撼得几乎从椅子上跳起。

我这辈子东南西北看过的拳脚演练不少,散打的,相扑的,跆拳道的,鼻血横流而裁判还在一旁喊叫“一二三”的,但就人类生命的爆发力乃至爆炸力而言,无疑,就是此刻出现在眼面前这场疾风暴雨的少林功夫,是这群二十岁上下的由钢铁与弹簧组装起来的年轻人。

我看见了手臂上与手腕上颤栗般的运气,以及随之而来的叫人目瞪口呆的二指禅,乃至最后的一指禅;我看见了精壮的肉体竟然由几把尖利的刀尖托举着;我看见了血肉的本质是合金。

每上一个拳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都在我耳边悄声提醒:这是虎,这是猴,这是蛇。其实,我早就看明白了,那就是一头扑下山的猛虎,那就是一只大闹天宫的猿猴,那就是一条用闪电制成的眼镜蛇!

我于是明白了嘉靖年间,中央政府为何要专门调动少林僧兵来我们浙江投入抗倭,为什么会有浙江嘉兴王江泾的抗倭大捷,为什么我今天一跨入少林寺山门,永信大和尚就专门为我安排了这场少林功夫,为什么有少林的法师今天叹息着对我说:少林寺当年有很多精锐,都在你们浙江捐躯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甚至可以夸张一点地说:少林寺,是以一个指头或者两个指头,撑起了中华的社稷江山!

据说,这个真正体现了少林功夫精髓的团队,经常去北京,为重要的来访客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尚武与正义。这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安排,我们这个历史上饱受凌辱的民族,不光是会坐下来盘腿念经,也会跳起来制止暴力。

表演结束,永信大和尚和我一起,与全体“雷电”和“霹雳”合影。事后我反复观看了这张合影,拍得真有意思,后排的英雄们站着,满脸慈悲,前排的英雄们则继续做出进击的战姿。我想,这不也正是少林精神的体现吗?以止恶扬善的霹雳手段,行天下大同的和合之道!

(作者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当代知名作家、诗人、影视编剧。已出版诗集、小说集、剧本集、报告文学集等文学专著12部。著作曾获得国家图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我的少林故事

【浙江】谢敏

因缘际会,真是一切皆有定数。

很荣幸,今生,我与少林寺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

最初结缘少林寺,是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很火的电影《少林寺》。观看之后,深为震撼!于是一有空,我便去影院,一连看了三四十遍,有时是与同学或家人去看的,有时则是一个人去看。那时候,经济还不宽余,但我宁愿从其他地方省下钱来,也要去看。《少林寺》属于功夫片,真的可谓是从头打到尾,从肉打到骨,拳拳到肉,招招封喉,看得真是过瘾!从此,精湛的少林功夫就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里,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起哪里可以习练少林功夫,很想去少林寺出家习武,做个武僧。当时,我对少林寺的印象就是少林功夫。

后来,因缘具足,我终于有机会习练少林功夫了。不过,不是在少林寺,而是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我的师父是少林弟子,曾习练少林功夫多年。我这一练,便是十余年,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早上三点多,天还没亮,我便起床了,天天如此,每天都会出几身汗,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也会习练到将衣服一件件脱掉,最后只剩下一件单衣。刚开始时,因为要将韧带拉松,因此每天都要压腿、踢腿,蹲马步、弓步、仆步,常常会练到腿酸、屁股酸,走一步路都像是喝了酸梅汤似地。但由于对少林功夫的喜爱,我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我每天习练得大汗淋漓,却神清气爽,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常常引得早起的游人驻足观赏,拍照摄影。虽然有些苦,但因为喜欢,我始终乐此不疲。少林功夫是一项综合的功夫体系,其中“禅”是提升功夫水平的重要内核,而习练少林功夫,也是一种参禅的方式,这就是少林功夫的禅武合一。我在无意间,也就开始了禅的修持。对于这样的认识,当然是在现在。当时,我还没将少林功夫与禅联系在一起。

2018年秋,我终于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少林寺,那是我与朋友们一起来旅游的。虽然我已不再年轻,然而当我站在少林古刹前时,心情依旧澎湃,仿佛沉睡已久的那颗心猛然醒来了。激动不已的我忘情地在山门前打起拳来,还拍了很多功夫照,以此慰藉我那颗少年时的初心。

拍完照片后,我们便进少林寺游览了。少林寺在历史上几经兴毁,如今依然屹立。进山门后,我们便一一游览,甬道两旁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经甬道过碑林便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着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圣像。大雄宝殿的后面是藏经阁,又名法堂,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大雄宝殿的西侧是六祖堂,钟楼和鼓楼则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此外,还有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等处。整个少林寺呈七进院落,布局精巧,徜徉其间,心会愈来愈空,俗气会愈来愈少,红尘会愈来愈远,而我距离佛则愈来愈近,愈来愈亲。我真想在这里有一间禅房,从此修禅养性。

行走在少林寺里,我这才知道,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于北魏正始五年(508)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经场,历经三年,一起翻译了印度世亲菩萨的《十地经论》,完成行世,使少林寺成为当时的佛学重镇。而在这其间,又有南印度高僧、佛祖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内面壁九年,首传禅宗。从此,少林寺便被称为“禅宗祖庭”。而少林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则始于唐初太宗年间。从少林寺出来,我对佛教,对禅宗,对禅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知,深感此行不虚。

最近一次与少林寺结缘,是接触到了少林寺主办的佛刊《禅露》。记得最初知道《禅露》,是在一个诗歌群里。有一天,一位诗友在群里分享了他在《禅露》上刊发的两首禅诗,我阅读之后,拍案击掌,尤如醍醐灌顶,心里豁然澄澈。我又继续读了其他的禅诗,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我爱诗写诗多年,也在杂志报纸网络上刊发过一些作品。然而到如今,我遇到了创作上的瓶颈,想要突破自己,却找不到突破口与着力点,因此总是在苦苦思索、寻觅。《禅露》上的禅诗,不亚于沙漠上的一片绿洲,使我猛然从创作的困境中走了出来。

对于什么是禅,在《血脉论》里,中国禅宗初祖达摩有如此表述:“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而禅宗六祖惠能在《六祖坛经》里也有对禅的表述:“何名坐禅,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由此看来,所谓禅,便是见性;而所谓见性,便是至简。禅与诗的结合,便是最为至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最能直抵人们的灵魂。禅诗短小、简练、干净、睿智、韵味无穷,也适合当下充满禅意的“慢生活”,很符合我想要过的简约的生活。因此,我便开始专注于对禅诗的写作了。

这样写了一段时间后,我便开始大胆向《禅露》投稿,以印证我对禅、对禅诗的理解。由于编辑的欣赏与支持,我有幸在《禅露》上刊发了四首禅诗。当我收到邮寄,翻开《禅露》,看见我的四首禅诗刊发在上面时,我真想高呼“少林万岁!”是啊,少林寺自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创建,至今已有一千余年了,就是应该一直矗立下去的。通过禅诗的写作,我对禅与禅宗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深感其博大精深。

凡此种种,细细思来,我与少林寺的法缘,正如《起世经》里所云,“一切世间,各有业力,现起成立”,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也许,冥冥之中,一个人的一生真的已经早已安排好了。真的是:不是轮回,不来人间!

