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六期

更多»

大灵山

  • 1

    在首期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致辞

  • 2

    在第二届少林禅弓初级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致辞

  • 3

    在首期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 4

    讲述少林故事,唱响中华文化

  • 5

    在首届少林禅弓段位制考核活动上的发言

我心我佛

  • 1

    《我心我佛》连载

面壁石

  • 1

    中国少林文化的术与道

  • 2

    正视人生中的“八苦”

  • 3

    菩提达磨及其历史影响(节选)

锤谱堂

  • 1

    云兴慧箭 且举禅弓 ——中华射学视域下的少林禅弓

禅悦篇

  • 1

    灵山胜境显灵性

  • 2

    人生要学会放弃

  • 3

    探访少林寺达摩洞

  • 4

    护持初心

  • 5

    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 6

    喜感菩萨

  • 7

    独行客

  • 8

    自在老僧

  • 9

    好书伴我成长

  • 10

    少林法缘

  • 11

    容貌和内心

佛教常识

  • 1

    十二缘起(十二因缘)

  • 2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少林故事

  • 1

    日本高僧访少林寺

新禅诗

  • 1

    禅诗二首

  • 2

    成 佛

  • 3

    感恩我佛

  • 4

    梅韵(外一首)

今日少林

  • 1

    少林寺《禅露》2019年第6期大事记

  • 2

    释永信:传播少林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 3

    嵩山少林寺己亥年禅七圆满解七

  • 4

    读者来信

在首期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致辞

◎释永信

 

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大家好!

隆冬时节,万物闭藏。佛教讲求冬学夏参,少林功夫段品制首届培训班选在此时拉开帷幕,因缘殊胜。我代表少林寺和少林功夫段品制委员会对各位授课教师及学员的到来表示诚挚地欢迎!

少林功夫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国人热爱。少林功夫经过数十年在海外的推广和弘扬,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认可。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数千万人学练少林功夫。为了更好地传承少林功夫,让喜爱少林功夫的人们能够系统、科学地学习少林功夫,服务人类健康,少林寺组织僧众携手河南大学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多次反复讨论,得以推出《少林功夫段品制》。

《少林功夫段品制》作为评价习练者少林功夫水平的标准,旨在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少林功夫段品制技术体系,推动少林功夫的国内外传播,实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服务世界人民健康的目标。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首期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开班典礼,这对少林功夫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后期的推广传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中华文化走出去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少林功夫段品制的实施,标志着少林功夫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利于少林功夫的推广和传播。培训期间,希望大家能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融会贯通。通过此次培训,大家能够正确深入地认识少林文化,准确掌握少林功夫段品制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全面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通过段品制的实施和推广,让全人类能够在身心灵方面得以受益,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少林功夫带到世界各地,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最后,预祝培训班圆满成功,祝各位学员学有所获,满载而归!

祝愿各位六时吉祥!

阿弥陀佛!

2019年12月27日

在第二届少林禅弓初级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致辞

◎释永信

 

各位教练、各位学员:

大家上午好!

第二届少林禅弓初级培训班今天圆满结业,我代表少林寺和少林禅弓委员会,对此次培训班的顺利举办和各位学员的学业圆满表示衷心的祝贺。

佛教与弓箭有着深深的法缘,佛教经典中有很多关于佛陀与弓箭的记载。禅弓是少林功夫之一,在少林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少林寺历史上善射之人甚多,由于诸多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断了弓箭的传承。为了恢复这一传统,我们经过长时间思考和广泛听取意见,于2017年启动“少林禅弓”的再生工程,恢复“少林禅弓”的习练和传承,使少林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少林禅弓将中国传统射箭技艺融入参禅修习之中,致力于通过修习箭术来体悟禅的境界,从而获得自身的全面提升。少林与弓箭从古至今法缘悠长,弓箭还是一项传统气息浓厚的文化体育活动,更是被古人列入“六艺”之中的高雅的体育运动。

三年以来,我们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少林禅弓射箭比赛,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与专业培训,在中国射箭界的权威人士徐开才、马明达、李淑兰,以及孟繁爱等诸多射艺名宿与知名学者支持下,少林禅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响应。为此,我们发起成立少林禅弓委员会,筹建少林禅弓院,进一步推动完善少林禅弓相关教学、技术规范、考评标准等内容,推动少林文化传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第二届少林禅弓初级学员培训班结业之际,祝贺大家取得了优异的考核成绩,同时也感谢大家一起来推动少林禅弓的发展,希望大家可以坚持修习少林禅弓,享受传统射箭给大家带来的精神超越和身体强健。任何学习过程都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要知不足、懂敬畏,在张弛之间,不断寻觅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中与不中的得失之间,始终坚守一颗平和的心。最后,祝愿大家福慧双增,六时吉祥!

阿弥陀佛!

2019年12月29日

 

在首期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河南大学武术学院院长  洪浩

 

尊敬的释永信方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大家上午好!

经过一年多的研制,《少林功夫段品制系列教程》上个月举行了首发,今天又举办首期培训班,都是可喜可贺的大事,必将载入少林功夫发展史册。

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首先,我们要感谢释永信大和尚,是他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决定研制少林功夫段品制,使少林功夫的发展迈入标准化的快速发展轨道。其次,要感谢大和尚对河南大学的信任,让我们来承担这一光荣而有意义的研究任务。还要感谢少林寺的各位师父以及广大少林功夫习练者,对少林功夫段品制的支持,是您们的诚挚帮助,使课题组克服了种种困难;是您们的大力支持,使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得以顺利开班。

在首期少林功夫段品制开班之际,我想对大家说三句话:第一,请各位老师认真授课,严格要求。为办好此次培训班我们邀请了担任《少林功夫概论》编写工作的延沛师父、成都体育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陈振勇教授、吉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院长温搏教授、河南大学武术学院田文波博士,以及参与了《少林功夫初段位教程》编写工作的延开师父、延体师父等,担任技术授课教师。在此,希望各位授课教师认真授课,严格要求,保证培训班的授课质量。第二,请各位学员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很多学员习练少林功夫多年,很多都是校长、馆长,都有很高的造诣。今天大家来参加首期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既是对少林寺的感恩与支持,也是一种态度和决心,表明大家愿意投身到少林功夫传播事业之中,愿意为少林功夫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在意辈分的先后,水平的高低。此次的助教,有些是河南大学的研究生,有些是本科生。临近期末,有的同学还有考试,为全身心投入到培训工作,都办了缓考。希望各位学员转变角色,支持各位教练员的工作。第三,为开好班,起好步,培训班专门制定了培训守则。请大家遵守培训班守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希望大家严格遵守,不要迟到早退,上课期间不要接打电话,有事要向各班的教练员请假。培训班结束前还要进行理论与技术考试,两项均合格以上者,方能成为少林功夫段品制首批段位获得者。30号上午将在少林寺举行少林功夫段品制首次授段仪式,敬爱的释永信大和尚将为大家颁发段位证书,我希望大家都不要缺席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现在正值隆冬季节,请各位老师和各位学员,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注意保暖,注意保重身体。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祝各位学员学有所成!

谢谢大家!

 

2019年12月27日

 

讲述少林故事,唱响中华文化

◎释永信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圆满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这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少林寺组织僧众认真学习了会议精神,共同发愿:坚持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正信正行,慈悲济世,传播众生平等、和合共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的内政外交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专门主办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本人参加这一论坛,心生欢喜。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慈悲、智慧、热爱和平的民族,而作为中国禅宗祖庭、少林功夫发源地,少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千余年来,少林寺秉承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制度,宗脉纯正、法脉兴隆,少林僧人参禅习武、以戒为师,从衣食住行到念经礼佛,真修实证、济世度生的传统从未改变。近年来,少林寺为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号召,一直坚持传承与弘扬少林文化,通过设立海外少林文化中心、举办海外少林文化节、广泛开展海外文化交流等方式,向世界讲述少林故事,唱响中华文化。

一是以少林文化为切入点,因势利导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少林寺的禅武文化、交流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艺术文化丰富厚重,被习近平主席誉为“享誉世界的少林寺”,这既是我们在新时代大有作为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做好各项事业的强劲动力。我们在积极推进少林文化“走出去”、介绍少林寺独有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着重宣传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展示中国佛教、中国僧侣的良好形象,讲述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好故事,如达摩面壁、玄奘取经、义净西行、鉴真东渡、邵元学法、匡扶正义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慈悲、平等、圆融、和合理念,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关注与喜爱。少林寺在海外表演少林功夫,表演前都有诵经、唱念、礼佛仪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语言与肤色的参加者都合掌,这是对文化的尊重。我们以功夫为切入点传播少林文化,目前全世界有8000万人习练少林功夫,美国少林寺拳法联盟有会员百万余人。2004年元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每年的3月21日为“嵩山少林寺日”。2014年3月21日,美国加州“嵩山少林寺日”确立十周年庆典期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贺词中说:“少林文化能为我们提供心灵空间,也有助于我们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二是设立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向世界民众展演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少林寺先后在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35个文化中心,在这些少林文化中心讲经弘法、练武修禅、弘扬传统文化。文化中心开设有形式多样的课程,包括坐禅、功夫、养生、禅茶、素食、针灸、推拿、中文、书画、刺绣、礼仪等,还积极举办春节送福、贴对联、猜谜语、包饺子、送红包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活动,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之中。同时,将千余年来延续不变的少林僧众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中华文化中和谐万邦、和而不同、和合共生、慈悲圆融的理念,传递给海外民众,使其从中受益。

三是在海外举办少林文化节,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少林寺于2012年、2013年、2014年,先后在欧洲和北美地区连续举办三届“海外少林文化节”。 少林文化代表团应邀访问维也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美国谷歌公司及苹果公司等,并在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高等学府及英国广播公司(BBC)等知名媒体集团作少林文化讲座,走进西方上层社会和海外民众心里。期间,有来自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一百多个代表团、1800余名“赶考者”,参加少林功夫考功大会,接受少林文化传承人的检阅。2015年8月2日至6日,少林文化代表团赴泰国开展“少林文化丝路行”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节和文化交流活动,少林寺僧团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各国人民讲述厚重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国外民众的青睐。

目前,少林文化代表团先后出访近百个国家与地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南非总统曼德拉、德国总理迈克尔等外国元首约见少林僧众;国外二百余个政府首脑及文化访问团参访少林寺;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斯里兰卡总理贾亚拉特纳等国家首脑、政府官员、世界名流参访少林寺;来自海外少林文化中心的“洋弟子”归山朝拜祖庭少林寺,行弟子礼,认祖归宗。在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少林寺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少林文化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中国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一定位,让少林寺对外文化交流信心更足。下一步,我们会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

(作者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本文为作者在“2019中国文艺评论峰会”上的主题发言稿。)

 

在首届少林禅弓段位制考核活动上的发言

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荣誉主席  徐开才

 

各位参加考核的学员、考官,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第一届少林禅弓培段位制考核,它将会对全国各弓种产生重要影响。我这段时间身体不给力,医生不让我冬天出门,但是我还是来了。我来有两个目的,第一,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射箭运动员,我要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祝贺;第二,我来有几句心里话想和参加考核与后续培训的同行说。

这次考核非同一般,希望我们把少林禅弓院办成中国传统射箭的基地,成为全国传统射箭的最高学府。

现在提倡文化自信,中国传统射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传统文化。我干了60多年射箭,我的实践使我相信,中国传统射箭的魅力无以伦比。前两年有一个向全世界发行的中英文画报,要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传统射箭文化,来采访我,我们谈了一个上午。最后他问我,2016年里约奥运会射箭成绩不好,你说,中国射箭的出路在那里?我说,有两句话供参考,第一句是:中国射箭的出路在中国传统射箭。第二句是:中国射箭的出路在中国传统文化。

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积累了60多年的经验与教训。这60年,前40年我主要在教练岗位上奋斗,结果是个不称职的教练。我经常反省我的执教之道,但结果却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后20年我就访名师、查资料,苦研中国传统射箭文化。我逐渐找到了原因,我的不足就是缺乏对中国传统射箭文化的学习。总算把我缺的那一半找到了,可是,运用到实际训练中去的时候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怎样把“术”和“道”在修炼中合二为一,这是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

少林寺开展中国传统射箭,这是一大机遇。因为,少林文化,以及少林所倡导的禅宗文化恰恰可以填补我所提及的这个“道”的问题。

少林禅弓院的建立恰逢其时,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学习平台。大家手上都有《少林禅弓》这本书,这本书的开篇就是永信方丈为本书写的序——《禅弓与禅修》。这篇文章我反复研读了多遍,结论是这篇文章内容丰富,把弓箭与禅修有机结合了起来,当前中国射箭缺这样的文化融合。我建议大家这次除了考核与培训,还要认真学学这篇文章。

中国传统射箭讲究“术道并重,内外兼修”。专家认为“精与术者才能悟于道,悟于道者方可驾驭术”,这就是中国传统射箭的哲学。“术”好学,“道”却难修,关键在悟。中国自古就有“以术入道”的传统,我郑重建议从本次活动开始,坚持“术道并重”的修炼指导思想和训练原则。

传统射箭这十几年发展很快,特别是禅弓这三年的发展很好。我相信,中国射箭会出现一片新气象,成为我们最为之自豪的传统文化,成为最能体现我们文化自信的体育形式。

这就是我要说的心里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有帮助。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有关射箭的一些基本原则,结合我60余年的射箭经验,并且参考许多古人的智慧基础,我草拟了这个《射艺十戒》,还很不成熟,但是先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我们可以一同努力,不断完善。

射艺十戒

心气不静不起射,举弓未稳不开弓。

定位不准不靠弦,瞄准必须过三秒。

随心所欲方放箭,得心应手是灵魂。

主动放箭显真功,放后反馈才收势。

急功近利是大敌,射箭最难是坚持。

一个射手如果能做到这10条,他会在这条射箭大路上快乐前进!祝你们成为一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射手。

 

2019年12月22日

 

《我心我佛》连载

◎释永信

(二十一)

 

(二十一)

“教育贵在坚持,贵在‘润物细无声’。不可只喊口号,急于求成,不能说到信众心里。”

从大的方面讲,要教育国民树立民族自信心。在当今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时代,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糟粕而失去信心,不能把传统的宗教视为封建迷信而加以限制。各个宗教传教方式并不相同,如果简单地进行所谓清理乱建寺庙和宗教造像,就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宗教的传布与其他西方宗教站在不同的起点,造成“教态失衡”。从小的方面来讲,要教育各宗教团体、教职人员和信众正确把握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责任,分清什么是渗透,认识渗透的危害,从而自觉地抵御渗透。

