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洋弟子”爱少林 禅宗文化彰显少林魅力

发布日期:2014-07-28

字体大小:

中国日报网登封讯(记者 侯黎强 张雷龙 齐馨)每年,约2000名“洋弟子”不远万里地来到少林寺,又逢暑假,迎来了“洋弟子”到访少林寺的高峰期,一批批“洋弟子”漂洋过海来学武,汇聚少林寺。

近年来,在少林文化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外国弟子为何如此热爱少林功夫、禅宗文化,少林寺又将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少林寺的“洋弟子”对少林寺有着怎样的情谊?中国日报记者深入少林寺,探访“洋弟子”在少林寺的生活感悟及中国少林文化的魅力。

俄罗斯弟子:犹如躺着沙滩 晒太阳

就读于俄罗斯国家社会大学的Maxim Kojevnikoff 在莫斯科一家武术馆担任兼职教练,这是他第四次来少林寺学功夫了,他和十几位伙伴相约来少林,但Maxim仍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Maxim和他的俄罗斯同伴在进行热身。(中国日报侯黎强 摄)

 

Maxim在少林武术师父的指导下练习鹰爪功。(中国日报侯黎强 摄)

 

其他的伙伴来到中国后,一起去了山西五台山游玩,Maxim却一个人径直来到少林寺。他表示,他对少林寺已经有了一股特殊的感情。

他说:“别人会觉得到少林寺练武很累,我却觉得犹如躺在阳光明媚的沙滩上晒太阳。这里非常平静,你漫步寺院,忘记了时间,静静地感受着心灵深处的对话,你似乎感到整个世界和你合二为一。”

临近毕业,对这位新闻专业的大四学生来说,他还没有确定毕业后是做一名武术教练,还是找一份与媒体相关的工作。但他表示,至少他会继续做兼职,教功夫。

Maxim介绍,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少林功夫了,父母把他送进了一家武术学校,随后,他所在的那家武术学校的师父把他带到了少林寺,开启了他在少林寺的功夫历程。

加拿大弟子:实现了想要的“平衡”

来自加拿大的Cale Klesko是一家咨询公司的工程师,他第一次听说少林功夫,要归功于六年前的一次非洲旅行。

旅行中,一偶遇的驴友告诉他,他有赴少林寺学功夫的想法,因而,Cale打算去少林寺一探究竟。

接下来的六年,更多的机遇在不断的催化着这一想法的实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到他的家乡投资,而他也在和中国公司不断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到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加拿大人Cale Klesko和他的“武伴”们正在进行武术课前的热身。

(中国日报侯黎强 摄)

 

加拿大人Cale Klesko 正在帮助他的同伴进行武术课前的热身。

(中国日报侯黎强 摄)

 

最终,Cale把少林寺作为学习中国文化的“阵地”,他每天学习四小时的武术后,还会上一个小时的中文课,晚上,再自学三四个小时。

然而,他来到少林寺还有些其他的原因,他告诉记者:“我想寻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他说,“可以学到功夫的地方有很多,但少林寺不一样,这里能够实现他想要的平衡。”

中国香港女弟子:练功夫 精神好

来自香港的Virginia Suen表示,她学习功夫,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

“练了功夫之后,就觉得精神比较好,”她说,“我一些朋友也觉得会很苦,如果想要学得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但通过学习《易筋经》等,我觉得,效果很好,它能够很好地调试你是内脏和筋骨。”

Virginia介绍,许多功夫爱好者之所以产生对少林功夫强烈的兴趣,主要归功于与少林功夫有关的电影,其中包括1982年由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电影《少林寺》。

少林寺风格的建筑群 入驻俄罗斯

2001年以来,俄罗斯少林达摩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功夫学员参访少林寺,俄罗斯少林达摩中心的馆长Rogov Viaches Lav说,俄罗斯达摩中心已教授约1000人少林武术,至少有300名学员来过少林寺。

Rogov 说,在少林寺的支持下,他们计划在俄罗斯建立一个少林寺风格的建筑群,其中有少林寺大殿、练功大厅、并提供可坐禅、医疗的场所等,在建筑上,他们也会考虑到风水。

Rogov谈到,他之所以会对少林功夫这么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年少时受到功夫电影的影响。

“少林功夫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为增进彼此了解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也要感谢少林功夫,”Rogov说。

该俄罗斯少林达摩中心是由少林寺授权的几十十来家海外中心之一。少林寺外联处王育民说,目前,像这样的海外机构大概有40多家。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表示,如果将未授权的中心也算在内的话,在全球,大概有几百家,甚至上千家少林功夫中心。

少林文化走向海外 彰显禅宗魅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林弟子也不断走向海外,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推动少林文化“走出去”。

“每年,出访的少林弟子约有400人,在少林文化节,少林寺日的时候,我们会举办一些比如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文化交流论坛、图片展览和少林功夫考功大会等活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说道。

据了解,2004年元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一致通过决议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将每年的321日定为“嵩山少林寺日”,发展至今,已有十年。2012年,首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在德国首都柏林和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两座城市举行。2013年,释永信登上哈佛大学讲坛,首届北美少林文化节启动。

少林寺武僧团的武僧释延佳告诉记者,他是从2000年开始出国的,截至目前,已去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进行少林文化交流,他同时谈到,有时,有些武僧一年出去5次也很正常。

少林寺,每周会有一节英语课。释延佳说,他能够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一般的交流没有什么障碍。

释永信告诉记者:“现在到哪儿去都有翻译,简单的生活用语,一般的僧人都能自己解决。一千五百年的少林寺始终强调交流,不同文化的交流,交流才能够发展。我们跟不同的文化之间都有这种交流互动,相互取长补短。”

河南大学公共体育部主任洪浩表示,少林功夫和佛教禅宗文化结合密切,对于西方的竞争社会能够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洪浩说:“西方社会强调竞争,节奏快,竞争的环境下,人们对人生的体悟少了,缺少对自身存在价值和人的生命价值的思考。而少林功夫能让人在紧张之余静下心来,在哲学层面对人有一定的作用。”

洪浩还表示,外国人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比较困难,而少林功夫可以帮助外国人从肢体运动层面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解,这种方式更直接。

为了更好地推动少林功夫走向国际,洪浩指出,虽然有许多人在传授功夫,但目前少林功夫还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建立统一标准的同时,他建议少林寺加大少林功夫的理论研究,同时培养一批少林功夫文化的专业性人才,不断提升少林文化品位。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的副院长刘轶表示,人们可以在许多培训学校学习少林功夫,但是,少林寺有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心仪神往,主要是源于少林寺所代表的少林文化。

“在少林寺,少林功夫结合禅宗文化,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如: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等。”刘轶说。

他表示许多外国人来到少林寺,不仅是想学习少林功夫,强生健体,而且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原载于《中国日报》2014728日)

详见: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4-07/28/content_17933932_4.htm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