 


百年牡丹的契约

【浙江】罗亚丽

滚滚红尘是裟婆世界,每个人都充斥着挥之不去的遗憾。

从小到大我都处在父母的呵护中,无忧无虑的,并与快乐成了朋友。但是父亲的离去,让我成了一个无缘于快乐的失主。我念念不忘地寻找父亲,经常徘徊在他的书桌旁,他生前散步的地方,甚至他上班要走的那条路……我盼望着父亲快点出现,像平常那样和我聊天。在聊的过程中,父亲总会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无数次地回放着父女间的这幕场景,眼睛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找着父亲的身影,毫不留情地苛责自己把父亲给弄丢了。寻寻觅觅无限怅惘中,我走进了卧龙山普净寺,走近了佛教,从盛开的百年牡丹中,获得了一丝精神上的释怀。

那年冬天,我们想在普净寺给父亲做法事,寺里的方丈亲自打来电话,说大雪封山法会延期,只能延后至次年的三月初,也就是春回大地,牡丹绽放的日子。

法会的前一天晚上,我住到了寺院的客房。晚上的寺院极为安静,僧人师父们或做功课或转入外人不能踏足的寮房,没有闲杂的游客,如同方外的世界。寺院中种着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还有自给自足的一些瓜果蔬菜。春色满山,鸟的私语和花的绽放如纯净无瑕的音乐,很是舒缓。这处红尘中的净土,让颓废不堪的我慢慢放松了下来。

山脚下的篱笆旁,有位居士正在采摘牡丹花瓣,幽幽花香弥漫,引我闻香而至一问究竟。他告诉我,他是方丈的俗家弟子,由外地来到寺里暂住。寺院的牡丹盛开了,师父让他采摘牡丹花瓣,说晾干后可用来泡茶。他还说,这几株牡丹每天在寺院里听经闻法,已有灵性了,所以叶片和花瓣都很舒展。我惊叹于这牡丹的傲然绽放,地上落满了它的花瓣,芬芳馥郁香气四溢。周围有一排篱笆,将小小的天地与外界隔开,如同遗世独立的佛国净土。

这牡丹风姿绰约,历经百年而芬芳依旧,我想这自然不是普通的牡丹了。正要问这位居士牡丹花茶如何制作、佛经怎么念诵时,方丈微笑着踱步而来,微笑着对他这位俗家弟子作了一番指点。我在边上聆听方丈的慈语,受益匪浅。

此时,夕阳在天边衍出了五彩霞光,给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涂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我继续在寺庙里走走停停,又随意翻看了几本经书,直到太阳完全下山,夜幕四合才回去客房。

寺庙的夜晚,比山下的更深沉。空谷中,但闻山风席卷黑夜的声音如野兽咆哮,松涛阵阵如骇浪翻滚一般,于是开灯坐起,一夜无眠至天明。

早上起来,我跟着师父们一起上早课,晨钟敲响后,去斋堂用饭,按寺庙规矩止语而食。法会开始后,我们在牡丹花旁的佛堂跟师父们诵经礼佛,向已登彼岸的父亲献上至诚的虔孝。

当我拿着点燃的香,在牡丹花下叩拜时,想象父亲就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我——父亲性格爽朗,为人坦率正直,平时说话总是妙语连珠。现在他就站在盛开的牡丹花旁,无声地传达着他的谆谆教导,鼓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向前。我想起父亲以往点点滴滴的爱护,不禁泪眼婆娑。微风轻拂,牡丹花瓣片片飘下来落在我身上,好似父爱回归,温暖了整个春天。

法会圆满后,我与一人多高的牡丹合了影,这风姿绰约的牡丹,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慈父是牡丹盛开的季节诞生的,他是奶奶最小的儿子,也是我此生最尊敬的长辈。

下山时,我回首山门,但见上面写着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我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在淡淡远去的牡丹花香中有所参悟:人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回归本初;有过牵挂,了无牵挂,有过执着,看破放下。如是,方能于尘世中得大自在!

 


灵山夜

【江苏】陶生峰

很久未见山间的夜了。城里的夜,不黑,不必担心夜逛的时候看不清脚下的路。就着夜色、打着手电筒串门的记忆也早已束之高阁,极少在一个寂寥的夜晚将之细细翻阅。

今夜七夕,恰逢值班,我有幸遇见无锡灵山的夜。白日的灵山,人群熙熙攘攘,混杂了尘世的喧嚣,让人的心里颇不宁静。

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便渐渐消退,走再多路也不觉得热和累了。卸下了白天所有的忙碌与疲惫,我兴致盎然,漫步在灵山,欣赏着属于灵山的傍晚。

天色正在暗下来,祥符禅寺道路两旁缭绕着淡淡的焚香之气,或偶见烛亮之光。有僧侣散步于寺门之外,几个孩子在追逐打闹。

山下一道幽幽小径通往竹林深处,走不足百米,发现一座唐朝杭恽将军墓。杭恽将军与灵山颇有渊源,唐贞观初年,官至右将军的马迹山人杭恽解甲归田。在长安时,杭恽将军与唐玄奘交好。玄奘法师从天竺取经归来后,到马山看望杭恽,见马山秦履峰南麓层峦丛翠,景色非凡,大为赞赏,曰“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小灵山”因此得名。杭将军见玄奘法师如此喜爱这块“风水宝地”,舍山数十亩,出资建造了小灵山寺。后玄奘派大弟子窥基入寺住持,开创佛教法相宗祖庭。

下得山来,安静地看着太阳落下山去,知道天色将晚。这时,月色初现,透过紫荆花丛透析温和的光,给周围的海棠花、樱花树镶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暗白;庙宇和不远处的山峰轮廓,镶嵌在潭影里,如梦似幻。信步游走,探寻着月光穿过树荫而漏下的点点碎玉,心已飞扬但脚下却是踏实的。那月光与清凉却带点暗香的夜气融合在一起,深吸一口气,感觉心情舒畅,甚是惬意……

晚风乍起,倒影在白莲池上的皓月,碎了!波光凌乱,被撕碎的月的裙边,飘荡于镜水的边缘溢出而消失不见!水起涟漪也使得我思绪万千,苦苦挣扎其中而不能自拔!月满月缺,初东而后西斜。抬头望去,在凄凄的夜空里,明月则像一个虔诚的行者,有着超凡的气度与风范,依旧执着地凝视着大地!当我对一切都超然物外时,多想执半杯清茶,空对半牙弦月一诉衷肠。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心静了,才能听到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本性。人生的脚步,常常走得太匆忙,所以我们要学会,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沉下来平静如海,定下来静观自在。心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得映,心灵静极而定,刹那便是永恒。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夜晚的凝重把我拉回现实。看着依旧幽暗的夜空,我拉回走远的思绪,从白莲池畔又来到通往精舍的青石道上。今夜的灵山很静,静得连走过山间的风都听不到。