 

“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搞好爱国宗教团体建设,是贯彻实施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应有之义,是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组织保证,也是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渗透的基础工作。”

宗教团体建设好了,党和政府就能耳聪目明,出了问题,宗教团体也能尽力协助工作,及时处理解决。现在宗教团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宗教团体办公条件很差,经费困难;一些地方平时对宗教团体关心、支持不够,有事了才会想起来宗教团体。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各教实际,由全国性宗教团体制订各宗教团体经费筹措办法,并经国家有关部门备案认定,以取得合法性,当地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扶持。

 

“教职人员在宗教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信众中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培养、造就一大批党和政府放心、信教群众拥护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境外势力利用宗教渗透就难以立足。”

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宗教人员,不断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政治素质、宗教造诣、文化修养;要加大对宗教院的扶持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要抓好课程设置和教科书的编写,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搞好院校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搞好全国性的宗教院校建设,还要注意搞好地方性宗教院校建设。要通过加强宗教院校建设,使宗教院校真正成为培养爱国爱教教职人员队伍的阵地。要在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下,逐步解决教职人员的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退休养老金等问题,使教职人员的管理与社会接轨,解决教职人员的后顾之忧。

 

“国内宗教界要主动走出去,宣传自己,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扩大中国宗教界在国际上的影响,消除境外一些人的误会,这也是抵御境外渗透的良策。”

再好的政策、制度,基层没有人去做经常性的工作,去抓落实,都是空话。抵御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也是这样。现在县级宗教工作有的机构不健全,有的人少,有的经费困难,有的办公条件差。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健全县级宗教工作机构,增加他们的编制,使基层抵御外来渗透的工作有人做、有人管。要改善县级宗教工作机构的办公条件,保证必要的经费,给宗教工作干部一定的待遇,切实吸引、留住人才,做好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渗透等工作。

 

“佛教本身就是交流出来的一种文化。我希望同修们能明白,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

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学佛修行。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应该主动走进世间,走进众生的日常生活,只要我们随缘而行,依法而行,这本身就是修持功夫。少林寺积极入世和交流,让社会更多的人参与佛教、认识佛教,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众生提供更多机会。虽然僧人修行表面上有些变化,但少林寺的传统是不会丢的,要运用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服务。无论怎样,少林寺的传统不会变,僧人的修行内容不会变,变的仅仅是一点形式而已。

 

“佛教以戒律精神进行清修。戒律,使得佛教徒的生活正直清静;禅定与智能,能使修行者的内心宁静自在。”

佛教僧人在寺院内清修,只是一种自我充实和修行,也就是“度我”,就好像学生学习一样,只有自己获得大彻大悟,才能有效地“度他”,并不是有人理解的那样,僧人只能与世隔绝般苦修行。我参加这些(社会)活动,也是在传播佛教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修行。

 

“对我们来说,保守就是创新,创新同时就是保守,一禅一武、一动一静、出世入世、保守创新,都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和选择的。它们从来不是二元论,而是一回事,没有分别。”

作为少林寺的方丈、少林文化传承人的代表,让祖宗家业、中国禅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传给下一个千年,这是我的历史使命。在这方面,我自认为是坚定的保守者,因为我们的传统,蕴含着创新性地应对现实人生和社会、自然问题的丰富的智慧资源。中国佛教在积极入世中显示出来的巨大智慧和创新精神,多年来被人有意无意忽略或误解了,其实消极避世不是佛教真正的传统,少林寺积极入世可以更好地了解众生,了解他们之所想、所需,也是为了达到普渡众生的目的。

 

“少林寺不只属于少林僧人,也不只属于河南,它属于中国,属于世界。但不能因为它是世界的,就可以盗用。”

中国寺院历史上在走过了官府供给、农禅并重之后,商业服务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趋势。少林寺也应该有普世利民的观念,给社会提供一种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只有坚持这个理念,少林寺才能更好地生存。作为少林文化传承人,如果失去对它的控制,少林文化的传承文脉就会中断。对于人类文化来讲,这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流失得太多,再丢不起了,引用佛经的话说:“勇猛护持于佛法,愿常利益诸世间。”

 

中国少林文化的术与道

◎释延保

一个民族的文化魅力,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的魅力在于影响人、启迪人、成就人。2019年10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莫迪总理陪同下,参观印度文明古迹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莫迪总理亲自讲解。从菩提达摩到少林禅宗,两位领导人追溯中印文明互学互鉴渊源,擘画两国人文交流对话蓝图,感悟两国古老文明可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的智慧启示。《诗经·大雅》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化终如《礼记》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形成了一条反映中国文化创新前行的发展曲线,适当其时,中国少林文化担当着时代使命。

一、以时代为轴,术与道同频共振。“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语出毛泽东撰写《体育之研究》一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部《少林寺》电影使少林武功名扬天下,少林寺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电影《少林寺》振奋了民族精神,拉开了少林禅宗文化大发展的序幕。少林寺自公元495年创建以来,历经风雨,几度兴衰,少林寺的命运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相同步。具有1525年连绵不断发展的禅宗祖庭少林寺,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禅武医艺文化。拳是术,禅是道,禅拳合一是少林文化的精神之根、智慧之源,以慈悲济世的初心承载着少林禅宗古老而常青的光荣与梦想,术立而道生,同频才能共振高远。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传承了逾越千年的少林文化基因,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禅宗祖庭少林寺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古刹重光,其经历本身就是一个感动世界的中国故事。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少林文化,人类共享”的理念已经赢得国际主流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少林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拓展了新的方法和路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说:“我们对外宣传推广少林文化,是将少林文化作为人类资产来打理,而不是将少林文化作为产品来买断。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使命感!”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佛性的力量,方法的力量,行动的力量,也使中国少林文化的形象更加鲜明和充满感染力。

二、以创新为魂,术与道涅槃重生。灵感来自五千年文明,激情来自于时代担当。“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语出明代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建设新成果、走向新方向,才能更好落地生根为新时代的社会普惠。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中,少林寺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少林禅学与少林功夫。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林医学、建筑、碑刻、艺术等逐渐被纳入少林文化的范畴,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说:“我们想让国外朋友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宗教,迄今已有1525年历史的嵩山少林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持了千年不变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传统,是人类的瑰宝。少林寺致力于传播的平等、慈悲、清净、圆融的精神,可以增进人类相互间的理解,净化心灵,在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功实践源于先进理念,优秀文化源于不断创新的生命力。少林文化底蕴深厚,从“‘文’到‘化’时始见金”,其内涵便是:“文”者,少林学之谓也;“化”者,觉醒生命之谓也!从“禅”到禅宗思想,从禅宗思想再到少林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特色圆融无碍、自在活泼,既有形而上的神圣性,又有形而下的适应性,由于无与伦比的适应力,少林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世界。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三十余年来,在释永信大和尚的带领下,少林寺僧人坚持正信正行,坚守传统,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坚持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勤耕佛事,重建或整修殿宇,恢复少林寺昔日气势;组建少林寺武僧团,走出国门传播少林文化;恢复少林药局,利益众生;举办"首届少林无遮大会",弘扬少林精神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彰显了中华文明责任先于名利,服务先于权利,人民高于个体,和谐重于纷争的文明价值,少林文化涅槃重生。

三、以共享为本,术与道融入世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上传》这句话,每每给我们启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文明不但不能冲突,而且更应该融合。2019年10月12日,中美加三国佛教论坛召开之际,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讲到:“禅超越了宗教,超越了种族,超越了文化;我们通过禅来弘扬中国佛教,通过禅来弘扬中国文化,来分享禅的智慧以利益世间众生。少林文化能有今天的境遇,完全是文化交融与历史的选择,对少林寺来说,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是人类行为与交往的目的和原动力。在现实世界中,人有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生产需要与享受需要、生存需要与发展需要等,人类的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少林文化的共享是多元的共享。正是秉承着这种思考和认识,少林人为通达天下而精进。世界是通的,目前,少林寺先后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个少林文化中心,在这些少林文化中心讲经开示、习武修禅、弘扬传统文化。文化中心开设有形式多样的课程,包括禅修、功夫、养生、禅茶、素食、针灸、推拿、中文、书画、礼仪等,还积极组织“洋弟子”参与当地政府或中国大使馆春节“中国年”活动,将中华文化中慈悲、平等、和合、圆融的理念,传递给海外民众,使其从中受益。

中国少林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和合发展的动力之一。她可以净化心灵、唤醒良知、振奋精神、增长智慧、勇猛精进、圆融和合,服务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世界各大文明在坚守自身文化个性的同时,正朝着了解、交流、碰撞、借鉴与融合的方向前进。向世界出发,中国少林文化的术与道,是大术,是大道。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少林文化必定会发扬光大,为人类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共同未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系少林寺下院——焦作月山寺住持,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正视人生中的“八苦”

◎邹相

何谓人生中的“八苦”呢?佛教里讲到人生的“八苦”,内容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及五取蕴苦(见于《法苑珠林·八苦部》)。“八苦”在中国的出现,源于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年)所写的《菩提树颂序》:“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八苦”的提法是在告诉人们,不管是谁都难以摆脱“苦”,只不过,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中的“八苦”。

性情懦弱的人,因为“八苦”而怨天忧人,不知所以;缺乏远见的人,因为“八苦”而醉生梦死,颓废终生;暴虐成性的人,因为“八苦”而肝肠寸断,歇斯底里;不思进取的人,因为“八苦”而丧失斗志,破罐破摔……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面对“八苦”时能一如既往地勇敢面对,矢志不移地清净自心,以求证乃至实现人生的究竟解脱。毫无疑问,前四类人的心念与佛理相违,自然体会不到离苦得乐的境界,相比之下,后者则因心念向善,态度积极,且对“八苦”中的任何一苦都有相应的自度法门,所以他们不畏苦、不惧苦,也不刻意避苦,因为他们一直行走在离苦得乐的大道上。

作为芸芸众生中一员的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八苦”与生活如影随形,与其消极逃避又无法逃避,倒不如以积极的心态,直面人生中的“八苦”。其实,从我们的人生长河来看,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正视人生中的“八苦”,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为“八苦”所束缚。

先说生苦。“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作为胎生的我们人类,是无法逃避出生时的苦痛的。人从母体中降生之前便已经承受这一苦了,比如在母体内生长时遭受的挤压、窒闷之苦等。等到生下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哭出声来,那“哇哇”的哭泣声就如同在高呼“苦啊,苦啊……”接着,人开始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便会接受各种各样的痛苦,如学走路时摔倒、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的自卑、为人处世中的不顺心,等等。其实,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种苦。所以,这个“生苦”是一种必经的过程,至于命好命坏,那都是以后的事。作为成长而言,我们没必要为孩子遭受的种种苦楚去计较,去提防,那些苦痛很可能是成就他们的助缘。

其次是老苦。从人出生到成人,对生命的渴望往往会越来越强烈,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甚至像秦始皇想的那样,能够“长生不老”。然而“岁月不待人”,青春易逝,红颜易老,即使再健壮的人,也必须要经历衰老的痛苦。任何人在过好每一天的同时,也是在失去每一天。时光永不停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离我们远去,总有一天,我们不再年轻,皮肤不再具有弹性,身体机能不再良好,就连走起路也摇摇欲坠了……时光不能倒流,衰老之苦是逃避不了的,若是因为衰老而生苦,甚至生妄念,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那你就享不到老来的清福,甚至因为老苦而滋生心病。倒不如珍惜现在,活在当下,正视光阴的流逝、容颜的苍老,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再次是病苦。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身体为阴阳和合调谐之躯,亦为四大调和之产物,一旦身体不调和,则百病滋生。人一旦染上疾病,就会产生身体上的疼痛和心灵上的忧虑、苦闷。有的人因为心理抗压能力一般,三分病、七分惧,导致“病来如山倒”,所以疾病之苦也是身心承受之苦。病苦既是果,也是因,我们修行的本身,就是要完成从思维到身心得以调和的过程。因此,防病与治病也是修行的内容。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病苦”,当病魔侵袭我们的身心时,该服药服药、该打针打针,决不可讳疾忌医、自怨自艾。同时,我们也应当以预防为前提,时刻注意饮食的调和、气血的调和、脾胃的调和、体性的调和,等等。“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身心健康,又岂惧疾病侵扰呢?

第四是死之苦。生老病死之苦,不管是天灾、人祸,抑或是正常的死亡,我们的寿命终究会结束。濒临死亡之际,人们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因为对生的执着,临死时还放不下,所以才把死看成是洪水猛兽,觉得非常可怕。其实,按照佛教的六道轮回之说,死亡并没有什么痛苦可言,只不过是又一种新生的开始。但是,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不过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如果把死亡看成是一种解脱,看成是一种归宿,那又有什么恐惧和紧张呢?诚如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所言:“第一,怕死没用;第二,确实不值得去怕死。一个人真的明了人生,不妄执生,他就不会怕死了。”如果我们以这种生死观来看待生死,就不惧死亡了。

第五是爱别离苦。《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云何爱别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即是说,俗世的人们因为执着“五相”——所诠相、能诠相、相属相、执着相、不执着相,而与自己所心爱的人、敬爱的人产生别离时的痛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因为人是高智商动物,人与人之间有感情,有亲情,有友情,但凡所有的情均不能长久,基于各种原因,终要承受离别时的难舍之苦。其中,最刻骨铭心之苦莫过于深爱的情侣要分离、亲身骨肉要远别,就如同《无量寿经》所言:“人生在世,爱欲之中。”然而,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佛教讲圆满,爱却让人无法实现圆满,看似是矛盾的,却真实的存在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以坦荡的胸怀、博大的胸襟,正视和看开因爱别离所带来的一切苦恼,并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避免因刻意强留逝去的爱而造业。

第六是求不得苦。佛陀曾言:“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是何意呢?说的就是因为人的贪欲与执着很难破除,因而障碍了其佛性的彰显。我们总想通过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喜爱的东西或实现心中所愿,但是结果往往还是得不到,不尽如人意,如是就会产生苦痛,这就是“求不得苦”。佛说,凡夫有贪、嗔、痴“三毒”,这就助长了凡夫的多多益善乃至永无止境的贪欲之心,一旦贪欲得不到满足,或者见到别人拥有的自己没有,就会滋生诸多烦恼,或起恶念,滋生求不得苦。这个苦是最普遍的苦,因为凡夫的欲望太多了。明了佛法大意的人,就能摆脱这个苦,把一切得到与失去都看得很淡,更不会强求非缘之“得”,故而不会产生求不得之苦。即便有所期许,若求不得,也会将其视为无“得”之缘,不会心存芥蒂,自然也就无苦或少苦。

第七是怨憎会苦。“人到一百,形形色色”,世间中气量狭小、见利忘义者随处可见,这种人总是勾心斗角、结怨不断,虽然他们平时会相互规避,一旦狭路相逢,愤怒之心被勾起,便容易引发怨憎会苦。另外,贪欲与贪念超过自身能力者,在欲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也会对社会现实产生不满,对周遭比自己有优势、有成就的人抱怨不已,怨憎会苦油然而生,甚至因此苦而造业。当然,我们也清楚,一个人靠怨憎不仅得不到任何的解脱,还会伤及身心的健康。万法唯心造,一个人想要改变命运,只能在自己的心境上下功夫,或是通过“积福改命”。既然知道怨憎无法改变别人,也无法改变环境,何不如静下心来改变自己呢?

