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0-05-09
安国:北师大毕业的研究生
(记者 延阔 易德 编辑 邹相)安国来自大连北少林永清寺,是此次法会的新戒子,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研究生。
走向出家这条路途很难被人所理解,但是一旦理解了,他的生命将会有所不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国提到,修行其实不分在家、出家,而我正好选择了一条跟其他人不太一样的路途,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生命的过程中走完这个过程,只是我们每个人的路途都不一样而已。恰恰我是选择了与别人不一样的路途,但是我总在感觉,我这条路途,很难被别人理解,但是一旦被别人理解了,他会对生命有更深入的认识。
出不出家不是很重要,不论在家出家,关键是我们的内心能不能找到我们真正的生命所在,能不能真正的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中好好地去经营我们的生命!
还有就是我看到好多居士,还有好多本科同学、研究生同学,虽然他们的学历很高,但是他们就在治疗他们内心迷茫、困惑的时候,他们恰恰很没有办法,所以这里验证了孔子所说的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学习的人只是为了提升自己而学习,而今天的人学习却仅仅为了生活而学习,这很麻烦,因为现在的人,他不知道哪个为根本,然后他就很盲目地去追求外在所有的一切东西,反而把自己给丢失了,这样是很痛苦的。
就像现在很多很多的人,他们来到寺院,他们不知道他们来的目的,或者说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寺院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不知道能够从寺院得到什么真正受用的东西!
在古代,“和尚”这个词被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我们的老师。但是,今天很多进寺庙的人,一看到和尚就感到怪怪的,有这种感觉,好像僧人们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一样。“和尚”其实是一个尊称,像我们一般的比丘是不能称为和尚的,只有高僧大德和有成就的人才能称为“大和尚”。“和尚”除了“亲教师”的含义之外,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和合高尚”,有四个人的团体只要能做到“和合高尚”就叫做僧团,僧团就是能够和睦在一起的团体。所以,“僧”不分出家在家,只要能够和合地生活在一起。当然,这个和谐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内心的和谐。当一个人的内心和谐了,不再发生任何纠葛了,外在自然就和谐了。如果你的内心都跟自己过不去,又怎么能够达到外在和谐呢?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随众”,人一旦随众就很盲目。我们到寺院里来干嘛?寺院就是和尚的家,到寺院里最主要的不是观赏寺院,而是来见和尚、亲近和尚!来亲近和尚干嘛?就是来听他们讲解他们所理解到的东西。所以,人最欠缺的一个东西就是,在他们没有了解到实相、实质的时候,就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这样就很容易错误。所以,人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个很深入地了解之后,然后才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这是比较正确的。很多人都没有明白和尚究竟是干什么的,然后就直接拒和尚于心门之外,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思维方法,这在佛学叫“无明、愚痴”。
佛教是一种教育,佛教给我一个最高的感受就是,它能提供很好的修行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让人解开内心迷惑的方法,或者是破除人内心无明的方法。但是,你看很多人都本末倒置,来到寺院很盲目,不知道为什么来,仅仅是看看热闹而已。所以,我们每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很明白为什么要去做,这样才能提高观照的能力,真正获得生命的智慧。
祖庭受戒:归山受戒,一花五叶,法脉相承
在记者问到为何要来少林寺受戒时,安国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的师父也是少林寺出家的僧人,作为少林寺的祖孙,回到少林寺来受戒,即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庭,这样的因缘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殊胜,能够回来受戒他感到很高兴,这是根本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少林寺在全国佛教界中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地方,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力。这次是少林寺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传授三坛大戒,这样的因缘同样是殊胜的。
受戒:走向生命圆满的转折点(受戒亦是把自己嫁给佛教事业)
安国说,他出家差不多有两年了。他觉得自己出家的原因可能与别人出家的原因有点不太一样,他因喜欢佛法而出家。在他读北师大研究生时,还读了一些佛教方面的书,也非常喜欢那些书。因为佛法给他最为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可以直接用到内心,可以实践,每一个道理都可以用到内心去实践。正是这样一个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改变,让他选择了出家。
这次三坛大戒传戒法会对我而言,在我人生当中很重要。作为出家人,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和尚必须要受三坛大戒,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我们按照佛的教导去生活,更好地去清净自己,然后圆满自己,也能更好地帮助别人!有人曾说,在三坛大戒法会中,新戒子受戒就像世俗生活中结婚入洞房一样隆重。安国还提到,在他刚出家时,有一个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大学都很要好的朋友,当时在沈阳,而他自己则在长春。当他剃度时,那位朋友也过去了。当他剃度完时,那位朋友突然对他说:“我突然发现,我感觉你突然嫁出去了!”
这次他到少林寺受戒,那位朋友从大连送他过来,走的时候还对他说:“我感觉你现在又圆满了一下,好像你这一生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圆满,奉献给这里了。”而在安国的内心深处,同样有这样的感受。他说,在受完戒以后,他的生命可能真的属于佛教,然后为佛教、为大众做一点事情。
用佛法去经营生命,由“学者”转为“行者”
安国在读书的时候,因喜爱佛学而感知到佛学的伟大、精深,由佛学契入佛教,由此而出家。他说,在刚刚接触佛学的时候,师父总在告诫他这样一句话:“你以前总以一个学者的角度去学习佛学,而佛学最伟大的地方不是学者,而是一个行者,要把你所有学到的佛学理论用到你自己的身上,然后深刻地去沉淀它,去体会它,那个时候你才能从一个学者变成一个行者。”通过两年多的时间,他渐渐由一个学者变成一个行者。
安国说他还有一个最深刻的体会是:当你能够把懂得的一个道理用到自己的内心,在自己的身上去实践这个道理时,你就真得能体会到生命的变化。所以,他深刻地感觉到作为一个人,一定要好好地去经营自己的生命,特别是要用佛法去经营自己的生命,这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大学》中有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因为以前是学教育的,在突然接触到佛法之后,安国感觉到真正能够治疗人内心所有问题的,只有佛法。因为佛法直指人的内心,而人心理的变化会影响到外在所有的变化。在他读研的那段时间里,很烦恼、很烦恼,当他突然读到佛经之后,才开始慢慢去沉淀、去沉淀、再沉淀,最后把自己洗涤得相对比较干净一点。
看到祖衣时就想哭
领受完三衣后,安国非常高兴。他提到,在刚刚出家不到一年时,他们做过一次法会,在讲完经时,大家都很开心。他出家还有一个因缘,当他刚出家到寺里时,当看到祖衣时,就开始哭,就感觉那个衣服就是他的。当时他就跟师父说,什么时候可以披上祖衣,师父说,如果有因缘的时候,可能明年让他会去受戒。所以,在领到祖衣时,安国的内心很欣慰。当然,还有一点酸酸的感觉,原来感觉很遥远,突然它就实现了,出现在自己眼前。他说,这让他的人生、生命有了一个更好的起点。
记者了解到,安国还承担着一些企业员工的文化培训任务,主要是从四书五经、佛学方面给他们做一些人生理念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编辑手札:在你开始借助于佛法修行的时候,佛法确实能改变你的思想和行为,真真正正给你带来生命的快乐。“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众生因了解佛法而快乐,因出家而圆满。唯有“信、解、行、证”,步步深入,真正去了解佛陀的教育,才能对我们的生命负责,由此而获得圆满、自在、快乐的人生。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