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3-25
【本网讯】应都市禅堂居士之邀,来自少林寺禅堂的净满法师于2014年3月23日上午和3月24日下午,到都市禅堂为众多禅宗文化爱好者和居士进行了关于《心经》和禅法之道的开示,两天活动累计近八十人参加。
在讲解《心经》之前,净满法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何谓“师道”,以及“师道”的四个层次。作为修行路上的学生,首先我们要学会以人为师,即向有成就的人学习;第二以圣贤,以经典和历史为师;第三,以自然为师,向大自然学习,在生活中以生活为师,最后则是以自己为师,人人本具佛性,到最后一个层次则具有开发自性的智慧,“本师”者,即为自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为《心经》,为唐朝玄奘大师所译。“般若”作智慧解,分为三种: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我们读《心经》就是从文字般若入手。“波罗蜜”意为到彼岸,我们大家现处于生死的此岸,只要当下这一念心能够转为菩提,转为清净,回归本体,那么当下即到彼岸,即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心”可以分为肉团心、意识心以及真如本体心,《心经》所阐释的“心”是专指我们每个人本具的始终如如不动的真如本体心,净满法师如是开示。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合为“十二处”,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身识、意识)统称为“十八界”。根、尘、识皆是缘起而生,空无自性也无实体,因此无需执妄为真。
活动结束,与座同修无不法喜充盈,起立合十恭送法师。有居士表示,自己虽然福薄根浅,对于师父关于禅法第一义谛的最上乘禅法的开示不能一下子消化,但是在个人理解所及范围之内感觉特别受益,感恩净满法师,感恩都市禅堂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