最后是五取蕴苦。“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五蕴”聚集成身、如火炽燃,前面讲的七种“苦”皆由此而生。佛经中提到,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很容易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被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假吾无身,吾有何患。”这也是在说,摆脱五取蕴苦,贵在修身养性,以尽力避免任何恶念之因结出坏苦之果。只有证悟成佛,得到究竟的解脱,才能免除五取蕴苦。因此,我们要依法受持,精进不怠,用功修行,通过不断消除贡高我慢、妄想执着,不断培植自己的福报,来成就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远离五取蕴苦。

总而言之,佛教中提到的“八苦”,是对人生各种烦恼与苦痛的概括性总结,正如佛陀所言:人生是苦,人生就是苦行的过程。我们生活在娑婆世界,欲从诸“苦”中得到真正的解脱,就必须深信因果,广发菩提心,勤结善缘,多积福德资粮。正视人生中的“八苦”,以一份知足、随缘、平和、无住、淡然、洒脱的心态应对,自能摆脱“八苦”,获得无上自在与清凉!

(作者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青作协副秘书长、郑州市作协理事、《禅露》执行主编。先后出版《禅心乡韵》、《拈花微笑》、《菩提花开》、《且听风吟》、《素心若荷》等多部著作。)

 

菩提达磨及其历史影响(节选)

【北京】黄夏年

古印度人使用的是梵语,“觉悟”用梵语写作“BUDDHD”,发音读作“菩提”,汉语译成“佛”或“觉悟”。释迦牟尼佛是在取得觉悟后创教,所以他创的教就叫做佛教。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通过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传入内地;另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通过航行印度洋再到太平洋,最后到达我国南方。在丝绸之路上,有很多印度或中亚佛教僧人前来中国传教,也有很多中国僧人前往印度学习佛教,中国佛教就是在这一来一往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最后结出丰硕果实。

在众多来华外国僧人中,菩提达磨禅师是西天佛国来华僧人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大师。菩提达磨,简称达磨,南印度人,出身婆罗门种姓,也有说是香至国王第三子,刹帝利种。王子生活无忧,受般若多罗法师感化出家,志存大乘,受师命之托,坐船泛海震旦(即中国)传法,于梁普通七年到广州,受到刺史萧昂礼待,为他登陆的地方建造了“初来西地”的华林寺。萧昂向梁武帝推荐达磨,武帝遣使赍诏迎请达磨到金陵。

梁武帝问:“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达磨答:“并无功德。”武帝不明白再问:“何以无功德?”达磨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武帝又同:“如何是真功德?”达磨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仍不明白,还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磨说:“廓然无圣。”武帝很生气说:“对朕者谁?”达磨不屑回答:“不识。”梁武帝问达磨,想表明自己对佛教贡献很大,达磨不接他问话,反而指出像“造寺写经度僧”一类事情是无功德的。小乘佛教求取果报,大乘佛教是超越果报,追求空寂,并落在空寂为最高解脱。梁武帝不明白这个道理,也让达磨知道他与武帝之间没有共同话题,几天后达磨悄悄离开金陵,坐一叶小舟过长江北上洛阳。传说达磨是用一片苇叶过江的,后世流传有“一苇渡江”的说法。

魏孝明帝正光元年,达磨到洛阳嵩山少林寺后山洞,终日默然,面壁而坐,人们称“壁观婆罗门”。少林寺常住僧人神光,心识旷达,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每感叹:“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他听说达磨在少林寺后山长年修行,定功很高,心里羡慕,前去请教。他到达磨洞前,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照在达磨身上,映出他的修长身影,小鸟唱鸣,松树轻轻摇曳。达磨一动不动地面对着墙壁,所有嘈杂声对他没有任何影响。神光自忖,过去高人坐禅求道,进入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的境界。通过达磨我看到古人精励图治的精进精神,于是他下决心拜达磨为师。但是达磨一心面壁,不理会他。转眼间到了年底,夜里天上下着雨雪,神光站在洞外,坚立不动,积雪漫过膝盖,还在不断地往上漫延。已经从入定中退出的达磨,慢慢睁开眼睛,看见这位好学的年轻人的眼里充满了渴望,一动不动地任由雪花在全身覆压。神光通体雪白,两个眸子闪烁着渴求知识欲望。达磨心生怜悯,起身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神光悲泪回答:“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达磨淡淡地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达磨告诉神光,佛教有无上妙道,只想旷世累月的修行,难做到非要去做,不能忍的非要去忍,这是小乘小德小智,是轻慢心。要想获得真正解脱,靠劳顿和勤修是得不到的。神光听了达磨一席话,跑回去拿出一把刀子,将自己左臂割断,放在达磨面前,表示要学大乘的坚定决心。达磨知道神光是一块好料,收他为徒,为他取名“慧可”。对他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鼓励慧可要像古代祖师一样,努力学佛。

慧可问达磨:“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磨回答:“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又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磨说:“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又说:“觅心了不可得。”达磨说:“我与汝安心竟。”慧可心未得宁,请求达磨为他安心。达磨要他把心拿来,慧可无法拿出,这就指点慧可,心是自己的,向外觅求是没有用的,在笑谈之间达磨把慧可的心安了。

达磨在少林寺住了九年,告诉弟子们:“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道副对达磨说:“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达磨说:“汝得吾皮。”尼总持说:“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达磨说:“汝得吾肉。”道育说:“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达磨说:“汝得吾骨。”慧可没有说话,只是向达磨深深一拜,然后立在旁边。达磨告诉他:“汝得吾髓。”达磨为什么在众弟子中将一言未发的慧可认定为得到达磨的“骨髓”呢?是因为慧可掌握了达磨禅法的精髓。禅是不可用语言表述的,只能用心来接受,达磨禅是以心传心的禅法,慧可虽一句话没有说,但是他的一拜里面却包含了无限禅机,领悟了达磨一片苦心。

达磨对慧可说:“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辗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慧可不明白达磨所说,进一步“请师指陈。”达摩继续说:“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日: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甞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亦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谕海越漠,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妆传授,吾意已终。”达磨说了一大段话,就是要告诉慧可:过去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将佛法付嘱给迦叶大弟子,经过二十七代祖师展转传承,这个禅法到我手里。我将禅法付嘱给你,你要进一步护持它。我把前代祖师给我的袈裟也传给你,这是信物,证明你是我的正宗传人。我的禅法的特点是“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弟子人心浇薄,一定会产生各种疑虑,说我是西天人,你是中华人,凭什么能得到法,用什么证明?你得到这袭袈裟,也许会碰到困难,但有它的存在和我传给你的偈文,你就会化解万难。我离开人世二百年后,这件袈裟就不会再传下去了,佛教界里说的人多,做的人少,说自己得道开悟的人肯定很多。你现在弘扬我的法门,不可轻易说开悟,一念想就回到本来面目。我再说一遍偈文:我本来中国,想传法救迷途的有情。一花开出五叶,结果自然形成。

菩提达磨和慧可之间的师徒传授故事,是中国佛教史上大事。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菩提达磨所传的禅法是八宗之一的禅宗法门。按中国佛教界说法,达磨是禅宗在印度西天佛国自释迦牟尼佛以后的第二十八代传人,西天二十八祖。他在中国与梁武帝讨论功德的争议,是中国禅宗第一公案。他传法于慧可,建立了“以心传心”的法门,又将袈裟付于慧可作为本门凭证,这是禅宗在中国开始建立的标志,菩提达磨是中国佛教禅宗初祖,亦即东土初祖。慧可是二祖。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

达磨说完后,带着徒众离开少林寺,前往洛阳禹门千圣寺。洛阳太守杨衒之早慕佛乘,听说达磨前来,即上门拜访。杨衒之问达磨:“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达磨回答:“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杨衒之又问:“此外如何?”达磨回答:“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 杨衒之不解再问:“弟子归心三宝,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适听师言,罔知攸措。愿师慈悲,开示宗旨。”达磨见他心情恳切,知道是有诚意之人,于是送他一偈:“亦不覩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达磨为杨衒之开示,指出以佛心为宗,既有修行,又有理论之人才能称为祖师。做祖师的人,能知过去,也知现在,不生起有无的分别心,对佛法不去刻意地求取,而取中道的态度,以平常心态去看待世间一切,堪称祖师,总之,不去执著,超然处之,这就是祖师的态度。杨衒之听了达磨一席话,悲喜交加,感动地说:“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达磨听后,泰然处之,谦虚地说:“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万差,多逢愚难。”杨衒之表示愿意为达磨除难,达磨拒绝了,说:“吾以传佛秘密,利益迷途。害彼自安,必无此理。”达磨不愿给他人带来不安的想法。杨衒之只好告辞而去。

魏庄帝永安元年戊申十月五日,菩提达磨在陕西三门峡市熊耳山端居圆寂。弟子将遗骨装塔定林寺。三年后,魏使宋云奉命到西域,在葱岭看见达磨手携只履翩翩独自远去。宋云问:“师何往?”达磨答:“西天去。”宋云回来后,将所碰到的事情告诉众人,大家都不相信,弟子打开棺材,只见一具空棺,里面有一只革履放在里面。这件事情惊动了朝廷,举朝为之惊叹。朝廷下诏将这只遗履放在少林寺供养。这就是禅宗史上著名的“只履西归”故事。

以上是僧传里面讲述的达磨生平灵异事迹,虽然这里面有很多神话的地方,不可尽信,但是达磨这个人是存在的,他来华的事迹也是真实的。由于他在中国传递“以心传心”的禅法,改变中国佛教风貌,对后来佛教发展,特别是禅宗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他被禅宗奉为“中土初祖”,并把他的形象做成雕像,放在寺里专殿供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本刊编委)

 

云兴慧箭 且举禅弓 ——中华射学视域下的少林禅弓

【广东】马明达 马廉祯

 

禅弓偈语

◎释永信

一张一弛,菩提妙用;

中与不中,无非我心。

心平体正,如如不动;

智者所观,直破无明。

持弓如身,抱月潭澄;

疏密远近,飞羽向空。

盈亏似月,或幽或明,

云兴慧箭,且举禅弓。

弓箭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之一;拉弓射箭是人类最早把体能、制器和技艺完美融合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活动之一。

人类不仅曾经用弓箭来悍卫生命、保护群体、猎取食物,而且用它来强健体魄、愉悦心志、交流情感,进而壮大实力、拓展生存空间。更有意义的是,人类从弓箭的“一张一弛”、“得心应手”中,引发出了许多社会理念和行为规范,乃至于关于哲学与宗教的感悟和思索,活跃了理性思维,丰富了智慧存贮。所以,世界三大宗教,也包括具有宗教特点的中华古典哲学,老庄、孔孟以及后来衍生出来的魏晋玄学、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颜李学派等等,无不有着许多与弓箭相关的论说和引喻,留给我们许多至今仍有启迪意义的掌故、寓言和奇思妙想。弓箭关乎身心修为的一系列方法和竞赛模式,至今还在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喜闻乐见,行之若素。

在古代,拉弓射箭不止是一门高尚严格的武艺技能,长期高居于各种武艺之首;同时还是人类最早的以公平公开为规则的体育竞赛项目,也是最早被古人引入教育领域的教学课目。孔子继承西周传统,将射放到“六艺”的第三位,自己还时常亲自演示射艺和射礼,弟子中不乏高明的射手。他倡导“射以观德”和“射不主皮”,主要是着眼于射的教育功能,彰显其身心兼修的特殊效应,这并不等于孔子排斥“主皮”的“贯革之射”,即以“勇力相尚”的“习武之射”。完全不是这样。因为这有悖于孔子文武并重的修身与治学之道,人所共知,孔子本身就是大力士,一位文武兼长的学者和教育家。

弓箭多层位的社会功能和多元交汇的文化蕴含,使之很早就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立领域和传习制度的学问,从选材到制作,佩饰到护持 ,训练到实用,传承到礼仪,无不蔚为精微而专门化了的学问,随之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弓射论著,从而构建起卓然屹立于世界弓箭之林的“中华射箭”,出于崇敬和学科发展的考虑,我们又称它为“中华射学”。

中华射学始终保持着中外交流和多民族多地域交流融合、多元并存的兼容模式,这正是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华射学”的根基所在。今天,久被淡忘的中国传统射箭终于走出低谷,再度勃然崛起。一向特立独行的少林禅弓,也随着中华射学的复兴而显露出盎然生机,成为传统射箭体系中的一个既有共性又独具特色的射箭品类。

 

佛典载,佛祖释迦牟尼为太子时,精研学问并练习武功,射箭为他所钟爱,也是他武艺的最强项。所以,敦煌壁画的佛本生故事,以及为数众多的经变故事中,有着许多对射箭的讲述和画面,除了使人们了解佛的彻悟之路曲折复杂之外,也成为我们深入认知古代射箭的重要资料,特别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我们提供的形象资料,一直以来为中外研究者频频引用、津津乐道。佛与弓箭有着深深的法缘,佛以为弓前为规矩的启始,觉悟的津梁。与孔子的儒学相近似,佛教摒弃弓箭伤害生命的军事与狩猎功能,使之根植于一片健康身心和参悟正道的沃土之中,成为修性正心、妙觉菩提的重要参照。

禅机随缘,各有所宜。古代诗人经常以诗歌表达禅悟,遂有“以诗解禅”之说。宋人史弥宁有诗云:

诗家活法类禅机,悟处工夫谁得知?寻着这些关捩子,国风雅颂不难追。

这首题目就叫《诗禅》的诗,是大量此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隋唐间,高僧智永、怀仁、怀素、高闲等,都以书法名世,号为“书禅”;而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平生喜好书“禅句”,也是在追寻禅的妙境。明释莲儒著有《画禅》一卷,收录明以前“缁流之能画者皆”六十余位,以表明僧人作画无非在于悟禅;晚明大书画家董其昌并非僧徒,平生自号“画禅室”,亦见“以画参禅”的广泛影响。到明清革代之际,在剧烈的社会变化中,八大、石涛、渐江、石溪等著名画僧次第出现,使“画禅”臻于鼎盛,深深影响到画坛走向。故“禅”无处不在,取径亦因为因缘不同而各有追寻。正所谓“曲径通幽处,胜事空自知”。

