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忍在忍什么,安忍的对象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忍的是不如意的境界。这些不如意的境界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斗争;其他有情众生,比如动物对自己的损害;或者来自无情物,比如刚买了一件新衣服,却被大雨淋湿了;或者自身的不如意,工作太忙、家务太多等等。
但境界只是嗔恼生起的外部条件,“嗔恼”才是安忍要对治的。不安忍之人,多怨敌、多恼害,内心也不快乐,现世容易得心血管等疾病;当你对世界不满的时候,觉得世界对自己也不满意。做事容易树敌,内心觉得没有人是好人,别人也不喜欢自己;临命终时,若内心痛苦懊悔,很可能会影响下辈子的投生。嗔恼重之人多生恶趣,生于人中易丑陋、不为人喜。
2.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看,安忍很重要。
人能调伏其心,安和、柔软地对待不如意的境界,当下内心就快乐,现世身体健康;平和之人,怨敌少。现代人防范意识强,当我们善意对待别人、为人敦厚,则受人欢迎;调柔之人,睡得舒服,死得安详。异熟果报也较好,容颜端正、生活环境好、善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