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发布日期:2024-09-11

字体大小:

从小时候懵懂地跟着大人走进寺院到后来带着种种心事拜在佛前大部分人可能都曾经想过佛教到底是什么?面前佛与菩萨都是什么来历?拜佛、信佛、学佛有啥不同?那些看着玄妙的词句到底啥意思?佛教徒为什么要参加那些活动?......这些问题虽然很基础但即使是已经皈依了的佛弟子可能也无法立刻作出令自己满意的回答因为这需要系统地了解和介绍。

五十八课佛学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对于没接触过佛学的人来说,最早的一部带有佛学色彩的作品,应该就是《西游记》。唐三藏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获得无字真经。那经文,其实就是来源于种种磨难之后的开悟与心得。《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是佛学的核心,在度化有缘之人。那么现实生活中,佛学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呢?佛学的本意又是什么呢?

微信图片_20240911160529.jpg佛学的智慧

用一句话来概括佛学的教义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渡到彼岸去。河的这一岸是我们生活的疾苦和内心的痛苦,河的那一岸充满了喜乐与宁静。佛学就是将我们从痛苦的状态带到喜乐状态中的智慧。《西游记》里高小姐对天蓬元帅说“人生有八苦,生之苦、死之苦、老之苦、病之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胜苦”这便是佛教定义的“人生八苦”。佛学要解决的,正是这“人生八苦”的应对之法。

佛学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它几乎构成了我们看待和应对世界的底层逻辑。从字词到典故,到标志性人物的名字,都渗透着佛学思想。比如“菩萨”“地狱”“因果”“世界”“平等”这些词,其实都来源于佛教用语.“曹冲称象”的典故里,大象也是援引于佛教的发源地;我们古代诗人,王维与孟浩然等人,更是深受佛学的影响。可见佛学对我们的文化影响有多深,甚至已经渗透到传统美学中了。

佛学对生活的改变

佛学能够让人苦中作乐,能够让人沉着清醒,那是不是现世人,生活的幸福的人,就不再需要佛学了?其实不是,佛学也是我们时代的快节奏下,慢生活的智慧。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说一个词,叫“佛系”,“佛系”不是“摆烂”,佛系的背后是更有信仰的精进。如今,人们为什么会用“佛系”来自居,其实大部分原因在于,大家都觉得太累了。从“打工人”到“社畜”到“躺平”到“摆烂”到“PUA”……新的词汇的兴起,往往来源于它的时代样貌。

佛学的本意

佛曰:“于平凡中见自己,于格局里见天地,于千回百转后舍贪嗔痴、断爱舍离,终见众生”。当我们从佛学经典里,学会了这套处世的智慧,获取了真知,并且执着于真知,那么便可以远离精神内耗,重新找回内心的自由。可见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佛学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在压抑、忙碌的生活中,人们也迫切希望,从佛学里找到内心的宁静。

(来源:千佛禅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