达摩一苇渡江,九年面壁,开创了少林博大深广的禅宗祖庭伟业。魏晋以降,少林僧人以武艺为护法和悟解法门的“法外心传”,出现了“以武参禅”高僧,拳脚棍棒之外,最早出现的应该是射箭。南朝高僧释宝林有“禅弓烟举而云兴,慧箭雨洒以流虚”的禅语,这是“禅弓”在丛林语境中的首见。自此而下,历代高僧大德以弓箭喻禅者不一而足,尤以宋代僧人居多,几成一代风气。宋释仪《偈三首》其三云:

万派横流总向东,超然八面自玲珑。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

宋释德洪《示禅者》诗云:

能回箭锋射自己,方肯竿头进步行。道得未生前一句,始信虚空解讲经。

宋释师一《颂古十八首》之八,讲过一段抚州慧藏禅师的故事:

抚州石巩山慧藏禅师,初为猎人射鹿,因遇马祖,令自射,无下手处,省悟,投出家。既得法住山,后常张弓架箭,凡是僧来便曰:“看箭。”师曰:“看箭。”平乃披襟当之,曰:“此是杀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师弹弓弦三下,平乃礼拜。师曰:三十年张弓架箭,只射得半个圣人。遂拗折弓箭。

张弓架箭几何年,接得三平机不全。若使当时能羿射,免教落节向弓弦。

释慧藏从三十年“张弓架箭”中终于醒悟正道,投身方外,这是“禅弓”效应的著名典故,读来引人入胜。

少林寺僧人坚持以武修禅,至明代达于鼎盛。标志是经由朝廷特许,少林寺曾拥有一支僧兵,并且时常奉诏出师,南征北战,功绩显赫。由此产生了一批以勇略享名天下的武僧,也形成了以匾囤禅师为代表的少林棍棒武艺体系。从此少林棍法近于天下无人不知,成为少林武艺的标志!僧兵是否也有弓箭装备和训练,习武的僧徒们是否有禅弓功课?以情理讲应该没有疑义,但至今还缺乏史料为证,只能期待着有材料发现。而值得庆幸的是,曾长时间在少林寺参禅学艺的安徽休宁人程冲斗、程子颐叔侄,不仅著书立说以保存了珍贵的少林棍法,而且也留下多种关于弓弩的著作,从而间接地印证了少林与弓箭的法缘。

程冲斗、程子颐原本是为了学习棍法于匾囤法师,专程投奔少林寺,但他们并未见到早已圆寂的匾囤本人,遂留寺多年,受教于匾囤的弟子们,其中主要是广案法师。明末天下多事,有心报国而身怀绝技的程氏叔侄,曾应召带领宗亲子弟数十人到天津总兵李邦华军中效命,但明末政治昏暗、人事丛脞,他们终究报国无门。归隐乡里的程冲斗在耕读之暇,专注于武艺的研究与传承保存,先后撰写了多种武艺图书,汇刻成古典武学名著《耕余剩技》。他首先撰写的就是阐发弩射技艺的《蹶张心法》一书,这是一部关于弩射的最完备最详实的佳作。崇祯二年(1629)又以衰病之身编纂了《射史》8卷,这是一部关于射箭历史、理论与基本技艺的煌煌巨制。程氏的两书都是我国射学古籍中的经典之作,反映了这位少林弟子对弓箭武艺的高度重视和精研之勤。

程冲斗的侄子程子颐,一直是程冲斗武艺事业的忠实追随者,也著有《武备要略》14卷,其中包括《步骑射法图说》1 卷,这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射学著作。他在卷首的《射艺小引》中说:

余自弱冠时,从师问友,常会南北之善射者相讲求。凡射中之立法、身法、手法、挽法、审固法、撒放法,皆选择古今要旨,合纂成编,加以参考。绘图注于左,使览者按法研习,熟自生巧。所谓其中非尔力者,庶有裨于万一焉。

程氏叔侄都讲到他们自幼“遨游江湖”、“从师问友”,虽未提到曾长时间求艺于少林的经历,及后来将广案法师接出寺外,在淮安修庙供养等事。但毫无疑问,“从师问友”的表述应包括他们的少林求艺,而他们的射艺著作中肯定有少林因素,有僧兵和僧徒们的射艺和以弓箭参禅的另类射学。我们以为这是少林禅弓渊源有自的重要理据。

时代的发展变化,必定带动一切传统文化发生或深或浅的变化,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故《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重要的是,对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首先要有一份敬重珍惜之情,要努力使之不被流失,不出现本质性的衰变,以至于光怪陆离、似是而非,一如“竞技武术”之类。是故,保持传统的关键在于深度了解其真谛,掌握其精粹,才有可能在时迁世移、与时俱进中做出合理而适度的调整,以使之不仅能传存下来,而且能创新发展,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生命张力。

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听取意见,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发愿启动“少林禅弓”的再生工程,以此来丰富少林功夫的内容,扩展其发展领域,增强千年少林文化的活力。当然,这也是为了配合正在走上复兴之路的中国传统弓箭文化,以少林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武艺积淀,为中华射艺和中华武学的再生与腾飞助力。我们父子有幸参与了传统射箭的复兴工程,又受方丈郑重嘱托,在禅弓体制的建构的方方面面献计献策、略尽绵薄之力。我们为此感到荣幸,也觉得这的确是一项深有意义的事业。

禅弓自2017年第一次少林无遮大会上突兀亮相,至今已经进行了三届全国性的大赛,组织形式、参加人数和比赛成绩都在不断提升,受到中外传统射箭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瞩目,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今天,少林禅弓已经成为中华射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别,一个引人入胜的身心展示平台;一个既有中国化佛教精神,又有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特质的多元融合的射箭运动模式。我们深信,禅弓一定会紧随少林文化而阔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会被世界上所有爱好中华文化的人们喜闻乐见,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分享其乐。

为使少林禅弓能有序而规制化发展,永信方丈提出,应尽快制定禅弓的传习模式与训练教材,建立相应的技术与学理的授受制度,并且进一步建立评级考段的相应体制,以逐步建立网络化的金字塔形的人才体系。方丈认为,这方面我们既有许多传统资源可供参考,也可以学习国外相类项目的成功经验,应当以更为宽广的胸襟和视野走好中国传统体育的改革开放之路,创造出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局面,以造福中华,惠及人类。遵照方丈的设想,我们草拟了作为第二届“少林禅弓初级培训班”的教材和级段评考办法,拟在试用后再经修改提高,以求成为正式面向社会的教程。

我国射箭运动的耆宿徐开才、李淑兰二位前辈,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关于少林禅弓的所有活动,出席了不久前在少林寺举行的“首届少林禅弓委员会筹备会议暨少林禅弓考评制度研讨会”,在许多具体问题上,特别是在技术范畴内,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释延沛、孟繁爱、王志广、张国权、张利、郭奕骎、佘丽容等僧俗各界人士,也对禅弓活动的推动和建构,作出了积极而富有创义的贡献。可以说,在永信大和尚亲力亲为的引领之下,有众多传统射艺专家的热忱襄助,禅弓之花终将绽放天壤,香飘四海!

本文谨摘引永信大和尚禅弓偈语“云兴慧箭、且举禅弓”作为标题,专此说明,并致谢诚!

 

(作者供职于广东暨南大学,先后出版过多部少林文化专著。)

 

灵山胜境显灵性

【重庆】施崇伟

灵山之游,正值春分。春之盛时,沐浴在灵山的春光中,空气中隐隐弥漫着清净的禅意。

恰如无锡朋友的介绍,这里风水独到:灵山大佛景区整个地形犹如一张太师椅,背靠小灵山,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北踏青峰,尽揽山形之美,南望太湖,一挹水色之秀。这种传统风水理论上称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地形是大吉之地。这般绝佳山水,充满灵性!

踏着春光,进入景区大门,就进入到了灵山胜境。雕琢的山石,垂挂的水帘,山花露笑靥,清潭荡涟漪。

一幢巨大的琉璃牌坊立于前方,题写着“湖光万顷净琉璃”大字,将太湖风光与佛界胜境融为一体。牌坊的背面,是已故大师赵朴初手书的《小灵山》: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

脚踩方砖,乘着湖风,身披春光,继续向着灵山而去。一道对称的门楼洞开五门,目光穿过门洞,透视到了更深处的人流与胜境。

步入灵山胜境之门,胜境就在眼前——六度牌坊伫立,泰然大佛伫立,巍巍灵山伫立。肃穆之情,庄严之情,敬仰之情,令我停止了急促的脚步。佛教的圆满,必经六度修炼——忍辱、持戒、布施;般若、精进、禅定。一道牌坊,只需几步跨过,而要完成六度的修持,却需前世的种因、今生的缘定及苦心的造化。

菩提大道上,悬挂满了祈福结。对佛教文化的尊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崇敬于它的报恩之念。“报父母恩,报众生恩”,积善行德,度化众生。特地请上一块祈福结,为父母祈祷健康,报达父母养育恩情。希望佛祖能收到我虔诚的心愿,希望一生善良的父母能一生平安、长命百岁!

步入灵山胜境大门,最显眼是一张硕大之掌——一只右手,此手高达11.7米,宽5.5米,仅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实实在在的天下第一掌。佛掌印相为“施无畏印”。游客兴致勃勃绕掌抚摸,传递无畏,获得力量。久而久之,手掌上已摸出一道金黄的痕迹。

巨掌虽大,却挡不住祥符禅寺对游客的吸引,更有觐香居士虔诚前往。祥符禅寺,为唐僧玄奘亲自命名,并由大弟子窥基任第一任方丈。通往寺庙的祥符三桥,第一座桥就叫“慈恩桥”,另两桥也名含禅意——“大觉桥”、“普渡桥”。桥下清清放生池,鱼龟浮游,生灵怡然。寺前春光禅意,寺内弥勒笑颜。天王殿内,四大天王分掌风调雨顺之职。

拜过韦驮,出天王殿,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一尊释迦牟尼站姿铜像屹立其中,与寺后灵山半山腰的大佛错落站立,形成令人叫绝的“双佛齐观”。远处的灵山大佛是88米,面前的佛像是8米,而呈现眼前几乎一般大小,这样的景观,难得一见。

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一佛二弟子”像。宝殿之外,灵山大佛庄严站立。敬香,不仅是敬奉殿内的佛祖,也包容了对灵山大佛敬仰。大殿之前,红烛之焰,飘摇不息。高高铜台,香火弥漫。巍巍大佛,隐约在光明烛焰。面对此境,双手合十,心中默默念叨:阿弥陀佛!愿天下太平,人人快乐健康!

灵山大佛,成全了中国“五方五佛”的格局——中国佛学界有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建成于东方,它与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圆满了中国的佛教之花。

瞻仰大佛,无论走近走远,大佛的眼神总会跟随着,让人感觉到佛法无边的力量。走到大佛脚前抚摸佛脚,并称之为抱佛脚。拥抱、亲吻、环绕、膜拜,不仅因为灵山大佛的宏伟巨大而震撼,更要相信佛的力量对人心的征服。

赵朴初先生有《灵山大佛》诗赞曰:“湖光万顷净琉璃,返照灵山正遍知。身与云齐施法雨,目垂诲众示深慈。从兹圣迹留无锡,随顺群情遇盛时。喜见朋友师子国,和平世界共心期。”

我也偶得几句赠灵山大佛:“浩渺太湖无际涯,苍山翠林拥佛境。结缘灵山三叩首,遥望西天心至诚。”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有散文、诗歌、小说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出版有个人文集《岁月的痕迹》。)

 

人生要学会放弃

【山西】李胜利

前几日,在闹市的街头碰上一位中年妇女,她轻声地喊我,而我凝视了半天,才认出她来,原来是我的一位老同学。在我的记忆里,她风华迷人,脸白身健,但几年没见,怎么就身瘦体弱、模样憔悴了呢?一问才知,这些年,她和丈夫在单位奋力打拼,争职称,谋位子,为奖金,想荣誉……最后,丈夫的地位有了,职称有了,却积劳成疾,于几个月前撒手人寰。而这位女同学也是满身病痛。最后女同学叹道:不知争东为西、争名夺利干什么,人生苦短,要学会放弃。

是呀,人生在世,有进有退,不能只进不退。身受劳累,容易受伤。所以,人生要学会放弃。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往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能够抓住每一个机遇的人固然是幸运的,但更多的是迷惑与失落,因为人在每一次征服和拥有中都会感到另一种被征服和被放弃。

我的这位女同学就是这样,她和丈夫试图抓住身边的每个机遇,能不辛苦吗?因此,比劳碌的身体还要疲惫的,是她那颗贪图的心。见什么要什么,想什么是什么,被物所役、被事所迷,这不是人生的意义,更不是人生的真谛。

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每个人都要学会放弃,在放弃中放松自己,在放松中享受自己,改造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如有不切实际的声誉在等着你,你可以尝试着放弃。只有放弃,才能摆脱困境,身心轻松,才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灵升华。

放弃是一种修炼,一种自信,一种个性,一种心境。放弃并不是心无所系,情无所用,学无所成。放弃是对名利的淡漠,对别人的宽容和对自己的净化。一个人在众多机会面前,放弃那些可要可不要,要了也白要的名和利,去做最想做最该做最要做的事,不论结果成败与否,至少你是自由的。

我有一位中学老师,辛勤工作,任劳任怨,教学工作,年年模范。可就在四十五岁那年,她评的模范不要了,再高的职称不争了。她微笑着告诉我:知足了,年轻时争模范是为了转正,现在转为了正式教师。转正后争先进是为了评职称,现在职称也有了,知足了。她把名和利让给年轻教师,说他们刚踏入人生路,更需要名和利。她的教学质量年年第一,但还是年年把先进让给年轻人。因此,她赢得了更多的人敬重。她虽然放弃了一些,但她得到的更多。

放弃其实是人生中的大智慧、大境界、大手笔、大气魄。人生要学会放弃,那才是幸福的。

 

