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题名

发布日期:2025-06-10

字体大小:

这里所说的“雁塔”,指西安市的大雁塔。

今陕西省西安市郊的慈恩寺,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在隋代无漏寺的故址上面为自己的生母文德皇后修建的,所以用“慈恩”命名。从印度取经回来的玄奘,曾在慈恩寺住了8年之久,专门从事译经事业;玄奘的弟子窥基,也在这里弘扬“法相唯识”的学说,正式创立了一个很有影响的佛教宗派。这正是“唯识宗”又称作“慈恩宗”的原因。慈恩寺内有一座古今闻名的“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在玄奘建议之下建造的,用来收藏他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

IMG_9206.JPG

西安市南门外的荐福寺,是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宗室贵族为已经去世100天的唐高宗建造的,原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为“荐福寺”。荐福寺内也有一座“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

慈恩寺里面的“雁塔”,最初为5层,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增建至10层,后经兵火仅存留7层,五代时期后唐长兴年间(公元930-933年)又增建至10层,现高64米,是典型的楼阁式方形砖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风格。荐福寺里面的“雁塔”为15层,塔顶已毁,现高43米,上面有明代的题字,记写道: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长安地震,塔“自顶中至足中裂尺许”;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再度地震,一夜之间裂缝又被震合。为区别这两座“雁塔”,人们把慈恩寺里面 的塔叫做“大雁塔”,把荐福寺里面的塔叫做“小雁塔”。

“雁塔题名”,指在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名字。唐制:新科进士要到著名的苑林曲江池宴饮,然后还要登大雁塔观赏。有一个叫韦肇的人,进士及第后游赏大雁塔的时候,意兴所至,在塔壁上题写了自己的名字,开“雁塔题名”之先河。从这以后,新科进士们都仿效韦肇的做法,成为风气。现在,塔壁上还有杜甫、高适、岑参等人的题名。

作为一条成语,“雁塔题名”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现在也与“金榜题名”同义,用来形容考上了学校。

(来源:广东岭南禅宗文化研究中心)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