(作者系无锡灵山大佛工作人员。作品发表于《白银文学》《江南晚报》《白银日报》《中国乡村》等报刊。)

 


人生如茶

【山东】于世忠

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从经历到性情都是相近相通的,尽管它们不属于一种物类。细细琢磨,人与茶便属此种情况。几千年的岁月流转,这原本不同属性的两种物体,却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他们之间竟有那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先说茶的形成。茶生长于山地阳坡,吸天地之精华,孕一叶之绿色。它孕育生成的过程,多么酷似人类的十月怀胎,襁褓乳婴。大地是胎盘,雨露是羊水,它就躲在深山一隅,静如处子,享受着天地得天独厚的呵护,默默地生成长大。终于有一天它离开了母体,像呱呱坠地的婴儿。接下来,它将接受一连串的考验:晾晒、揉捻、翻炒、烟熏、焙干、包封等,不管是哪一道程序,都是炼狱般的。考验它的胆识,考验它的学识,考验它在深山养成的处惊不变、千锤百炼的承受能力。男儿初长成,离开父母,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不也是打此经过吗?那些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怀揣梦想,心存高远,跃跃欲试,去择业、就业、创业,一路走来,栉风沐雨,坎坎坷坷,挫折多于顺利,失意多于得意。最后像茶叶一样没有了原来的舒展、张狂、鲜嫩和不知天高地厚,变得内敛、含蓄、干练,藏而不露,蓄势待发。这才是真正的茶叶,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接下来,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时候了。茶,以质论价。按类别、按档次、按需求——分门别类,做广告,贴标签,封装运输,走向机关,走向学校,走向大庭广众。不管是什么类别什么档次什么质量的茶叶,面对的无外乎是一只茶杯或一把茶壶,以及从天而来的一股滚烫的沸水。只有与此两物三而合一,茶才能够实现它的价值,才能把蕴蓄体内的芳香弥漫给人间,才能让自己的生命释放出无限能量。生命当悟,这不就是人生最为关键的时刻吗?学业有成,投报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时的你多像一枚绿绿的茶叶,那火热的生活就是从天而降的滚滚沸水,只有义无反顾地投身进去,生命才最有意义。

随着沸水的倾入,茶叶上下翻腾,载沉载浮。同时它开始伸延、舒展、鲜活,像一个长久圄于斗室的人突然之间站在了秀丽的山川之上,面对眼前全新的生活图景,生命复苏了,情绪激昂了!大自然吸引了它,新生活感染了它,它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只能这样手舞足蹈,载歌载舞。这不正是生命的律动、心情的释放吗?

其实,看茶叶在水中浸染、沉浮,总让人联想到一些人生的片段。这一过程,或许有人觉得,茶叶不甘屈于杯中,它要摆脱束缚,跳出圈子,去施展自己的抱负;或许有人认为,人生原本不是平静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高高低低,这才是人生的本来面目;也或许有人认为,人生充满变数,永远不会一种状态出现……说三说四,见仁见智。不过这些见解都是对的,人生百态本来就不会以一种形式出现。

一位老僧点化一个生活中屡屡失意的年轻人,他把同一种好茶,放进两个杯子里,用不同温度的水进行冲泡,结果颜色味道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情况。老僧说:用水不同,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茶水才浓,才能释放出茶的芳香。人生如茶,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经受磨难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溢出……

是啊,老僧点化得极其到位。世间芸芸众生,不管是谁谁都是一撮生命的绿茶,这撮绿茶放进生活之水中,都会释放出不同的颜色、味道,是光鲜夺目还是暗淡无色?是芬芳香甜还是苦涩酸辣?只有自己来酿制了。不过,不管出现什么颜色、什么味道,这杯茶永远属于自己的了,自己酿就的只有自己吞咽!

人生如茶,茶叶再好,也有变淡变寡的时刻。不因回忆而惭愧,不因叹息而沉沦,让生命的颜色染绿一杯生活之水,这就是生命之诠释,人生之圆满。朋友,守一份恬适,守一份宁静,迈步走好自己的人生。

小小杯中茶,人生大世界。

 


在心间,开一片沃土

【山东】孟祥海

寺院后山是一片荒坡。

春来的时候,师父带法师们来到这里。师父说:“让我们把这片荒地开垦出来,种上谷子吧。”

随行的法师看着这片长满荒草的山坡,面有难色。刚来的小沙弥则大声嚷道:“这么多杂草,怎么能开垦出来呢?我们还是到周围的村上去化缘省劲些。”

师父笑着说:“杂草虽多,只要肯下功夫,总会开出一片生命的沃土;而只有在自己开出的土地上种上庄稼,才能体悟到耕耘的快乐,才更能体会到大地的无私。”

于是,在师父的带领下,他们开垦出了一大片平整田地,并种上了谷子。几天后,原本杂草荒芜的山坡,出现了一行行充满生命力的绿油油的谷苗……

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片未曾开垦的荒地,只要努力在心间开一片沃土,播下希望的种子,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夏至过后,师父带着法师们到谷地里拔草。他们一垄一垄仔细把杂草拔掉。天气虽然炎热,但望着茁壮成长的谷苗,法师们都很开心。

一周过后,小沙弥又随师父到谷地,看到上次拔得干干净净的地里,又长出了一些小草。小沙弥很不开心地抱怨:“前几天我们不是刚刚拔净了吗,怎么才几天工夫,又长出了这么多杂草?”

师父笑笑说:“杂草之所以又长出来了,是因为地里面早就埋下了草的种子,那些没来得及长出的杂草,就会在一定的时候破土而出,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断地把它们拔掉。”

其实,地里不断长出的杂草,恰如我们心中的欲望,每天都在心田里成长,我们能做到的也是不断把它们拔掉,以保持心田的清静。

秋天来了,谷子即将成熟。

辛勤耕耘过的田地里,一株株硕大的谷穗,带着感恩的心,向大地垂下了头,一派丰收的景象。

一天,当小沙弥到后山看谷子时,惊呆了。原本即将收获的谷子,被许多“叽叽喳喳”的麻雀糟蹋得不成样子。小沙弥赶紧跑回去告诉师父,并询问怎么赶走这些不劳而获的家伙。

法师们马上讨论起来。有的说,扎上几个稻草人,吓唬它们;有的说,还是到集市上买些网把谷子罩起来省事;还有的说,要不就轮流去看着,反正别让这些鸟儿糟蹋庄稼就行……

也有法师反对说:“吓唬不是办法,假象迟早会被识破;罩住,也不保险,百密总有一疏;看着,也没那么多时间,还是随缘收获吧……”众人都觉得此话很有道理,纷纷附和。

师父听了大家的讨论,微笑着说:“随缘,不是随便。”

法师们听罢,顿有所悟:“是啊,随缘不是随便,如果只是随缘而不尽本分,听天由命,以此逃避问题和困难,这是消极的态度,随缘也就成了懒惰或消极的借口。”

于是,法师们包括小沙弥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去扎稻草人,有的去买织网,并且每天都有人轮流在田边参禅、习武……谷子被麻雀糟蹋的情况,不再出现了。没过多久,谷子丰收了,大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修行也是如此。

