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8-21
大愿法师
转凡心为佛心的四个字:和、敬、清、寂,这当然也是借用的,没有固定的,如果你认为这是固定的,那就变成知识了。和、敬、清、寂本来是日本从中国的茶道中学到的,学到茶道以后,这是他们所讲的茶道的最高境界,但是我们借用过来说怎样转凡心为佛心也可以的。“照空妄念成真念,转得凡心即佛心。”照空妄念,用内在的真心智慧来照,一觉照,妄念当下就是真念,凡心当下就转为佛心。
首先是和。和就是妙观察智,就是不要落入到惯性思惟的局限里面,不要落入到惰性里面。我们总是活在惰性里面,我们遇到新鲜的事物,马上的反应是什么?不是开启当下的真心去面对它,而是应激反应马上回到过去,把脑海里面储存的过去知识来应对它、来面对它、来解读它、来判断它。为什么?因为我心里面不自信,我有恐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真心,我宁愿相信自己过去妄心累积的知识,那其实就已经错掉了,当下电光石火这一刹那之中我就失去了一个开悟的机会。
其次是敬,就是心存敬意,心存敬意就是平等性智。
我们看今年以来,青海4·14大地震,接下来就是甘肃的泥石流,台风等等也很多。一个是让我们更深地体悟到佛所说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的真理,再一个就是提醒我们,我们要有一种敬畏,即是对大自然、对生命、对一切都要有一种敬。正如六祖大师所说的:“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什么是功德?这是真正的功德。一个人内在真正有开悟的话,他一定不是一个狂妄、傲慢的人,一定是一个很谦逊的人,一定是一个心存敬意的人。因为知道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具足佛性本体的智慧和慈悲的,所以对任何生命体,哪怕是一只飞蛾都会心存敬意。有这样一种平等的观点,不去分别、执著,不会妄生取舍,不取不舍即是成佛道。所以敬就是平等性智。
第三个字是清,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成所作智,也就是指我们得到了面对世界的智慧。
第四个字是寂。就是止息外在的企图和追寻,也就是指大圆镜智。真正开悟的人,他没有这种不断地向外去占有的的心,没有不断向外去追寻的心。真正开悟的人,他不需要去占有外在的东西来获得安全感,因为生命本自具足。但是凡夫众生迷的话,他总会要不停地占有物质、金钱、房子、车,甚至于婚姻来得到安全感。更进一步有对死亡的恐惧,所以追求长生不老。你看,秦始皇、汉武帝或者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迷恋炼丹术都是为了什么?都是有恐惧、害怕。害怕什么?害怕对死亡的恐惧,心迷掉了就是这样的。
但是修行人怎么样?“虽在六尘中,六尘不能染。虽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真正成就了自由,生死不能障碍他,真正成为一个大心的人、大写的人。大心的人是发菩提心的人,大写的人是顶天立地的人,真正完全具足大智慧、大慈悲、大能力来担当、来度众生,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真正的开悟的人。因为他一空依傍,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东西来获得生命的安全感,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东西来消除内心的恐惧,为什么?因为他就是这个世界,他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哪里还需要去追寻?哪里还有目的性?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