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9
◎佚名
来寺院参加过过堂的居士都知道,寺院中早、中用斋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敬养诸佛菩萨,普施法界众生,回向功德斋主,然后才可用斋。而在供养偈中就有这么几句: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很多人对这其中的“三德六味”十分好奇,究竟是哪三种德,哪六种味呢?
三德六味之说出自《大般涅槃经》,是说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餐具,种种备足,其食甘美,有六种味:一苦、二醋、三甘、四辛、五咸、六淡;复有三德:一者轻软、二者净洁、三者如法。由此便有了后世以“三德六味”来形容饮食的调和殊胜。下面具体来说明三德和六味的含义:
三德
一、清净德,谓奉佛供僧之食,当使精洁,无有荤秽。
二、柔软德,谓奉佛供僧之食,当须柔软甘和,而不粗涩。
三、如法德,谓奉佛供僧之食,当随时措办,制造得宜。
六味
一、淡味:薄味也,味之淡者是,乃是能受诸味之本体。
二、咸味:盐味也,其性润,能滋润肌肤,所以做饭调味之时必以盐为首。
三、辛味:辣味也,其性热,能暖腑藏之寒。
四、酸味:酢味也,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
五、甘味:甜味也,其性和,能和脾胃。
六、苦味:苦味也,其性冷。能解腑藏之热。
需要说明的是,佛陀之所以对供佛斋僧的饮食作出这些细节要求,并不是鼓励后世弟子贪求美味,而是为了假借饮食滋养色身,由此色身修学圣道。所谓“身安则道隆”,故有六味之须。
与此同时,佛陀还常常借助饮食来说法,例如《涅槃经》中就借饮食的六味来比喻佛法中世间的无常、苦、无我和出世间的常、乐、我——苦醋味,无常咸味,无我苦味,乐如甜味,我如辛味,常如淡味——并对弟子们说:“彼世间中有三种味,所谓无常、无我、无乐;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饭,谓常、乐、我,令诸弟子悉皆甘嗜。”真可谓善巧说法,辩才无碍!
希望我们在了解了三德六味的含义之后,日后不仅能在供僧的饮食上多加留心,以此要求来备办,更应在自己享用食物之时时时依照佛法来观照,藉斯六味清净之食,趣彼三德涅槃之果!
(来源:灵隐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