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有仪式感和正能量的地方

发布日期:2024-12-16

字体大小:

禅堂禅修,就是成佛作祖的。 

我们真正要消除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傲慢、我们的贡高、我们的杂念、我们的私心、我们不理性的妄心和妄念,这才是我们要去对治、要去面对的。

禅堂里多出祖师

进禅堂前,告生死假,就像是个战士,威风凛凛、气宇轩昂、义无反顾。

弘忍大师说:“我要告诉你们,生死是件大事,你们整天只求幸福而不去想想如何脱离生死的苦海。这样你们的自性早已迷失,即使得到幸福,又有何用?你们应从自己的心中去发现智慧。”

自古就有“禅堂里多出祖师”这个说法。

一脚步入禅堂内,除了行香外就是坐香。坐罢一支香,廊外小憩一会儿,接着下一支香又开始起来。

堂内一举一动的事情,都是经过数十年来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师父们,十分有经验地在不言不语中默默指导大家的行为举止。

微信图片_20241216093033.png

看似威武严格,动作架式却是规矩的、有秩序的。

要有一颗敬畏、清净的心

作为一个初发心的行者、禅坐者、禅修的体验者,首先必备的是对禅堂的规定、对指导禅堂的师父们要有一颗敬畏、清净的心,怀抱学习的谦逊的心。要求自身放下一切、放下清高和自傲,放慢人生的步履,听从师父们慈悲的开示,不言不语,直接用身体来丈量,聆听来自自身和自心内在的声音。

师父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拾起你我的身心世界。

出现在禅堂里指导我们的师父们,无论是行香,或者习坐等指导大家举止规范的动作,都是严格按照传统的老规矩。

我个人以为,行走、盘坐在禅堂里的师父们,是作为一个出家人最好地诠释和体现出一个真正出家人的时刻,行禅跑香、行走如风的洒脱,禅坐坚持、纹丝不动的样子,既显自在之身,亦露安详之容,是最能体现一个出家人最有担当的样子,也就是最有型、有范,是最美的样子。

他们在默默无闻中静候大家、守护大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摄受、拾起你我的身心世界,点燃起每个人清净的法身慧命,找到自身真正、真实的价值所在。

庄重严肃的仪式感

这些环节是十分庄重、严肃,蛮有仪式感和正能量的。

比如说禅堂的维那师父, 像个导演一样,必须统筹、调和所有禅者们的行、住、坐、卧,如坐一支香,吃完早餐回禅堂,一板、一钟、二木鱼起香,大众开始了行香;

挂二板,班首开示之后,催板行香,一声抽解木鱼原地站立,维那师父呼“小圊赶快”大众回堂坐好,维那师呼“早板香,打起精神来”;

当值师敲三板一钟止静,穿袍、搭衣拜佛,归位迭好衣袍,盘腿坐香,散香关天门,当值师将香盘拉出来,维那师父关闭大灯;大众坐定之后,这时候的禅堂里格外安静,安静的如果你不经意中触碰到身上的衣服,或是腿痛得实在熬不住,想换下或者是把腿子悄无声息地放下来的时候,就是这些平时都不经意的动作,在这里你就觉得会影响到别人,挺不好意思的。

禅堂中途为防昏沉打瞌睡的禅者,安排有巡香师父,巡香师父手持香板、足无声响、身板硬朗、有模有样、静气十足地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平时觉得不大入法眼的小师父们,进得禅堂巡起香来,举手投足眉宇之间,在禅堂维那的指导调教下,一下子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好有样子。可以说,禅堂本身就是一所“学堂”。

坐香时间到,维那师招呼悦众师鸣引磬一下开静,当值师将香案香盘移回原位,大众放腿穿鞋,挂腿坐着,巡香师把巡香板放于供佛桌原位,问讯归位,开门挂帘子,一支香就圆满了。

这个对于初发心学修的初学者,是有效帮助他们收摄身心的一个绝好方法。时而杂念露头,跑出来的散乱心在这个瞬间一下子就又缩回了,即刻抖擞精神,“打起精神来,念头提起来,话头捡起来”,回归于习禅盘腿坐禅的状态中。