探访少林寺达摩洞

【贵州】邢彦争

农历十月初,时令深秋,我一行数人结伴翻天险十八盘,越古道轘辕关,从少林寺后山攀登嵩山圣地——达摩洞。

此时,秋风瑟瑟,落叶纷纷,幽径崎岖,日光暗淡,脚下乱石丛生,眼前林鸟声声。东望千仞嵩山藏于茫茫云海,西瞻浩渺伊洛匿于百里之外。红叶汹汹似火,燃烧崇山峻岭;冷风不绝于耳,长吟千沟万壑。巨石吊挂,阻挡蜿蜒前途;橡树婆娑,密植悬崖峰峦。倚峭壁,攀岩石,过坎坷,绕断路,终于来到五乳峰顶的达摩祖师雕像前。

达摩祖师于公元527年,从建业(南京)涉水北上,身居五乳峰顶洞穴九载,禅坐诵法,修道成神,肢体困顿之时,效仿狼、虫、虎、豹形态,悟出心意拳、罗汉拳、黑虎拳、蛇拳等诸多少林拳法,广收弟子,扩大门庭,传递秘诀,独成一派。

置身此地,仰望苍穹星宿触手可及,俯视深谷胆寒魂飞魄散 。达摩祖师隔空昂首少室山,背倚雕花椭圆玉靠,道貌伟岸,神气庄严;禅意藏于内心、超度凡尘平静如水,佛法播撒乾坤、仁慈大爱天下;在纷繁世间无欲无求四大皆空,于春夏秋冬汲取芳华万寿无疆;素颜和睦,默然可敬,我等趣步向前拱手以礼,施以百倍虔诚敬献美语善言。

从1997年春最后一次拜谒达摩祖师起,距今已有22年,其后闯荡大江南北,领略人生疾苦,目视世间风云,感悟沧桑巨变,但每时每刻祖师神圣光影都历历在目:小鸟筑巢于肩专注佛法全然无知,面壁九年体形影射入石传于现代;“大悲无泪,大悟无语”、无色无邪、无贪无求,潜心修炼,终成佛界圣哲,抒写千古佳话。

古刹巍巍居红墙,银杏古柏意悠扬。朝夕倾心听林风,贯以少溪洗衷肠。人生之旅,无以平静:亦风亦雨,亦喜亦悲,亦得亦失,亦明亦暗;唯有温良恭俭让,播撒善心爱情,与世无争,与人无敌,方可事事顺心,家庭繁盛,长命康健。 秋尽冬来,感慨万千,心潮涌动,登高望远,今有幸记此一游。

(作者曾任高中语文教师,作品多次在各大报刊、网站刊发。现居贵阳。)

 

护持初心

【甘肃】张永祥

初心,即为赤子之心,就是要人们的心回归到孩童时代。人之初,性本善,是说人最初所具有的童心是善良的,故童言无忌,童言无欺,原因就是童贞之心所说的话全是真话,不会欺骗人。

护持初心,就是要坚守、要保护、要以戒为师,时刻不叫初心蒙尘,受世俗歪风邪气污染。世人皆有初心,有的初心不护持,很快就融入世俗红尘之中,把初心变成一颗名利心、是非心、嗔恨心,以致贪欲无度,不惜损人利己,害人肥己,这样的一颗心就变成了祸心、黑心、虎狼之心,世人防之又防,躲之唯恐不及。有的初心护持不严,融入碌碌世俗之中与蝼蚁争利,汲汲于自私自利之中不觉悟,不反省,唯利是图,苟图衣食,与草木同朽。初心的护持不易,要时时护持,认准是非界限,啥事该做,啥事不该做。认准初心不变,不管世人改变初心如何享受荣华富贵,自己则八风不动,安贫乐道,立志守心。

初心是利他。无我利他,是护持初心的主要表现。心中无我才能容物,一个人如果“我”字当头,心中只装着自己,只追逐感官享受,极端自私自利,心中就不能容物,装不下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对别人的痛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漠不关心,唯我独尊,只想一己一家如何富有,如何享尽天下资材,别人的冷暖温饱放不到心上。这样的人贪心不足,私欲膨胀,损人利己,无所不为。只有无我才能利他,一心只为人民大众谋福祉,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惠及天下,普度众生。只有无我,看轻自我,才能内心充满知足感,知足才能感恩,感恩才能产生报恩思想,利益一切有缘人,利益众生。护持初心,为初心保鲜,永不受世俗玷污,这将需要常常自省自励,警戒自己的言行,力戒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使初心常常勤拂拭,不令染尘埃。

初心是关爱。关爱众生,慈悲济世,为众生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初心的光荣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根本动力。《华严经》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护持初心,牢记最初的发心,永不懈怠坚守初心,始终如一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最后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护持初心,就是要我们用最初的发心,始终如一地去弘法利生,助人为乐,在奋斗中获得幸福感,体会到生活的甜蜜。给人玫瑰,手留余香;普度众生,救苦救难,慈悲济世。菩萨大慈大悲,得大自在;心无挂碍,终得极乐。禅是什么?释永信法师说“不胡思乱想”。当今之世人心浮躁,无所适从。不护持初心,堕入滚滚红尘之中眼花缭乱,攀缘不休,在贪欲孽海中浮沉不定,还不自省,自以为聪明一世。这是人性的悲哀,更是初心遭受玷污的恶果。

护持初心,守心如一,安之若素,甘之如饴。只有初心永存,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慈悲的快乐。

(作者的散文曾获2014年少林寺“禅露杯”禅意美文大奖赛二等奖、“少林杯”腊八节有奖征文三等奖。出版有散文集《雪禅》。)

 

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黑龙江】高伟玲

 

又是一个改方案到凌晨的夜,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一下子陷进床里。

望向窗外漆黑的夜,只觉在大城市奋斗的自己,前途犹如此夜,看不到一丝光亮。

辗转难眠,却在刷朋友圈时“邂逅”了一处美景,图中桃花遍地,落英缤纷,不由心向神往。仔细询问地址后,决定去寻一寻那桃花盛景。

熬到周末,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旅途。我闭起眼幻想着那桃花盛景,口中不由念起了唐寅的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品读着诗人远离俗世,以花为邻,以酒为友的趣味,不由更是期待那桃花漫天的美妙景致。

山间花红柳绿,我却无暇欣赏,脚步匆匆,一心寻找图中的那片桃源。穿山越林,费劲力气,却还是便寻无果,不由心中烦闷。只觉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的求而不得,就连寻一处美景,都不能随我心意。

正当我满腹惆怅之际,忽闻一阵钟声,淡然悠远,绵延不绝。我受那钟声牵引,寻了过去。原不过一座小庙,院子里一位和尚在清扫着落下的花瓣。风吹树动,满地凋谢的花瓣,就似那世上的万千烦恼生生不息。

和尚虽奋力清扫,可那簌簌的落花,却不解僧意,依然落个不停。眼见那和尚徒劳无功,我不禁出声提醒:“这扫了又落,落了又扫,岂不枉费气力?”那和尚念了句佛,回道:“院内落花满布,但我扫我心。虽见花落,但无落花。”

我心中嘲笑这和尚故弄玄虚,开口说:“师父,这明明就是满地落花,您为何视而不见呢?”

和尚仰面朝天说:“施主,这蓝天白云,山高水长,您又为何视而不见,只盯着这满地落花呢?”

听闻此言,我不由心内一颤。跟着和尚抬头望去,只见阳光透过头顶的树,洒下斑斑驳驳的影子,一只黄棕色的小鸟翘起尾巴,正在专注地歌唱。脚下的树冠就是它的舞台,山间的回声就是它的音响,这无数的娇花绿树都是它的观众。它尽情的歌唱,美妙的歌声让人沉醉,好像一阵风,吹开了我眼中的“阴霾”。

我拜别那和尚,再次走在了山间的路上。我不再去寻那处桃林,而是静赏这山间的风光。我看到了眼前巍峨的高山,我看见了脚下如茵的绿草,我听到了远处泉水的叮咚,我闻到庭院的花香。这山景无一处不美,这山花无一朵不香。

此情此景,令我不由的想到了王维的那首《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人去寻那深山密林之中的香积寺,山中古树参天,杳无人迹,只闻得钟声,却不知所踪。直到寺前见一空潭,静坐寺前,领会禅意压制心中的“毒龙”。

每个人的人生,不是在尽头,而是在路上。我虽没寻到那处桃林,但我却拨开了我眼中的“阴霾”,看到了心中的一片“桃花源”。

 

喜感菩萨

【陕西】文远

原以为佛与菩萨的雕像总是法相庄严,让人心生敬畏。偏偏就遇到另一类。农历三月三,上巳节,恰是踏青时,与友到荐福寺一睹小雁塔的真容,遗憾塔被围,不让上。还好有西安博物院可以参观。博物院中正有佛教造像展,也算是弥补了无法登塔的失落。

展柜中陈列着各个时期,不同材质,形态各异的佛与菩萨的造像,这些雕像或端庄、或慈眉善目、或安详,总之都是平日在寺庙中所见到的样子。冷不丁,一尊菩萨造像闯入眼中,与众不同。这是尊隋朝石雕菩萨,但见他头戴天冠,坐在宝座,左手似在扶什么,右手端莲花,脚旁卧着他的坐骑,衣褶流畅,佛珠饰物细腻;鼻大,双眼眯着,嘴上扬,看着就像在冲观者做“鬼脸”,充满了喜感,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让我久久舍不得离开。就像整个班里都是认真学习的好学生,那一个调皮淘气的学生就格外引人注意。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以为这句话也适用于这些雕像。虽然展出的佛像从北魏、北周到隋唐都有,材质与工艺也有鎏金、贴金、石刻、玉雕,比他更为细腻雅致的雕像有的是。但唯独这尊充满喜感的菩萨抓住了我的心。隔着玻璃盯他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也跟着嘴角上扬,心里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看着这尊像,我兀自揣测千年前雕刻他的匠人是怎么想的?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作?亦或是匠人按照自己的样子雕刻的菩萨像,不论是哪种情况,从菩萨的表情可以看出雕刻者是个有趣之人。其他的雕像只能称为冷冰冰的艺术品,而这尊菩萨却有生气,即便过了千载,他还是能立刻拉近与观者的距离,这或许就是所谓一眼千年。看着他,我并没有把他当成菩萨,相反是久违的朋友重逢,亲切安然。

这尊看上去不怎么严肃的菩萨,似乎更容易度世人。虽然他不会开口说什么大道理,但是看见他即便心中有再多烦恼、忧愁都会熄灭,嘴角也不自觉地跟着上扬。就像那表面疯疯癫癫,实际心怀慈悲、普度众生的济公,总能让人心生法喜。

我忍不住用手机为他拍下一张照片,这样以后心中再有不快,看看他就会烟消云散。介绍中未有这尊菩萨名字,我依照他的形象,妄自叫他喜感菩萨。我以为佛法不仅存在于经书里,也不只在法相庄严,令人顶礼膜拜的雕像中,更在喜感菩萨身上,因为它能熄掉凡人的烦恼、苦闷、忧愁以及嗔念。当然,真正想抛开这些负能量,仅靠一尊石雕佛像是不可能的,还是要靠自己修心修行。

修行的路途漫漫,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烦恼,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喜感的心情,这样我们就会在人间修行的路上,且修行且快乐。其实,中国有不少喜感的佛和菩萨,比如著名的大肚弥勒佛就是喜感模样,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宽阔胸襟,万事想得开、放得下,生活才会充满快乐。

 

独行客

【辽宁】王福日

玄奘西行,这日至一热闹集镇。民众听说有大唐高僧路过,纷纷挤上街头,站在路边交头接耳。

玄奘端坐在白马之上,志得意满,不时与围观人群行礼致意。这时,他眼角忽然瞥到人群之外,有一个中年男子也是闲庭信步,肩上扛着扁担,手里提着两个油纸包,在小摊位之间挑挑拣拣,与摊位主人搭话问价。不少摊位主人都挤过去看玄奘了,对他爱答不理的,他也不急,转头又去下一家。

让玄奘感觉奇怪的是,别人都多多少少关注着自己的到来,但这位可好,完全是不屑一顾的模样。玄奘不由得停下来,下马紧赶几步到了男子面前。

男子正在一个摊位前挑梨子,见玄奘向自己走来,立即直起身,整理了下衣服,垂手等候。

“众人皆对贫僧的到来感觉好奇而围观,施主为何没有呢?”玄奘问道。

“法师到来,与我何干?”中年男子面上露出笑意。

“施主对贫僧这里的热闹不置一顾,定是有其他要事在身吧?”

“我有没有要事,与法师又有何干呢?”男子口气仍然很柔和,可话里仍丝毫不逞多让。

玄奘碰了一鼻子灰,心情略有些沉闷地离开了。

是夜,玄奘静坐参禅,忽然一激灵,他想到了那一年的自己。

太宗皇帝来到白马寺烧香拜佛,寺里一众僧人皆奔大殿伺候,唯有他一人在禅房里静坐背诵经书。恰逢魏征离开众人闲逛,将独坐的玄奘看在眼里。

“众僧皆去陪伴皇帝,你为何不去?”魏征问道。

“小僧不喜逢迎。”玄奘随口答道。

“岂不失礼?”

“皇帝如至我面前,必当大礼相迎,就如此刻。”

玄奘想起自己向魏征施礼时的模样,不禁哑然失笑,“今日这男子,与当年的我何其相似啊!”

魏征与玄奘交谈之后,发现其才识过人、可堪大用,于是向皇帝举荐,玄奘这才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线。

次日,玄奘有心寻找那中年男子,但寻遍了集市,都没见到那人踪影,黯然之间,忽又笑自己愚了,“既有所得,何必再见?不逢迎,非无礼,有礼有节,自尊自重,人不可欺啊!”

