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二)

发布日期:2011-10-31

字体大小:

【十二因缘与四谛的关系】
  十二因缘与四圣谛名异而义同。过去的无明、行,现在的爱、取、有,属于集谛;现在的识、名色、六入、触、受,未来的生、老死,属于苦谛。以能观的智慧心豁破生死无明,属于道谛;因修道而漏尽无明,证得涅盘寂静,属于灭谛。  苦谛与灭谛是果,集谛与道谛是因,是故行者若欲灭苦果趣乐果,不论观十二因缘或修四谛法门,皆须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方能漏尽烦恼,得证涅盘圣果。


【一念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就事上而言,称为三世十二因缘;就理上而言,随一念心起,便具十二因缘,称为一念十二因缘。如《大集经》中言,一念中,因眼见色,而生爱心,即是「无明」;为爱造业即为「行」;至心专念,故名为「识」;识共色行,是名「名色」;六根生贪,是名「六入」;因入求受,名为「触」;贪着心者,名之为「受」;缠绵不舍,名为「爱」;求是等法,名为「取」;如是法生,是名「有」;次第不断,是名「生」;次第断故,名之为「死」。  今以吃包子为喻,说明一念十二因缘之理。如饥饿时,想吃东西,这念心一动,即垂涎三尺,此一念不觉,就是无明;因为无明,则有心的造作,而产生「行」;见包子起分别,即是「识」;此时马上由心理影响生理,现出饿鬼相,为「名色」;「六根」接触包子,产生「触」;见到包子觉得很好吃,就是「受」;心生爱着,即是「爱」;想执取、占有,即是「取」;因取而产生业有,即是「有」;产生业有之后,又念念相续生起,即是「生」;念头生、住、异、灭相续,即是「老、死」。一念具足此十二因缘,轮回不已,此为一念十二因缘流转门。
  众生每起一个念头,即感一个果报:起好的念头,感善的果报;起坏的念头,感恶的果报。假使六根接触外境,心生染着时,当下这一念心,立刻觉察、觉照,发惭愧、忏悔的心,检讨反省,不随妄心流转,如此马上就能离开恶道,趣向善道,此即为一念十二因缘还灭门。


【结语】
  修行即是在起心动念处修。古德云:「披毛从此出,作佛亦由它。」日常生活中,无论闲忙动静,这念心皆能时刻觉察、觉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见境不生贪爱,作主的心始终存在,即能契悟本心本性,当下便证不生不灭之圣果。

【习题】
一、 十二因缘中,哪些是属于四圣谛的苦、集二谛?
二、 何谓一念十二因缘流转门?
三、 前面有一件令人喜爱的物品,如沉香念珠、黄金、……等,观察自己的心念是在哪一法界?如何以智照而不为境转?
四、 试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如何落实一念十二因缘还灭门的义理?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