我们在心间开辟一片沃土,播下智慧的种子,这片心田里就会长出圆融、慈悲的庄稼,也会出现各种杂念,妨碍清静。甚至还会出现狂念,让修行一无所获。面对种种障碍与困难,我们不能“随缘”,必须努力耕耘,不断地拔除心中的杂草。如此,修行才能圆满。

 


拜雪

【广东】赖运胜

人们都说,回故乡,是游子的期盼,拜天拜地拜祖宗;而我回故乡,大雪有痕,拜天拜地拜瑞雪。

室外,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干枯的树枝,一下子就挂满了盛开的梅花。这时,凛冽的北风似乎也起了怜香惜玉之心,轻柔地托着一朵朵的雪花,缓缓飘落。雪花落得是那样轻,那样柔,让人都能看清它那六角形的晶莹身影。

人们敬畏大自然,也崇拜飘逸的雪。雪是蜜,涂抹在人心上,可拂去尘埃,净化灵魂。大雪无痕,蕴含了虚无缥缈。它吻合了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大皆空”等思想。人生苦短,谁能躲得过几十年后黄土一茔?还须洞明世事,参究佛理禅机,为人处世多点奉献,少点算计,不生妄欲。

人们爱雪,爱其傲世鄙俗,高洁素雅。她来于天,融于大地,不染一尘,不屈一物;人们爱雪,爱其无遮无掩,晶莹剔透,爱其光明磊落,坦荡无瑕;人们爱雪,爱其悠然自得,随遇而安,爱其无拘无束,悠哉悠哉;人们爱雪,爱其满腔大爱,冰骨热心,滋生万物,润韵生灵,形影不见长存。

冬雪的地下涌动着春潮澎湃,万物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守候,积蓄了无限的能量,只待惊蛰一鸣,春雷滚滚,吹响集结的号角,唤醒生命的涌动,迸发出排山倒海的春天的力量。又是一个好年景,五谷丰登,丰收在望,春华秋实。

雪,静静地落着,落白了天地,落白了人间,落白了一个安静的世界。天地间,一尘不染,洁白的素雪,掩去俗世尘埃,只剩下一片幽静,一缕祥和,一份安宁。此刻,我仿佛又听见远处传来禅音,那是禅院的钟声,那是禅师的禅语。

安静的冬日里,回故乡赴一场等雪之约。固守一份清明与本真,用一颗安静的心听禅音,染禅意,在生命的菩提树下,将世事归入尘风。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即至雅。人们一直相信雪是有灵魂的,如一颗修行的心,寂静无尘,浸染禅意。在一瓣心香里,唯留山河无恙,岁月安好。

安然静立,面对雪花,来一场未约之拜。拜一场雪,听一树梅花雪落,聆一曲琴音禅语,念一抹云水过往,写一缕暗香雪魂。不知不觉,我的脑海又浮现出孩提时曾听过的青青石阶路的故事——

一扫者当年选择了一步一扫,正如那年的老者一般,似是继承着一种传统,为的是给后来者扫出一片净土。

风吹、鸟飞、树动、叶落、雪飘。扫者只是静静地扫着,似乎没去想,路上还会再次被飞雪铺满;亦不去看石阶上的青色,是否一如当年。扫者只是继承当年扫者的传统,给后来者扫出一片净土。

如今石阶上又长出了许多新的青色,添了许多新的脚印,增加了许多新的气息,唯独少了一些往日熟识的印迹。或许再过几年,当年的扫者会在这石阶上慢慢消逝而去,唯有后来者依然能继承那年扫者的传统……

扫出一片净土……

(作者先后发表散文、随笔、诗歌等作品70余万字,散见于《解放军报》《南方日报》《散文诗》等报刊。著有散文集《青色漂染的眷恋》。)

 


对花悟禅

【陕西】余显斌

 

悟禅,有渐悟的,也有顿悟的。渐悟,就是伴着青灯古佛,数着念珠,敲着木鱼,一日日净化着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思想,从而达到五蕴皆空,达到心中无相的境界。名僧大德,很多都是如此。

至于顿悟,就是在一句偈语中,或者一件小事中,突然灵光一闪,大彻大悟,真有着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从而进入心灵净空的境界。

一语,可以让人禅悟;一笑,可以让人了悟。

一朵花虽小,点缀在山水草坪上,盛开在绿叶青葱中,同样也暗含禅机,也可以让人禅悟。

《菜根谭》是一本含有佛韵的著作。我读它的时候,是在一个静谧的夜晚。窗外,清凉的雨滴,一滴一滴地落在芭蕉叶上,发出轻而晶莹的声音,嗒、嗒、嗒……就如一声声的木鱼声,在耳边回荡着,也在心上回荡着。

这是一本参悟后的心灵呓语,是一本内心清空后的轻吟。

其中最富有禅机的句子,我觉得应是“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了,那每一个字都仿佛不是字,而是一滴滴雨落在蕉叶上一样,轻轻地敲在我的心上。那一刻,沉重远去,轻盈袭身,我的内心一片净明,一片白亮,简直是了无一痕。可是,那空明的心里又分明装着很多东西,譬如平静,譬如安然,譬如欣喜。总之,此时,我仿佛进入了一片大光明世界,大空净世界。我想,佛祖所说的大光明世界,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吧:一个方面,世界空无一物,干干净净;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也非无物,而是一片光亮,一片光明,一片白净,就如琉璃一般,如夜光杯一般,晶莹,透明,毫无污渍。

那样的心是美的,是满溢着大善良的。

那样的心是充溢着花香,充溢着温馨,还有阳光的。

那样的心,就是佛心,就是禅心。

这样心情的出现,有时不需要参悟,不需要暮鼓晨钟,只需面对着一朵花儿,一个含露的花骨朵,就可以感受到,就可以了悟到。此时,一朵花就是一尊佛,一朵花也是一部佛经。

对花心静,就是悟禅;对花舒畅,就是悟禅;对花满眼皆春,就是悟禅。

佛,让人心走向温润;禅,让人心走向美好。

这点,和花朵的作用是相似的。

经常的,站在一朵粉红的桃花前,站在一丛金黄的迎春花前,或者站在一簇如雪的梨花前。那一刻,人和花儿就那样对望着,相互欣赏着。那一刻,世界静美,天地静美,只有那些花儿盛开着,美丽着,美丽着人们的眼睛,美丽着人们的心,更美丽着天地,美丽着自然,美丽着每一种有生命的或者没生命的东西。

可是,花儿丝毫没有张扬的样子,没有得意的情态。

一切都是自然的,花儿就这样地红着,或者黄着,或者白着,不显摆,不炫耀,即如佛祖所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度万物,而心里从未存有曾度过万物的想法;做了好事,心里从没有留存着做过好事的想法,就是《金刚经》的旨归。

