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最怕随喜修法

发布日期:2023-01-04

字体大小:

佚名

平时我们常听一个佛学用语“随喜”,随喜功德、随喜师兄、感恩随喜,那么“随喜”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1 什么是“随喜功德”

“随”是随顺,不违背的意思;“喜”是欢喜,不恨,不讨厌的意思。随喜主要是指见他人行善、修行有所成就或者离苦得乐,心中生起欢喜心,不嫉妒,不讨厌,因他种善因而喜,因他得善果而喜,这就叫“随喜”。


微信图片_20230104092315.jpg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载,听闻经典而随喜,次次累积,功德至大。《大智度论》则谓,随喜者的功德,胜于行善者本人。

《胜鬘经》曰:“尔时世尊,于胜鬘所说摄受正法大精进力,起随喜心。”又谓随己所喜,譬如布施,富施金帛,贫施水草,各随所喜,皆为布施。

在普贤菩萨十大愿中,有一愿为“随喜功德”,佛教不仅讲求布施,更注重随喜。随喜布施的功德,甚至比有钱人捐献财宝更有功德,随喜的功德是广大不可限量的。

其实随喜是一种很方便的修行方式,不需要出资出力就可完成,是一种彻底的修心的方法,但是要完全如理如法的随喜也还是很困难的,口头上的随喜很容易做到,心中无伪的随喜还是需要长期训练才可以做到的。

2、“随喜”可以对治我们的嫉妒心

我们都知道,人是有嫉妒心的,只不过有些人嫉妒心很强,表现很明显;有些人稍微弱一些,表现不明显。但只要是凡夫,就一定会有嫉妒心,偶尔生起的随喜心就不可能是完全清净如法的。

换句话说,修习随喜可以很好的对治我们的嫉妒心。也许我们会认为嫉妒心没有多大的危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不及时的遏制嫉妒心,任其发展的话,将来一定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在强烈的嫉妒心差遣下,人极易形成变态的心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所谓“变态心理”,一般认为是指人格畸形发展,离开正常范围,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心理和异常行为表现。当嫉妒心理超出心理层次,在向前发展时,即进入变态嫉妒心理层次中。

进入这一层次的嫉妒心理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嫉妒者更加猖狂地向被嫉妒者进行攻击,表现出种种损人利己的卑劣行为;另一种是嫉妒者变成一种无事不嫉妒的人,甚至于本不该嫉妒的事也要嫉妒。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嫉妒心,会发现嫉妒心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要别人比我好、比我强,都会产生嫉妒心理;

第二、是具有对抗性,甚至会产生憎恨心;

第三、嫉妒心是普遍存在的;

第四、嫉妒心是具有很强的可发展性,持续的嫉妒是会升级的。

如果我们要根治嫉妒心这个坏毛病,用佛法中的随喜修法是最有效的。因为嫉妒的根源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心理还是来源于对自我的执着。

3、如理如法的随喜,可清净心灵

如果你是一个三宝弟子,你已经知道了嫉妒的危害,那么一点一点的练习随喜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如理如法的随喜,我们应该要做到:

第一、当别人的生活境遇比你好的时候,你应该生起随喜心。因为我们修行就是为了众生离苦得乐,即使他得到的只是暂时的安乐,我们也应该欢喜。要防止生起诸如“他人比我过得好,上天对我不公平”一般的嫉妒心理。

第二、当别人行善事时,应该生起随喜心。因为任何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行为皆是诸佛菩萨欢喜赞叹的,我们既然以佛为师、菩萨为榜样,那么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对这些善行赞叹随喜。要防止生起诸如“他们行善是做秀、是为了争名争利的虚伪行为”一般的嫉妒心理。

第三、当同修道友修行有所成就之时,应该生起随喜心。因为众生皆有佛性,今日的师兄道友在将来都会成佛证果,他们有所成就,也就说明他们离成佛更进一步了,赞叹随喜他们也就是赞叹随喜未来佛。要防止生起诸如“这点成就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比他强多了”一般的嫉妒心理。

第四、当其他宗派的高僧大德弘扬佛法时应该随喜赞叹。因为佛门的宗派是为了对治不同根基的众生才产生的,不过是站在不同的角度阐述同样的道理而已,因此各个宗派都是佛陀教法的护持者和所有者,赞叹自宗毁谤他宗皆是毁谤三宝。要防止生起诸如“我是某某宗派的弟子,我只学我们宗派讲解的经典,其他宗派讲的法没必要去听闻”一般的嫉妒心理。

由此可见,修习随喜对我们今生的修行是最方便、最有利的修行之一,而且不受金钱、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想修,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长期的修持可以清净我们染污的心灵,正是如此的简单方便却能达到很重要的修持,才凸现此修法确实是殊胜无比的。

(来源:网易佛学)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