(作者系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刊发于《读者》《青年文摘》《北方作家》等多家报刊,小说入选多个年度选本和高中语文阅读试题。)

 

自在老僧

马昂

不久前,一位好友向我大力推荐了郑州市郊一座寺庙,说那里有一位非常“有趣”的老僧。当问及是哪里“有趣”时,好友给我卖了个关子,说到了你就知道了。这激起了我的兴趣,想要赶紧拜会这位“有趣”的老僧。于是趁周末闲暇时刻,我与好友一同驱车赶往那座寺庙。

到达目的地后,我下车向四周眺望,发现这里虽然比较偏远,但新开发的楼盘仍将寺庙团团围住,多了几分都市气息。庆幸的是,寺庙东、西、北三面都是矮山,南面则一条小河缓缓流淌,寺庙在矮山小河之中,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这样的环境,不禁让我生出“大隐隐于市”的念头,同时大感不虚此行,更加急迫地想要见识一下庙里的这位“高僧”。

于是,我在熟路的好友带领下,步行赶往老僧起居的寮房。进门后,发现寮房内已有两位客人。一阵寒暄后,我与好友在茶桌旁落座。从我与好友进门到落座,那位老僧都一直趴在旁边的一张硬板床上,只是在我们进门的时候,抬起头淡淡地说了一句:“来啦!”之后,便又趴在床上默不作声了。而给我们拿茶具、沏茶、倒茶的活计,都交给了那两个客人。这不禁让我感慨,老僧果真“有趣”,这么不拘小节,不在乎世俗的礼法,客人来时,他既不起身迎客,又不招待客人。但这种真性情,倒也十分可爱,显示出几分出家人的洒脱。

接下来,我们一同喝茶、闲谈。当其中一位客人说到自己是湖北人时,趴在床上的老僧突然来了兴致,还插了一句“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位客人听了倒也丝毫不在意,微微一笑说:“我这个人可是非常忠厚老实的!”我与其他人也赶忙圆场:“师父这是在夸你聪明呢!”从这次谈话中,我再次慨叹老僧的“不拘小节”。

因先到的两位客人临时有事,先行离开,我也有了和老僧单独谈话的机会。说起自己的往事,老僧用一首打油诗概括:“挑过农粪种过田,迎来送往又几年。如今托福佛祖佑,东西南北或中原。”在之后的谈话中,老僧陆续讲到他年轻时的经历——拜访名山古刹、孤身游历日本,等等。我被他丰富的阅历所折服,心想:面前的老僧所拥有的洒脱与智慧,与当年那个敢于行万里路的他是分不开的。结跏趺坐、静心潜修与行万里路从来都不矛盾,都是修行的方式,而老僧显然从后者中收获颇丰。

谈及出家的缘由,老僧认为是一个“缘”字。到了这个年纪,他也越发相信“佛度有缘人”这句话。老僧向我解释道:最重要的是“度”和“缘”两个字。这里的“度”是“自度”之意,只有找到自己内心的佛,才能“自度”;而“缘”这个字更是奇妙,它不看你世俗的身份、地位,只要你接受佛法,就与佛有“缘”。谈到这里,我又生出一个疑问:既然“佛度有缘人”,那我们在家人信佛、学佛有什么意义呢?佛教对我们的国家、社会又有什么作用呢?老僧答:“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个体才能走向圆满。这样,即使身处世俗世界里,也能像身处极乐净土一样,没有忧虑与烦恼;而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自佛教传入我国,它一直在劝人为善、真实不虚,这些都是正能量,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老僧还跟我讲了他的修行生活情况,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上殿、诵经、过堂、出坡、坐禅,等等。这些简单的内容,对我们来讲,都很有趣,但让我们去坚持,可能就非常难了。老僧还谈到,出家人受十方供养,就应该守本分,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广结善缘,这样才合乎出家之意。

结束完一场愉快地交谈,我告别了老僧。回到家里,老僧的话仍然萦绕在脑海中,久久未曾散去。他的话带给我很多思考和智慧,而这种智慧,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的。

 

好书伴我成长

【四川】周玉莲

“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寒冬时节,我最大的快乐就是躲在家里阅读。特别是冬天的夜晚,一个人静静地坐于室内,沏一杯热茶,捧卷展读 ,真是身心俱暖。

小时候,我喜欢读《弟子规》,至今都还能全文背诵。这本书告诉我如何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要有一个好习惯,要诚信待人。我们要爱护所有身边的人,不分贫富,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学习要有计划。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诫,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了中学以后,我更是喜欢读《唐诗三百首》。一本《唐诗三百首》,让我看到了大自然不同的色彩,更感悟到了生活中不同的色彩。我从书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当我徘徊于十字路口,迷茫不知所措之时,它犹如一盏明灯,告诉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它犹如沉睡的古钟把我敲醒,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上的不顺利,内心无比沮丧时,一本《心经》又让我爱不释手。它教会了我,人要修一颗慈悲心,只有一个内心柔软而慈悲的人,才会去感悟和总结生活中的一切。有了慈悲心,当生活或工作中遭遇困难和挫折,我就会静下心来,看这个世界的花开花落,感受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事物,聆听花开的音符,青草拔节的声音。这时,我就能感受到山河的辽阔,大海的蔚蓝,就能感受到,这个世界卑微灵性的光芒、生命的力量,继而把大自然的力量,变成自己的力量。

《心经》还让我明白了“心无挂碍”的重要性。人一旦心里有了贪嗔痴慢疑等“挂碍”,就很难释然,在为人处世时就会受到牵绊,往往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只有放下贪嗔痴这些“挂碍”,以一颗自在心活在当下,就能“远离颠倒梦想”,就能“无有恐怖”。可以说,每读一遍《心经》,我感觉心灵上的瑕疵就在缩小,胸襟如山间清泉,温热如三月春风,生活中的种种负重便也烟消云散了。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冬夜阅读,可使人的生命肌骨日趋丰满。心在阅读中返青,身在阅读中轻盈,经常阅读就能让我们进入“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之境!

 

 

少林法缘

【重庆】巴郡阿勇

朋友自深圳来豫,从少林寺归来后,直奔我的工作室。一番感慨后,来了一句:怎么少林寺的僧人也玩着手机,过着现代人的生活呢?

我不禁哂笑。

如果你寻找的是金庸笔下描述的少林寺,现实的确与小说不符;如果你揣度报纸和小道消息中的少林寺,恐怕也有失浅薄。一个名声显赫了一千多年的寺院,它应该是立体、丰富、多维的。僧人的确代表了寺院的精神气度,但关键是你见到的是哪一位僧人。大师是有的,但大师又是隐世的。任何一个游客到此一游后,随口而来的评价往往是片面的。

与外地朋友交流,说到我在郑州安家,多不以为意。但一说到是少林寺所在地,对方往往会两眼放光地问我:“少林功夫的那个少林寺?那我知道,电影演过。”紧接着就会问出第二个问题:“那你应该多少会些功夫吧?”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说:其实少林寺离我住的地方有几十公里远,我也是一年最多去一次少林寺。

对少林寺有最初的认知,是在初中的时候,源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当年幻想着有一个隐匿的江湖,有各个门派,有传世绝学,有侠客高人……并且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拜在少林门下。

种种原因,少林寺没去成,却认识了一位少林高僧(外婆介绍的)。外婆一生礼佛,每月初一、十五必定斋戒。那时年龄小,并不太懂什么叫作“高僧”,可自从见了外婆介绍的那位禅师,心里就有了对禅师的定义。禅师非常平和,言语很少,但一个眼神就有一种让人平静的力量,仿佛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可抛诸脑后。这种气场,大概只有洞穿、参透红尘后,才能够拥有。

我问禅师:“您有家人吗?”

禅师平静地回答:“天下所有的人,和我俗世中曾经的家人都是我的家人。”

我再问:“出家是不是就斩断了俗世的一切,没有了一切爱与恨呢?”

禅师说:“出家后不是没有爱了,是没有小爱了,但有大爱,爱这世间的所有人,爱这世间的万物。”

我又问:“禅师,你有目标吗?”

禅师继续平静地答道:“世人太苦了,贪嗔痴慢疑,贫僧如果能用这一生的时间,让世人了解佛祖的智慧,减少一点点的痛苦,那也算有功德了。”

我感到震撼。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和佛教寺院有亲近感,但想亲近佛法僧三宝,还是需要缘分的。我想成为少林寺的俗家弟子,禅师却说我贪念太重,五十岁以后再说。

我问禅师,何时才能皈依三宝,成为正信的佛教居士。禅师说:“皈依三宝这个仪式很重要,但却不是根本。你要记得自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做事情要有底限,这就够了。佛祖需要的不是世人的膜拜,而是真正读懂佛祖的智慧。”

十几年过去了,从山城到广东打拼,再到河南安家,我不断修行着,虽然贪嗔痴慢疑还在,但我仍记得禅师的话:做事情要有底限。

这句话,在我走进少林寺后,又有一层更深的感悟。

少林寺静静矗立一千多年,门口古木参天。俗话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寺有武功,但少林武功只为自保或保家卫国,绝不会耀武扬威。这就是少林寺的底限。

佛家度三种“一人如千人”的人向善:一是国王,二是医生,三是教师。因为这三种人一人向善,能影响很多人。我曾学医、曾执教,就是没当过国王。如果非要说的话,那我做过“文字”国的国王。“佛法随缘,要有底限”,我要牢记此语。自此,倍惜少林法缘,善待身边的一切人与事!

 

容貌和内心

【重庆】王贞虎

初读佛经,得知释迦牟尼佛和地藏菩萨一开始决定修行时,皆因为看见佛美好的容貌。当时觉得十分荒谬,过了几年,才发觉这背后藏着许多哲理。

只要是人,就会被好看的人吸引,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寺庙里的佛菩萨像,总是被塑造得那么美好。当然,佛菩萨修行,并非为了自己的容貌。美好的容貌只是他们修行的副产物,他们早已了无挂碍,又怎会执着于外表。但不可否认,外表的确是吸引人们的利器。因此,把佛菩萨像塑造得华丽完美,也是一种无形的结缘。

只是,有人远远观看佛菩萨像,而不肯接近;有人赞叹着把佛菩萨像当做艺术品;有人却发愿,也要拥有佛菩萨那样的容貌。这时候,有人会告诉他,如何才能拥有这般容貌。“想长得好看,不外乎修心修行,舍身为人”,这论调听起来老生常谈,却是千真万确。

学佛这几年,我学会了观察,发现身边的许多朋友,他们的容貌身材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了明显的变动。

从前一直以为,人的外表若要大规模改变(变坏),需遭受巨大冲击,现今却发现许多人并未受到巨大冲击,容貌却也改变甚剧。当然,若你们天天见面,感觉会变弱,若是偶尔见面,定能看出那些人现出的极大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由于对名利色欲的追逐:或是信心萎缩,内心寂寞空乏,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作息不正常;或沉迷于影视电玩等等。

爱美是万物的天性,植物开花变美才能吸引鸟雀蜂蝶授粉,得以繁衍生命。动物天生华丽的毛发也是同理。但人类变美所依赖的化妆品,却难以通过大自然的考验——日晒雨淋之后,便现出另一种样貌。

其实,想要美貌并不困难,只要止恶向善、少欲知足、生活作息正常……能够坚持做到这些,整个人便会年轻漂亮起来。

从前的我,因为贪婪狠心,不到二十岁,就拥有了一张老成的脸。好在我迷途知返,努力改进之下,居然越活越年轻,很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也能立刻认出我来。倒是我,一时竟然认不出眼前的人是谁。

再怎么卑微低贱的身份,也掩盖不住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善良光芒。善良才是最好的天然化妆品、青春精华露,拥有此物,天地万物都会爱上你,你的容貌也会风采不减。

 

十二缘起(十二因缘)


佛陀在《长阿含经·大本经》中将它称为“智慧观察”, 藉由它证明“佛教彻头彻尾在令人得‘正解’,得‘般若’(译言智慧)以超度自己”。它,便是佛陀重要的人生观——十二缘起,即十二因缘。

缘起,即凡是存在之法皆是由诸因缘生起之义,简单说来就是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任何事物都是因各种条件和关系而相互依存,这是佛陀对世间一切现象成住坏灭之原因、条件所证悟的法则。佛陀在《阿含经》中这样定义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既非凭空而有,也不是独立存在,都需要种种因缘条件,才得以存在成立。

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论的。具体的十二缘起是指: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入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缘。

十二缘起归纳起来仍不外乎惑、业、苦的关系。无明、行是过去无始以来的惑和业,招致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的苦果;爱、取、有是现在的惑和业,招致未来的生、老死的苦果。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尼佛教化工作,护持正法,爱护众生的八尊菩萨。八大菩萨的名称及排列顺序在经中的记载不一样,共有六种不同的说法。

一、《般舟三昧经》的记载是:跋陀和菩萨(贤护)、罗怜那竭菩萨(宝生)、侨日兜菩萨(星藏)、那罗达菩萨(仁授)、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大善商王)、因坻达菩萨、轮调菩萨(水天)。《八吉祥神咒经》中说这八位菩萨慈悲喜舍,愿使十方天下人民皆得佛道。若想速得解脱,呼此八人名字即得解脱。寿终时,八菩萨以愿力接引往生佛刹。

 二、《药师经》的记载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经中说,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信心不足的,临命终时,八大菩萨引导通往西方的道路。

三、《七佛八菩萨经》的记载是: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贤护)、大势至菩萨、得大势菩萨、坚勇菩萨。此八菩萨各说大陀罗尼,解脱众生诸烦恼苦厄。

四、《舍利弗陀罗尼经》的记载是:光明菩萨、慧光明菩萨、光明菩萨、教化菩萨、令一切意满菩萨、大自在菩萨、宿王菩萨、行意菩萨。此八菩萨住在欲天,护念受持诸法陀罗尼者。

五、《般若理趣经》的记载是: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才发心转法轮菩萨、虚空库菩萨、摧一切魔菩萨。此八大菩萨摄菩提心、大悲心、方便三种,包括佛教一切真言门及一切显教大乘。

六、《八大菩萨曼荼罗经》的记载是: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妙吉祥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


日本高僧访少林寺

 

元朝天历年间,有一年腊月里,中岳嵩山下了一场大雪。一天傍晚,少林寺知客僧(即分管接待客人的和尚)来到禅堂,对正在佛前诵经的菊庵禅师说:“禅师,刚才来了一个赶斋的僧人。”

“按照寺规好好安置”,菊庵和尚念着经,轻轻地回答了一句。

知客僧说:“禅师,这个僧人非同一般,是日本国僧人,来我们中国取经的。”

“日本国?”菊庵听说是异国僧客到来,停止念经,问道:“什么尊讳?”

知客僧说:“他自己说是家居日本,小名邵元,来我国取经已三年之久。今日路过这里,天色已晚,故来赶斋。”

菊庵又问:“他有多大年纪?”

知客僧回答:“这个客人生得眉清目秀,白面朱唇,细高条个儿,穿一身灰布僧服,虽然颜色稍退,倒是干净得体。走路潇洒利索,满口中国话说得非常流利,看相貌不过三十四、五岁。”

菊庵听后吩咐道:“是位贵客,要好好款待。”随后,他安排知客僧让伙房用江南好米给客人准备晚餐。

这位来少林寺赶斋的日本僧人邵元,住日本国山阴道但州正法禅寺。他三十三岁那年,乘“天龙寺”号海船来到中国。三年时间,足迹踏遍了华北和东南。这次他从中国南部到中原来,正好途经少林寺。知客遵照首座和尚菊庵的吩咐,焖了上好的大米,准备了精美的素斋,款待邵元。邵元看到丰盛的斋饭,十分高兴,但是把饭菜放进嘴里以后,觉得缺滋少味,像嚼蜡一般,一点也不想吃,勉强吞下了几口。躺下后,邵元觉着浑身骨节酸疼难受,头疼喉干,浑身发烧,翻来复去,难以入睡。原来是受了风寒,生病了。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邵元起身点上油灯,打开门,看到菊庵和尚两手捧着火锅走进门来。他将火锅放到桌子上,笑着对邵元说:“不知法师着寒受凉,姜汤送来晚了,望乞见谅。”“我……”,邵元一时无语,内心里真是感动极了。

菊庵把火锅推到邵元面前说:“这是中国人发汗常用的酸辣汤。喝吧!喝吧!”