这些,俗世之人很难做到。

谁做了好事,不会眉眼飞扬,满面春色?只有大悟者能袍袖一拂,将这些都轻轻拂除,内心空净,似乎这些得意从来没有存在过。

花儿美着这个世界,也从无着相,从无此想。花儿如佛,充满佛理。面对一朵花,人是可以进行禅悟的。

花儿是有着禅心的,因为,它和一些行走在红尘中的高僧大德是如此相似,都身在红尘,却绝对不会受到玷污;都在默默付出,却从无付出之想;做这些好事,从没有作秀的想法,而是自然而然发出的。

盘腿坐在一朵花儿前,默默无言,看着花儿瓣瓣水灵,瓣瓣青嫩。时间久了,你也仿佛变成一朵花儿,馨香四溢,洁净无痕。

(作者系《读者》《意林》《格言》等签约作家,出版文集十九本,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三千余篇。)

 


法师、长老、方丈

 

一、法师

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以及致力于修行传法的僧人。法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师,是指佛陀及其弟子。狭义的法师,则专指一般通晓经或律的行者,称为经师或律师。而要成为法师,据《瑜伽师地论》等经典所载,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即“法师十德”和“行四法”。

法师的类别,可依据法师的专长及其弘法的差异,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等五种,称为五种法师。然后世根据法师所从事修学方向的不同,则演化成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说、诵、思修等十种法师。

在我国古代,通常称德行高深,堪为人天师表的僧尼为法师。如东晋道安法师、僧肇法师等。对于博通三藏教典,或者能翻译经藏的高僧,通常称为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玄奘等就是著名的三藏法师。随着时代的演变,法师逐渐演变成了对一般出家僧人的尊称。

 

二、长老

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说:“德腊俱尊,故名长老。”长老在佛教中就是对佛法精深,年高腊长,德高望重的大比丘的尊称。一般是指退职后的寺院住持、方丈。

 

三、方丈

指禅宗寺院住持的住所,后来逐渐演化成对寺内住持的尊称。

“方丈”一词,最早见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意思是维摩诘居士的居室虽小,但他修为很高,接引的人很多。

要成为方丈,还需符合以下三点:

(一)有足够的资历和佛法修为,一般是得法弟子,有修持见地,能为大众师范。

(二)所在的寺院丛林制度健全,规模较大,僧人众多;诸山长老和其他丛林的住持赞许。

(三)具备一定的影响力、知名度,一般必须由当地的宗教管理部门批准,并经过极其隆重的升座仪式。

 


盲僧护法

 

在少林寺一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传奇和尚:从小双目几近失明,却在自然灾害年间靠牵驴尾运煤,养活了少林寺僧众;行动不便,却为保护少林文化遗产四处奔波。他就是自清朝初年来,少林寺的第一位方丈——行正禅师。

行正禅师自幼在少林寺出家,师从少林高僧德保禅师。行正禅师生得机灵,又颇具慧根,深得师爷素典禅师及师父德保禅师的喜爱。相传,行正禅师本是耳聪目明,佛家典籍读一遍就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年秋收时节,年幼的行正被师父安排在达摩殿后两进打扫院子,并嘱咐行正,要当心土匪的破坏。原来,由于当地一些流窜的土匪看到少林寺僧人个个武艺高强,想拉武僧一同打家劫舍,却被少林寺僧人言辞拒绝并教训了一番,因此一直怀恨在心。如今僧人忙着秋收,寺里只剩一些老幼,难免要趁机前来破坏一番。

这天,正当行正打扫到东墙时,忽然听见墙外响起了凌乱的脚步声和叫骂声。“土匪来了!”行正的第一反应就是回钟楼敲钟示警,忽然墙外飞进来一颗冒着烟的铁疙瘩。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行正立马认定是土匪们用来破坏少林寺的东西。从小生活的寺院,岂能容匪徒破坏!说时迟那时快,行正一个健步上前,顾不得烫手,抓起铁疙瘩就往墙外扔去,刚刚脱手,“轰”的一声,铁疙瘩爆炸开来,连墙内合抱粗的柏树都被炸断了。等到寺僧听到响声赶回来,匪徒早已逃之夭夭,只剩下行正倒在血泊里。

闻讯赶来的医僧诊断后,告诉众人,由于及时将炸弹丢出,行正只是被震晕,多多休息就能恢复。可严重的是,飞溅的铁片戳伤了行正的眼睛,眼睛是保不住了。心如刀割的德保师父,只能为爱徒擦去脸上的鲜血,与僧众一同念起《药师咒》为行正祈福。

醒来后的行正果然失明了,但行正安慰师父,失去眼睛,可以更加清净地去学习佛法!从此,行正一心修佛,修行愈加精进,还被德保禅师派往武汉归元禅寺参学三年。

石友三火烧少林后,千年古刹遭遇空前浩劫。年仅13岁的行正于烈火中同寺院众僧一起奋力抢救文物、法器,并收拾残垣断壁。浩劫过后,加上连年战乱,少林寺年轻力壮的僧人纷纷离开少林,仅剩一些年迈的老和尚以及行正这个“盲僧”,僧人吃饭已成问题。行正不顾众人反对,恳求周围村庄运煤的队伍,想要到山北运煤卖钱,养活僧众。

在好心乡邻的帮助下,行正一手牵驴尾,一手扶煤筐,往返于山间小路运煤,为了不耽误乡邻,运了几次路熟了以后,行正坚持一个人运煤。但由于山路崎岖,每次路上行正都要摔几个跟头,甚至有一次差点掉下悬崖。但是,第二天天不亮,没有养好伤的他就一瘸一拐地,继续运煤去了。靠着“盲僧”运煤,少林寺僧众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有一天运煤途中,行正忽然听到路边有人在呼救,原来有人从山上摔下来,崴伤了脚。行正摸摸索索走过去,呼救的人又忽然不说话了。

行正俯下身子,说:“施主,您是哪个村的啊?我这里有驴子,可以送你回家。”呼救的人还是不说话。

“我是少林寺的僧人,出家人慈悲为怀,您告诉我到底怎么了,我一定会帮你的。”行正又说。

“和尚你走吧!我没脸找你帮忙!”忽然,倒在地上的人开口了。原来,这个人是附近村庄一地痞,一次看行正运煤回来,故意挡在路上,欺负行正看不到,声称行正踩坏了自己的庄稼,硬生生讹诈了行正运煤的钱。虽然后来知道那条路上根本没人种庄稼,但行正口念“阿弥陀佛”,并没有把事情放在心上,不想今天却遇见了当初讹诈自己的人。

行正连声劝慰,终于使得这个人打开心结,行正颤颤巍巍地将病人扶上毛驴,将地痞送回家。顾不得喝口水,行正又要赶着毛驴去运煤了。只听“扑通”一声,地痞跪在行正面前大哭,并发愿此生绝不再做坏事,从此一心向佛。

一传十,十传百,行正和尚如此不计前嫌、广结善缘、普度众生的行为传遍了四邻,乡邻们都知道少林寺僧人修为高深,慈悲为怀,从此对少林寺更加敬重。秋收时节,乡邻们纷纷赶来帮助少林寺收割。一次,土匪又来抢劫,由于寺里只剩一些老迈的僧人,还是当初被行正所救的地痞,闻讯带着乡邻赶来,保护了寺院财产。

