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11
七,这个数字在我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如天上有“七星”,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乐曲有“七音”,人体有“七窍”,更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甜蜜“七夕”,甚至还有亡后祭奠的“七七”四十九天。
而在佛教中,“七”同样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它有着与众不同的代表意义。比如传说释迦牟尼佛,刚出生时立刻在地上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故有“佛行七步”、“七步生莲”之说。更有打禅七、七佛如来、丛林布局七建制等等,都是以“七”为计数主体。
佛教中还有个很重要的概念“七大”,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何为“七大”?
七大是佛教对和合而成世间一切元素的总称。“大”指元素。因其广大造作,故称为大。“七大”包括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七种,又作七大性,代表不同法性和特点,正如《楞严经》云:“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遍法界之义,周遍法界大之义也。”
地大 又称坚性,指物质的坚硬特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析则成空,合聚为地,代表了万法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水大 又称湿性,指物质的湿润、流动特性。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执珠盘,对月出水,象征变化无常和流动性。 火大 又称暖性,指物质的热能、光明特性。火无自性,如同日光下拿着镜子对着艾草可以令其燃烧,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它代表了温暖、光明和能量。 风大 又称动性,指物质的动能、运动特性。风性动静无常,就像整理衣服,衣角会动,有微风拂他人面。它象征着动态和变化。 空大 又称无碍之性,指空间的广阔无垠和包容性。空性无形,因色尘而显发,代表了无限和包容。 见大 又称觉知之性,指众生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外界的感受和认识。 识大 又称了别之性,指众生通过六根六尘而生的识心,具有分别和判断的能力。六根接触六尘,而出分别的六识之心。它代表了思维和认知的能力。
四大假和
与“七大”相比,我们更常说的是“七大”的“简写版”——“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风。
《 梵网经菩萨戒》上说:“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乃我本体。”四大元素结合而成宇宙万物,是一切生命赖以依托的物质形态。对于有情众生,肌肉、骨骼等固体物质为“地大”,血液、津液等液体物质为“水大”,体温、能量等为“火大”,呼吸等为“风大”。命终之时,四大会从其中的一大开始分离,败坏。就人类而言,通常耳根最后败坏。因此临终助念会有特殊效果,令其神识导归极乐。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云:“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也就是说,四大假合的色身,如毒蛇聚集一样,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恐惧与危害。
七大与如来藏
《楞严经》云:“即前五大约于六境,见大约于六根,识大约于六识,故与十八界仅有开合之不同。此七大非各各独立之实性,乃真性如来藏触缘所发动者。”意思是,“七大”组成的根尘识“十八界”,并非各自独立,也并非实有,都是如来藏所生发的。
总之,“七大”代表宇宙万物的不同属性和特性,体现了佛教对于世界本质和生命现象的深刻洞察。无论“四大皆空”,还是“七大皆空”,都是让我们认清万事万物都非实有,要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生命本质,不贪恋执著。
十八界
包括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
也称为六门,六种感官器官,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
也称为六境,意为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是指佛教中人们通过六根所能感知到的六种境界或对象,包括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
指人们通过六根对六境进行认知的六种认识作用,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如来藏
意为含藏如来的一切功德,得以出生如来的意思,又称如来胎。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身中,所隐藏的本来清净的如来法身,通常把它看作是佛性的异名。
四劫
佛教形容事物演化的不同过程,有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四个阶段:成劫指世界,包括山河、大地、草木等器世间,以及一切有情的众生世间的形成时期;住劫指世界安稳存在的时期;也称为续成劫;坏劫是在住劫后的世界毁灭期,天地分崩,六道众生灭亡;空劫是世界已经毁灭的空无期。广义上,“成住坏空”也可形容一切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文:南华禅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