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11
某天,我突然想知道别的道友在家是怎样修行的,于是翻看一位暗自钦佩的“榜样”的朋友圈,发现转发的几乎全都是关乎寺院的文章,每天多则七八篇,少则二三篇,并且都带有真挚走心的读后感悟,是切切实实的“法布施精进代言人”。
文字总能反映一个人当下的状态,我意识到这位道友不简单。从“大家一起行动”“我们应该如是如是做...”的字样中可以看出,她不仅认真仔细阅读文章,并且发心极为殊胜,切实从利益大众并带动大家一起向善向好的角度去转发。怪不得这位亲爱的模范道友可以吉祥现前得如此神速。
精进,先从照抄成功案例开始。从那天起,我也开始经常性地翻看观音寺公众号,每天给自己制定小目标——要看几篇文章,让自己与“法”相应,与三宝相应。遇到颇为受益的文章积极转发,并加上自己思考的“小精华”。谁知,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了思维的乐趣,写作能力似乎也在一点一点进步。
一分恭敬得一分加持。我开始检视自己平日里的修行,发现自己念咒颇为懈怠,之前因贪图快点结束好去做别的事情,而把观音心咒念得很快,偶尔“懒癌”发作,还会一边刷视频一边念咒,这样做的时候,其实心里特别不踏实,毕竟骗谁都骗不了自己,自己的修行如何内心清清楚楚。
寺院公众号文章《禅修,从稳定情绪开始》(点击文字查看文章)中写过一句大德的话:“佛教的修持法门总体来说都是制妄的方法。”于是我就用一心念咒的方式,慢慢克制妄念,培养自己的定力。
这样修行几天之后发现,听法师讲授的存放在阿赖耶识中的内容,会时不时在脑中浮现,应对生活中问题的思维小火花一闪又一闪,也许这就是时常与三宝相应的附加礼物吧。
从前我是个非常情绪化的“小黛玉”,喜欢哭,也喜欢发脾气。现在我认识到自己要把心量放大,情绪上头的时候就想:当下的情绪与处境都是无常的,既然我们能接受快乐,为什么不能接受悲伤呢?于是,我只是去体验情绪,而不是随顺着去爆发。
对于快乐,我也另有体悟。初入佛门时法师就向我们传授过快乐的秘诀、健康的秘诀、财富的秘诀......传授过“四大因果法则”。想要自己变得快乐就要让别人感受到快乐,这是回声法则告诉我们的法宝。布施快乐可以从见人先微笑做起,这是师父常和我们苦口婆心规劝的良药。实践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自己笑容多了,心态好了,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
修行之路有甜就有苦,反思过去,发现自己经常走进“抱怨”的误区。可是“戒律是戒自己的”,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对自己的修行又有什么增益呢?“善光公主和波斯匿王”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波斯匿王认为善光公主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是因为有个当国王的爸爸,也就是子承祖荫。可事实却是,即使善光公主被逐出皇宫嫁给乞丐,依然能过着滋润的生活。
由于我们的观察受限,所以一时不明白往昔所作的何种因缘感受此报,但归根究底,绝对是我们“自己”造作而来。明白道理后,也就不会再抱怨了,会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直面问题,进而修正错误,修行自然愈发增上。
以上提到的内容,都是我从前不具备却又一直渴求的“小蛋糕”,就在与三宝相应、仔细思维法义时,一口口吃上了。
(来源:青岛观音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