文革时期,红卫兵前往寺院“破四旧”。闻讯的行正法师与僧众早早将文物等藏起来,谎称已被上级部门运到洛阳。红卫兵要炸毁佛像,行正扑到佛像上,据理力争,并以少林寺僧众保家卫国、抗击倭寇等英勇事迹感召红卫兵。虽然行正多次被抓到县城,以对抗革命为由进行批斗,百般地折磨,都没能使行正法师屈服。

经过一次次的护法行为,寺里僧众对这个“盲僧”打心眼里敬佩,称赞行正佛心专一、佛德高尚,推举行正法师成为少林寺当家人,并继承了自清代以来中断三百余年的方丈席位。

 


在佛诞日

【河北】胡庆军

 

大殿里,钟鼓齐鸣

风从佛的面庞拂过

虔诚地把愿望许下

捻一串佛珠

引一身阳光,只愿

所有的人一切都好

佛伸出双手

为芸芸众生,铺设

一条回家的路

 

朝圣拜佛的善男信女

据守一片净土

轻悄悄地来,静悄悄地去

不吵醒一枝花木

不踩碎一粒草籽

这样的日子

洗去烦恼和忧伤

在佛诞日,我听见佛说——

宁静可致远

寺外也有佛

 

(作者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西北军事文学》《诗潮》《绿风》等报刊。著有诗集《远去的风景》《点亮一盏心灯》《站在时光的边缘》等。)

 


少林寺问禅

【河南】李钧

 

我亏欠自己太多

亏欠关爱我的人更多

佛啊,双掌合拢俯下身子

我内心深处的波涛

一时间,很难平息

 

我想在这尘世间

坦坦荡荡自自在在生活

许多事却常常郁结于心

让我不能挣脱

 

光阴一点点流逝

我的头发也一根根变白

多想淡定下来

左手风、右手雨

恬然活在自己的思想里

 

我问佛

怎样才能净化心灵

佛端坐莲台上

面含微笑、不言不语

走出少林寺

我看见嵩山上的烟云

正一缕缕,飘向远处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作协理事。已在《诗刊》《诗潮》《散文诗》等报刊发表作品两千余首,获得各类文学奖项三十多次。)

 


一只鸟的过去与现在

【河南】卞瑞鹤

 

天快黑的时候

我看到一只鸟从窗前飞过

从很远的地方

翻山越岭,身上落着古老的尘埃

 

没有啼鸣,却

都看见了

我,草木、河流、山川

也都听见了,低沉的禅语

 

假如,把羽毛归还天空

假如,把生命归还草原

假如,把时光归还岁月

假如,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新闻中心主任。)

 


赞少林寺

丁一

一路风雨忆征程,

百年岁月尽峥嵘。

而今呼唤中国梦,

凯歌高奏唱大风。

 

钟鼓佛号遍苍穹,

中国禅宗千秋功。

更待僧门蓄净土,

梵呗声声唤复兴。

 

泱泱大国法度明,

巍巍中华度众生。

佑我黎民康安乐,

东方腾飞中国龙。

 

深山古刹少林僧,

护国佑民有奇功。

百年盛世皆颂党,

河清海晏赞近平。

 

梵天福地古嵩山,

少林功夫天下传。

笑挥紫豪颂千古,

春秋和墨书百年。

 

晨昏三炷敬庙堂,

江山多娇日月长。

情寄翰墨话今世,

更挥玉笔写华章。

 

(应挚友释永信大师的盛情邀约,为嵩山少林寺举办“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庆典书画展”而赋诗六首,乃取六合祯祥顺遂之意。作者原名于龙,系赵朴初门生,南怀瑾弟子,号通肯居士、无为斋主。著有长篇小说《春寒》,报告文学集《跃上大潮头》,散文集《岁月无痕》等。该诗作于古城金陵仙林湖畔桂山堂。)

 


少林寺《禅露》2021年第2期大事记

(2021.3—2021.4)

 

32

93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张磊一行参访少林寺,观看少林功夫展演,与少林僧众回忆多年前在少林寺的生活经历,受到少林僧众的热情接待。观看完少林功夫展演,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座谈时,张老表示,少林功夫的传承不间断,少林文化的传承不间断,实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少林药局,张老为前来求诊的病人义诊,并挥毫留下“大医精诚”的墨宝。他鼓励少林医僧们继续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的传统,将少林医药文化传承弘扬,利益广大民众。

 

32日至9

二七区文化馆举办2021年二七区少林功夫非遗传习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课程持续一周。此举是为了提升郑州市二七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做好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少儿培训活动内容,引导中小学生以武习礼、修身律己,使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少林功夫的文化精髓。

 

39

“少林功夫非遗传习班”受邀走进河南先锋教育集团,与河南少林先锋学校的师生们一起习练少林功夫,分享少林功夫非遗文化,受到全校师生的喜爱。

 

312

洛阳市伊川县彭婆镇申疙瘩村中心小学邀请少林功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校内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功夫课间操习练”活动,受到该校师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313

著名紫砂工艺大师蒋锡坤参访少林寺,与释永信方丈畅谈紫砂创作。蒋锡坤先生此前受邀为少林寺转轮大藏经抄写经书一卷,此行送回大藏经,也将永久收录于少林寺鼓楼转轮藏内。另外,他还将自己专程为少林寺创作的紫砂壶《禅缘》以及获多项金奖作品的《宣德炉壶》与永信方丈结缘。

 

314

洛阳市伊川县55名体育老师、武馆教练及少儿武术爱好者通过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评,获得少林功夫一段位授予。

 

316

受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邀请,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一行参观品品香有限公司及一鼎山茶山,受到该公司董事长林振传、福鼎市人大主任蔡梅生的热情接待。  

 

317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一行赴福鼎太姥山平兴寺参访交流,受到福建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福鼎太姥山平兴寺住持界诠法师的热情接待。永信大和尚一行参观了平兴寺的殿堂、教室、普隐戒坛等,了解了寺院僧人生活、学修以及场所管理、传戒活动等情况,并与界诠法师欢喜座谈、交流。

下午4时,受太姥山资深茶人方守龙先生邀请,参观太姥山方守龙白茶基地。

当晚6时,受福鼎市栖林寺住持德清法师、溪南古寺住持杰真法师邀请,参访栖林寺,受到寺院两序大众的热情接待,对栖林寺的历史、人文、建筑和自然景观一一作了详细了解。永信大和尚对栖林寺的复兴建设表示随喜和赞叹。

 

318

释永信大和尚一行参观考察莆田庄严苑佛造像厂 、唐煌石雕厂,为少林寺紧那罗王菩萨和达摩祖师塑像选取原石料,并就造像的风格设计、石料选择、尺寸大小等进行深入讨论。

 