邵元看着菊庵赤诚待人,十分感激,揭开火锅盖儿,大口喝起来。

邵元喝完一火锅酸辣汤,鼻通喉润,满头大汗。菊庵又让他早早歇息,有话来日再谈,然后端起火锅出门而去。

第二天,风息雪止。用过早斋,知客僧走进静堂,对着正在执笔写字的菊庵和尚说:“禅师,日本僧人讲,他要挂单,在咱少林寺多住几天。”

菊庵一边写着字,一边回答说:“欢迎!欢迎!”

“一会儿他要来拜访您”,执客僧又说。“拜访不敢当……”,菊庵正说着,日本僧邵元已走进门来。知客僧欲要介绍,邵元见菊庵正在运笔,挥手制止了。知客僧出门以后,邵元上前一瞧,菊庵正在录写诸葛亮的《出师表》。满篇草书,称得起龙跃天门、虎卧北阙。邵元是个喜爱中国书法的僧人,他等菊庵写完以后,深施—礼,称赞说:“长老用笔,实在是重若崩云、轻如蝉翼,导之泉注、顿之山安啊!”

菊庵一看,是邵元来了,忙还礼道:“不足挂齿,不足挂齿。法师善书吗?望书几笔,让敝僧见识见识。”说着,他把手中的毛笔递给邵元。

邵元接过竹笔说:“敝僧才疏学浅,还望长老指教。”说罢,蘸饱徽墨,录写起《鉴真和尚东渡赋》。他巧妙地运用藏锋、中锋和裹锋,字体结构方严整齐。邵元写完以后,菊庵伸着大拇指说:“写得好,写得真好!”

邵元放下笔说:“长老过分夸奖了。”

古人云:“人逢知己千杯少。”菊庵、邵元谈起书法艺术,滔滔不绝。从此,两人是吃饭同桌,睡觉同室。两个中日高僧谈经论法,亲如手足。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日僧邵元在少林寺不知不觉住了十年之久。至元四年的端午节,两位禅师同去白马寺参访,回来时途经轩辕关十八盘山道,正在爬坡登山,一块风化石,如斛似斗,从山上滚下来。眼看要砸到邵元头顶上,菊庵和尚手疾眼快,左手把邵元推过去,右胳膊一挡,岩石从他头顶斜飞过去。邵元幸免负伤,菊庵的胳膊却被砸伤了。后来,菊庵和尚得了不治之症,于当年的九九重阳节圆寂了,享年八十四岁。邵元亲自守灵,还为菊庵禅师撰写碑文,这就是有名的“菊庵禅师道行之碑”。

由于邵元在少林寺期间德行俱高,菊庵和尚圆寂后,少林寺众僧推荐邵元为少林寺首座和尚。邵元先后在中国参学二十一年之久,在他五十四岁那年,才返回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邵元这位日本高僧留下的书法真迹,被郭沫若先生看到以后,挥笔题诗赞曰:“邵元撰写照公塔,仿佛唐僧留印年。花落花开沤起灭,何缘哀痛着陈言。”

时至今日,邵元禅师撰写的“照公和尚塔铭”和“菊庵禅师道行之碑”,仍完整无缺的分别矗立在少林寺的碑林与塔林之中。它象征着中日两国僧人的友谊流芳百世、永垂千古。

 

禅诗二首

【深圳】昌莲

 

又到嵩山少林寺

二到登封别无事,论坛揭幕游少林。

西坡礼塔寻僧迹,东厨赴斋闻磬音。

入远云山开俗眼,微凉溪雨浸尘心。

达摩面壁传真旨,雪印禅珠契悟深。

 

参礼云居山真如寺

脱靴仙人遗绝境,隐僧潜迹建禅林。

开居育种公孙树,营宇发明古佛心。

五老峰高银雾裹,一泓湖鉴明月临。

赵州关侧虚公塔,永祐真如恒福荫。

 

(作者系深圳本焕学院讲师)

 

成 佛

【湖北】黄欢

 

松开紧攥的拳头

大山云一样轻

摊平布满沟壑的双掌

众生平等

双手合十于佛前

祈求原谅往昔的罪业

 

剃尽头上白发

仿佛清扫一场雪

披一身新袈裟

直至涅槃成佛

晨钟暮鼓

喊一声菩萨

敲打心中的魔

木鱼声声,虔诚念诵——

阿弥陀佛!

 

(作者系武汉市作协会员,黄陂区作协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诗人》《山东诗歌》等多家报刊。)

 

感恩我佛

【湖北】肖艳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

端坐着庄严肃穆的佛菩萨

相貌端庄,慈眉善目

让人一见而心生法喜

 

浩瀚如海的藏经阁

供奉着三藏十二部佛经

博大精深的智慧在这里开启

遣除千年的无明黑暗

 

身着袈裟的出家人

远离红尘世俗的纷扰

一心一意为众生祈福

诵经声如天籁般悦耳

 

郁郁葱葱的庭院里

传来悠扬的钟鼓声

唤醒世间的名利过客

达到觉悟的彼岸

 

梅韵(外一首)

【山东】包洪玲

 

无意旅途遇腊梅,落雪花容韵可追。

篱角轻语寒凉否,禅意香远去又回。

 

梅愿

冬季开花有因缘,梵钟音里品佛禅。

心念处处谦卑意,愿随松柏住凡间。

 

(作者作品散见于诸多纸媒报刊,公众号。)

 

少林寺《禅露》2019年第6期大事记

2019.11—2019.12)

 

10月28日至11月1日

俄罗斯莫斯科达摩中心一行14人,在负责人延威(ROGOV viacheslav)的带领下,归山朝拜少林寺。归山朝拜团一行还虔诚地拜访了释永信方丈。数天来,莫斯科达摩中心朝拜团学习少林功夫,了解少林禅宗圣地发源脉络,参观禅宗祖庭殿堂、雕塑、碑刻等建筑,体验禅武医艺,对少林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赞叹不已,并为自己属于少林大家庭的一员感到自豪。

 

11月1日

农历十月初五,达摩祖师圣诞,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一年一度的冬季“禅七”今日起七。本次禅七礼请绍云长老、修圆法师、本如法师、耀融法师、隆中法师为首座,西堂延典法师、净恩法师,后堂续发法师、仁觉法师,堂主常慈法师,维那延豊法师,知客延典法师、延榕法师,典座为悟法师。来自全国各地的126名禅和子汇聚少林寺禅堂,息诸外缘,克期取证。

当天,少林寺下院——三门峡熊耳山空相寺隆重举行“第十八届达摩祖师纪念大典”庆祝活动,纪念达摩祖师诞辰。

 

11月2日

农历十月初六,少林寺下院、药师道场——浙江台州温岭妙严禅寺举行第四届华严法会暨观音殿千佛开光庆典。温岭市佛教协会会长、万佛寺方丈常君大和尚,杭州王安寺、紫云寺住持慧成法师,妙严禅寺住持延匑法师共同为法会主法。

 

11月8日至9日

著名编舞大师希迪·拉比·彻卡欧经典之作《舞经》登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19名少林武僧、1位当代舞蹈家,5位音乐家现场演出,家用21个木箱为道具,勾勒出美丽的意象。

 

11月10日

美国亚利桑那州少林文化中心在负责人释延倾的策划组织下,圆满举办“亚利桑那州首届美国武术锦标赛”。赛事当天,来自美国六个州的近200人参加,近600人现场观摩。市议员Sam Huang 先生、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Jerry Dai先生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他们一致表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中国文化传播交流活动,一定能促进中美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Sam Huang先生还当场宣读了市长的贺信。

 

11月13日至18日

14日,在斯洛伐克布雷斯诺市托马斯·阿贝尔市长的邀请下,以释延原、释延浅为代表的少林寺文化访问交流团抵达布雷斯诺市。他们先后在布雷斯诺中小学、城市俱乐部进行功夫展示、文化交流,受到布雷斯诺市民众的热烈欢迎。15日,在布雷斯诺市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功夫展示。16日,代表团在布雷斯诺市体育中心为市民讲解少林文化,教授少林功夫、中国禅修。17日托马斯·阿贝尔市长介绍了布雷斯诺市地区的整体情况,并提出希望少林寺未来能在这里建设少林文化中心。18日,访问团一行返程。

 

11月15日

“乡村振兴 出彩河南”第二届全国融媒体看河南活动组到少林寺采风。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近百家媒体的100多位记者和编辑走进少林寺,了解博大厚重的少林历史文化,赞叹“少林文化走出去” 取得的突出成果。

当天,河南大学武术学院成立大会在明伦校区音乐厅举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应邀出席。与此同时,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人民体育出版社和河南大学武术学院联合出版的《少林功夫段品制系列教程》首发式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举行。中国武术协会原主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高小军,中国武术九段、博士生导师、国家武术研究院原秘书长康戈武,河南省政法委原常务副书记、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原常务副检察长、中国少林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国臣,焦作市政协原主席、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赵功佩,人民体育出版社总编辑王成,陈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武术九段陈小旺等参加了首发仪式。首发式由河南大学武术学院院长洪浩主持。释永信方丈在致辞中表示,少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深受国人热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段品制》作为评价习练者少林功夫水平的等级制度,旨在通过标准化的少林功夫段品制技术体系的建立,推动少林功夫的国内外传播,实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的目标。本系列教程是广大少林功夫习练者参加《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试的标准和依据,教程的出版对《少林功夫段品制》的实施,乃至对少林功夫的传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少林功夫段品制系列教程》的出版是少林功夫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期望通过教程的出版推动少林功夫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1月19日

由人民论坛网主办的2019中国文艺评论峰会在北京召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应邀参加并发言,同与会嘉宾分享少林寺在民间文化交流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11月21日

河南省政协围绕深化宗教活动场所“四进”活动协商座谈在郑州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精神,以“四进”活动为起点,坚持围绕政治引领、宗教思想建设、宗教文化建设、宗教制度建设和宗教人才建设,推进我省宗教中国化进程。要强化党的领导,不断提升我省宗教中国化实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作为河南省政协常委参加会议并发言。

 

11月23日

世界羽联主席拉尔森先生、中国羽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先生等一行在河南省文体局万旭局长、河南省国际交流文化中心副理事长、河南省羽毛球协会副主席肖建中、碧源控股集团董事长常红星等人的陪同下到少林寺体验少林文化,受到释永信方丈的热情接待。拉尔森先生对少林文化非常热爱,他讲到少林文化在西方国家很受欢迎,希望有机会能与少林寺一起为体育事业做一些事情。

 

11月24日至28日

美国禅龙功夫学员“少林寺朝圣之旅”一行31人,在负责人于振龙的带领下,到少林寺归山朝拜,体验少林寺的生活方式,学习少林禅武医文化,并接受释永信大和尚的功夫考核。

 

11月26日至27日

河南省政协工作会议在黄河迎宾馆举行。河南省政协常委、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参加会议。

 

11月30日

以墨西哥《恰帕斯日报》社论撰稿人维尔吉利奥·阿里亚斯(Virgilio Adrian Arias Ramirez)为团长的墨西哥新闻代表团一行12人参访少林寺,受到释永信方丈的热情接待,并向客人介绍少林寺的发展历程。特莱维萨电视台新闻节目撰稿人玛利亚·梅尔塞德斯·阿维拉(Maria Mercedes Avila)、野鹅新闻门户网站专栏作家古斯塔沃·科尔特斯(Gustavo Cortes Campa)、《进程》杂志政治新闻撰稿人埃利亚斯·查韦斯·伊·加西亚(Elias Chavez Y Garcia)、全国专业人士联盟杂志社新闻部副主任大卫·门德斯(David Xicotencatl Mendez Dorantes)、《奇数报》总编辑米盖尔·罗治(Migguel Angel Rocha Valencia)、《2020经济计划》杂志社副社长何塞·罗德里格斯(Jose Inocencio Rodriguez Barrera)、自由撰稿人网络媒体人阿杜罗·萨拉特(Artnro Zarate Vite)等,一同在少林寺体验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

 

12月1日

全日本少林气功协会在会长秦西平的带领下,第24次归山朝拜少林寺,登上达摩洞,探访禅宗初祖,追溯日本气功的源头。

 

12月4日

政协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政协常委、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参加会议。

 

12月6日

连云港市佛教协会领导、各寺院住持、市民宗局分管领导、各县区宗教局长一行26人到少林寺参观考察。永信方丈接待考察团一行,并向考察团介绍了少林寺在坚持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寺院管理、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等方面工作的情况。

当地时间晚上六点,意大利少林拳法联盟在Physiolife 举办以“少林文化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为内容的主体讲座,由该联盟负责人释延辉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著名骨科教授Vincenzo Maria Saraceni教授联合主讲,由意大利国家电视台TG2著名主持人Elisabetta Migliorelli主持。本次活动有来自罗马市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民众近一百人参加。

 

12月7日

在圣诞节到来之际,为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以弘扬少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的英国少林修文化中心,联合美国少林修文化中心、印度尼西亚少林修文化中心,先后举办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圣诞节庆祝活动。美国少林修文化中心同时举行中心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共有近300人欢喜参加。

 

12月8日

美国洛杉矶少林功夫禅学院在美国洛杉矶罗兰岗社区中心,隆重举行圣诞节联欢晚会。当天有学员、家长及当地少林文化爱好者三百余人欢喜参加,共同庆祝当地圣诞节的到来。期间,该禅学院的师生们展示了少林功夫,以及才艺表演,获得阵阵掌声,现场气氛热烈祥和。 

 

