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大德的快乐秘诀

发布日期:2023-07-12

字体大小:

五欲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大安法师(东林寺

一个菩萨得觉悟啊!五欲的过患。五欲就是前面讲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色、声、香、味、触,所引发的我们的欲望,它的这种过失忧患是非常巨大的。

大家都喜欢财富,我们讲个公案。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天跟阿难尊者在托钵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堆黄金。阿难首先看到说,那是什么?问佛。佛陀看都没有看一眼,说,是毒蛇。这阿难说,诶,这分明是黄金,怎么是毒蛇呀?但既然佛说是毒蛇,他也就半信半疑,噢,毒蛇,毒蛇就走吧。

旁边有个农夫正在耕田,听到他们对话,他就好奇地看过去,这一看,哗,眼睛一亮,一堆黄金啊,这下不是福从天降吗?赶紧把这黄金就带回家。一个穷农夫得到这么多黄金,那就琢磨开了,他要用啊。马上破旧的茅棚,就盖了一个非常庄严的像宫殿式的房子;原来穿的很破烂的衣服,都换上很华丽的衣服;所有家里的器皿、家具全都换了,一下子俨然成了一个富翁了。

原来他的邻居也都比较贫穷的人一看,这里可能也有嫉妒,都说怎么一下子他家那么富了?肯定他是在哪里偷了人家的东西。所以就把这个事情上告到国王那里去了。国王一听,啊?还有这个事情?那这肯定是不良之人盗窃来的。就把他抓到了。抓回去,剩下的黄金全都没收了,而且还要追回他原来的东西。他就没有办法,为了从牢狱里面出来,就要把房子重新变卖啊,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回到原来的状态,那个皇帝、官府还不放过他,说你还有,还藏在什么地方?天天用严刑拷打。这个穷人这时才忽然想到佛陀的话,就天天在牢狱里面就喊:毒蛇啊!毒蛇!看守牢狱的人就感觉很奇怪,你天天叫毒蛇干什么?再提审他,原来是这么回事,最后就把他放了。这个穷人还真的就.....这就是毒蛇啊!

中国的文字都很有智慧,你看"钱",什么叫钱?金字旁边两把戈啊。大家以为是好东西吗?所以它是过患。所以,我们虽然还是俗人,就是没有出家学佛的人,但是也要不染着,就是不贪恋执着那种世间的五欲的快乐,因为这种五欲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

欲望少一点,快乐就多一点——静波法师

我还是那句话,“简单才自在。”人就是这样,欲望少一点,快乐就多一点。为什么要做奴隶呢?我希望大家做主人。

许多人为什么不快乐呢?就是因为他们活在攀比的世界里,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钱,不服输,就去比,就去争,于是就伦落为奴隶。

也许有人会问:佛门是反对人们进取的吗?我的回答是:不!佛门讲的是随缘,能努力的我一定去努力,但努力的结果如果达不到目的,那也没有关系,因为我尽力了,也就问心无愧。如果达到了目的,你也是过客,不要太欢喜。

有个禅师说:“一派青山景色优,前人种地后人收。后人收了莫欢喜,还有收入在后头。”

我们都是过客,把一个过客做好,简单点,自在点。

如果你赋予了自己更多的东西,你想得到更多的东西,你就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如果你随缘,能得到多少就得到多少,那么你就是快乐的。


图片


行善的人最快乐——圣严法师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人,也就会在时时处处感到最幸福。看到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而解决了困难,你便会有一种安慰。

例如曾在马路上救了一个差点被汽车撞到的小孩,以后你再看着他长大,一直到他成年,再看到他,你都会感觉到高兴、很满足,他能活到那么大,因为是你救了他。

又比方你曾牵着一位老人家过马路,以后当你再看到这位老人家,你的心里都会很高兴,你会想到自己曾经牵着他的手过马路,自己曾做了一件好事。

如果你经常做好事,心里就不会有坏念头,不会有烦恼。常常成人之美,就不会计算人家,做了好事也不会计较,见到任何人心里都会很欢喜。所谓“助人为快乐之本”,行善的人一定快乐,身为佛教徒,更应该多行善、多帮助。

快乐不费吹灰之力

我们却用尽了一生去追逐——如孝法师

当一念的无明出现,你变得很感性、很自我、很执着,非要给事物扣上一个概念时,稍安毋躁,再看一看真相是否如此。

我们去掉所认为的好坏、美丑——这些世间最有力量的名言、外相,重新审视这个血肉之躯,会如实地看到皮肤下面都是平等的血与肉,没有任何贵贱的分别。所以我们不需要装扮自己,不要被外相迷惑,心要定得住。如此体会到的快乐会远远超越平常所认为的那种快乐。

快乐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却用尽了一生去追逐它,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你的智慧决定了人生不同的境遇,这就是三宝给予我们的教诫。我们可能不一定心甘情愿地接受,但是当我们经历过人生种种的起伏,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时候,就会意识到什么是真正有价值、有方向的。与其到那时后悔,还不如当下真实地面对客观的现实,了解自己的身心。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