319

释永信大和尚一行参访福清市黄檗山万福寺,受到万福寺方丈定明法师的热情接待。定明法师向永信大和尚介绍了万福寺的历史沿革、以及殿堂的恢复情况。永信大和尚对万福寺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赞叹,并强调黄檗山作为临济宗的重要发源地,对中国禅宗发展和日本禅法的传承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希望在定明法师的带领下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319日至20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一行,到少林寺下院——浙江台州温岭妙严禅寺考察指导,受到台州市宗教局局长陈仁伟,温岭市政协主席黄海斌,温岭市宗教局局长吴军华,温岭市宗教局副局长王诚慧,温岭市佛教协会会长常君大和尚等的热情接待,并受到妙严禅寺住持延法师及四众弟子的热烈欢迎。期间,延法师向永信方丈汇报了妙严禅寺近期举办的相关活动,以及2021年准备开展的法事、文化交流活动等情况,受到永信方丈的认可与肯定。

 

322

当天下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一行,前往少林寺下院——登封水峪寺。考察指导水峪寺恢复建设工作。在水峪寺监院延开法师的陪同下,永信方丈一行详细了解了水峪寺常住院的殿宇恢复、文化遗存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并对寺院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和要求。

在寺院客堂,延开法师向永信方丈介绍了水峪寺寺院建设、僧才培养、文化交流、禅修活动等规划,永信方丈对延开法师的发心行愿及工作给予肯定,希望他能勤修三学、利乐有情,让水峪寺成为当地信众的精神家园。

当晚,少林寺邀请中原网大数据中心陈珂,以《网络直播时代的舆情防范》为题,为少林寺僧众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座。讲座以直播时代的网络舆论背景和现状;少林寺在网络舆论场上的特殊性;构建风险防线,建立全员舆论防范规划;短视频发布及新闻宣传风险的防范应对展开。登封市宗教局副局长吉红斌、登封市外宣办副主任梁腾飞参加讲座。

 

323

加拿大多伦多少林文化中心学员在负责人延冲的带领下,圆满参加当地社团组织的“蓝天大地公益活动”。该中心通过当地的食物银行(ACSA Food Bank Scarborough ),先后为200户家庭免费提供新鲜的蔬菜及水果,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与赞叹。

 

324

少林寺东西配殿修缮工作正式启动。东西配殿年久失修,加之白蚁侵蚀,多次出现屋顶坍塌情况,立柱腐蚀严重,经相关部门认定为危房。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西配殿今起开始拆迁重建。

 

327

国家文物局督查司副司长岳志勇,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辛泸江,监督司安全监管处侯冉冉一行,在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等相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到少林寺考察文物安全工作,了解少林寺的文物保护情况,并与少林僧众分享讨论文物保护经验。

在少林寺法师的陪同讲解下,岳志勇一行先后前往各殿堂考察调研消防安全落实情况,详细询问殿堂烟雾报警、消防巡查、应急预案等措施,并前往少林寺监控中心,了解消防监控执勤登记、安全巡逻工作。

在少林寺方丈室,岳志勇与释永信方丈就消防安全措施进一步交换了意见,并对少林寺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表示肯定。

 

327

为感念十方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大德的法乳之恩,少林寺举办清明扫塔祭祖活动,虔诚祭祀历代祖师,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缅怀先贤家风遗德,不忘初心,勇猛精进。

“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中,释永信方丈扫尘上供,追忆祖师恩德,表达对祖师大德的无限感恩之情,并以此功德回向佛日增辉、正法久住、世界和平、国泰民安。同时,至诚祈愿疫情早消,民众安康!

 

331

农历二月十九日,恭迎观世音菩萨诞辰纪念日。值此殊胜日,少林寺僧众在藏经阁内虔诚祝圣普佛,讽诵经典,回向众生,祈愿世界无灾厄,一切众生得圆满。

随后,维那师领大众前往甘露台观音圣像前上供。以此法会因缘,促进大众精进修学,早日证悟;祈愿与会大众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诸事随顺!

当天,少林寺下院——盘山北少林寺两序大众焚香礼佛,诵经上供,至诚祈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330日至31

330日下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抵达郑州市新闻大厦10楼少林寺网站编辑部,对即将上线的少林寺网站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少林寺官网作为少林寺唯一的官方信息发布平台,理应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更全面、更便捷地弘法利生;要将少林寺官网建设成为“少林寺大百科”,让更多网民通过阅览少林寺官网,了解更多少林文化正能量。少林寺《禅露》主编宇宙,少林寺网站负责人邹相及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对升级改版后的少林寺网站,永信方丈给予肯定,希望该网站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能及时全面投入使用,能有效地发挥其弘扬与传播少林禅武医艺文化、展现少林僧团爱国爱教传统、彰显少林僧人健康的生活与修行等方面的功用,并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少林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推进佛教中国化等方面的努力和举措。

331日上午十点三十六分,升级改版后的少林寺网站中文版正式上线试运行。改版后的少林寺网站,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前端开发技术,建立网站H5版本,实现PC机、手机、平板等多端通用。同时,充分运用精品图集、视频专区、活动专题等多元化展现形式,在宣传及传播效果上更为全面、有效。

 

331

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郑州召开。省政协常委释永信法师参加会议。

 

44

少林寺下院——妙严禅寺住持释延法师率僧俗四众弟子前往少林寺塔林扫塔礼祖,虔诚祭拜历代先贤祖师。追思与学习祖师们求道心之坚固,参究之精进,僧德之敦厚,自律之精严,弘法之善巧,利他之慈悲。

扫塔祭祖结束后,延法师率众顶礼永信大和尚,并向永信大和尚介绍妙言禅寺在佛事活动、僧才培养、寺院建设等方面做出的工作。永信方丈向延法师赠送墨宝“代佛行化”,勉励他深发菩提心,广度无量有情众,在弘法利生的道路上精进不怠。

 

49

山东省济宁市“佛教中国化”学习交流团一行,在济宁市佛教协会会长妙谛法师的带领下,到少林寺参观学习,并与释永信方丈交流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情况。登封市宗教局副局长吉红斌陪同座谈。

为深化中斯两国佛教文化等领域之间的交流,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Dr.PalithaKohona),使馆商务官韩洁女士,罗森先生一行,在河南省外办亚非大处郭骅副处长的陪同下参访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愉快交流。

帕利塔·科霍纳大使对少林寺的热情接待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少林寺的传承与发展表示赞叹,并讲到,近现代时期,中国一直对斯里兰卡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给予帮助,希望此次少林寺之行,能继续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作出贡献。

永信方丈讲到,斯里兰卡是佛教圣地,自己曾多次前往参访、交流,少林寺也先后派遣多位僧人在斯里兰卡参学。此外,少林寺也接待了多位斯里兰卡僧王及诸多政要,与斯里兰卡各界保持着紧密的互动交流。斯里兰卡政府多次邀请少林寺,希望少林寺能在当地建立少林文化中心,少林寺也愿意通过多种形式,与斯里兰卡人民积极交流互动。

永信方丈与帕利塔·科霍纳大使还就僧才培养、少林文化中心选址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

 