禅堂就是选佛场

禅堂就是选佛场,进得了禅堂修习,这个就是训练自身极好的机会到了,充分利用好每一次共修的机缘,切忌当面错过,来此宝地,却两手空空而归。

坐好每一支香,走好每一次行禅,在动与静、起与坐的习禅过程中,看好自己的念头,不要分了心思,浪费掉每一次的禅机瞬间,清净看似波澜不惊的心理,抚平过往的烦乱种种,纯净本就天真烂漫的灿烂笑容,空净自由地翱翔于蓝天之下。

在禅堂里要暗自努力,立下内心的“军令状”,整个人调动起来全身的力气,卯足了劲儿,把身心的机能充分地释放出来,提起精气神,焕发正能量。

在静静地坐香盘腿之时,在行禅跑香的当下,在过堂禅食的观想里,在独处卧寝的时间中,二六时中,不失正念,不离不弃,时时处处,提得起正念,“念佛是谁”,始终照顾好自己当下的这一个念头,摒弃一切杂乱的心绪,理清自己的头绪,像一头扎进水底的泳者,拿出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勇气,跟自己赛跑,在习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打一次禅七,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颇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

这就好比正将面临一场不见硝烟的心理大战,只有如临大敌,不留余地,才会逼出内在潜质的能量源,才会有机会面对古来禅师们所讲的“参见本地风光,一见本来面目”。

在禅修中渐入佳境,调身口心,身心统一,内心和肌体的免疫力自然而然由内而外散发着慈悲的心念,深感自己内心的轻安喜乐,触碰到心底最柔软的佛性,身体自然十分的舒服、调柔。

沉下心来,做一名真正的禅者

这也让我们渐渐学着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能示弱,把曾经骨子里莫名高傲的姿态轻轻地放下。

品尝到禅境界的提升,才知道原来你的示弱才是证明您已成功拥有了真正强大的内心。

人往往容易刚愎自用,如不真心的、不干净的习禅,最终导致变本加厉,把习禅的智慧,变成了一个变相的、变态化的反应,那样的话,只能说明您已经十万八千里了。看不淡、放不下,成了众生障碍最好的修炼。

光说不练假把式,走过禅堂,沉下心来,放下高傲的、一向自负的心气,禅不就有了自己的味道了吗?

禅只是忠实于您的内心,心里满满最纯净的、自然的呼唤和气息。

真正用上了功夫的禅,是释放出的内心世界,敢于一个人独处,学着面对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压力、困扰、苦楚、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充分运用菩提智慧化解、解决好问题的方法。

运用这无限的慈悲及智慧,就是禅新的力量,散发出无处不在禅者的智慧芬芳。不见禅意的习坐是徒劳的无功而返,毫无禅趣的习坐,是不长生气的枯坐而难登大雅之堂的无限风光。

当然,禅本来有时就是二支香又一支香中逼出来的,只有坐在禅堂才会有可能发现原来通过极其简单的方式也可以去体验快乐的修行。

问题就在于初发心者往往不得要领,这就明“不真发心,不发真心,禅境好难”积累禅坐,练就禅三或者禅七,不是如银行存款如此的简单,需明白的是要自然而然地激发内在的美好与光明的力量以及巨大的潜力。

不然的话,就是坐了数十年间的枯禅,形同槁木,面似死灰,被佛陀骂,是佛门的“焦芽败种”而已。不能说一无是处,往往极易钻牛角尖,无法理解,终不能出离,无法幸免,甚者南辕北辙,离道甚远,落于俗套,则不幸之。出家修行一场,却终无法了却道理真谛。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禅堂里头的禅修故事,不只是说有趣,因为只有禅,无法言喻,唯有心受,好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如东坡居士禅诗所言“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不过说出来,也不是很玄的东西,关键是你自己能够上禅堂体验一番,什么养的问题都迎刃而解,焕然冰释,这个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禅者的初心》中这样讲道:“禅堂有许多规矩必须遵守,但定这些规矩的目的不是要把每个人弄成一模一样,而是为了让每个人可以最自由、最自在地表现他们的自我。”

禅堂内的氛围,是最契合现代的修为,它为今天纷繁复杂多变的社会人生开出了最好的药方,在这里不需要你说什么,一切都在不言不语中。更不需要你想什么,什么想法都放下,最重要的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按照师父们指点的开示,磨砺你的心志。

这就是禅堂,这就是发生在禅堂里的事。

(来源:荆门市千佛禅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