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01
杜仲的历史
“杜仲”一名始见于西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该书《上品·木部·杜仲》一节中记载:“杜仲,一名思仙”,“久服轻身耐老”,可长生成仙。北宋药物学家苏颂在《本草图经》中写道:“(杜仲)叶亦类,其皮折之,白丝相连。”
杜仲是雌雄双株之树,只产于我国中部地区,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及四川一带。杜仲雌树结籽,雄树开花。入药如茶,通体为宝。
杜仲的药用价值
杜仲性温,味甘,微辛。归肝、肾二经。就中医传统药效而言,杜仲叶与杜仲都具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安胎、降压、滋补、强壮和止痛等作用。
杜仲入药,主要是剥取树皮进行炮制。近年来,以杜仲叶为原料的杜仲茶在国际范围内也已广为人知。此外,杜仲雄花亦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杜仲具有降低血压、镇痛、镇静、强心、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杜仲叶水萃取物则有抗氧化效果。实验表明,其主要抗氧化成分是原儿茶酸。杜仲雄花含有人体必需的胶原蛋白,其活性成分木质素类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对于长期从事室内工作而缺乏运动量的上班族有着明显效果。常饮有益健康,睡前饮用保健价值极高。
杜仲的传说
杜仲因其悠久历史和药用功效,自古以来便拥有很多悠远曲折的故事传说。在洞庭湖周边,便流传着一个有关杜仲的动人故事。
很多年前,洞庭湖货运主要 靠小木船运输,船上拉纤的纤夫由于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十之八九患上了腰疼的顽症。有一位青年纤夫,名叫杜仲,他心地善良,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药,来祛除纤夫们的疾苦。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父母,离家上山采药。一路上他走过潺潺溪流,翻过荆棘丛生的陡坡。一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采药老翁,于是满心喜悦地上前拜见,可老翁头也不回,转身便走。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离家已有二十一天,母亲所备的口粮早已吃光,可至今重任渺茫。于是,他又疾步追上前去,拜求老翁,并诉说了纤夫们的疾苦。老翁感动泪下,赶忙从药篓里掏出一块能治腰膝疼痛的树皮递给杜仲,指着对面高山叮嘱杜仲:“山高坡陡,采药时可要小心性命!”杜仲连连道谢,拜别了老翁,沿山间险道攀登而去。半路上,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老樵夫听说杜仲要上山顶采药,连忙劝阻道:“孩子,想必你家还有老小,此山巅鹰且难越,猿亦生愁。你此去怕是凶多吉少啊……”杜仲一心要为同伴祛除病痛,毫不动摇。他艰辛地爬到半山腰时,只听得鸟鸣悲切,似是在劝其速速回转。杜仲身临此境,真是心慌眼花,肚子也饿得咕咕作响,突然一个倒栽翻滚山间,万幸身子悬挂在大树枝上。过了一会,他清醒过来,发现身边正是苦苦寻找的入药之树。杜仲赶忙拼命剥采,但毕竟精疲力竭,又复昏倒在悬崖下,最后被山水冲入了水波茫茫的洞庭湖中。
洞庭湖的纤夫们听到这一噩耗,立即开始寻找。九九八十一天后,方才在湖畔山林里找到了杜促的尸身,他手上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纤夫们眼含泪水,吃完了杜仲找来的树皮。腰膝疼痛果然得以痊愈。为了纪念杜仲,人们从此便将此树正式命名为杜仲。
在北方的陕西地区,围绕杜仲,同样流传着一则古老的传说。
古时,陕西华山山麓有一处小山村,那里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儿子李厚孝为人忠厚老实。一天,六旬老母突然患病,卧床不起。李厚孝请医生诊治,服药数帖,可老母之病却迟迟不见好转,李厚孝心急如焚。医生告诉他,华山山崖上长着一种灵芝草,只要采回去,老母的病就有救。厚孝立即背上药篓,拿着锄头,往华山攀去。
华山峭壁如削,高耸入云。为给老母治病,厚孝哪管山路奇险。他攀岩越堑,终于采到了灵芝宝草,那喜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言表。可是自峭壁回返山下时,厚孝一不小心扭伤了腰,手一哆嗦,咕碌碌滚下山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慢慢苏醒过来,摸摸宝草还在,心里就放心了,可是想爬却爬不起来,腰腿疼得钻心,只好咬着牙爬到一棵大树下,倚靠在树干稍作歇息。
天很快黑了下来,朦胧间,厚孝隐约听到了鹤鸣。他睁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厚孝挣扎着喊道:“老爷爷帮帮我,我得赶回家救老娘……”老者慈祥地笑着回答:“孩子,腰伤得不轻啊,莫动,待我给你医来。”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葫芦,伸手从树上剥了一块树皮,树皮折断处,剥出了缕缕细丝。老者把树皮塞进葫芦摇了三摇,树皮立刻化成水。老者将其给厚孝服下,不一会厚孝的腰就不疼了。老者哈哈大笑扶起厚孝说:“孩子,快回家吧,令堂还等着用药呢!”厚孝握着老人的手,千恩万谢,定要老人留下姓名。老者指着大树吟曰:“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说完,骑上白鹤,飘然而去。
厚孝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并不解诗中之意。他旋即回到家中,把灵芝给老母吃下,果然药到病除。
几天后,厚孝又来到了那棵树下,只见树上长满了椭圆状有锯齿的绿叶,树粗且直。李厚孝认得这叫杜仲树。厚孝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口中喃喃念着老者留下的那四句诗……啊!这不是“杜仲”二字吗?
此木土里长,“木”旁放一“土”是“杜”,人中亦平常,“人中”是“仲”,莫非杜仲树能治腰伤?厚孝既惊且奇,剥下一块树皮带回家中,正碰到有个村民扭伤了腰,厚孝把树皮煎了,病人服下,果然有效。
嵩山少林与杜仲
嵩山位于北纬34至35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山中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药用植物种类多达千种以上。杜仲便是其中之一。在少林药局流传至今的少林古方中,有多处以杜仲治疗腰痛的药方记载。
少林寺自古以禅医武闻名于世。少林医药学已有上千年历史,一度被尊为少林医宗。金代著名历史学家元好问曾撰写《少林药局记》一文,称少林药局的可贵之处不止在于其不传之秘方,更在于其医侠二德的融汇传承:“时节州土无不适其当,炮炙生熟无不极其性,德与侠固亦尽其技矣。”
少林医宗在治病疗伤的同时,也讲求药食同源,认为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少林食疗养生讲究感悟,洞察食物在体内的细微变化,及其对身体的效用和影响。将“药食同源”理论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便可以饮食之法治病养生。
少林杜仲茶
2021年初,少林寺号召善信“种一片绿水青山,收无量功德福田”,共建少林功德林。在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的带领下,少林僧众长期坚持植树护林。两年余来,荒芜的少林寺后山,一排排杜仲树绿意盎然,不仅为善信培植福报,更为少林僧众日常劳作修行提供了重要场所。
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倡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传统,身体力行的劳动不仅让道场清净庄严,也是僧众修行的重要法门。少林僧众恪守农禅并重传统,不仅满足寺内日常所需,更广泛布施,捐赠灾区、结缘善信。
据释永信大和尚介绍,少林功德林内栽种的杜仲树苗,皆是精挑细选的,适应性很强。杜仲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二类保护植物,广植杜仲树,不仅能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其树皮可入药,嫩叶可制茶,在帮助寺院实现自养的同时,少林药局制作的杜仲叶茶,也可与大众结缘,利益更多有情众生。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