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4-22
【本网讯】2013年4月21日下午,少林寺都市禅堂内座无虚席,陈豪杰老师主讲的《四谛三转十二法轮兼道德经的解构与建构》得到在座同修的鼓掌与喝彩。陈老师以学术眼光解构《道德经》,学员们以生活经验领悟四谛,出道入佛,融汇释老,感悟颇深。
参加讲座的同修们前来报到
起身合十,虔诚礼佛
佛法的“苦集灭道”四谛指出了“人生是苦”的真相和灭苦解脱的方法,佛陀三转法轮表明“苦可离”、“集可断”、“灭可证”、“道可修”。菩提达摩曾说,中国道家类似于小乘佛法,譬如《道德经》云:“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就与小乘佛法致力于追求的“身解脱”极为相似。陈老师以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把《道德经》的概念体系予以理清,用西方哲学的理论体系解读《道德经》的架构,把“玄之又玄”的道德置于清晰明了的概念框架下,让大家对《道德经》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陈豪杰老师热情洋溢地为大家作讲座
佛法与道家有着怎样的关系?“老子草堂”王日暖先生说,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全球化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在进行了。中国离印度很近,释迦牟尼很可能与老子见过面,佛法传入中国的东汉,也正是道教兴盛的年代,一开始对佛经的翻译,很多术语名词都是用的道家的概念,因此,道家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讲座现场
三教同源,佛法与道家有同有异,通过对《道德经》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大家对“道”的理解;通过对佛法的剖析,大家对释老异同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就在这样不断加深的认识里,我们的思想层次,正向着最终的“大道”迈进。
观点交锋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