412

中国嵩山少林寺邀请著名作家、编剧黄亚洲,以“文学里的《红船》”,为少林僧众开展爱国主题讲座,鼓励少林僧众秉承爱国爱教旗帜,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信教群众,共筑中国梦。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登封市政协主席杨戌超,登封市文旅局党组书记何延木,登封市宗教局党组书记卢青、副局长吉红斌及少林僧众、职工,少林友谊学校老师等听取讲座。

 

414

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园区隆重举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受邀参加。

 

415

为发挥全省爱国宗教团体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宗教活动规范有序,提升宗教中国化水平,河南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召开全省爱国宗教团体负责人座谈会。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释永信法师出席会议并发言。

当天,河南省“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旅直播正式启动,首场“嵩山之旅”在著名主持人、综艺达人、演员杨迪带领下,深度走嵩山,体验少林功夫、千年秘传,与少林武僧切磋,受到社会关注。

 

416日至19

来自全国各地的72位少林武者聚集于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少林寺,经过为期四天系统的理论、技术培训及考评,少林功夫段品制(五期初段)培训班圆满结业。在少林寺方丈室前,释永信方丈为本期培训班学员颁发少林功夫段品制段位证书。经考评,69位学员获得少林功夫段品制三段认证,3位学员获得少林功夫段品制一段认证。

少林功夫段品制(五期初段)培训班延续了此前培训班的强师资、高水平。在为期四天的培训中,少林寺延沛法师、延个法师,河南大学洪浩博士、田文波博士担任理论课教师,传授学习少林功夫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习武戒约等;少林功夫非遗传承人延开、延体、延炫、延烨、延彬、延担任技术课授课教师,在招式动作、发力理念、呼吸发声等方面倾心传授。此外,少林功夫段品制委员会、少林禅弓院做好了充足的后勤准备,保障学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少林功夫修习中。

 

423

日本日中创新协会理事长、华人华侨创新协会会长、湖南省政协海外发展顾问李大清教授访问少林寺,并联系日本公明党前副党首、日中创新协会会长远藤先生,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视频连线交流。

在永信方丈的陪同下,李大清教授一行还参访了少林友谊学校,深入学生的宿舍、餐厅,了解少林友谊学校的办学情况,希望在教育等方面与友谊学校进行深入地交流与合作。

 

424日至28

少林寺武僧团19名武僧,受邀参加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奋斗正青春——2021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录制活动。少林武僧参加武术节目《后生可畏》,并于五四青年节当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央视综合频道、CCTV-3央视综艺频道播出。


永信法师带领少林寺僧众出坡植树 发扬佛教农禅并重传统

◎菩萨在线

 

菩萨在线河南讯 春意盎然万物苏,又到一年植树时,3月8日,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带领全体僧众出坡植树,发扬农禅并重的佛教优良传统。

早课后,少林寺常住法师们分工协作,三五成群,一起挖坑,共同合作扶苗填坑,挥锹铲土,为大地换上绿装。植树现场处处可见法师们通力合作辛勤忙碌的身影。

永信法师说:“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一项优良的光荣传统,在佛教也有这样一个好的传统,历代高僧都有种树的经历。”

从80年代初,少林寺老方丈带领僧众在塔林、后山种植柏树。今年,少林寺僧众种的是杜仲树。杜仲树的树叶、树皮、树干、树枝、根茎均可入药,都是名贵的中药,以后也可以将这些中药结缘给信徒和游客们。

经过一个上午的紧张劳作,春天的田野上,一行行杜仲树被精心种下去。

春光明媚,阳光普照,大地草木,少室山下的僧人,融为一体。

少林寺僧众历来就有天天习武劳动的习惯,禅宗寺院都要遵照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遗规,这叫农禅并举。

过去农业时代僧人的寮房都放有锄头、扁担、箩筐,禅师们必须参加劳动,言传身教,在劳作中修行。

寺院里的劳动,每一项工作都是大家培植的福田,任何的付出和劳作都是在播种善因,都是广积成佛的粮资,在生活中修行,在劳动中修行,也是弘法,也是利益众生。

建设美丽寺院,种下希望的绿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种几棵树,多添几抹绿,收获美好的环境,改善生态、传播文明是寺院应尽的责任,为创建绿色家园出一份力、建一份功。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一行参访少林寺

 ◎佛教在线

 

佛教在线嵩山讯 为深化中斯两国佛教文化等领域之间的交流,2021年4月9日,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Dr.PalithaKohona),使馆商务官韩洁女士,罗森先生一行,在河南省外办亚非大处郭骅副处长的陪同下参访少林寺,并与释永信方丈亲切交流。

中斯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佛教界交流频繁,帕利塔·科霍纳博士对少林寺的热情接待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少林寺的传承与发展表示赞叹,并讲到,近现代时期,中国一直对斯里兰卡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给予帮助,希望此次少林寺之行,能继续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作出贡献。

永信方丈讲到,斯里兰卡是佛教圣地,自己曾多次前往参访、交流,少林寺也先后派遣多位僧人在斯里兰卡参学。此外,少林寺也接待了多位斯里兰卡僧王及诸多政要,与斯里兰卡各界保持着紧密的互动交流。斯里兰卡政府多次邀请少林寺,希望少林寺能在当地建立少林文化中心,少林寺也愿意通过多种形式,与斯里兰卡人民积极交流互动。

永信方丈与帕利塔·科霍纳博士还就僧才培养、少林文化中心选址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

 

 




读者来信

《禅露》编辑部:

《禅露》总第120期已经收到,谢谢!我订阅《禅露》已有三年多了,获得了很多精神上的营养,心情也得到了调适,谢谢各位编辑老师的辛勤劳动。有关寺庙中的各种人员的专名如:方丈,长老,法师等,究竟有什么区别,我一直很模糊。在电脑上查过,说的也不是太清楚。希望贵编辑部给介绍一下,让我对佛教界中的名词、名相有更为精准的理解。

再一次感谢!阿弥陀佛!

 

读者:林新昌

2021年3月

 

 

编辑部回复:

林老师您好,感谢您的来信反馈!看到您的来信,得知《禅露》为您的精神和心情带来了益处,编辑部的同仁们也感到非常高兴。关于您在来信中提到的问题,如寺庙中各种人员的称谓及相关区别,我们考虑刊登一些佛教称谓方面的常识,来专门为您和其他广大读者解惑。祝您身心康泰,常获法喜!

 

 

 

《禅露》编辑部:

各位编辑老师你们好,顺颂吉祥!本人自结缘《禅露》以来,受益良多,并且感到身心都得到了净化,就连心情也逐渐快乐起来了!此前,我常常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烦心事而苦恼,甚至产生愠怒,这对我的身心肯定是不好的。因为有了《禅露》这个读本,让我获益无穷。至诚感谢《禅露》编辑部老师们的悉心付出,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沐浴到禅悦法喜!

 

读者:方为广

2021年4月

 

编辑部回复:

方老师您好!很高兴得到您的支持与认可,编辑部全体同仁向您表示感谢!《禅露》已连续出版二十余年,与不少读者结下善缘,也收到了很多类似您发来的鼓励信。这些鼓励和认可,也正是我们编辑部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编校水平的动力!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把《禅露》办好,以结缘更多的读者。

愿您事事顺遂,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