12月11日

世界电影学会主席、好莱坞华都影业集团董事长史迪文·尼亚(Steven Nia),世界影坛最资深的佛教禅修大咖级奥斯卡金像奖电影人导演罗杰·克里斯蒂安,世界电影学会新闻发言人、好莱坞华都影业集团首席运营官、制片人、演员安吉丽娜·刘,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音乐原创奖获得者波多野裕介(Yusuke Hatano),好莱坞华都影业集团香港首席执行官Neo Chow,湖南广播电视台周石星台长,华都影视学院 (教育部认可的国家二本)海口经济学院赵校长、张老师等到访少林寺,受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的热情接待。史迪文·尼亚先生表示,希望能拍摄一部与少林题材有关的电影,期待能得到释永信方丈的授权。通过电影的方式,把少林文化带到西方去。

 

12月12日

郑州市委常委、郑州市统战部长杨福平,在登封市委书记王鸿勋、登封市委统战部长李力的陪同下,到少林寺调研“宗教场所商业化专项整治”工作。杨福平部长对少林寺景区周边整改工作给予肯定,对少林寺纯正道风给予赞扬,希望少林寺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内涵和形象,成为“天地之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12月14日至15日

为更好地弘扬少林文化,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派遣奥地利少林文化中心负责人释延良法师,到德国科隆少林文化中心为当地少林文化爱好者及文化中心的学员们,举办为期两天的公益禅修讲座,并分享了少林寺的上乘内功心法——少林易筋洗髓功法,受到大家的热衷与好评。 

 

12月15日至21日

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对外交流工作培训班”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开班。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参加会议,并在开班仪式和结业仪式上发言。

 

 

12月19日

“解七还同起七时,上殿过堂莫放逸!——解!”早上七点半,随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的一个“解”字,历经四十九天,己亥年少林寺“精进七”禅七,圆满解七。其间,诸方上座、山中道人、丛林老参、初心释子126人,同聚少林禅堂,克服身体乏累、妄想杂念等种种困难,参禅悟道,克期取证。 

 

12月19日至21日

少林寺下院——扶沟县兰若寺传统文化古庙会隆重启幕。为满足广大群众的信仰需要,文化需要,兰若寺在古庙会期间举行诵经礼忏法会,祈福国运昌隆、人民幸福。

 

12月19日至24日

尼泊尔加德满都少林文化中心一行4人,在RAJ TAMANG 的带领下,归山朝拜少林寺并进行禅修、功夫训练活动。

 

12月21日至25日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一行赴奥地利访问交流,并到奥地利少林文化中心指导工作。

12月21日上午十点,受奥地利奥中友协常务副主席卡敏斯基教授的邀请,永信方丈一行前往奥中友协办公室,与卡敏斯基教授见面。卡敏斯基教授对永信方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少林寺在永信方丈的带领下,将少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表示由衷的赞叹。

12月21日下午,奥地利前总统、奥中友协主席费舍尔在维也纳第八区的家里,热情接待了永信方丈一行。费舍尔怀着浓厚的兴趣,了解了少林寺的历史及现状。永信方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前总统介绍了少林寺的历史及禅宗文化的起源、发展,双方还欢喜地探讨了东西方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共性及差异。永信方丈邀请费舍尔夫妇在方便之际访问少林寺,亲身体验少林禅宗文化。

12月22日上午十点,永信方丈一行在奥地利少林文化中心,与中心的学员和部分家长见面,并慈悲开示。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奥地利佛教兼秘书长Heinz Vettermann,维也纳五区副区长Peter Neuwirth。

12月22日晚上六点半,永信方丈一行接受了当地华人华侨代表的宴请。出席晚宴的有:奥地利华人旅游协会会长张成,代表奥中文化协会常恺会长出席的吴伟教授夫妇,奥地利老华侨代表夏小华先生,奥地利周易协会会长施志华,卡敏斯基教授的儿子天佑·卡明斯基,奥中友协秘书长苏并列,联合国中国文化协会会长海军等。

12月23日,永信方丈一行离开奥地利,前往意大利访问,受到意大利少林文化中心负责人延辉法师的热烈欢迎。期间,永信方丈与欧洲官方武术协会(U.P.K.L)副会长Sergio Meda 及秘书长Corado Genova愉快会谈。Sergio Meda介绍了少林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情况,表示会继续支持并帮助推广少林文化,希望有机会能多举办少林文化活动。欧洲武协还向永信方丈颁发奖状,以表彰他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健康作出的杰出贡献。

12月24日,永信方丈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康复医学教授Saraceni Vicenzo Maria欢喜交谈。Saraceni Vicenzo Maria教授向永信方丈介绍了自己 “将气功及禅修运用到了临床并得到了认可”的医疗研究成果,并代表少林禅医文化受益者,向永信方丈表示由衷地感谢。

12月25日,永信方丈一行结束了奥地利、意大利两国的访问,回到国内。

 

12月23日

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希腊雅典中文学校主办的“2019中华文化大乐园——希腊雅典营”开营仪式在雅典中文学校举行。中国驻希腊大使馆领事部赵宗阳主任、河南省政府侨办调研员王继、雅典中文学校校长李芳、少林寺代表团延岑法师、延烨法师、当地华侨华人及师生近300人等出席。在开营仪式上,少林功夫展演受到了在场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并赢得了阵阵掌声。

 

12月25日至29日

为进一步促进少林禅弓的发展,使更多人与少林寺的法师们一同参与到这一极富正能量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中来,共同受益,并享受禅生活的证悟体验,少林寺“少林禅弓院”特举办“第二期少林禅弓初级学员研修班”,为期四天。本次培训教材采用2018年出版、释永信方丈主编的《少林禅弓》一书,同时配发专门服务于本次培训的《少林禅弓学理》作为参考资料。

 

12月26日至30日

为加快少林功夫的标准化建设与《少林功夫段品制系列教程》的推广,少林寺举办“首期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来自海内外174名少林功夫习练者在少林友谊学校完成少林功夫初段位学习。158名学员顺利通过少林功夫段品制组委会考评,12月30日上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为学员颁发相应段位证书,他们也成为全球首批少林功夫段品制认证人员。

 

12月31日

河南省档案局局长李修建、副馆长吴卫东、档案征集处处长王培正一行到少林寺检查档案馆建设及管理情况,听取了少林寺档案馆建设构想并提出建议。李修建局长希望少林寺能够参与省档案馆馆藏展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新时期档案建设,让档案为更多民众服务。

 

释永信:传播少林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论坛网

始终坚持中外文化交流、传播适应本土的中国化佛教是少林寺的文化基因。早在1500年前,少林寺就开创了影响世界的中国禅宗。止恶扬善,普利众生是少林寺的精神传承。历经1500多年风雨沧桑,少林寺传承有序;近七十年来与祖国共命运,少林寺从近乎废墟到享誉世界。禅宗祖庭少林寺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古刹重光,其经历本身就是一个感动世界的中国故事。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林寺在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下重建寺院、延续传承。到九十年代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少林寺僧团将慈悲、平等、和合、圆融的理念在海内外广泛传播。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少林文化,人类共享”的理念已经赢得国际主流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少林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拓展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在新的时期,少林寺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道路上深耕不辍。禅武合一、给人带来健康、幸福、自信的少林文化,超越了宗教、文化和地域限制,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爱好者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目前,少林寺在海外5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设立的200多个少林文化中心,多次成功举办的海外少林文化节。有关少林文化的活动被当地政府、社团以及少林“洋弟子”反复邀请、竞争承办。少林寺文化“走出去”,讲述的是一个朴实而富含理念价值的中国故事。 

一是以少林文化为切入点,因势利导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少林寺以禅武医艺为核心的文化丰富而厚重,这既是祖师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弘扬少林文化的基石。我们在积极推进少林文化“走出去”、介绍少林寺独有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彰显了中国佛教、中国僧侣的良好形象,讲述了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好故事,如达摩面壁、玄奘取经、义净西行、鉴真东渡、邵元学法等,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慈悲、平等、和合、圆融的价值理念,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关注与喜爱。 

少林寺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寺院之一,有着自己传承了一千五百多年的生活方式。其表现为我们在海外展示少林功夫前都有诵经、唱念、礼佛等仪式,虽然有着不同的信仰,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所有的参与者都肃立合掌,充分表达了对少林文化的认可和尊重。 

中国功夫文明世界,而少林功夫就是中国功夫的重要代表。目前全世界有8000万人练习少林功夫,美国少林寺拳法联盟有会员百万余人。2004年元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每年的3月21日为“嵩山少林寺日”。2014年3月21日,美国加州“嵩山少林寺日”确立十周年庆典期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贺词中说:“少林文化能为我们提供心灵空间,也有助于我们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二是设立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向世界民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少林寺先后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个文化中心,在这些少林文化中心讲经开示、习武修禅、弘扬传统文化。文化中心开设有形式多样的课程,包括禅修、功夫、养生、禅茶、素食、针灸、推拿、中文、书画、礼仪等,还积极组织“洋弟子”参与当地政府或中国大使馆春节“中国年”活动,将中华文化中慈悲、平等、和合、圆融的理念,传递给海外民众,使其从中受益。 

三是在海外举办少林文化节,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少林寺于2012年、2013年、2014年,先后在欧洲和北美地区连续举办三届“海外少林文化节”。少林文化代表团应邀访问维也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美国谷歌公司及苹果公司等,并在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高等学府及英国广播公司(BBC)等知名媒体集团作少林文化讲座,走进西方主流社会和海外民众心里。期间,有来自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一百多个代表团、数千名“赶考者”参加少林功夫考功大会,接受少林文化传承人的考核。2015年8月2日至6日,少林文化代表团赴泰国开展“少林文化丝路行”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节和文化交流活动,少林寺僧团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各国人民讲述厚重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国外民众的青睐。 

目前,少林文化代表团先后出访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南非总统曼德拉、德国总理迈克尔等外国元首约见少林僧众;国外二百余个政府首脑及文化访问团参访少林寺;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斯里兰卡总理贾亚拉特纳等国家首脑、政府官员、世界名流参访少林寺。在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少林寺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少林文化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中国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少林文化以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怀,积极弘扬慈悲、平等、和合、圆融的理念价值。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的良好大环境下,我们继往开来,弘扬少林文化价值,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嵩山少林寺己亥年禅七圆满解七

菩萨在线

2019年12月19日,随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的一个“解”字,历经四十九天,己亥年少林寺“精进七”禅七,圆满解七。其间,诸方上座、山中道人、丛林老参、初心释子126人,同聚少林禅堂,克服身体乏累、妄想杂念等种种困难,参禅悟道,克期取证。

早上三点一刻,四板一响,众位禅和子像往常一样,开始坐第一支香。今天是己亥年少林寺“精进七”禅七法会的最后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名禅和子将在今天接受少林寺永信大和尚、禅堂班首的考功。

少林寺每年的“精进七”禅七规矩刚正,要求严格,有“勇猛精进”之意,每天早晨3时20分起床,晚上11时45分休息,在禅堂里面坐12支香,行12支香,相当于每天要走30公里的路程。连续几十天,心着一处,对治妄想,确保念头不散。“精进七”期间,僧人不准随意出禅堂,小病在禅堂里面休息几支香,大病由班首执事们在商量之后才能出禅堂。所以,在禅七期间,僧人们就是要把生死置之度外,寻求解脱,事前向方丈告生死假。

早晨六时三十分,永信大和尚与大众一起过堂,东西两单座无虚席。随之,诸师于堂内行香。挂过二板二钟后,侍者传解七牌,永信大和尚打过警策,开示道:“今年的精进禅七马上结束了,才起七又解七,诸位老参新修在少林寺禅堂用功办道,成就究竟真如智慧,庄严圆满。禅宗之所以广弘千古、祖师辈出,就是因为许多祖师大德在禅堂用功、开悟,获得究竟解脱,有着切身受益。大家能够在少林寺参禅悟道,可谓因缘殊胜。禅堂即是选佛场,希望大家继续在这里用功办道,勇猛精进,早证菩提。”

随后,永信大和尚、首座、班首师父们一一次第考功后,两单诸师排“八字班”,在达摩祖师像前站立,悦众师父打引罄,迎请永信大和尚解七。永信大和尚持“直指”牌,说法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祖师不西来,诸佛不出世,大众还有会佛法吗?”大众举头不语,永信大和尚曰:“打破虚空,坐断十方,出头天外,唯佛独尊。”大众默然,永信大和尚随持直指牌打一圆相,喝道:“解七还同起七时,上殿过堂莫放逸。解……”宣告己亥年少林寺禅七正式解七。

上午八时,众禅和子们排班行至方丈室向方丈“消生死假”。禅七期间,禅和子们放下生死,全心全意照顾话头,以求了脱生死,获得究竟解脱。经过四十九天的勇猛精进,禅和子精神、气质、心态都获得巨大提升。诸佛欢喜,龙天赞叹。

作为禅宗祖庭,千年以来,少林寺一直坚持注重实修。少林寺禅堂曾因战争被毁坏,少林寺打禅七的传统随之中断。现在的少林寺禅堂是永信大和尚2004年10月份发心恢复的,并于2005年开始首次“打禅七”。

每年十月初五,少林寺禅七如期举行,僧人们进入禅堂,在七七四十九天中,盘腿打坐,聆听着钟板法器声,观想内心,了生脱死,寻求开悟的境界。

永信大和尚多次强调,“佛教是重视修行的宗教,只有通过实修,才能在身心灵方面得到升华。禅宗更是重注实修,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恢复禅堂,坚持打七,传承弘扬了少林文化,更是对佛教的一种担当。禅堂是少林僧团用功办道的核心,少林僧团坚持坐禅、习武、课诵、诵戒这种生活方式,获得身心的自在与超脱。十方比丘每年在少林寺打禅七,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都有收获,得大成就,能在修行中有所感应。”

 

读者来信

《禅露》编辑部:

您们好!近年来,每两个月收到贵编辑部赠阅的《禅露》,第一时间学习,倍觉受益匪浅。《禅露》不论是从内容选取、栏目设置,还是版面设计、装帧风格等方面,均给人以美的享受。静静地品读《禅露》,能让人心生法喜与禅悦。同时,我也将获赠的《禅露》分享给身边学佛修行的同修,以及喜欢少林文化的友人,他们也都觉得受益颇深。

我们以后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们,祝愿《禅露》越办越好!

 

王超新

2019年12月

 

 

编辑部回复:

王老师,您好!感恩您对《禅露》的认可与护持。近年来,《禅露》面向全国各地的佛教信众和少林文化爱好者免费结缘,读者人数持续攀升。在大家的共同护持下,《禅露》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在整体设计和装帧风格上,尽量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要求;在内容的选取上,保证所选文章文字精练、思想深刻、文风清新。

新的一年马上到来,《禅露》将继续保持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理念,与佛教文化结合、与禅意元素结合,积极传播正能量,让广大读者喜欢读、有感悟。

最后,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祝愿您及家人吉祥如意,福慧双增!