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0-03-30
河南商报 2006年10月18日
记者夜探少林寺
由于害怕迎宾式当日人多车多,记者头夜来到登封,并于第二日凌晨夜探少林寺。
登封宾馆叫“客满”
到登封当天傍晚,记者看到,街上行人比往日明显多了,各种肤色的都有。林立的宾馆里灯火辉煌。
“便宜点?你们是参加武术节迎宾式的吧?”一家名叫“舒洁”的旅馆内,40岁左右的值班男子笑了,“我们这里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实话跟你说吧,今晚街上的旅馆,你问问哪一家住的不是参加迎宾式的?”
果然,又去了几家旅馆,均告知已经“客满”。住客基本上都是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迎宾式的。无奈之下,记者一行又回到“舒洁”旅馆。
夜探少林遭“黑影”拦截
昨日5:20,记者徒步少林寺以探迎宾式安保情况。
少林游客广场前,一辆面包警车闪着警灯,守在入口处。值班民警说,为确保迎宾式顺利进行,车辆不能进山。
“谁?”刚到登封塔沟武术学校门口,眼前突然闪出三个“黑影”,一齐跳出来,长枪在手,“干什么的?!”吓得人赶紧后退。
其中一高个借着微弱的灯光看清记者的眼镜,气势方弱了少许。
“我们是护校的值班人员,没想到你们看迎宾式的心情比我们还急迫啊。”
得知来人是记者后,一“黑影”打断高个的话,“人家那是工作。我们不也一样?护校和协助巡逻人员做好迎宾式保卫工作,不是照样起早贪黑!”说话的“黑影”介绍,迎宾式期间,学校各出口都加派了人员值班,“就是齐心协力办好迎宾式”。
800罗汉“临阵磨枪”
上午8:40,少林寺山门东南侧的一座山包上,提前响起鼓声,霎时刀光闪闪——来自少林寺第一武术学院的学员们正在“临阵磨枪”。
“谁让你们开始的,快停下,快停下!”看到自己的“罗汉”已经开始演练,拿着对讲机隔河指挥的该院院长释果忠显得很着急。
“那山包上的学员,要表演的项目叫‘800罗汉闹嵩山’,是本次迎宾式表演单个表演项目人数最多的。”释果忠告诉记者。
[声音]
老外眼里的武术节
昨日,中外来客少林寺前感受迎宾仪式,几名老外畅谈了他们对武术节的感觉。
希望孩子将来热爱武术
来自美国的玛斯特·菲特·纳耶丝是新郑蕙光武院的外语老师,他和妻子及六个孩子已在郑州生活了两年,“这是他们(孩子)第一次来少林寺,很好奇,也很有趣,我希望他们能热爱武术,说不定在下次武术节比赛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最好能拿到冠军。”
想在少林寺获得力量
加拿大小伙子戴韦德·阿米微笑着用并不流利的汉语说:“我的中文名叫艾大卫,我喜欢……功夫。”艾大卫自费到濮阳学习武术已经有10个月,本届武术节他将参加罗汉拳的比赛,“我喜欢……这里,少林寺是功夫圣地,我希望……可以在这里……获得力量。”
这次得第二下次争第一
70岁的柯勒是德国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他曾参加上届武术节比赛,一套形意拳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这届他主动请缨再次赶赴武林盛会。“昨天比赛,我的形意剑获得了第二名,我很高兴,我想下届还来,争取拿个第一名。”柯勒哈哈大笑。
[专访]
迎宾式禅味浓
——访央视文艺部制片人、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迎宾式执行导演陈海阳
“文武结合、禅宗合一”
记者:今年武术节最大特点是什么?
陈海阳:“本届武术节迎宾式一改往日以武为主的特点,把禅文化也穿插其中,主题定位于武术特色鲜明、少林风采尽显、中国文化浓郁、国际审美定位,具体特点表现在热情、和谐、隆重、热烈、神圣等方面。”“旨在彰显文武结合、禅宗合一的中华礼仪文化。”
《问茶》求禅意
记者:为何在迎宾式上加《问茶》和《归鞘》?
陈海阳:中国是武术的故乡,也是茶叶的故乡,发现茶叶、使用茶叶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向尊敬的客人敬茶,一直是我们的待客之道,也是表达我们最美好祝愿的方式。
在漫长的饮茶历史上,中国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而由茶文化、禅文化融合形成的禅茶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又一大贡献。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
《归鞘》则是希望把少林武功发扬光大。
“和”体现人类共同理想
记者:迎宾式让人体会到了鲜明的尊崇感,这是如何做到的?
陈海阳:整个迎宾式以“和谐”为中心,用“和谐”贯穿各阶段活动,最后归宗于嵩山少林寺山门,使得迎宾式气势恢弘,营造出了中华“和”文化气氛:不论客人来自哪里,都能达到表达人类共同真善美的愿望和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和睦的理想境界。
借禅意淡化打斗
记者:为何在武术节里强调禅?
陈海阳:如果说上一届武术节中少林寺的欢迎仪式已经“无所不尽其极”地展现了少林武功的博大,那么我们这一次就要“文武双全”地展现少林武功的精深,着重突出少林武术区别其他门类武术的独特个性——“武术禅”。我们要借“禅意”淡化武术的打斗表意,凸现少林武术内存深厚的文化底蕴、精神实质。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