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少林寺农禅并重 僧众欢笑收麦

发布日期:2015-06-16

字体大小:

大公网615日讯(记者 楚长城   通讯员 邹相)时下正值内地北方麦收时节,河南少林寺禅耕农场上,僧众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作,收获一百二十余亩的麦子。在僧人们的欢声笑语中,一袋袋麦子被他们扛在肩上,搬送到运载汽车上。

 

少林寺僧众正在收麦子

 

  近年来,为了秉承历代高僧大德慈悲济世、农禅并重的传统,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带领全寺僧众建设千亩农场,开展农耕禅,将农耕与禅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农禅并重、自给自足的理念,“一日不作,一日不息”,认真地践行禅宗的实证实修理念。经过几年的开垦,少林寺租种一千五百余亩山地的禅耕农场,已有几百亩地可供播种、耕作,既种植小麦、油菜、向日葵等农作物,还种植杏子、桃子、梨子、李子、核桃、西瓜、石榴等果木,以及各种蔬菜,为寺院四百余位僧众提供了丰富的粮食、瓜果、蔬菜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今年禅耕农场上种植了一百二十余亩小麦,可收获小麦十万斤。这是农场收获的第一茬麦子。去年5月开始,禅耕农场开建,400多僧人分“堂口”轮流耕作,方丈释永信也时常下地指导种植。少林寺禅耕农场负责人释延子说,这些小麦既能满足寺僧及少林寺慈幼院师生全年的粮食供给,又能储存一部分,随时周济一些贫困家庭。少林寺每月开展的“少林慈善行”活动,就会给多家贫困的家庭送去米面粮油等爱心物品。“尤其是瓜果,我们吃不完,就用少林寺特制的包装袋,将这些瓜果送给有缘人,也会在寺院适当出售一部分。”

  少林寺属于丛林寺院,大多远离都市、村镇,食物来源只能靠以农自养,“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是流传佳话。唐朝马祖道一禅师开创丛林,倡导“农禅合一”安寺利生,其弟子百丈怀海禅师制定“农禅并重”的清规,二人对于禅宗寺院的创建和管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近年来,少林寺先后恢复禅堂、少林药局、少林香堂等,恢复“农禅合一”、“农禅并重”的传统,亦顺理成章。释延子说,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以农入禅成为少林寺僧众历来日常修行的传统,也是僧人们重要的道粮来源。以佛心耕种心田,忧思烦扰随云水,收获喜乐安然。以佛心耕种事业,心之所善无惧悔,收获大智大勇。以佛心耕种人生,浮名俗利任去来,收获随缘自在。即心是佛心,芸芸众生,皆应以佛心耕种自己的福田。

详见: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topnews/2015-06/3026195.html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